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4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4篇

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對照解析理解欣賞領會詩意。

2.正確熟練背誦古詩。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熟練背誦本詩,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感受詩韻律美,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讀詩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詩題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大林寺桃花》,老師相機板書課題——大林寺桃花指名讀“寺”字,齊讀課題。誰能告訴我大林寺在什麼地方?(檢查學生課下收集的資料)

二、檢查預習:(課前提出預習要求)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關資料。

3.再讀古詩,結合註釋,理解詩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還有多少不知道的?)

(1)檢查識字情況。通過生字卡片指名讀“寺”“菲”“覓”(其中“寺”字的字音較爲特殊,所以決定多指名讀幾次)

(2)這幾個字放入詩中,你能讀準嗎?再請你們自由讀讀古詩。

(3)指名讀古詩。(檢查讀詩情況。看是否讀通、讀順、讀準。)

三、初讀感知:

1.課前,老師已經佈置了一個預習要求。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利用書上的註釋來給我們講講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在講給我聽之前,請先把你的見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講給你們四人小組的組員聽聽。

2.指名說詩意。

3.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根據問題進入下一步)

過渡:剛纔幾個同學說了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待會的學習中,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四、再讀理解詩意:

1.古詩的第一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解決學生的問題。

A 指名讀

B 請你們同桌之間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指名說說。解決學生的相關疑問。

C 你覺得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呢?試着體會一下,再讀讀。

D 指名讀。

(教師此時指導並且過渡:初夏時節,大地春歸,各種花草都已經凋謝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內,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

E 指名讀,齊讀。

2.古詩的第二句“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解決學生的問題。

A 指名讀這一句。

B 讀完後,跟你的同桌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指名說詩意,教師適時點撥,相機解決學生的疑問。 (這句話有些難度,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相機點撥)

C 你能體會出這句話作者又想表現什麼嗎?

D 請你們自己先試着自己讀一讀,然後再讀給大家聽。

E 指名讀。

詩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爲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F 指名讀。誰能讀得更好。

3.教師: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聯繫更緊密;說的時候,注意以一個詩人的語氣來說。過渡:聽了剛纔同學說的,你有沒有不同的體會呢?

五、悟情朗讀

1.請你們再自由的讀一讀,多讀幾遍,用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來已經以爲春天就要離去了,想不到它還在山中的古寺裏。詩人對春天有種什麼樣的情感呢?個性體驗品讀(指名讀古詩)。

2.讀後交流。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呢?再帶着感情讀一讀。(當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讀出對詩的理解後,老師也參與進去)

3.整體感悟賽讀聽了大家讀的,現在老師也想讀,教師配樂範讀。老師讀得怎麼樣啊?那請你們也再試着好好讀讀,我們待會兒來個比賽,看誰能比老師讀得更好。把全詩連起來讀:“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讀出詩的整體美,意境美。指名讀(配上音樂讀)(2-3人)

六、試背古詩。

現在老師放着音樂,請你們自己試着背誦一下古詩,你可以邊背邊想象詩的情景,看看誰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組合背。(2-3人)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關於詩人白居易的古詩《大林寺桃花》,大家學得都很不錯,老師這裏還有幾首白居易的詩歌,下課後,我們一起去讀一讀。

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通古詩,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能流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錄音、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大林寺桃花》

1.出示古詩,師範讀

2.簡介白居易,背誦白居易的古詩

3.小組學習

(1)讀通全詩,讀得正確

(2)理解詩意

4.大組交流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農曆四月,廬山腳下落紅滿地,濃綠深深——溫柔的春天悄悄地離去了。我登上香爐峯頂的大林寺,那巍峨莊嚴的寺牆內,竟然會有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襯着杏黃色的院牆,盪漾着濃濃的春意。我正在感嘆歸去的春天無處可尋,想不到可愛的春天,卻調皮地東躲西藏,偷偷地跑到這深山的古寺中來了!

(3)齊讀古詩

5.試背誦

二.學習《稻田》

1.出示古詩,師範讀

2.小組學習

(1)讀通全詩,讀得正確

(2)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春天的江南水鄉,充滿了綠色的盎然生機。碧綠的春水漲滿了春前的池塘,極目望去,田野上肥壯的稻秧無邊無際地向天邊延伸,彷彿與低垂的雲腳連成了一片。更有那渾身潔白、宛如片片雪白的鷺鷥,破雲如霧,來到了精美無比的畫屏般的江南水鄉嬉戲飛翔。

(3)齊讀古詩

4.背誦古詩

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恨、歸、覓、轉”4個生字。

2、掌握古詩節奏以及平仄規律,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4、通過質疑,結合39課《山裏的桃花開得遲》理解其中的道理。

5、積累有關描寫花的詩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大體瞭解古詩大意。

2、通過質疑,結合39課《山裏的桃花開得遲》理解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以舊知引入新課

師:我最喜歡荷花,每當盛夏,老師總會站在滿池的荷花前駐足觀望,誰能用學過的語言來說一說這美麗的景色?

1、指名說

2、齊讀

3、出示圖片

4、出示課題:《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5、齊讀課題

出示全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讀準字音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恨——前鼻音;歸——組詞;覓——筆順;轉——多音字”

三、再讀古詩,讀準節奏、音律。

1、指名說節奏出示節奏指名讀1-2

2、指名說平仄出示平仄指名讀1-2

3、大聲練習指名讀1-2齊讀

四、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古詩的大意。

1、出示第一句:人間四月芳菲①盡,山寺桃花始②盛開。

註釋

①芳菲:百花

②始:才,剛剛

⑴指名讀

⑵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指名說。

⑶你覺得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呢?

⑷教師指導,前半句讀出可惜的語氣,後半句讀出驚喜的語氣。

⑸指名讀

⑹齊讀

2、理解第二句:長恨③春歸無覓處,不知轉④入此中來。③恨:遺憾④轉:躲

⑴指名讀

⑵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指名說。

⑶你能體會出這句話作者又想表現什麼嗎?

⑷教師指導,前半句讀出遺憾的語氣,後半句讀出高興的語氣。

⑸指名讀

⑹齊讀

3、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讀這首古詩

⑴指名讀

⑵齊讀

五、對古詩質疑

1、學生質疑

2、板書:芳菲盡——始盛開

3、指名交流,出示山裏地勢比

平原高,氣溫低,

所以桃花纔開得

遲啊!

4、出示溫度表,教師解釋。

齊讀:山裏地勢比

平原高,氣溫低,

所以桃花纔開得

5、遲啊!

六、小結:

配樂朗讀

七、拓展

出示詩句指名吟誦

八、佈置作業

板書:大林寺桃花

唐李白

芳菲盡

山裏地勢高、氣溫低

始盛開

附註解:農曆四月,廬山腳下落紅滿地,濃綠深深——溫柔的春天悄悄地離去了。我登上香爐峯頂的大林寺,那巍峨莊嚴的寺牆內,竟然會有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襯着杏黃色的院牆,盪漾着濃濃的春意。我正在感嘆歸去的春天無處可尋,想不到可愛的春天,卻調皮地東躲西藏,偷偷地跑到這深山的古寺中來了!

大林寺桃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認識3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大體瞭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閱讀積累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已經學習過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現在我們來個比賽,看誰的古詩背得多。

2、揭題,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5、用卡片檢查生字認讀:寺 菲 覓

6、檢查指導朗讀讀古詩。

三、理解詞句,瞭解詩的大意。

1、自己逐句讀詩,想一想每一句詩什麼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組商量,提出不懂的詞句。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瞭解每句詩的大意。

3、說說你從詩中讀懂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四、指導朗讀,體會詩情畫意。

1、學生自己試讀,評議指導。

2、教師範讀,學生仿讀。

3、多種形式朗讀比賽。

4、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資料: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遊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峯頂。關於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遊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後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爲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着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着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你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啓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