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

1、瞭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

2、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

過程 方法

1、通過探究實驗,探索分子原子的有關性質。

2、學會通過觀察身邊物質和現象,在觀察中獲取信息,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祕。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教學重點】微觀粒子是客觀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兩種微觀粒子;探究微觀粒子的基本特徵;會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

二、學生認知分析

學生通過初中物理課的學習,已經知道了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但是由於分子、原子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較困難的。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並通過“生活經驗——化學實驗——科學技術”的途徑幫助學生認識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1】你能解釋這些生活中的現象嗎?(投影圖片)

(1)走到花圃會聞到花香;

(2)溼的衣服經過晾曬會變幹;

(3)糖塊放到水裏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

教師:那今天就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進入化學的另一個世界!

學生觀看,思考,並作出猜想: “花香”、水、糖塊可能都是由看不見的更小的東西構成的。

通過學生熟悉的宏觀生活現象,引發學生感悟“宏觀的物質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並帶着困惑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演示實驗】向盛有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靜置。

【問題2】請認真觀察,並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

【問題3】你認爲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觀察實驗,交流討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加入的品紅,在水中慢慢的擴散。

品紅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見的“品紅粒子”構成的,這種粒子還在不停的運動。

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實驗繼續讓學生感知“物質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

教師講述: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用先進的儀器設備證明了物質確實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粒子構成的。

【展示圖片】

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圖像;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文字“中國”。

傾聽

觀看圖片,並思考圖片所表示的意義——宏觀物質確實是微觀粒子構成的。

通過生活經驗和實驗現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種推斷。只有通過更科學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學的結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科學的重要性。

環節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資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爲1mL計)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裏的'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完。

【問題4】根據對“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認爲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徵呢?

閱讀、分析所給材料,並經過討論得出下列結論:

(1)分子的體積很小;(2)分子的質量也很小。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演示實驗】教材P49“分子運動現象”的實驗。

1、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燒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

2、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於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有什麼變化。

3、另取一個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B兩個小燒杯,有什麼現象發生?

【問題5】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你認爲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徵?

【演示實驗】向盛有冷水和熱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品紅溶液。

【問題6】請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能夠說明分子具有什麼性質?

觀察,並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1、A燒杯中無變化,說明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變紅色。

2、試管中溶液變紅色,說明氨水能使酚酞變紅色。

3、A燒杯中溶液變爲紅色,說明B燒杯中的氨分子進入到了A燒杯中。

思考,得出結論:分子總是不斷運動的。

思考,得出結論: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1)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2)通過實驗讓學生體驗對比實驗的意義。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演示實驗】將50mL酒精與50mL水混合,觀察混合後液體體積?

【問題6】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分子有什麼基本特徵?

觀察,發現實驗結果“50mL酒精與50mL水混合後,體積竟然不是10050mL”。

思考,總結出: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

通過實驗,製造認知衝突,引發學生思考。

【教師總結並板書】二、分子的基本特徵

1、分子的體積、質量都很小;

2、分子總是不斷地運動,且溫度越高,運動越快;

3、分子之間有一定間隔。

學生整理,記錄。

將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條理。

環節三、學以致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請你試着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爲什麼6000L氧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40L的鋼瓶中?

2、爲什麼溼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幹得快?

3、爲什麼物質可以由固態→液態→氣態?

4、體溫計測量體溫時汞柱爲什麼會上升?

思考,交流表達。

一是進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徵;二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課堂小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