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負數》第3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0~11頁《面積是多少》。

《認識負數》第3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發現、觀察、分析、動手操作等過程,使學生體會用平移的方法轉化成規則圖形計算面積。用數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規則物體表面的面積。

3、情感目標:對周圍環境中與負數有關的事物懷有好奇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能樂於幫助同伴,願意與同伴討論與交流,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會用平移的方法轉化成規則圖形計算面積。

教學難點:用數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規則物體表面的面積。

教法與學法:

教法: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剪一剪,移一移,塗一塗,數一數,比一比等動手操作的方法。

學法:觀察、發現、動手、分析、討論、歸納

教學用具:圖形、樹葉、七巧版、剪刀、顏色筆、捲尺。

教學過程:

(一)把一個稍複雜的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圖形數出圖形的面積,再把一個稍複雜的圖形通過平移轉化成長方形計算面積。

1.複習面積的概念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在知識上爲新課做好準備。

2.理解圖形分割後,總面積不變,爲以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埋下伏筆。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4.學生計算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複習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將此作爲課堂教學的引入,自然、貼切,能夠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爲後面的新知教學做好鋪墊。重點讓學生理解圖形在分割前後,或者平移前後,它的總面積是不變的。並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思想,對不規則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

(二)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圖形物體表面的面積。

1. 讓學生感知圖中有滿格的和不滿格的,但不滿格的不一定正好是半格,這是新問題。

2.讓學生明確:不滿格的不管大小如何,都按照“半格”來估算。

3.學生把滿格的和不滿格的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

4.掌握用數格子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知新問題,不能按照正常的數格子的方法準確計算圖形的面積。分別數出滿格與不滿格的面積再求和算出整個圖形的面積,瞭解“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這一約定。學生經歷這樣的操作活動,發展學生“估計”不規則物體的策略。)

(三)學生小組彙報自己的計算結果。

分一分小組;數出圖形的面積是74平方釐米;

剪一剪小組:剪出圖形面積是72平方釐米;

移一移小組:拼出新圖形面積是72平方釐米;

塗一塗小組;數出池塘面積約是181平方釐米;

比一比小組;比畫出手掌的面積約是120平方釐米,腳底的面積約是150平方釐米。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動手操作應該成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有一句話說的好:思想比態度重要;方法比真理重要;數學的教學我們不光是教會學生算出面積,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學會學習,在遇到不同的情況時有不同的方法應付、應對,進而解決問題。此外,在這節活動課的教學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教師引導技巧的重要性。問題人人會問,但怎麼問就是技巧,好的問題能啓發學生的思考,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

(四)校園的綠化面積。

1、說明實際操作的具體要求,特別說明。

2、學生分小組到校園的綠化地進行測量,並記錄相應的數據。

3、回課室進行數據整理、計算,並做成漂亮的“校園規劃圖”,塗上顏色。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操作的培養,讓每個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對抽象思維的知識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