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通用5篇)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通用5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通用5篇)

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小說中人物語言、動作、行爲的能力,分析范進、胡屠戶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重點】

品味學習以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和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直接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對《范進中舉》這篇小說的基本情節有了大致的瞭解,對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體會。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等同學的表演。

二、課本劇表演

生表演課本劇。

讓學生組織並參與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爲只有認真研讀了課本,才能體會其中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帶給其他同學享受語文的快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進中舉發瘋”作爲鋪墊:

師:讀了課文,又看了表演,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生:“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師:它爲什麼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師:(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爲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了中舉報帖後,爲什麼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爲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

(生爭執,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三個短句上。)

師: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啓示?

生: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師:你認爲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說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爲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生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範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爲“中”了以後,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師肯定,抓住這個“好”字,分三路先後追問。)

2、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師:那麼,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爲什麼?

生:沒有說“好”字,沒有發瘋。因爲中相公並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師: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生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

生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戶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師: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麼?

生: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師: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說“好”,也沒有發瘋。

下面看問題二、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生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着吃酒”;胡屠戶“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生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爲“範老爺”;胡屠戶稱之爲“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師:(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戶前後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爲他們是虛僞的,還是真心的?爲什麼?

生:虛僞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爲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麼詞來形容他們?

生: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師:此時,范進對於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生: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爲“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

師:看來,范進也並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

生:虛僞、圓滑。

師: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後,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說說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麼?(請注意表格前後對比)

生: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師:原來如此。那麼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生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師: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着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捲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3、分析本文的主題:

師:基於以上分析,你認爲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雲?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麼問題?

生: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師:(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戶他們呢?

生:還毒害了人民。

師: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衆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說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爲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師:有一副對聯爲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誇張。

一個“好”字,集中體現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題旨。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因此,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爲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十分恰當。

首先,圍繞“好”字提出問題,讓學生細細地從研究范進中舉前後地位變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認識。體現了提問的針對性和具體性,給學生的思維指明瞭方向,是掌握課文的切入點。

其次,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好”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范進的形象超出課本文字之外,更爲豐滿。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領悟課文的主題。

最後,由於教學目的中所涉及的內容已大致解決,學生依據這個設問可以較快地歸結本篇的主題思想。體現了教學中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主題的歸納水到渠成。

該對聯引用得恰到好處,既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又有力地結束了本課教學。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爲: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當代應試教育的種種現象與封建科舉制度是不是一回事?爲什麼?

拓展練習有梯度和新意。分別針對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現代社會應試教育提出了很尖銳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 篇2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提示”中的字詞

2、學生交流查找到的有關作者、作品的介紹(教師備用資料見課件)

3、根據插圖複述故事梗概

范進進學(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爲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後回家,來賀喜的丈人胡屠戶又挖苦、教訓了他一頓,范進連連稱是。

爲了能參加鄉試,范進去向丈人借盤纏,不但未借到,還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噴頭。

范進不甘心,便瞞着丈人去參試。回到家,家裏人已經餓了兩三天,范進又捱了胡屠戶一頓罵。

出榜那天,家裏沒有早飯米,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就吩咐范進將一隻生蛋雞抱到集市上賣了買米。

報錄人上門報范進已中舉。鄰居找范進回家。

范進一看報貼,喜極發瘋。

衆人議論給范進治瘋的辦法,有一報錄人提出找他平時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衆人找來范進平時最怕的胡屠戶,胡屠戶在衆人勸說下,壯着膽子邊罵邊打了范進一個嘴巴,治好了他的瘋病。

范進剛到家,張鄉紳就來拜會他,與他攀認世弟兄,還送給他銀子和房子。

范進送了六兩多銀子給丈人,胡屠戶好話連篇,千恩萬謝,低着頭,笑眯眯地去了。

二、知識拓展

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范進中舉》這篇課文了,相比於前一篇小說的主人公——科舉失敗的孔乙己來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范進可就“幸運”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後是中了舉人。不過,范進中了秀才與中了舉人後的境遇卻大相徑庭。爲什麼同是“中了”,卻有如此差別?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關科舉制度的一些情況。(見課件)

三、研析課文

1、本文雖題爲“范進中舉”,但文章不僅寫了范進中舉後(§3—12)的情況,也交代了范進中舉前(§1—2)的.境況。范進中舉前後的境遇可用下面這副對聯來概括:“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判若兩人。可以說“中舉”是范進一生中的轉折點。請你分別用四個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

參考

中舉前:家境貧寒/窮困潦倒

———→

中舉後: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飯、

胡屠戶送來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錢,

不知豬油味、鄉試無盤費、

鄰居拿雞蛋送白酒、背鬥米捉倆雞、搬桌拿椅

家人餓了兩三天、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

張鄉紳送銀贈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顯赫

被丈人罵作“現世寶、癩蝦蟆、

丈人誇他“才學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賢婿老爺”,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鄰居主動關心給范進報喜、找胡屠戶治瘋,

張鄉紳前來拜會、稱兄連誼

2、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通過周圍人對范進態度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其中的“變臉”高手非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莫屬。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戶前後語言、行爲變化的語句,並用概括的詞語形容其態度的變化。

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 篇3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接下來一起去看看《范進中舉》教案如何構思的吧!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瘋這一現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1、導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提問的同時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票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請學生簡要複述這一情節。

討論並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爲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僞、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說對比描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懷着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後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係和世態的炎涼。

五、結合對文本內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爲“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

六、作業: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就在胡屠戶剛笑咪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說,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不少於200字。

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誇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重點、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注音、解釋;

2、介紹文學常識及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文化知識;

3、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結構;

4、分析1—5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同案火候、局不過、兀自、桑梓、萬貫家私、謹具賀儀、相與

四、範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預習題及情節結構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境遇,可分爲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後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註釋自瀆課文,並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麼?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麼?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爲什麼硬着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爲什麼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學生默讀結合註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麼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裏來”,報喜人擁着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麼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爲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爲什麼新貴人歡喜得竟至於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八、作業:

抄寫有關字詞的音形義;、

九年級范進中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體會運用對比和誇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當我們來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爲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

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爲什麼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爲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爲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啓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誇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戶雖然大着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着。”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誇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誇張?

3、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

①范進中舉前後的社會地位;

②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後的態度。)

4、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范進先賤後貴,胡屠戶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