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範文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爲線索,以時間爲順序,以簡練、質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特點,桃花源記 教學設計示例。

2、瞭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部分文言常用詞語。

(二)能力目標

1、文言文記誦。

2、文言知識積累。

(三)情感目標

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瞭解陶淵明其文其人。

二、學法引導

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

理清敘述順序,把握敘述線索,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難點:

正確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陶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東晉偉大詩人。出身沒落士族。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善文。41歲時,任彭澤縣令,僅80餘日,因政治難圖,又不願同流合污,便毅然辭官歸裏,一直過着躬耕隱居的生活。他特別愛菊,開創了田園詩體,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著有《陶淵明集》。

二、寫作背景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這時陶淵明歸隱田園已經十六年了。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裏,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土,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他倉促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作了最後決裂,長期隱居田園,躬耕僻野。

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爲零陵王,改年號爲“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三、老師範讀課文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老師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朗讀。

要求:句讀分明

節奏合理

語速適中

語句流暢

注意音韻鏗鏘

五、對照註釋,理解課文

(如果程度好的班級,可以對照課文,直接筆譯,然後站起來讀,同學補充,老師作點撥,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桃花源記 教學設計示例》。)

六、文章簡析

第1段,寫漁人偶逢桃花林。

第2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

第3段寫漁人在桃花源受到的熱情款待。

第4、5段寫漁人出桃花源,太守尋而不得和劉子驥往而無果。

從文章各段的敘述看,1、4、5段寫略寫,只是交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結果,與第2、3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突出故事的傳奇色彩和神祕感。第2、3兩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安樂自由的生活環境和熱情淳樸的社會風尚。如詳寫這裏“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寫了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和雞犬之聲,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一個和平寧靜的社會環境;詳寫桃花源中人對漁人的熱情款待和與漁人的誠懇交談,表現出這裏沒有戰亂,沒有剝削壓迫,民情淳樸,是一個作者嚮往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充分表達了文章的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