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精選3篇)

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使學生經歷餘數的形成過程,及把平均分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準備:實物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除法的含義。

1、有12顆櫻桃,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顆。

你是怎樣列式計算的?(12÷3=4(顆))——說說你想法?或這就是求什麼數學問題?(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2、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盤。

你又是怎樣列式計算的?(6÷2=3(盤))——展示,強調:剛好擺完。板書:6÷2=3(盤)——說說你想法?或這就是求什麼數學問題?(就是求6裏面有幾個2?)

3、師:實際上分櫻桃和分草莓相當於我們前面學習的兩種平均分,出示:平均分的意義:

①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幾?

明確:都用除法計算。

二、探究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出示例1: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想一想:這實際上是求什麼?

2、找兩個學生上臺擺草莓。提示全體學生:請看看兩個同學分的結果?

3、(我們再來一起分一分)演示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還剩1個。

(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3盤,還剩1個。)

問:還剩1個還能擺1盤嗎?(不能,因爲剩下1個不夠擺1盤,題目中要求每2個擺一盤。)

4、問:那“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怎樣列式呢?(板書:7÷2=)問:分了幾盤?(3盤)分完了嗎?(還沒有)還沒有分完,還夠分嗎?(不夠)明確數學規定:(平均分時,沒有分完,不夠再分了的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爲了和商區別開來,中間用……把餘數隔開,板書:……1(個))

5、指導讀算式:7除以2等於3盤餘1個。

追問:“1個”表示什麼?(還沒有分完,還剩下1個。我們把它叫做餘數。)板書:餘數。

6、歸納比較:

我們剛纔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不同點:一個是平均分後剛好分完,沒有剩餘;另一個是平均分後沒有分完,有餘數。)

7、揭題:在平均分時,沒有分完,有剩餘的,像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8、強調:有餘數的除法也是平均分,只是沒有分完,還有餘數。

 三、鞏固練習。

1、我會圈。

17個,2個2個地圈。23個,3個3個地圈。

圈了()組,圈了()組,

剩下()個。剩下()個。

17÷2=□(組)……□(個)23÷3=□(組)……□(個)

2、我會分。

(1)9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9÷2=□(人)……□(支)

(2)9支鉛筆,平均分給4人。分一分。每人分()支,還剩()支。

9÷4=□(支)……□(支)

師明確:請觀察一下餘數和除數的單位名稱,有時相同,有時不同。我們需要在實際問題中來確定單位名稱。

3、我會擺。

用小棒擺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和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

操作要求:

(1)小組先思考交流一下:這些問題實際上是求什麼數學問題?

(2)各小組做好分工:1人說,1人看,1人擺,1人寫。

(3)合作交流,展示。

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並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果,並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餘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餘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餘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餘。板書:剩餘。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並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餘。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餘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裏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用省略號表示剩餘。剩餘的個數叫餘數。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果。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除數商

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教師出示6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

2.誰能列式解答。

3.學生彙報。

4.說說6÷3=2(支),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5.小結:這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等分,用除法解答。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出示7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

(2)請三位同學上臺分一分。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支彩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纔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3=2(支)……1(支)。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分別叫什麼,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彩筆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出示8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怎樣列式?餘數是幾?

4.出示9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怎樣列式?餘數是幾?

5.對比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幾次分彩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結:像這樣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叫有餘數的除法。生活中像這樣不能正好分完的情況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分彩筆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係

(一)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屏幕上。

(三)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觀察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

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2)餘數可能是4、5、6……嗎?爲什麼?

(3)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並板書:餘數<除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引導學生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利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通過練習,深化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理解商與餘數名數的確定

1.剛纔分彩筆是否也是餘數小於除數呢?

2.對比分彩筆和擺正方形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3.小結:分彩筆是平均分中的等分,單位一致。擺正方形是平均分中的包含,單位不一致。但都必須餘數小於除數。

(五)思考提升:

1.提問:爲什麼餘數不能等於或大於除數?

2.學生思考彙報。

3.舉例驗證。

4.小結:如果餘數和除數相等,說明還可以再分一份;如果餘數大於除數,說明再分一份後,還有剩餘。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第61頁“做一做”

1.出示“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餘,可能是幾根?

3.爲什麼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餘幾根?爲什麼?

(二)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後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現兩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一步理解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

【設計意圖:藉助練習,溝通不同表徵方式間的聯繫,在多種表徵形式相互映襯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並學會確定商與餘數的名數。】

(三)填一填:A÷6=B……□

1.思考:□裏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餘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餘數。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練習爲主,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鞏固對有餘數除法的含義及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二)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6÷3=2(支)

7÷3=2(支)……1(支)

8÷3=2(支)……2(支)

9÷3=3(支)

餘數<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