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綠》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課文《綠》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綠》的教學設計

《綠》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圈點批註等讀書動筆的基本方法,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

2、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反覆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

3、積累一些詞語和詩句,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反覆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同學們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爲什麼喜歡它?能說幾帶“綠”的成語來嗎?(燈紅酒綠綠草如茵綠林好漢桃紅柳綠青山綠水青枝綠葉綠肥紅瘦花花綠綠綠葉成蔭粉白黛綠橙黃橘綠穿紅着綠綠林大盜花紅柳綠紅情綠意……)

2、綠色是大家喜歡的顏色,因爲它是生命的象徵,但大家聽說過“女兒綠”,觀賞過它嗎?如果沒有,就請隨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綠》,從中去尋找答案。

(二)簡介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著有《朱自清文集》。代表作品有《背影》、《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檢查預習:掌握下列生字詞

踞(jù)薄(bó)陰綹(liǔ)棱(léng)角穹(qióng)塵滓(zǐ)皺纈(xié)

什剎(shíchà)明眸(móu)善睞(lài)挹(yì)掬(jū)

(四)初讀感知,梳理文路。

1、用3分鐘略讀全文,完成下列問題:

(1)標示出第一、四自然段的關鍵詞。(用△符號)

(2)第二、三自然段分別主要寫了哪個景點?(寫旁批)

(3)四個自然段中哪個是重點段?(寫旁批)

(4)第二、三自然段所寫的景物有什麼關係?(寫旁批)

明確:

(1)關鍵詞:第一段,“第二次”“驚詫”“梅雨潭的綠”;第四段,“不禁”。

預設問題:“驚詫”於梅雨潭的綠,是因爲綠得“奇異”;第一次來仙岩遊是春天,春水綠波,難道綠得不“奇異”嗎?

體會:作者兩次來仙岩景同色異,綠——是作者驚異的原因。開門見山,點題,留下懸念。結尾“不禁”二字,與首段呼應。

(2)梅雨潭梅雨亭梅雨潭的綠

(3)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着重描繪了梅雨潭的綠

(4)梅雨潭和梅雨亭是梅雨潭綠色的所在地,描繪梅雨潭和梅雨亭就及好地爲梅雨潭的綠色作了鋪墊和襯托。

(五)深入研讀,品味語言。

讓我們看看朱自清先生當年在溫州遊仙巖梅雨瀑時寫下的散文佳作《綠》,是怎樣將一潭綠水寫得生動逼真、活靈活現的。第三段作者是運用什麼方法摹寫綠的?對綠的總感受:醉人、奇異

一、比喻

她鬆鬆地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

她滑滑地明亮着,像塗了……那樣嫩。

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猜不透她。

潭水的特徵:連設六喻:“荷葉”、“裙幅”、“明油”、“雞蛋清”“碧玉”、“藍天”。從不同角度刻畫同一形象梅雨潭的綠:厚積、細膩、柔美、明亮、嬌嫩、溫潤、清純等特點。

預設問題:

1、“像少婦拖着的裙幅”,作者爲什麼不說“像一條裙幅”或“像少女的裙幅”呢?請大家思考。

【少女天真活潑,明朗爽快;少婦沉靜寡言,脈脈含情。】【少女裙子一般短;少婦的裙幅長而皺纈,要“拖”。】

2、那麼“像少婦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繪了潭水波紋的形態的“細柔”外,還傳達了哪些神韻?(沉靜羞澀,脈脈含情……)

小結:我們眼前好象出現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婦,略施粉黛,長裙拖地,腳步輕盈,款款而來,多美.!

二、比較

1、爲了突現這綠的“奇異”、“醉人”——,又將哪些地方有名的綠與梅雨潭的綠進行對比的?

什剎海的綠楊“太淡”

虎跑寺的綠壁“太濃”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太暗”

2、小結:梅雨潭的綠是——濃淡相宜、明暗適中,梅雨潭的綠美得恰到好處,可說是“增之一分則太濃,減之一分則太淡,著光則太明,去色則太暗”。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綠是能和梅雨潭的綠相媲美的。蘇軾曾有一首詩來描繪西湖的波——《飲湖上初晴後雨》,會背嗎?

3、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三、聯想擬人

1、按理說,文章到此應該結束了。但作者這時卻說:“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仍然是意猶未盡,這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可能是作者實在是太喜愛梅雨潭的綠了,正是這種熾熱的情感,點燃了他想象的火花。那麼作者由此生髮了哪些奇妙的聯想和想象哪?

聯想是——“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着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裏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

這一聯想寫出了綠的——奇異、鮮潤的特點。

想象和擬人是——“我若能裁你以爲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爲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

這兩句寫出了綠的輕盈、清澈、含情特點。

2、“……若……”什麼句式.?——假設。

請大家模仿這種假設的句型,抓住“綠”的特點,運用大膽的想象,寫一兩句讚美綠的話。

預設問題的答案:

生1: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釀你以爲酒;我將贈給那吟詩的高手,他必能詩興大發了。

生2:那醉人的綠呀,我若用你以爲種;我將贈給那善良的農夫,他必能稼穡滿園了。

生3: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制你以爲裙,我將贈給那善良的山妹,她必能光彩照人。

生4: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治你以爲墨,我將送給那善繪的丹青,他必能妙手天成了。

3、作者滿懷深情地爲潭水起了一個名字—“女兒綠”,是仿造玉石“祖母綠”而成的一個名字,將“‘女兒綠”換成“祖母綠”,如何?

預設答案:

“祖母綠”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如同一個歷經滄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兒綠”清純、鮮活、靈動,如同以爲二八少女立在你的眼前,美貌可人、神韻悠長。

4、作者怎麼會想到這個名字呢?

參考:

既然以十二三的小姑娘相比,那就意味着梅雨潭的綠有着“女兒”相似的特徵。“十二三的小姑娘”在品貌上有哪些特徵?猶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體態輕盈,膚色亮潤,品貌清純,愛唱愛跳,充滿活力,愛逗愛鬧,洋溢青春氣息。

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兒紅》,歌詞意思是:南方米酒之鄉,父母生下女兒,便在地下深埋一罈米酒,女兒長到十八歲,蒙上紅蓋頭出嫁時,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親朋,送女出嫁,因此這酒就叫“女兒紅”。“女兒綠”大概由“女兒紅”而來。

小結:

像朱先生這樣用比喻、比較、聯想和擬人來描繪色彩的,在詩詞中屢見不鮮,請大家聯想舊知,舉出一些例句來。

預設答案:“霜葉紅於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朝孟浩然《過故人莊》。“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枚《江南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朝宋祁的《玉樓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朝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綠》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作者對美好境界的熱情讚美和執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來組織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託。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和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對句練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先做個對句練習。我說上句,你們按照對句的一般要求,對出下句。

師:碧玉妝成一樹高(生:萬條垂下綠絲絛)《詠柳》

師:日出江花紅勝火(生: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江南好》

師:大家的對句中,都有一個什麼字?二者的綠有區別嗎?(前者是嫩綠,後者是濃綠;嫩綠明亮、輕盈,濃綠和平、安靜。)王安石也有一句詩,將“綠”字用得最傳神的,這句詩是——(生:春風又綠江南岸)

《泊船瓜洲》

師:對,一個“綠”字就現出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江南春天。賀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歡“綠”,朱自清更喜歡“綠”,朱自清筆下的“綠”,更是千嬌百媚,風情萬種。這節課,我們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驚詫”綠的丰韻!(板書課題)

二、速讀課文,理清線索。

1、速讀課文。找出文中三個點明觀察點的詞語。(點撥:何謂觀察點?就是觀察描寫景物所處的位置。)

看看在在這三個觀察點上,觀察的景物及觀景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板書:

坐在亭邊

【梅雨亭】

走到山邊站在水邊

【梅雨瀑】【梅雨潭】

(遠眺)(近觀)(眼前)

2、明線索,理順序。

由觀察點可知,本文是以什麼爲線索?(行蹤)寫景順序是怎樣的?(由遠及近,由低到高,在由高到低)有主次詳略之分嗎?

坐在亭邊

【梅雨亭】

走到山邊站在水邊

【梅雨瀑】【梅雨潭】

(遠眺)(坐觀)(眼前)

遠———————————近

低—————高—————低

略————————詳

三、藉助誦讀,點撥品味

1、聽配樂朗讀(錄音),說感受,找感受。

①不看書,讓我們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這“綠”的神韻。(聽錄音)

②剛纔大家聽得很投入,能用一個詞或短語說說自己的感受嗎?

③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對這綠的總體感受是什麼呢?請大家翻開課文。找出這個句子。(“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體會“驚詫”,明白“文眼”。

“驚詫”是什麼意思?(驚訝、詫異)

能不能把“驚詫”換成“驚訝”?爲什麼?(“驚詫”是“十分驚訝”,比“驚訝”程度重。)

這個“驚詫”既表明景中情(驚喜),又暗示情中景(奇異),這種形神皆領的字眼我們稱“文眼”。

3、默讀第三節,標清句序,抓特徵。

默讀第三節,標清句序,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徵的兩個詞語,看什麼樣的“綠”讓作者十分驚訝?(奇異、醉人)對,“奇異、醉人”就是本文要寫的重心。

4、【誦讀品味】:

面對奇異、醉人的綠,作者像一位善調丹青的能手,將綠描繪得豐富多彩,同時也把強烈的感情傾注在描寫之中。接下來,請大家細讀課文第三節,結合有關詞句,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給我們呈現出綠的特徵的?作者情感如何?

討論、點撥、品味

(一)比喻

①大家讀第三段第三句到第十句。聽我的要求,邊讀邊畫。

要求:

先用紅筆畫出描寫潭水整體的句子;

再用藍筆畫出描繪潭水水面波紋的一句;

再鉛筆畫出描寫水光、描寫水色的句子。

②現在,我提示,大家依照提示齊聲朗讀。

讀描寫水面波紋的句子。(生:她鬆鬆地……裙幅。)

讀描寫水光的句子。(生:她滑滑地……那樣嫩。)

讀描寫水色的句子。(生:她又不雜些塵滓……碧玉。)

現在我讀每一方面的上句,大家接讀下句。

“她鬆鬆地皺纈着”——(生:像少婦拖着的裙幅。)

“她滑滑地明亮着”——(生:像塗了……那樣嫩。)

“她又不雜些塵滓”——(生:宛然一塊……猜不透她。)

現在,我讀每個比喻的本體部分,大家試着合上課本,根據喻體、本體的相似點,背誦出喻體句。

(提示誦讀略)

③大家記得很準確。現在大家根據喻體、本體的相似點,概括潭水的特徵。

(厚積、細膩、柔美、明亮、嬌嫩、溫潤、清純等)

第三節連設六喻:“荷葉”、“裙幅”、“明油”、“雞蛋清”“碧玉”、“藍天”。從不同角度刻畫同一形象。

④概括得不錯,但不夠全面;因爲好的比喻,不只繪其形,還要傳其神。如“像少婦拖着的裙幅”,作者爲什麼不說“像一條裙幅”或“像少女的裙幅”呢?請大家思考。

【少女天真活潑,明朗爽快;少婦沉靜寡言,脈脈含情。】

【少女裙子一般短;少婦的裙幅長而皺纈,要“拖”。】

⑤那麼“像少婦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繪了潭水波紋的形態的“細柔”外,還傳達了哪些神韻?(沉靜羞澀,脈脈含情……)

回答得很好。我的眼前好象出現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婦,略施粉黛,長裙拖地,腳步輕盈,款款而來,多美.!

(二)對比

①爲了突現這綠的“奇異”、“醉人”——,又將哪些地方有名的綠與梅雨潭的綠進行對比的?【綠楊(淡),綠壁(濃),西湖(明),秦淮河(暗)。】

②通過對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綠的怎樣的獨特風格?【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③大家想一想,蘇軾曾寫過哪首詩來描繪西湖的波?《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氵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④作者爲什麼選取“淡濃相宜”的西湖的波作對比呢?【以美襯美,突出“綠”的“奇異”。】

⑤請一位同學將這三句話朗讀一下。我呢,再把這三句話改讀一下,大家比較比較,看誰讀得好?爲什麼?

改讀:

“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佛地的脫不了鵝黃的底子的綠楊,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重疊着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綠壁”,那又似乎太濃了。我又曾見過水光瀲灩的西湖的波,似乎太明瞭,我又曾見過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的波,那又似乎太暗了。”【不如原文好,改後句式重複單調。】

⑥對,原文在兩個整齊的長句後,配上兩個短句,這樣長短結合,整散錯落,讀起來音韻鏗鏘,錯落有致。

好,齊聲朗讀一遍,體會這種效果。

⑦文章在對“綠”作了一番精雕細刻後,又展開對比,更加突出“綠”的“奇異”“醉人”。大家思考,能否把這兩層內容在順序上顛倒一下?【不行。】

爲什麼?【讀者只有先對“綠”有了具體的印象感受後,才能由此聯想到別的景物,聯想對比才有依託。】

(三)奇妙的聯想和想象

①作者正是按照認識的習慣,變換角度,層層深入地展開描寫抒情的。大家聽讀這段剩下的部分,思考作者又是怎樣變換角度深入描寫的,人稱感情有何變化,找出你喜歡的句子。

②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爲什麼喜歡。

【如:我最喜歡“那醉人的綠呀……明眸善睞了。”改用第二人稱,用呼告方法加強了抒情性,並展開大膽想像,想像出的形象很美,進一步寫了“綠”的“醉人”“奇異”。】

③說得好。作者由“綠”的輕盈、嫵媚聯想到輕盈、嫵媚的舞女,如果輕盈的舞女再配上“綠”裁製的帶子,便會“臨風飄舉”了。由“綠”的明澈,更想象出這明徹會使盲妹的眼睛復明,“明眸善睞”了。這新奇的想象和聯想,用假設的句式,寫出了美的形象,又使“綠”展現出新的意境。

請大家模仿假設的句型,抓住“綠”的特點,大膽想像,造一兩句讚美綠的話。

★【如: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以你爲繪畫的顏料,送給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繪出世上最美的畫卷。那醉人的綠呀,我若以你爲種子,撒播於祖國的江河湖泊,一定會淨化污染,整個中華大地成爲世上最美的風景區。……】

④是的,“綠”在作者眼裏,是少婦的裙幅,是溫潤的碧玉,是天真清純的小姑娘,是脈脈含情的少婦;在同學們心裏,或是神奇的顏料,或是綠色的種子了。作者“醉”了,同學們“醉”了。爲這奇異的“綠”,作者醉意中還送了她一個名字——女兒綠,作者怎麼會想到這個名字呢?

可能有:

☆既然以十二三的小姑娘相比,那就意味着梅雨潭的綠有着“女兒”相似的特徵。“十二三的小姑娘”在品貌上有哪些特徵?猶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體態輕盈,膚色亮潤,品貌清純,愛唱愛跳,充滿活力,愛逗愛鬧,洋溢青春氣息。

☆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兒紅》,歌詞意思是:南方米酒之鄉,父母生下女兒,便在地下深埋一罈米酒,女兒長到十八歲,蒙上紅蓋頭出嫁時,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親朋,送女出嫁,因此這酒就叫“女兒紅”。“女兒綠”大概由“女兒紅”而來。

(四)擬人的方法

作者把“綠”當做人,有時以第二人稱直呼,觀賞者與觀賞的對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開頭用“招引”一詞把綠擬人化了,寫出了綠誘人的魅力。接近綠之後,有時對它訴說情懷:“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並把綠比做“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最後還贈以“女兒綠”的名字。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現在大家齊讀這部分,讀出“綠”的醉人,作者的醉意。【生讀,略】

4、回讀第2節,體會層層烘托的寫法

題目是寫梅雨潭的綠,開頭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但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卻先寫梅雨瀑和梅雨亭及其周圍景觀,這是爲什麼?

【一方面是爲了交代梅雨潭形成的原因和梅雨潭之綠的周圍環境。

白而發亮的梅雨瀑源源不斷地爲清亮的梅雨潭提供着清純的活水;梅雨亭的特點使梅雨潭平添“奇”趣;天、雲、石、草所透出的溼潤和綠意,倒映在梅雨潭中,使她綠意更濃;尤其是“瀑流的撞擊”使梅雨潭越來越深,越來越寬,才能形成“厚積”“平鋪”之勢,纔可“蘊蓄着奇異之綠”。“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來。】

【另一方面是起襯托作用,在文章第三段前六句話中,還有一句道出了寫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說明作者宕開筆墨是有深意的,就是襯托梅雨潭的“綠”比飛花濺玉的梅雨瀑更加可愛。瀑布美,使人驚詫;但潭水更令人驚詫。作者用層層烘托手法,突出潭水的“奇異”“醉人”。】

5、抓人稱代詞的變化,揣摩情感。

①將全文連起來看,找出景物的人稱代詞。揣摩其變化。

【它————她————你————女兒,顯示了作者感情的升騰。】

②“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景物的格調與作者的情調是相默契的。(介紹寫作背景)

作者是融進取向上之情於綠意盎然之景,反過來,借綠意盎然之景抒進取向上之情,“女兒綠”便是人與物聯繫的紐帶,是情與景交融的結晶。在作者的筆下寫得豐富多彩,像夢一樣美,讓人愛,使人醉。

5、再聽配樂朗讀(錄音)

四、課外練筆。

生活中,一定會有你喜歡的事物:或是因爲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爲它蘊涵的某種情趣;或是因爲它引起了你的聯想,觸動了你的情思,試着把這種事物連同你的感受寫出來。

《綠》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多側面寫景的方法。

2、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徵,領會本體、喻體的相似點;瞭解對比寫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創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在創造“綠”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對比、想象、聯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1、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同學們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爲什麼喜歡它?(學生回答)

2、以一種顏色爲描寫對象和以雨中登泰山爲描寫對象,哪一種更難寫?爲什麼?

明確:前者難寫,因爲形態少變、色彩單一,難以展開描寫,這叫“難寫之景”。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語言大師,是一位狀難寫之景的高手。(幻燈片2作者介紹)學習本文,就是學習名師對形態少變,色彩單一的景物怎樣進行描寫,怎樣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進行表達,以便“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總體思路

1、從全文四個自然段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

明確:“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本句能否把“驚詫”換成“驚訝”,爲什麼?

明確:不能,因爲“驚詫”是十分驚訝,比“驚訝”程度重。那麼是什麼東西讓作者感到十分驚訝呢?綠,梅雨潭的綠。爲什麼十分驚訝?因爲梅雨潭美極了,奇異極了。

2、作者在寫梅雨潭的綠之前寫了什麼

明確:梅雨瀑。(幻燈片3遠眺瀑布、4坐觀水花、5細賞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寫梅雨潭的綠,那麼寫瀑布目的是什麼?抓住第二段中的關鍵語句回答,“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梅雨瀑是梅雨潭及其綠形成的原因。文章第三段還有一句道出了寫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瀑布就在襟袖之間,卻視而不見;瀑水那麼響,卻聽而不聞。心中只有什麼?只有潭水的綠。瀑布那麼美,如飛花碎玉般,使人驚詫,但潭水的綠更令人驚詫。寫瀑布,作者用襯托的手法突出潭水綠的美。

三、分析重點段(第三自然段)

大家邊聽(一生讀“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着實可愛”)邊看書,從中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潭綠特徵的詞語,看看什麼樣的綠,讓作者十分驚詫。

明確:奇異、醉人。奇異、醉人的綠正是文章要寫的重點。這段細緻地描寫了梅雨潭綠的美。

1、梅雨潭的綠那麼美,在這段裏,作者先從行動上寫對綠的渴求、追捉;然後從心理上寫綠的奇異、醉人。心中已沒有瀑布了,心被綠佔據,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以致深情讚美“醉人的綠呀”,“滿是奇異的綠呀”,幻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綠),接下來主要從整體寫綠的特點:大、平、厚。

2、用三個比喻寫綠的特點

①一喻:“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從水波的角度寫綠的細膩、柔美。爲什麼不說“像少女的裙幅”?少婦沉靜平和,少婦的裙幅長而平展,纔會“拖着”,用“像少婦拖着的裙幅”一句,準確地繪出了梅雨潭“細柔”的波紋形態,沉靜、飄逸的神韻;而少女是天真活潑、爽朗熱情的,則與梅雨潭特點不相吻合。

二喻:“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從水光的角度寫綠的明亮、軟嫩。

三喻:“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從水色的角度寫綠的溫潤、清純。

②比喻的基本特徵是什麼?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這裏三個比喻就抓住它們相似點來寫,寫出綠的特點。在這裏作者從不同角度多方面來比喻,這叫博喻。博喻是連用幾個比喻共同說明一個本體,可以強調這一個本體,給人深刻印象。

3、用四組對比寫綠色濃淡相宜,波光明暗適度

②思考:想一想用蘇軾的一首詩來描寫西湖的波。

明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

作者爲什麼選取淡濃相宜的西湖波作對比呢?

明確:以美襯美,突出綠的不尋常,是“奇異”的綠。面對這樣的綠,難怪作者要抒發感嘆“比擬不了”,扣題說明綠是令人驚詫的。

4、用三個想象把梅雨潭綠之美提到神妙高度

①一想象:裁爲帶,贈舞女,綠具有神奇的作用,使舞女臨風飄舞,舞姿翩翩。

二想象:挹爲眼,贈肓妹,綠成了盲妹最需要的東西,綠可以還她美好,盲妹因而明眸善睞,顧盼神采飛揚。

三想象:化爲姑娘,拍着你,撫摩着你,作者滿懷深情的爲潭水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女兒綠”,這是仿照寶石“祖母綠”而起的,將“女兒綠”換成“祖母綠”如何?“祖母綠”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如同一個歷經滄桑、面目枯槁的老婦人,而“女兒綠”清純、鮮活、靈動,如同一個少女亭亭玉立的站在眼前,作者這裏表達了頌揚青春、讚美活力的高尚情懷。

②這三個想象創造新的形象和意境,把綠上升到一種美好的境界。

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醉人、宜人、驚人,真讓人心馳神往,幻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綠到這種程度,難怪作者在篇末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四、創新性練習

本文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來寫景,前兩種寫法平時大家常接觸到,今天我們側重想象能力的訓練。現在請大家根據古詩“野渡無人舟自橫”、“深山藏古寺”,充分發揮想象,構思一幅畫,用語言將它表達出來。

五、總結

形態少變、色彩單一的綠在朱自清筆下情一樣的深,夢一樣的美,表達了他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這得益於作者獨特的寫景方法。從這節課我們可以總結一些規律性東西:

語言文字無法直接表現的內容,可通過比喻、對比,可以藉助想象,還原爲視覺形象,因而選擇生動的比喻、進行恰當的比較、展開豐富的想象,便成爲作家摹形狀色的得力手法。

六、作業

寫一寫我們的金少湖

《綠》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教學重點

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毛澤東稱頌他是“表現我國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主要作品有《綠》、《春》、《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

《綠》,寫於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溫州省立第十中學教書,他寫了一組總題爲《溫州的蹤跡》的散文,《綠》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當時,南方成爲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醞釀之中。儘管朱自清沒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對於中國社會的前途,刻刻都在關心着;對於以統一爲大業的北伐,無疑也是抱支持態度的。他這一時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勇於進取的勢頭。反映在散文作品裏,則表現爲格調的明朗,節奏的明快和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綠》雖然只是寫景文,但只要仔細品味,我們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三、合作學習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麼,分別寫了什麼景物?

第一觀察點:山邊觀察角度:仰視

觀察的景緻:梅雨瀑(遠景)

聽:花花花花的聲音看:一帶白而發亮的水鑲在兩條溼溼的黑邊兒裏

第二觀察點:亭邊觀察角度:平視(近景)

觀察的景緻: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從亭,山,雲,巖,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環境。

第三個觀察點:潭邊觀察角度:俯視(聯想)

觀察的景緻:梅雨潭的綠

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雲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3、作者是如何安排寫作思路的(即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依次寫了哪幾處景緻)?

作者由遠而近寫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並重點描寫了梅雨瀑的綠。

四、問題探究

1、在三個觀察點中,作者重點描寫的是哪個觀察點所見景緻的?

潭邊

2、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總感受是什麼?

醉人、奇異、似近似遠

3、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之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之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的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襯托,這是一種烘雲托月的寫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圍的環境不僅交代了梅雨潭的綠的成因,還襯托梅雨瀑的美,又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

4、作者怎樣對“奇異”“醉人”的綠展開描寫的?

比喻

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厚積着的綠;

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

她輕輕的擺弄着,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波光的明亮和質地的柔軟的特徵,也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擬人

作者把“綠”當做人,有時以第二人稱直呼,觀賞者與觀賞的對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開頭用“招引”一詞把綠擬人化了,寫出了綠誘人的魅力。接近綠之後,有時對它訴說情懷:“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並把綠比做“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最後還贈以“女兒綠”的名字。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對比

通過對比,把梅雨潭的綠與北京的綠楊、杭州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

聯想

我若能裁你爲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爲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

請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

總結: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聯想等手法,融情於景,表達出作者對那“醉人的綠”的熾熱而奔放的愛戀之情。

5、文章在結構上有何特點?結尾比開頭多“不禁”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文章在結構上首尾呼應。

“不禁”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讚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對她的無比喜愛之情。

文章從比喻、擬人到對比、襯托到聯想再到轉換人稱、直接呼告,感情逐漸轉濃,直到不能自已。

6、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篇短小的遊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五、回顧全文,反思總結

課上到這裏,相信同學們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驚詫於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美好了,大自然是多麼可愛。但同時隨着閱讀的深入,可能又發現了新的疑惑,課後希望同學們帶着這些疑惑繼續閱讀本文,進一步走進大師,走進美不勝收的大自然。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筆:運用學到的寫景手法,也寫一種身邊的顏色。如:晚霞的紅、秋葉的黃、天空的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