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二類字。聯繫課文語境重點詞語的意思。

3.初步瞭解譚老師,在腦海中形成他最後的姿勢的初步印象。

4.在讀明白文本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5.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感受譚千秋最後的姿勢體現出的當機立斷、恪盡職守、無私師愛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嗎?

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地震

師:這場地震將一個個美麗的鄉鎮變成了廢墟,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對死亡,卻發生了這樣一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齊讀課題。這個故事講的是誰的事蹟?譚千秋(板書,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姿勢?面對死亡,譚老師爲什麼要用這樣一個姿勢?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詞,個別讀,齊讀。

洗漱 吱吱 廢墟 坍塌

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能結合課文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3、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姿勢?譚老師爲什麼要用這樣一個姿勢?

4、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嗎?

(本文主要寫了在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蹟。)

5、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你能按時間順序來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嗎?

6、默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譚老師和平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寫了譚老師在地震來臨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感人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老師的深情讚頌。

三、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段:

1、讓我們先從5月12日的早晨開始回憶,默讀第一小節,思考,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

對家人關愛 對工作盡責(“平常” “早早”)

2、齊讀第一段。

3、平平常常的一天,誰會料想到會發生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呢?在地震發生的時刻,譚老師又是怎樣說,怎麼做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二段。

學習第二段:

1、這一天的天氣有什麼不同?天空陰沉沉的。

對於這一處環境描寫,作者單獨列爲一個小節,是想提醒我們什麼呢?

2、然而,此時正在上班的譚老師並沒有意識到災難的來臨,此時的譚老師正在教室內給學生上課。請大家一起讀。譚老師的課讓你學到了什麼?

3、正在上課的.時候,災難突然降臨了——

出示:(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

此時的情況怎樣?(危險)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我們看出情況危險,譚老師也看出來了——

4、出示: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從譚老師的話中,你能看出什麼?(板書:當機立斷)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老師的話有作用嗎?

5、然而,地震發生得如此突然,留給大家逃生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情況越來越危急——

6、出示: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這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情況危急?此時的情況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7、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譚老師又是怎麼做的?

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從這段話中,譚老師的哪些表現讓你深受感動?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恪盡職守、無私師愛)

立即、拉到:“立即”說明反映的速度之快,當機立斷,他將學生的生命安全時刻掛在第一位。

“雙手撐”從力度上突出譚老師使出全身的勁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張開一把保護學生的保護傘,減輕碎裂的磚塊、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課桌造成的嚴重惡果。

護: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學生,譚老師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

啓發想像:如果沒有譚老師拉、撐,會出現怎樣的後果?

是啊,天災無情人有情,在譚老師的保護下,四個學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而譚老師呢? (引讀第七小節)地動山搖——

破碎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碎裂的磚塊砸在他的身上,他依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他仍然——,樓房塌陷了——,他還是——

四、總結全文

譚千秋老師51歲的寶貴生命定格在了這最後的姿勢,他用最後的姿勢回答了“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對於譚千秋老師來說,當災難來臨的時候,要當機立斷、恪盡職守,用無私的愛爲學生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板書:

當機立斷

6 最後的姿勢 譚千秋 無私師愛

(張開雙臂 護住學生) 恪盡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