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艤舟詩社詩詞創作走進學校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論壇精華帖)

論壇精華帖:/vbb/

常州艤舟詩社詩詞創作走進學校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論壇精華帖)

謝孝寵

 “巢裏喈喈初弄”  

--常州艤舟詩社詩詞創作走進學校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我們以生活在中華詩詞偉大復興時代而自豪,我們以投身於詩詞創作走進校園大業爲己任。

江蘇省詩詞協會對詩詞走進學校的工作十分重視,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先後創立了高郵川青小學和揚中市兩個先進集體,分別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詩教先進單位”和“詩詞之鄉”的榮譽稱號,在全國各省市中,走在前列。在省詩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常州在詩詞創作走進校園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校園的雛鳳新聲,受到了北京文史館研究員吳祖剛先生(吳祖光先生的堂兄)等老一輩專家的關注,吳老還寫了小令給予了熱情的鼓勵:“調笑令 喜和常州學生  鶯囀,鶯囀,柳外春歸聲遠。傳來雨腳鳩呼,呼出新梧鳳雛。雛鳳,雛鳳,巢裏喈喈初弄。”現在,我把常州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向省詩協各位領導和各兄弟市的專家、代表作一個彙報,敬請批評指正。

一、 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1999年12月12日,詩社舉行四屆一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首次把詩詞能否走進校園作爲關係到詩詞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後繼有人並從而勝利跨進新世紀的大事提了出來,決定主動走進學校,爲師生舉辦詩詞講座,指導詩詞創作,並決定由一名理事負責實施。一進入2000年,詩社就開辦詩詞培訓班,每兩月一次,吸引了不少師生前往聽課。5月15日《常州日報》發表了該報記者錢月航寫的長篇報道《老樹著新花  薪火代代傳  艤舟詩社熱心培養青少年詩詞作者》,報道中寫道:“詩社的許多老師不爲名不爲利,不顧年事已高,主動擔當起發現、挖掘和培養詩詞苗子的工作,他們抓住一切機會進行調查瞭解和宣傳發動。聽課者一次多於一次,而且青少年學員人數逐漸增多,出現了髯須長者和花季少年同桌聽講,互相切磋的感人情景。最近一次,僅省常中和市一中就有十多名學生前往聽課。艤舟詩社的老一輩詩詞家們爲詩國常州的薪火傳承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貢獻。”到了2001年,根據學員要求,培訓班改爲每月一次。2002年,鑑於最近一、二年新社員發展較快,全社人數多達242人,詩社決定整頓、鞏固,培訓班也相應改爲每季一次。幾年來的集中辦班,多次出現了祖孫、父子、母女同堂聽課的佳話,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在面向社會集中辦班的同時,我們又邁開雙腳,讓詩詞大張旗鼓地走進校園。

1、 走進小學、幼兒園。羊淇社長多次指出,詩詞一定要從幼年抓起,讓詩詞的春光在哼哼唱唱中走進幼小的心靈。我社同仁、常州市一中退休音樂老師秦德祥,已到龍虎塘小學、鳴柯巷幼兒園等10餘所小學、幼兒園教少年兒童哼詩。秦老師從事吟誦音樂的研究,他繼承常州籍語言大師趙元任吟詩譜的研究,就中小學課本80首詩詞一一配以簡譜,並製成錄音磁盤出版。

2、 走進中等學校。幾年來,以市二中、省常中、市一中爲試點,因材施教,大膽探索,也已初見成效。市二中由還村老先生負責,每學期選定8名學生組成學詩小組,自編講義,人手一份,講練結合,指導創作,進行批改講評。幾年來,培養了王文俊等數十名詩詞苗子。省常中由霍柏鬆同志負責,主要採取主動與語文老師聯繫的方法,全面瞭解學生中詩詞愛好者的情況,個別輔導,重點培養,其中突出的有周琛等學生。市一中每學期在師生中開講座,主要採用學練結合、現場點評的方法,同時結合在重點班級進行全班動手,每人寫一首詩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寫詩的興趣,根據所練詩體或詞牌,靠船下篙,只講與之有關的很少一點格律知識,不求全面、系統灌輸,而引導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方面,我社新社員、一中骨幹語文老師程代軍、殷濤所教班級做得較好,王曉嫺、吳海霞、徐伶三位老師也很支持試點工作。最近,我們又增加了正衡中學(初一文科特色班)、鳴凰中學兩所有名學校作爲詩詞進校的試點學校。

3、 走進高等學校。2001年,我社應常州工學院之邀,自3月5日至4月2日,先後五次爲部分應屆畢業生作“中華古典詩歌”講座,分別由羊淇、謝忱、錢璱之、章之駉主講詩的吟誦、詩、詞、曲,受到校方歡迎。此外,我們還到常州信息技術學院爲學生作了兩次專題講座。

4、 走進面上的學校。以上所說試點學校在全市畢竟只是一角,如何以有限之力做更多的事,借力宣詩,至少讓更多的學生都感受一下:中華詩詞復興的春風也吹進了我們的校園!2001年,借中國共產黨建黨80週年的東風,詩社發動10餘所學校的師生寫了歌頌祖國的聯句長詩1921行,學生每人一句,參加寫詩的學生500多人,並書寫成百米紅綢詩卷,巡迴展出,省市電視臺均有報道。解決詩詞後繼有人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想方設法引起青少年對傳統詩詞的興趣。從這一點看,一次羣衆性的活動也許並不一定比一次專家的講座效果爲差。

5、 走進網絡世界,與普天下所有的學校,所有的師生,所有的詩詞愛好者交流、切磋,分享寫作詩詞帶來的快樂。現在,已有市一中可隨時將他們學校老師自己寫作的詩詞、指導學生寫的詩詞習作,源源不絕地拷上軟盤,發往天涯海角,讓網上的每一個“地球人”一天24小時,風雨無阻地隨時都可看到。他們的網站細目爲“詩詞曲賦”,其“版主”名爲“東方雪”。一旦中華詩詞學會網站開通,即可與之聯網,其容量爲無限大,從而在詩詞創作走進校園的勝利進軍中經常留下屬於自己的足印。詩詞上網,很受學生的歡迎,更受身陷黃網之毒的學生的家長的歡迎,無疑是詩詞進校的一條康莊大道和必由之路。

幾年來,我們常州艤舟詩社共爲大、中、小、幼學生舉辦各種正規形式的詩詞講座26次,參加聽課的學生820餘人次,參加詩詞創作練筆的學生近千人,重點培養、較熟練地掌握詩詞格律的學生22人,學寫詩詞數百首,其中發表30餘首。

二、 幾點認識和體會

1、 針對學生基本上是“詩詞格律盲”,學習詩詞的起點究竟放在何處爲好?根據我們的實踐,最好先古後律,讓學生先寫四句體的不講平仄的七言詩,然後舉七絕名篇,兩相比較,使之體味到平仄和諧相間的妙處。這樣引出平仄的概念,容易使學生產生好感。否則很可能使學生味同嚼蠟,望而生畏。事實上,我們之中恐怕也很少有人不是先嗆了水,才羨慕會游泳的人,從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

2、 針對學生懂得今四聲,講平仄的起點究竟以放在何處爲好?看來,先讓學生根據今音將1、2聲與3、4聲作爲兩個大類分開,從而體會前者發音平而長,故曰“平聲”;而後者則短而曲,故曰“仄聲”。這樣能使學生感到平仄並非什麼神祕的東西,它就在我們時時運用的語音裏。一次,老師要學生就1、2、3、4聲分別舉出一個例字,有位學生一看老師剛剛發的一份材料,脫口而出說:“關於舉辦”。這說明學生四聲很熟練。老師接着要學生標出以上四字的平仄,學生應聲而答:“平平仄仄”。老師又進一步要學生舉出一個按“平平仄仄”語音組合的成語,下面學生紛紛搶答:“千山萬水“、濃妝淡抹”、“桃紅柳綠”。

3、針對江蘇各地方音(無論蘇錫常的吳語區,或寧鎮與蘇中及部分蘇北縣市的下江官話區)多數都保留了古入聲字(僅有接近山東的地區爲北方話區,已“入派三聲),講“入聲字”的起點究以放在何處爲好?顯然,應該與北方地區學習不同。北方人學入聲字,是學語外之音,江蘇人學入聲字,比學普通話還要容易,因爲,入聲字是他們的語內之音,不僅在書上,而且在口中。因此,對懂今音四聲的江蘇學生而言,可謂“一普二方聲自明”。即:先用普通話讀,分出今平仄;再用方音讀,找出古入聲。古入聲在普通話裏已分別變爲“平”(包括陰平和陽平即1、2聲)、“上”(即3聲)、“去”(即4聲)。變爲3、4聲,反正還是仄聲,不用費事;變爲1、2聲的必須統統還它們“入”(屬仄聲)的廬山真面目,而不能作平聲看待。在這裏,關鍵是老師示範,讓學生真正弄懂“入聲短促急收藏”的發音特點。一經講解和示範,學生均能當場掌握。老師要學生各舉三個入聲字,毫不費事,一字不錯。我們在輔導常州市實驗初中初三學生眭瀾同學時,第一節課下來,她就基本掌握了平仄,並寫出了第一首詞:“憶江南赴新加坡上學前夕(二首) 開學了,學校滿園春。爲赴獅城溫舊學,將離故國得閒身。遙望校中人。  思昔日,題海令人愁。抱怨成山煩考試,心思滿腹羨朋儔。明日上高樓。”當然,詩要寫好,那是終生努力、學無止境的事。

4、當前學生課餘時間極爲有限,傳授詩詞格律知識的起點究竟以放在何處爲好?要全面系統講解,若學員與時間都可固定,當然很好。就多數情況而言,常屬興之所至,聽聽講座而已,這就要求“找到一個是一個,講到一次是一次”。每一次都要有吸引力,每一次都要有相對的獨立性,都是一次濃縮的“詩詞大餐”。要儘量做到讓學生一次聽課,回味無窮,而且從此愛上詩詞。一次,老師就唐代張繼《楓橋夜泊》扼要講了一下平仄相間的音樂美和何謂仄聲,然後啓發學生以《夜登“龍城號”遊船》爲題,仿用張詩韻腳(不必出現“步韻”的術語),也仿其平仄相間,寫一首表現夜遊常州城區運河感受的七絕。聽課的是市一中初一(2)班的部分學生,時間是今年暑假中的7月31日。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劉珏同學首先報出第一句:“燈火輝煌不夜天”,給了老師一份驚喜,也給了同學很大的鼓舞。第二句,經過幾種寫法的比較,另一同學提出的“星光搖曳水( )眠”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其中的第六字衆說紛紜,有“愁”、“如”、“難”等好幾種意見,下課以後還在繼續爭論。最後,一致意見覺得“難”字好,本來入夜以後,水可以好好睡一覺了,但如今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並正闊步向現代化特大城市邁進的龍城常州即使入夜也沒有絲毫睡意,古運河和通衢大道一樣進入了不夜天,“龍城號”遊船往來不息,所到之處,河中的星光倒影也爲之搖曳,使河水難以入睡。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對後兩句雖也寫出幾種初稿,但未及展開討論。及至8月11日,這些學生又參加了老少同堂的詩詞沙龍,最後確定爲“灘簧一曲金樽舉,中外遊人笑滿船。”自始至終,學生興趣盎然,發言踊躍。學生在這兩節課上,雖然沒有學到多少格律知識,但卻真正在詩詞的海邊折騰了一番,瀟灑了一回。

5、針對學生對詩詞創作僅要求有個初步瞭解,不必把詩詞分得過細,詩詞可以結合起來一道學習。以《夜登“龍城號”遊船》爲例,市一中程代軍老師又趁熱打鐵,講起與之最爲接近的詞牌《漁歌子》。當然,詩詞各有自己的特點,但若僅從句式角度看,前兩句完全一樣,僅僅是第三句改爲“平仄仄,仄平平”,第四句改爲“平平仄仄仄平平”。經過啓發、討論,學生又嚐到了長短句的寫作滋味:“燈火輝煌不夜天,星光搖曳水難眠。中外客,舞歌筵,灘簧一曲笑盈船。”詩詞同練,一舉兩得。

6、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要精講多練,而且課內、課外的練習都要力求多樣化。多年來,我們嘗試運用以下形式進行練習:擴聯爲絕,如引導學生續寫林則徐13歲時隨班春遊所作的對聯爲七絕:“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峯。春遊各賞宜人景,獨羨蒼鷹展翅雄。”擴五爲七,如爲王之渙《登鸛雀樓》每句各加兩字爲:“方觀白日依山盡,遙想黃河入海流。引領欲窮千里目,何如更上一層樓。”擴絕爲律,如市一中學生在詩詞講座上練寫了一首七絕:“跨海撫琴驚老鳳,飛天潑墨舞羣龍。英才歲歲源源出,譽滿東南常一中。”(該校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時所作。該校學生飛天藝術團曾到海外演出,載譽歸來。)次日語文老師在詩詞講座上也集體寫了兩聯增補於前,使之擴爲七律。兩聯爲:“示範頻傳碩果豐,新型學府敢稱雄。園丁獻愛連枝碧,桃李爭芳映日紅。”(兩次講座時間分別爲2000、5、16  與5、17)此外還有改詩爲詞、改陽關體爲近體七絕等。總之,練比不練好,多練比少練好,練習形式變化比不變好。

7、針對學生好問、好發言、發表慾強的特點,至少在中學生中不宜滿堂灌,要力求採取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

8、針對國家今年頒佈、實施新課程,要把培養實踐能力、參與研究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用以增強學生積極融入大社會、應對世界新挑戰的自覺性。在這方面,一些學校採用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集體修改、集體點評等方式,收到較好效果。學生從中深切體會到什麼叫“千錘百煉”,什麼叫“精益求精”,大大促進了語文學習。在學習詩詞各種體式時,也可只就其中一種體式講清平仄和諧相間的規律,其餘體式儘量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地進行推導。這樣講練詩詞,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對學生的幫助就不僅僅侷限在詩詞,也不僅僅侷限在語文能力,家長也會歡迎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以上是我們在詩詞走進校園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如果說,其中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從我們詩社內部說,完全是由於領導重視,聞風而動。爲了解決“詩國常州傳有後”這一事關詩詞存亡的大問題,甚至先於《綱要》,在2000年就提出詩詞必須從娃娃抓起,詩詞必須走進校園,並在當年編印的《常州艤舟詩社社員通訊錄》中開闢了“青少部”一欄,並正式定名爲“學員”,愛犢情深,躍然紙上。其次,協同作戰,措施得力。領導多次強調要特別注意發展語文老師,這不僅因爲他們一般對中國傳統文學和語言文字都有比較全面和紮實的基礎,而且因爲他們是詩詞走進學校的天然橋樑。第三,放手推廣,允許試驗。共同目標是普及詩詞,方式、方法完全可以多樣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四,堅持不懈,樂於奉獻。不計褒貶,一往無前。我們詩社的每個成員,心中同有爲中華詩詞走進校園盡力的願望,腳下同有爲中華詩詞再創輝煌盡力的汗水。因此,沒有任何人在嘗試面前畏首畏尾,也沒有任何人在困難面前停步不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比起兄弟市、兄弟詩協,特別是對照中華詩詞學會和省詩協的要求,我們在詩詞走進校園的認識和做法上,都還非常不夠。今後,我們一定加強與外界的聯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把我們常州的詩詞走進校園的工作做好,爲中華詩詞的偉大復興、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綿薄。   (謝孝寵執筆  2002年8月28日 )   

 /v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