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有五級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羣。中學語法我們重點講詞、短語和句子這三級。  

    牟飛

漢語語法有五級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羣。中學語法我們重點講詞、短語和句子這三級。  

    在宋代詞壇上,李清照是獨樹一幟的人物,其文學創作是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被奉爲“婉約 詞宗”,“易安體”提出“詞別是一家”,以女性詞人特有的細膩纖巧寫閨情詞而有丈夫氣,如果把李清照詩與詞加以比較,就會發現其詩其詞在藝術風格上有同有異,其詩頗具男子的陽剛之氣,其詞則較多地集中體現了女性的柔性之美,詞善用白描方法,溶煉通俗語言傾訴真情實感。前期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一活的嚮往和與丈夫別離相思的痛苦。後期間,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傷時念舊,情鄉悼亡,孤獨生活中的濃重衰愁。

 

[關鍵詞]

白描手法 通俗語言 真情實感 柔性美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多才多藝,一生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明人陳宏緒在《寒夜錄卷下》對李清照推崇備至,他說:“李易安詩呆,  炙人口……古文,詩歌,小詞並擅勝場。稱古今方婦第一不虛也。”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她的詞作。在宋代詞壇上,她是卓然自成一家的人物,被奉爲婉約派的正宗。

    下面先從李詩、李詞風格的異同方面淺淡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然後從李清照詩與詞的比較中更進一步感受。

    一、傾訴真情實感

李清照的詞,無論前期,還是後期,包涵着她真摯的感情,有時是表現真摯的夫妻之愛,有時是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有時是南渡後,而對國破家亡流露出傷時念舊,懷組長悼亡,孤獨生活中的濃重衰愁,無不是她內心的真情流露。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便作了這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現詞人在重陽佳節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上片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悽若,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爲千古絕唱。

又如她後期的作品《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後期詞中的傑出作品。全詞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後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緒迫切,寫盡了她悽惶的天涯淪落之悲。充分體現了她後期的那種憂憤深沉的詞格。

    北宋滅亡,黎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亂世,又加丈夫新喪,應該說,《聲聲慢》中“悽悽慘慘慼戚”的情懷,是國難家災當頭,一個百無聊賴的孀婦的痛苦心聲,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李清照的悲慼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這是國破家亡的時代悲哀。綜觀全詞,層層面面無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層次言愁。緣情佈景,情隨境遷,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歸結一個“愁”字。情景婉絕,渾然一體。

再如她的《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和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李清照後期代表作品之一。這一時期的作品,感情極其沉痛,內容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而帶有社會和時代的因素。這首詞描寫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個細節。當時南宋政權南渡後建立了〕廷,依舊過着犬馬聲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復土大計全拋腦後。作者心中卻時時充盈着家事、國事的憂傷。詞中描寫了面對元宵佳節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繁鬧景象,她不願與來邀的朋友外出遊玩,而獨自坐在簾兒底下回首往事,聽人笑語時的悽愴心境?/DIV> 

這首詞寫得深沉、含蓄、悽婉動人。既表達了時代環境的今非昔比,又抒發了作者遭受離亂、飽經憂患後的悲憤情感。透過今昔的變化,表達了深切的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詞中表現的個人深愁慘痛,正是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的共同感受。

二、善用白描手法

    李清照的詞,很擅長運用白描的手法,這是她用來抒發真摯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她的《念奴嬌》:

蕭條庭院,有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頭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末。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詞人早期作品。調中塑造了一個刻意傷春而又傷別的女主人公形象。因爲當時趙明誠不在家,適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詩以白描手法勾畫出詞人與丈夫離別後深閨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閨中人從傷春的你落情緒到盼望遊春的心理轉變過程。李攀龍《草堂餘雋》雲:“上是心事,難以言傳;下是新夢,可以意會。”對我們理解本詞之意蘊有啓迪作用。上片開頭幾句描繪斜見細雨的蕭條景象,以景抒情。“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兩句屬生活細節。作詩飲酒只爲遣愁,爲下文蓄勢。歇拍兩句點明主旨,原來是丈夫不在身邊,信中又“萬千心事難寄”。下片開頭說春寒料峭,無心憑闌,終日垂簾,煩悶心緒難以消遣。末尾幾句陡轉,因天氣轉晴,忽然又產生遊春之意。結構上開合動宕,深得吞吐騰挪之妙。

又如她的《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這首詞爲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寫了薰香、花鈿、鬥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藉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記敘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遊,寫得清新活潑,極富有生活情趣。

    李清照運用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創造了耐人尋味的優美意境,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她匠心獨運,特別善於創造這種平淡而絕妙的境界,這應該是李清照詞作的重要特色。此小令似乎信手拈來,毫無雕啄,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歸舟圖,清秀淡雅,靜中有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令人神思飛揚。你看:溶溶的落“日”,蒼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幹“灘”,羣棲待宿的“鷗鷺”,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歸路”,“興盡晚回”,短楫輕舟,“誤入藕花深處”,以至“驚起一灘鷗鷺”……這是一幅多麼生機盎然而又絕妙無比的圖畫,一位活潑開朗、豪爽瀟灑的少女飄然從畫面深處走來。她--便是年輕的李清照。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着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這正是白描手法運用的妙處!

三、熔鍊通俗語言

    李清照的詞在語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詣,把一些家常語熔鍊在她的詞中,不着痕跡。她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工巧、細膩的畫面,婉約深細,而又意境高遠,猶如巧匠運斤,毫無痕跡,讓讀者只見其外表的樸素,而見不到樸素下錘鍊的工夫。

如她的《念奴嬌》(原詞見前文)一詞中,應運而生的日常口語就很多,如“種種惱人天氣”、“不許愁人不起”、“更看今日晴未”等,淺暢自然。

黃蓼園《蓼園詩選》評曰:“至前闋雲‘重門須閉’,次闋雲‘不許’‘不起’,一開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處雨,結句晴,局法深成”。堪稱閨情詩中的上品。

    清代澎孫鵒《金粟詞話》評《念奴嬌》:“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和《聲聲慢》:“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時說:“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

    《聲聲慢》“守窗獨坐”以下,完全口語化,卻表現出極豐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當,彷彿是靈魂的呼喊,震顫人心。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評》說:“後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全詞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險韻,工妙自然,筆力矯健。九組疊字的運用也增強了音韻效果,使全詞頓挫悽絕,如泣如咽。

    宋代張端義《貴耳集》評《永遇樂》:“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時說:“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巧者難”,都推崇易安詞的“淺俗”、“清新”、“尋常”。這一特點,在《怨王孫》這首詞中更有充分的體現,通篇明白如話,一目瞭然。

還有她的《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藉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詳,但從抒發國破家亡之恨來看,似爲流落江南後所作。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以對句作景語起,但非尋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鑄其中。“星河轉”謂銀河轉動,一“轉”字說明時間流動,而且是頗長的一個跨度;人能關心至此,則其中夜無眠可知。“簾幕垂”言閨房中密簾遮護。簾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轉”而冠以“天上”,是尋常言語,“簾幕垂”表說是“人間”的,卻顯不同尋常。“天上、人間”對舉,就有“人天遠隔”的含意,分量頓時沉重起來,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訴,詞一起筆就先聲奪人。此詞直述夫妻死別之悲愴,字面上雖似平靜無波,內中則暗流洶涌。

    前兩句蓄勢“涼生枕簟淚痕滋”一句。至直瀉無餘。枕簟生涼,不單是說秋夜天氣,而是將孤寂悽苦之情移於物象。“淚痕滋”,所謂“悲從中來,不可斷絕”,至此不得不悲哀暫歇,人亦勞瘁。“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臥,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時間已經是很晚了,開首的“星河轉”已有暗示,這裏“聊問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語出《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繡(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問”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狀寫詞人情態。情狀已出,心事亦露,詞轉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貼蓮蓬小,金銷藉葉稀”爲過片,接應上片結句“羅衣”,描繪衣上的花繡。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繡,又生出一番思緒來,“翠貼”、“金銷”皆倒裝,是貼翠和銷金的兩種工藝,即以翠羽貼成蓮蓬樣,以金線嵌繡蓮葉紋。這是貴婦人的衣裳,詞人一直帶着,穿着。而今重見,在夜深寂寞之際,不由想起悠悠往事。“舊時天氣舊時衣”,這是一句極尋常的口語,唯有身歷滄桑之變者才能領會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內容,許多感情。“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句的“舊家時”也就是“舊時”。秋涼天氣如舊,金翠羅衣如舊,穿這羅衣的人也是由從前生活過來的舊人,只有人的“情懷”不似舊時了!尋常言語,反覆誦讀,只覺字字悲咽。

    以尋常言語入詞,字字句句鍛鍊精巧,日常口語和諧入詩。這首詞看似平平淡淡,只將一個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

以上從三個方面淺談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下面試把李詩古詞加以比較,進一步感受其詞風。李詩、李詞有許多相通之處:其一、沿襲宋代文人學士創作詩記號的傳統手法,大量用典使事,點化他人詩句,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學識才華。其二、修辭煉句,語出驚人。如王士禎讚揚李詞“綠肥紅瘦”、“寵柳嬌花”句爲“人工無巧,可稱絕唱。”又贊《怨王孫》“皓月初斜,浸梨花”句曰:“皓月、梨花本是平平,得一浸”字,妙絕千古。由上足見李清照詩詞創作中煉詞之專注和精到。

    李詩、李詞在風格上也有一定之反差,李清照之詩豪放明快,毫無摧眉低着、顧影自憐之態,頗具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如《烏江》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氣勢奔放,剛勁有力。如《題八詠樓》詩云:“千古同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逢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極寫江南水鄉的壯闊景象,反襯出“國破山河在”帶來的憂傷,全詩意境闊達,氣象弘敞。李清照的詞雖然也有一些表現陽剛之氣的代表作,如《漁家傲》,但總體業說,她的詞章集中體現了女性的柔性之美。因爲她首先是委婉曲折、含蓄雋永。她的那些抒寫閨中怨,別離情的詞,真可謂潺潺綿綿、柔腸寸斷,讓人扼腕興嘆。據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記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首詞曾使“當時文人莫不擊節稱賞”,其原因就在於這首詞“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其“詩句尤爲委屈精工,含蓄無窮之意焉”(《草堂詩餘別錄》)。

    總之,無論是李清照前期的詞還是後期的詞,在抒情藝術上都表現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內容通過完美的藝術技巧表現出來,形成了一種屬於她自己的風格--易安體。爲詞苑增添了活力,同時也爲後代作出了榜樣,在詞的創作實踐上獨樹一幟。李清照的詞在語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詣,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精巧、細膩的畫面,婉約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遠。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詞聲調和諧,音韻流傳。易安的詞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故《四庫提要》評“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車失周柳,雖篇幅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爲詞家一大宗奐。”

 

 

參考文獻: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註》,濟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2]稅嘯塵《宋詞三百首注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3]沈祥龍《論詞隨筆》;

 

[4]明代楊慎《詞品》。

 

 

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