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優秀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愁》優秀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1

課標要求

1、瞭解本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

2、瞭解本詩情感的層層加深。

3、瞭解本詩託物寄情的手法。

4、瞭解本詩反語正出的效果。

5、瞭解本詩寓變化於統一的結構美。

學法點悟

1、在誦讀中體會意境和感情。

2、與同題材的古詩和現代詩比較閱讀。

3、結合寫作背景,深入理解。

整體感知

本詩以一組具體可感的“物”,表現了一種抽象的情。以自己人生的四個階段爲序,迴環往復地詠唱,將鄉愁由對親人的思念逐漸上升爲家國之思。

疑難解析

質疑:這首詩構思的巧妙主要體現在哪裏?

解惑:四節詩爲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了表達鄉愁的對應物,而且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

質疑:爲什麼說四個小節表達的感情是層層加深的?

解惑:小時侯,思念母親,可以寫信;長大後,惦念愛人,坐船回家;鄉愁都有所寄託與排遣。到後來,母子死別,時空的隔阻再也無法溝通,詩到了這裏,感情加重。現在,海峽將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鄉愁得到了昇華,感情更加厚重。

質疑:作者把鄉愁說成是“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解惑:這樣寫,把抽象的感情——鄉愁,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郵票”、“船票”。託物寄情的寫法,增加了形象性,便於使讀者展開種種聯想,也便於作者創造豐富的意境,表達感情,感染讀者。增加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揣摩

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

這四個形容詞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正語反出,把鄉愁濃縮與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上,更加反襯出思鄉之情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濃烈。

2、“在這頭”“在那(裏)頭”反覆出現的表達效果。

這兩個短語的反覆出現,強調了空間的阻隔。在人生四個階段中,詩人飽嘗了鄉愁的各種滋味:小時侯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反覆詠歎,渲染了濃濃的離愁別恨。

3、讀第一小節,你會產生哪些聯想?

也許你會想到一位少年到異地求學,夜深人靜,輾轉反側,難以如眠,披衣下牀,給母親寫信……。由此你應該能夠體會到,詩歌的語言是凝練的,好詩能夠用極少的語言引發人無盡的遐想。全詩沒有一個感嘆號,不動聲色的寥寥數語,卻使我們彷彿聽到了詩人發出的沉重的慨嘆,好詩又是含蓄的,不着一個“愁”字,卻讓你忍不住唏噓不已。

4、詩中“母親”“新娘”如果換成“父親”“孩子”,行不行?

不行,那樣表達出來的感情就大大地“變味”了,鄉愁是建立在對故土的熱愛和依戀的基礎之上的。母親是人一生中最依戀和眷念的,新娘會使我們想到“美麗”、“熱戀”,這兩個形象與思鄉的感情基調是協調一致的。(當然,詩的內容是與詩人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設此題只是單從語言上揣摩。)

研究課題

1、收集古今中外的鄉愁詩,欣賞比較。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人把鄉愁化爲“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

3、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意象,體會感情。

【難點】

理解意象,感悟情感,激發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回憶王致遠的《秋思》由古代的鄉愁引入現代詩人的鄉愁。

二、播放錄音

聽讀感悟,說出作者的情感基調。(憂鬱深沉)

三、自由朗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初步感受作者的濃濃鄉愁。

四、品位詩句

1、作者在文中以多少幅畫表達鄉愁?(四幅具體生活畫面)

讓學生理解“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

2、學生口述四個畫面:

⑴幼年求學,母子分離。

⑵成年後,告別妻子,背井離鄉。

⑶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⑷同胞難得相間見,國家不能同意。

五、情感深化,領悟主旨

六、拓展

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3

【設計】

文本細讀教學法。

【創意說明】

對這樣一首婦孺皆知的新詩名篇,僅僅只滿足於浮光掠影式的淺層賞析,顯然是不夠甚至是不得要領的。我們應該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探驪得珠,進一步尋求它大獲成功的深層原因,這樣不僅可以把對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還可以由此詩的成功,讓學生初步瞭解現代詩歌藝術上成敗的規律性因素。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鄉愁》裏,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

(作者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裏,鄉愁分別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對應物上,這樣,詩人的鄉愁就不至於無所依附。)

二、細讀探究

1、細讀鄉愁的情感內涵:

⑴這首清淺明朗的小詩,讀來似乎沒有任何理解障礙,然而它舉重若輕地濃縮了中國式鄉愁的全部內涵,你認爲中國式鄉愁的全部內涵具體指的是什麼?

⑵讀《鄉愁》這首詩,我們能感到詩人余光中心靈深處一個執著的主導情感僅僅是鄉愁嗎?

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2、細讀鄉愁的形式講究:

⑴鄉愁四節詩在形式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樣些有什麼目的?

(節與節之間完全均衡對稱,每一節均爲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節對應,位置上的詩行字數相等)

(鄉愁在保持節與節之間的`均齊對稱時,注意到每節內部詩句的長短參差變化,從而透出自由錯落的活潑感:整齊而不僵化,自由而不蕪雜。)

⑵鄉愁的結構具有怎樣的特點?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結構的復沓昇華了這首詩的思想意義,使這首清淺明朗的小詩顯得既深情綿邈,而又莊嚴正大。)

三、規律把握

1、你認爲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解讀一首詩歌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2、拓展閱讀《鄉愁四韻》。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來鑑賞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憶

背誦寫“鄉愁”的古詩詞導入。

二、朗讀全詩

1,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

2、朗讀指導。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真摯

3、分四小組朗讀余光中的《鄉愁》,學生評點。

4、指名讀席幕容的《鄉愁》,師生共同評點。

5、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三、品味課文

1、找出第一首詩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句,進行歸類、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這一句式把品析的結果說出來。

可能的以下說法:

“枚、張、方、灣”這些量詞美,美在它們富於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示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

“”這些疊詞美,美在它們增加發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鄉愁是……”這一句式美,美在它營造出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

文章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的小節美,美在整齊,美在對應,美在情感的層進。

2、師隨機點撥,小結。

從語言上來說,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是選擇的意象美,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以及“鄉愁是……”這一句式體現了音樂美,而“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又充滿變化美。

3、品味詞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鄉愁》

4、遷移

綜觀這兩首詩,都不自覺地用了“鄉愁是……”這一句式,每一首詩中鄉愁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第二首詩中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是沒有年輪的樹。

《鄉愁》優秀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鄉愁作爲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爲他抒寫的不是一般遊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於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

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鑑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慾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纔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遊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於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教師示範朗讀。(多媒體配樂)

⒉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故園別

⒌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鑑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麼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藉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並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爲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仿寫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