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生字詞,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

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從中受到啓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領會本文生動、精練的語言;理解個別詞句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感受聞一多的光輝形象,並從中受到啓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

1、研究探討法2、朗讀法。

教學用具:

課件。

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課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二、介紹作者與聞一多。

臧克家,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他是聞一多先生的學生。有“農民詩人”之稱。

聞一多(1899—1946),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作有詩集《紅燭》、《死水》,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都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

三、檢查預習,朗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

地殼彌高兀兀窮年

校補迭起瀝盡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羣蟻排衙

函寄目不窺園迥乎不同

漂白鍥而不捨氣衝斗牛

2、通讀課文,你覺得聞一多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聞一多,勤奮努力的學者,大無畏的革命家。一位愛國人士。(自由回答)

四、整體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學們,文中爲我們介紹了聞一多先生的哪兩種身份?

明確:學者,革命家。

2、作爲“學者”方面他是怎樣對待“說和做”的?作爲“革命家”方面,他又是怎樣對待“說和做”的?

明確: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說了就做。

五、品讀課文,感受人物。

(一)學者的聞一多。

1、聞一多先生作爲學者,他做了哪些事?請大家瀏覽《1-7》自然段,相鄰的同學互相討論找出來。

明確:他從唐詩下手寫出《唐詩雜論》,十年艱辛寫了一部《楚辭校補》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

(品析句子,通過重點語句感受人物性格)

2、那麼聞一多先生這麼辛苦的治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又做了不說,目的是爲了什麼呢?

明確:他是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國的文化藥方。

(二)革命家的聞一多。

1、作爲革命家的聞一多在“說和做”方面與作爲學者的他有什麼區別?下面讓我們快速瀏覽課文的《17-20》自然段。

2、想一想,怎麼樣來讀能讓聞一多先生那大義凜然的革命形象浮現在我們面前?(練讀課文16-18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朗讀,我們來看看聞一多在兩個方面的“說”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無論是作爲學者的做,還是革命家的說,他是始終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聞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實實的印證着一箇中國知識份子的高貴和悲壯,他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個大寫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飽含着對聞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讚賞之情,寫下了最後兩段。那麼我們就用這種感情來讀一下最後兩段。

七、拓展探究。

說說你們眼中的聞一多。

聞一多先生,您是。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詞語爲聞一多先生寫一段嘉獎詞,也可以用到一種或兩種修辭手法。字數不限)

八、作業佈置。

1、完成一段描寫聞一多的嘉獎詞

2.查閱聞一多的“最後一次演講”,感受他那強烈的愛國情懷。

九、板書設計。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2

一、複習拓展

細讀全文,畫出精碎的語句,然後複述課文,並說出聞一多前期和後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後期有什麼變化?(讀文—複述—談變化)

明確:聞一多先生前期爲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後期則投身於民主運動,敢於爲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度,成爲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後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時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爲一名單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寫“作爲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怎樣起筆的?這樣寫好在哪裏?

通過讀文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文章引用聞一多先生自己的話起筆直接點題,言簡意明。

它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聞一多先生對“說”與“做”的態度:二是語意遞進加深。文章採用這樣的方法起筆,不僅開門見山,而且引起懸念:聞一多先生是這樣說的,做的又是怎樣的呢?使讀者迫不及待地要讀下文。

2.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齊讀3.4的分段:

b: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的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爲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鑽石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c: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於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爲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讚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無暇”“惜”,表現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貪”,表現他治學如飢似渴的慾望。“辛苦”,“凝成”,表現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討論:文章怎樣寫“作爲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的?與第一部分寫法有什麼不同?這樣寫能收到怎樣的效果?

使學生明確:作爲爭取民主的戰士,聞一多先生既“說”又“做”,先“說”跟着“說”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寫法是引用聞先生的“言”,然後記其“行”,再進行議論。第二部分把聞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來寫,把敘述和議論結合起來寫,給人以飛流直下,一氣呵成的感覺,表露了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爲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議論中寓含深情,議論中夾以事實,扣擊讀者的心絃,使人對聞先生的凜然正氣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討問題

1.這篇課文在敘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明確: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髮零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2.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是卓越的學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的讚美敬重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關鍵詞語,探究其內涵。

課前準備

閱讀課文,預習生字、生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學習了《鄧稼先》這篇文章,我們無不爲我國優秀知識分子爲祖國默默奉獻的感人品質所感染。甘願爲國爲民而獻身,是我國曆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篇寫我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文章,讓我們在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聽讀的學生思考如何歸納文章的中心內容。

2、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一分鐘,然後全班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髮言,歸納討論意見:本文敘述了聞一多先生不同階段在說和做方面表現的不同特點,熱情讚揚他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品味探究

1、聞一多一心救國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討論交流。估計不止提到老師預期的兩件事。

b.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每一

階段中最突出的表現:苦讀寫作《唐詩雜論》,在李公樸被害後大無畏地參加羣衆大會。

2、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齊讀三、四小節。

b、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爲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鑽研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於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爲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讚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無暇”“惜”,表現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貪”,表現他治學如飢似渴的慾望。“辛苦”“凝成”,表現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齊讀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b.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抓住關鍵語句,說一說他們表達中心內容的作用。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問題;鼓勵其他學生回答,也可由老師回答。課後練習二提出的問題,如果課堂討論未涉及,學生又未質疑,可提問學生,予以解決。

五、鞏固拓展

請你列舉一首聞一多的詩,說明他作爲詩人也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穫;自評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2、以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結束教學過程。

課後記:

本文主要圍繞聞一多先生的說、做兩個方面展開,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握他作爲學者和作爲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這兩個方面說和做的不同點,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進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