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10篇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細緻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後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徵,課文講述的這種心理活動,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應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與創造,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課文。同時,作爲新課程改革之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應該關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讀懂“我”和克萊諦爭吵後各自表現。體會爭吵前後的心裏變化。

2、技能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情感目標

體會父親說話的含義,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品味課文中的關鍵句子,關鍵詞語。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我們繼續學習。(出示課題:爭吵)

2、誰和誰爭吵?(板書:“克萊諦”和“我”)

3、爲什麼爭吵?能用一個簡單的句子說說嗎?(板書:無心犯錯,有心報復)

(設計意圖:知道爭吵的原因,是學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環節教學應達到的一個主要目標。在學生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爭吵的原因旨在檢查學生對上節課的掌握情況,這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

4、過渡引入:

我們在初讀課文時,知道了他們爲什麼而爭吵,下面讓我們再仔細地讀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研讀寫“克萊諦”和“安利奇”的句子。

1、在爭吵以後,“我”和克萊諦各自怎樣表現呢?請孩子們翻書自學5-13自然段,根據你的喜好選擇一個人的表現,用筆把它勾畫出來。有不清楚的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一) 讀讀你勾出的句子。有沒有補充或不同意見?

(二)下面我們分組讀讀你們找出的這些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三(彙報)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講解以下問題)

⑴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我的心裏感到怎樣?(板書:後悔)能用書上的句子告訴我嗎?

(多媒體出示:我很後悔,不該那樣做。)(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有多好!)

(多媒體出示:我又說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但是,要我向他承認錯誤,我覺得太丟臉。想到這裏,我覺得克萊諦很可愛,心裏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

還聽不出你的內心矛盾,誰再來試試?

既然“我”是想報復克萊諦,爲什麼又會想到向他認錯?請一個孩子讀讀事情發生後我的想法。

學生閱讀,梳理後多媒體板書演示:

課件出示:能幫助父母幹活 勤勞

服侍生病的母親 孝順

我們全家人歡迎他 友善

衣肩上的線縫開了 樸素

我想起他的種種好,所以說他碰到我的胳膊時不會是故意的,絕對不會是故意的。絕對,那這句話該怎麼讀呢?

(試讀——抽讀——女生齊讀——全班齊讀)

⑵是啊,這麼好的朋友,誰都不願失去。我們一起讀讀3-6句,體會一下。我還不能感受到你們不願失去這個朋友。感情再強烈點

(女生齊讀——男生齊讀)

⑶是啊,任何人都不願意失去這樣的朋友。(引讀)我又說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可是我認錯了嗎?爲什麼?(讀書回答)

多媒體出示: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但是,要我向他承認錯誤,我覺得太丟臉。

我只能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見到了什麼?(讀書回答)(上衣肩上的線縫開了)我們再讀讀這句話,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樸素)。

⑷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這位可愛的朋友,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開口向克萊謗認錯,這時克萊謗有什麼表現?(生齊讀)

多媒體出示:克萊諦不時用眼睛膘我,從他的眼裏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①克萊諦怎樣地看?

②我看見克萊諦眼裏表示出來的不是什麼?而是什麼?(板書:悲哀)

③克萊諦應不應該憤怒?爲什麼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看來他們平時很要好,加上克萊諦是個好人,很能體諒、寬容別人,所以把憤怒壓下去了,只是表示悲哀,這“悲哀”是流露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情緒,克萊諦對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報復很不理解,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

⑸是啊!越想越覺得他可愛,可是我最終還是沒有開口認錯,克萊諦卻主動說話了他怎麼說?

多媒體出示:

1、我在外邊等你。

2、我在外邊等着你。

看看這兩個句子,有沒有不一樣?想想他們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同桌之間可以議議。

說句話的時候,克萊諦已經原諒了我,我又是怎樣說的呢?(齊讀)

多媒體出示:“我也等着你!”我理解了他的話的意思了嗎?他們都說在外邊等着對方,倆人想的一樣嗎?

(不一樣)

(克萊諦說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面等着你,誤解了克萊諦的意思,以爲他要報復我,要打我。)

我們明白了倆人的想的不一樣,應該怎麼去讀。

學生試讀,評價,教師指導朗讀。

第一句餘怒未消,應該讀出強硬的語氣,第二句要表示強調,語氣應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語氣,也應稍重。

害怕克萊諦找我算帳,上課時心想着怎樣對付克萊諦,所以上課時間覺得過得太慢,課文中哪個字最能體現。

⑹他們怎樣和好的呢?請孩子們分組討論商量,用朗讀的形式自學。

注意:朗讀要落實到句子上,句子中要抓關鍵詞。商量一下,該怎樣讀。(小組自學)

①和好了嗎?(板書:和好)誰主動?

②克萊諦用什麼方式與我和好的?(板書:微笑)能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③兩終於和好了,復得了這個差點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樣(高興)。咱們帶着這種感情一起來讀讀這部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緊扣課文小氣泡提示的“他們都說在外邊等着對方,倆人想的一樣嗎”這一牽而動全身的問題,輻射全文,引導深入探究文章的重點句段,體會“我”和克萊諦爭吵後的內心活動以及表現,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走進文本,與文本展開對話,進而認識人物形象。)

三、 研讀文章末段的“爸爸的教誨”

1、課文中的安利珂和克萊諦都讓我們感動,課文中還有一個人也很令人感動,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 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最受啓發的是哪一句,並說說理由。(預設父親的話)

《愛的教育》

“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伸過手去,請他原諒,而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讓你最受啓發的是哪一句話,並說明理由。

3、一個人不但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還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求得別人的諒解,否則就是錯上加錯,“第一個伸過手去“意味着主動向對方認錯,求得諒解。

四小結讀的感受

同學們課文寫的雖然是一種很平常的小事,卻使我們認識了兩個不同尋常的孩子我一位偉大的父親,兩個孩子都那麼善良,他們相互理解,父親呢?如老師一樣嚴格教育孩子。讀了課文,我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克萊諦最突出的品質是什麼?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那樣的錯誤,與人爭吵?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後怎樣和別人交往纔是正確的。老師這裏準備了一些橢圓形的紙,中間用剪刀剪斷,兩邊分別寫上了“爭吵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和好的好辦法?”其實這橢圓形紙好比一面鏡子,但由於爭吵或者其他矛盾,鏡子碎了,我們可以用“友情牌膠水把它粘合起來,寫下你們的辦法,看誰的辦法最有創意。

五、 佈置作業

1、自讀《愛的教育》

2、抄寫課文中的爸爸的話。

3、鼓勵學生寫一寫自己和同學之間發生過的一件事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通過兒童的細緻的觀察,發現了春天是怎樣悄悄來到我們身邊的。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詞語。

3.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準備:

冬春交替的季節風景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我們來聽一首歌,看誰能聽出歌中唱的是什麼季節.

放錄音《春天在哪裏》這首個好聽嗎?你喜歡春天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歌唱春天的兒歌《夢已被染綠》

二、聽錄音,讀課文:

1、先讓學生說出自己以前已經認識的字。

2、放錄音。

3、誰願意再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人一段。)

要求:其他人認真聽,想一想,從哪裏發現了春天?

4、小組內互相學習讀課文。

5、比賽:看哪個組學得最快最好。

6、創設情境,指導朗讀.提問:讀了這篇文章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7、你還從哪裏發現春天已經來了?

三、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學生來說一說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找出其中我們已經學過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筆畫。

學生觀察後說說應注意什麼?

四、鞏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學生來說一說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找出其中我們已經學過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筆畫。

2、你認爲這個字怎樣寫好?

學生觀察後說說應注意什麼?在自己的本子上寫。

五、師生溝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我們應該走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變化。學完課文你還了解到哪些?說個大家聽好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10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能讀出2句句子的不同語氣。

3.知道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能消滅害蟲,深受人們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投影。師:早春二月,陽光和煦。瞧,是誰站在枝頭,盡情歌唱,傳送着春天的信息?

2.板書課題,讀題。你們喜歡喜鵲嗎?觀察圖片,結合課外知識進行交流。

3.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課文來了解喜鵲。

二、初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從課文中你對喜鵲有什麼新的瞭解?

2.交流,並隨機出示學生講到的生字。

3.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4.小組學習生字,並交流記字好方法。

5.遊戲:(1)“生字大搬家”(2)“搶佔高峯”。開雙列火車,兩兩搶讀,看哪一組搶到的字多。(3)遊戲:“眼力大比拼”讀詞比賽。

6.全班接龍讀課文。集體正音。

三、熟讀體驗。

1.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說一說:我喜歡喜鵲,我知道它( )。

2.交流。理解:預兆、吉祥等。

3.學習第三小節。

(1)誰見丁喜鵲都會誇它長得漂亮,再讀讀課文第三小節,劃劃有關的句子,圈圈有關的詞語,

(2)小組學習,用自己的方式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小朋友,這就是喜鵲,喜鵲的全身……那麼可愛。師生合作看圖介紹。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4.比較句子:多可愛的喜鵲,你們喜歡它嗎?

(1)出示句子: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又能幫助人們消滅害蟲,人們怎能不喜歡它呢?

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又能幫助人們消滅害蟲,人們非常喜歡它。

(2)小朋友,輕聲讀讀這兩句話,想一想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指導朗讀。指名讀。分組比較讀。

四、鞏固拓展。

遊戲:漫遊’百鳥林”

1.讀字、詞:咦,小喜鵲想把我們帶到哪裏去?我們跟着它輕輕走。

2.聽寫詞語:這些路牌空着,我們來幫它寫一寫。

集體糾正:吉祥活潑悅耳冰天雪地生機勃勃

3.拓展練習:哇,這裏的鳥可真多,仔細看看。

(1) 讓我們來認識這些人類的好夥伴們。(媒體介紹:百靈鳥、黃鶯、畫眉、杜鵑等)

(2) 評選知識大王:你瞭解它們嗎?學着課文從一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你瞭解的一種鳥。我喜歡_________,我知道它______。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布朗運動的研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組成物體的分子總是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

2.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布朗運動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布朗運動形成的原因。

教具

兩人一臺顯微鏡(設備不夠的學校至少應有一臺給學生輪流觀察),紅墨水、黑墨汁各一瓶。兩隻燒杯分別裝入冷、熱水,滴管一支,投影幻燈及布朗運動模擬器一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演示:分別將紅墨水用滴管滴入冷水和熱水中各一滴。

提問:看到了什麼現象?這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

應答:看到了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了組成物質的大量分子是在做不停的無規則運動。

追問:兩杯水中擴散快慢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應答:擴散快慢即分子運動激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二、新課教學

現在研究一個更明顯的證明分子在做不停地運動的現象——布朗運動。

1

介紹在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植物花粉顆粒,發現這些小顆粒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叫布朗運動。

2.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布朗運動實驗:

(1)先調好顯微鏡。

(2)在載玻片上先放上一大滴水,後在水上滴一小滴稀釋的墨汁,蓋上玻璃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提問:看到了什麼現象?

一般回答是小黑顆粒都在不停地運動。

追問:還看到些什麼現象?

應答:有的顆粒運動得快些,有的慢些,或顆粒越小的運動越明顯。

(對於這一追問,常常有許多學生答不上來,教師可藉機教育學生,應注意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

(3)讓學生用滴管滴人玻璃片上一滴熱水後,再繼續觀察布朗運動與前次看到的有何不同?

應看到較前次的布朗運動加快。

3.帶領學生看課本64頁圖11-4,說明圖上記錄了三個小顆粒,每隔30s記錄到微粒的位置後用直線連接起來的,雖不是小微粒的徑跡但也可以看出小顆粒的運動是極不規則的。

4.布朗運動是怎樣產生的?

演示:用投影幻燈及布朗運動模擬器邊演示邊說明。

由於大量水分子(比小顆粒小得多)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它們和小顆粒相撞。每個水分子和小顆粒碰撞都使小顆粒受到衝力。每一瞬間各個方向都有大量分子碰撞小顆粒,哪個方向衝力大些,小顆粒就向哪個方向運動。下一瞬間另一方面衝力大了,小顆粒就向另一方向運動,結果使小顆粒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這樣便形成了布朗運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卻把自己千辛萬苦爲生病的母親找來的水分給小狗、過路人喝。由此,水罐發生一次次變化,最後變成金罐,並從金罐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顆很大的鑽石,鑽石升到天空,變成七顆星星的故事。表現了小姑娘那真誠助人,尊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學目標:

1 、認讀本課 8 個生字,理解“焦渴、乾涸、乾枯、喜出望外、一瞬間”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3 、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昨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體會小姑娘的美好的心靈。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過程:

一、啓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鑽石嗎?鑽石有什麼特點?(學生自己說)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鑽石的圖片。鑽石美嗎?鑽石晶瑩剔透,閃爍着美麗的光芒,它代表了純潔、高尚的愛。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以鑽石爲題的文章——七顆鑽石。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讀詞語。

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找同學讀詞語。重點講解“唾沫”。

(課件出示課本中的詞語)

2.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 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集體正音。

4. 指導讀錯的字音,學生練習快速熟讀課文。

相信這回同學們再去讀課文,會讀得更加通順和流利了,去試試看。

三、有感情朗讀,教師進行指導

同學們,課文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來有感情地讀讀課文吧。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1. 體會環境的惡劣

當時地球上發生了什麼?(大旱災)再說一次,發生了什麼?(大旱災)你能不能讀出這種大旱災呢?旱到什麼樣子?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當時大地乾旱的程度?(所有、都)我們來看看圖片。

學生自己練習,再指名來朗讀。

人和動物都怎麼樣了?(焦渴而死)“焦渴是什麼意思”(非常乾渴)在文中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天特別的旱;說明了人們很需要水)如此嚴重的旱情,你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

自練,齊讀。

2. 體會小姑娘前後的心情

假如此時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動物,你最需要什麼 ? (水)是啊,水對活着的人是多麼地重要呀!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天夜裏發生了什麼事?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小姑娘找水真不容易,誰能讀出她的不容易?(哪也找不着,累的倒在地上睡着了)你讀得不錯;你讀得真好,讀出了小姑娘的筋疲力盡,就像她這樣自己練一練。

當她一覺醒來發生了什麼?出現了怎樣的水啊?想象一下,這清澈新鮮的水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課件)當小姑娘看到罐子中的水時,她會覺得什麼?(驚喜、驚訝)這可是意味着生命的水啊,看到這水,小姑娘的心情會怎樣呀?(喜出望外)誰能讀出小姑娘的驚訝與喜出望外呢?相機抓住“竟”字引導體會用詞。小狗怎麼樣的叫着?(哀哀地叫着)爲什麼哀哀地叫着?說明什麼?(被小姑娘踩到了,渴得沒有力氣了)很痛苦啊!

讓我們自己再練習讀讀這一段,體會小姑娘心情的變化。

指名完整讀這一段。

3. 感受水罐的變化和女孩的愛心

水罐掉在地上水灑了嗎?水罐又發生了什麼神奇的變化呢?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同學們,水沒灑,但當小姑娘把水讓給小狗喝的時候,水罐發生了什麼變化?(水罐變成了銀的)對!水罐變成了銀的!多麼神奇的變化,你能讀出來嗎?誰來讀!

當小姑娘把水給母親的時候,母親說什麼了?當時她的母親怎麼了?(生病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母親?(身體虛弱、疼愛自己的女兒、善良的母親)你能讀出一個病重身體虛弱,而又善良的母親的話語嗎?就在母親把水罐遞給小姑娘的一瞬間又怎麼了?(水罐變成了金的!)我們一起來讀——“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此時此刻,小姑娘怎麼了?誰來讀?指名讀。小姑娘太渴了他真想喝水,我們一起來讀——“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小姑娘又把水讓給了誰?這時水罐又再一次發生了什麼神奇的變化?我們找同學把這一段水罐連續發生的三次變化讀給大家聽一聽。

奇蹟再一次的發生,那七顆鑽石怎麼樣?我們一起來。

4. 感受文章的情感

同學們,我們再來回想小姑娘行動和水罐的變化。水罐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還是滿滿的—銀水罐—金水罐—跳出了七顆大鑽石、巨大的水流—七顆星星 )

是小姑娘的愛心使空水罐變得滿滿的,還從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跳出了七顆巨大的鑽石。這七顆鑽石代表了什麼?(感動、關愛、希望、善良、生命、真誠、讚賞)。

就讓我們帶着對小姑娘的讚賞、帶着對每一種愛的嚮往,一起再次走進這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吧。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配樂)

四、歸納主要內容

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篇課文講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卻把自己千辛萬苦爲生病的母親找來的水分給小狗、過路人喝。由此,水罐發生一次次變化,最後變成金罐,並從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顆很大的鑽石,鑽石升到天空,變成七顆星星的故事。

寫作順序是什麼 ? 按事情發展的順序

事情的起因是?過程是?結果是?

解決學生的問題

讀了這篇文章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問的地方?

五、續寫童話

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完善這篇童話。同學們可以選取這樣幾個方面:

1、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夢見了。

2、 從水罐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大地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3、 七顆鑽石升到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七顆星星有着什麼樣的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詩意的描寫性語言,與規範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作對比。

2、認識橋之美,進而欣賞美,感悟美。

【教學重點】

1、理解橋美在何處。

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趙州橋的結構圖)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對於橋,橋樑專家看橋更重視它的結構。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那麼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

二、文本解讀

1、畫家眼裏的橋之美:

橋的美,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畫面的構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不同環境中的橋之美:

爲了說明這個觀點,作者寫了哪些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橋?

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鐵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等。

3、賞析、品味橋之美:

⑴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⑵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這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着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裏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⑶ 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了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⑷ 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寫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爲主體,或爲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爲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4、我看橋之美:

⑴ 文章中寫到的這些橋,作者都認爲它們美嗎?有沒有作者認爲不美的橋?你認爲呢?

⑵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請說說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

同學們回去找找自己身邊,或者旅遊途中的風景照,或者利用網絡或書籍尋找一些有關各地風土人情等的照片,給各自查找到的圖片配上一段說明文字。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欣賞這大千世界吧!

【板書設計】

橋之美

吳冠中

烏鎮石橋──舒暢──開闊疏朗

江南石橋──銷魂──剛柔相濟

長橋臥龍──滿足──靈動和諧

風雨橋──欣賞──安詳自在

橋感受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讀讀背背,記住5句名言。

2、讀懂短文內容,瞭解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準備:插圖

三、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自由讀名句,自悟,每個句子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

2、指讀名句,討論交流每句寫什麼,談理解。 (1)人要立下高遠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業。 (3)要做到言行一致,纔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貴的是在歷史上留名,光照後人。

(二)閱讀短文

1、出示閱讀提示 (1)讀短文了,把短文的語句讀通順,讀流利。 (2)思考:天和地傳說中是怎麼樣創造出來的?盤古死後,他的身體都變成了什麼?讀了短文,你受到了什麼教育?(學生自讀)

2、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短文,說說短文說了一件什麼事情。 (盤古開闢了天地,他獨自支撐天和地,最後累死了。) (2)思考2題(學生回答,師生評議) (受到的教育:學習盤古無私奉獻的精神。)

3、總結,擴展。 (1)說說從這個故事聯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很喜歡古詩,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知識,今天,我們開一個古詩朗誦會,在瞭解古詩內容的同時,從中領略古詩的韻律美。

四、明確要求 自讀“要求”,交流。

1、朗讀自己選定的詩歌,讀出詩人應表達的感情。

2、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3、組內朗讀交流,互相評議。

4、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在班上交流 。

5、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並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一些近義詞,會用“欣賞”“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和提高觀察、理解能力。

2.瞭解小守門員和觀衆的外貌、動作、神態,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藉助課文明確觀察圖畫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藉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教材中出現的油畫,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1.教師介紹油畫作品:

教材中出現的這幅油畫,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它生動地表現了一羣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結束之後的一場小足球賽。

2.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

學習“看圖學文”這類課文,要求同學們把看圖和學習課文相結合。通過看圖,進一步培養我們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藉助短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3.初讀課文,糾正生字讀音,解釋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①注意多音字讀音:

課文中出現了四個曾學習過的多音字,教師可以借初讀課文提醒學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應讀“k^ng”,不要讀成“k#ng”的音;“要數那位大個子叔叔”的“數”,應讀“sh(”,不要讀成“sh)”的音;“蝴蝶結”的“結”應讀“ji6”,不要讀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幹”應讀“g1n”不要讀成“g4n”的音。

②課文中多次出現帶兒化的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正確。如:“這兒”“兩撥兒”“小男孩兒”“小女孩兒”“快點兒”“那兒”“一塊兒”。

③提醒學生注意課文中應該讀輕聲的字音。如:“地方”“陣勢”“小弟弟”“小妹妹”“大個子”“叔叔”“那個”“身子”“眼睛”。

④下面這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教師要注意糾正。如:“膝蓋”的“膝”應讀“x9”,不要讀成“q9”;“前傾”的“傾”應讀“q!ng”,不要讀成“q9ng”;“往外”的“往”應讀“w3ng”,不要讀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應讀“j9n”,不要讀成“j9ng”。

⑤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與“惕”;“億”與“憶”;“磕”與“嗑”;“津”和“律”。

⑥理解詞語: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包括生詞)質疑,引導學生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

如:“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一句中的“陣勢”一詞,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字典裏查一查“陣”字,它的意思是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陣勢”的“勢”的意思是表現出來的樣子。現在,再把“陣勢”一詞放回到課文中,學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詞,原是指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用在課文中,就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

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結合圖畫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警惕(t@):對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時刻注意着。

候補:等着替補缺額。

閉目養神:閉着眼睛,修養精神。課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憶(y@):回想。

精彩:(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課文中指小足球賽踢得緊張、好看。

欣賞:認爲好;喜歡。課文裏指看足球賽的大個子叔叔坐在場邊很有興致地觀看比賽。

(二)初步看圖,藉助圖畫,再認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劃分結構段。

1.初步看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景物爲主,還是以人物爲主的圖畫?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人物爲主的圖畫。)

畫面上畫了一些什麼樣的人物?

(圖畫中畫了一羣孩子,還有一位叔叔。)

他們在幹什麼?你從畫面上哪些地方觀察到的?

(圖畫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從畫面上用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的球門和站在球門當中的小守門員,以及坐在一邊的觀衆一致的目光裏可以判斷出畫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

2.初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敘述這場小足球賽的。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分段。

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這篇課文敘述的是圖畫中的場景。是放學以後的一場小足球賽。讀一遍課文,想想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哪些自然段是講觀衆的。

(這篇課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第3~5自然段是講觀衆的。)

那麼,課文第1自然段講什麼?

(第1自然段介紹了環境——場地、時間——放學以後、人物——“孩子們”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個子叔叔”、幹什麼——賽足球)

接着,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這篇課文首先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衆,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着,介紹了守門員,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後面的3、4、5自然段介紹了觀衆的表現。你想一想,這篇文章應該如何劃分結構段呢?

(這篇文章應該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衆;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紹了小守門員;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紹了觀衆。)

(三)小結。

這一課是看圖學文。我們在初步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又初讀了課文。從畫面中觀察到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一件什麼事。在初讀課文以後,我們給課文劃分了三大段。這三段,先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衆;接着介紹小守門員,之後重點介紹了觀衆的表現。這個寫作順序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仔細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並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藉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三、教學過程

(一)從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藉助課文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

1.《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的,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劃分的。看看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作者先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後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衆。接着,作者又寫了小守門員。最後,分3個自然段寫了觀衆的表現。)

2.作者爲什麼先向我們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後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衆”這個內容,接着介紹“守門員”,最後才介紹“觀衆”的表現?

(因爲這是作者觀察圖畫的順序。作者是按照觀察圖畫的順序來安排他的寫作順序的。)

3.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仔細看圖畫,然後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觀察的重點落在了哪兒?大家一起議一議。

(課文是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來安排層次結構的,我們又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層次結構)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課文詳細地向我們介紹、描述了小守門員的表現,以及不同的觀衆的不同表現,因此,作者觀察的重點應該落在“小守門員”和“觀衆”的表現上。)

4.強調觀察的順序和重點:

我們常常提到寫文章要講順序,要抓住重點寫具體。其實,觀察圖畫也要講順序,要能從畫面中觀察到作者所要表現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理解圖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就是作者在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的基礎上,抓住了畫家所要表現的.重點,用語言文字生動具體地給我們進行了描述。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然後仔細觀察圖畫,圖文結合,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一句話介紹了足球賽的環境,也就是地點?

(“這塊空地真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好地方”,“好”在哪裏?看圖畫,想一想。

(“空”字說明來往行人不多,沒有車輛通過,從畫面上看,附近沒有大的建築物妨礙踢球,這樣的地方正是比較理想的簡易足球場,所以,說它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2.“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你在畫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撥兒?

(畫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撥兒的一個守門員、一個候補守門員。)

“拉開陣勢賽起來”中的“拉開陣勢”是什麼意思?看看圖畫,從畫面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可以看出來?

(“陣勢”,原是指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課文中,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拉開陣勢”就是緊張的小足球賽已經開始。從畫面中小守門員叉開的兩腿,手扶膝蓋和專注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賽已經“拉開陣勢”,比賽將非常緊張。)

3.看圖,再讀課文,從畫面上看,都有哪些人來觀看比賽?

(有“小弟弟小妹妹”,還有“大個子叔叔”。)

從文章中的哪幾個詞可以看出這場足球比賽很精彩?

(“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來了,“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

4.看圖,學習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點觀察“守門員”的一段。課文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小守門員和後補守門員;圖畫裏,“守門員”也是畫家重點表現的畫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點觀察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是怎樣表現的。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門員”和“候補守門員”的什麼特點來突出這兩個人物,表現球賽激烈的程度的?

(作者抓住“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等特點來突出這個人物的。)

默讀這一段,在文章裏畫出表現“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的詞句。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課文先講他的外貌和神態。“留平頭”顯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視”,表現他對對手嚴加防備,十分專注的神態。“分腿彎腰,上身前傾”,表現他隨時準備撲救險球的姿勢。)

課文介紹了“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以後,爲什麼說“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這是作者對畫面中“守門員”的一種肯定嗎?還是讚揚?怎麼理解?

(“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說明小守門員很稱職,是作者對他的肯定和稱讚。)

課文接着介紹“候補守門員”。看看圖畫,作者怎麼知道他是“候補守門員”?他“一心想着快點兒讓他上場,好顯一顯身手”,是作者根據畫面上“候補守門員”的什麼想象出來的?

(作者從他的衣着、神態和站在守門員背後可以看出他是個“候補守門員”。作者根據他“腆着”肚子的動作,那急不可待、躍躍欲試的神情想象出來的。)

5.小結這一段:

作者用精練的筆墨,把全場唯一的兩個隊員的天真可愛、忠於職守的形象,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和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6.看圖,學習第三段,根據老師所列出的表格,邊思考問題,邊討論,然後把答案填寫在表格裏。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講觀衆觀看足球賽的情形。看看圖畫,再讀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對觀衆作了具體描寫的?具體描述了幾位觀衆的表現?他們分別是誰?每一位觀衆的表情和形象一樣嗎?作者又抓住他們各自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這些觀衆的表現從側面說明了什麼?

(頭一句先總說觀衆的眼神:“都望着遠處的場地”。接着,按照由中間到兩邊、從小孩到大人的順序對觀衆作了具體描寫。課文一共描述了七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大個子叔叔),還附帶講了一條白狗的樣子。所描寫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樣,分別抓住這些人物的特點寫得既簡明又具體。)

“摟着小弟弟的紅領巾可能來遲了,他坐在最邊上,也全神貫注地注視着局勢的發展。”“局勢的發展”指的是什麼?“全神貫注”是什麼意思?其他觀衆全神貫注地看比賽,你是怎麼知道的?

(“局勢的發展”指的是足球場上,比賽變化的情況。“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從作者對其他觀衆的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中看出其他觀衆也在全神貫注的觀看比賽。)

在所有描寫的觀衆裏,哪一個觀衆最引人注目?

(大個子叔叔)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麼意思?從“孩子們踢得太精彩了,也許引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結尾的這一句話,“精彩”是什麼意思?可以知道“大個子叔叔”曾經是個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說明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場小足球賽十分精彩?

(“津津有味”是有興致、極感興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的意思。課文裏形容小足球賽緊張、激烈、吸引人,能把“大個子叔叔”吸引,說明小足球賽水平很高,踢得精彩。

全篇文章沒有一詞一句是對比賽場面的描寫,貫穿全文的內容除了對“守門員”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就是描寫觀衆觀看比賽時的動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卻使讀者經歷了一場緊張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賽。)

(三)總結課文:

這篇看圖學文“小足球賽”,反映的是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小守門員警惕地注視着對方的場地,一些小觀衆和一位大個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觀看這場比賽。配合本課的圖畫是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畫面角度新穎,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觀察順序來安排寫作順序,把看到畫面上的內容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使我們藉助課文,明確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又憑藉圖畫幫助我們在頭腦中浮現出文字所描寫的畫面,從而產生聯想,加深對圖畫和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1.辨析“注視”“望着”“盯着”三個詞語。

這三個詞語都有“看”的意思,但詞義有一些差別:“望”,有向遠處看的意思;“注視”強調十分注意地看;“盯”,則指視線集中於一點地看。

他警惕地(注視)着前方。

守門員和觀衆都(望着)遠處的場地。

戴紅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着)遠處。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這樣用詞,既準確傳神,又避免了單調重複。

2.引導學生先理解“欣賞”和“津津有味”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造句。

①解釋:“欣賞”一詞有兩種解釋: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認爲好,喜歡。“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找出課文中帶有“欣賞”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它們在句子中應該是什麼意思。

“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來了,路過的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他們這場球賽。”這裏的“欣賞”是認爲好,喜歡的意思。

“他面帶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應該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

③在生活中,什麼事物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學生討論之後用“欣賞”造句。

(生活中,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繪畫、攝影、體育比賽等事物都值得我們欣賞。例句:週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音樂廳欣賞音樂。)

④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表達看得有趣味,聽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的時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這個詞。

例句:這本書,我一氣呵成地把它讀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樣,這一單元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的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寫夏天美景的,又有寫夏天情趣的,還有寫夏天的氣象常識的。《荷葉圓圓》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象。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適合背誦。

設計思路:

依據課改精神,以學生爲主體,提高人文素質,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指導,設計要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安排教學,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觸目可及的童話世界中。

2、創設情境,感受夏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對美的嚮往,從而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3、在美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導入:

師: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看誰做的漂亮?老師也做了生字卡片漂亮嗎?我們一起做遊戲:看字卡,嘴巴張得大大的,不出聲,讓老師猜一猜,你們讀的對不對?

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節課有一個小青蛙它把大荷葉當什麼了嗎?(歌臺)這節課我們小朋友把大荷葉當展示臺,展示我們的朗讀課文的水平和寫字的水平,有信心嗎?

[把學生從課前的狀態迅速帶入情境中,將入境和複習生字結合起來。]

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師:小朋友,先來展示我們的朗讀水平吧!

出示:“我會讀”。什麼叫我會讀?我們先把課文讀懂好不好?用不用老師幫忙?分小組讀:先讀後討論。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小夥伴?

(板書:水珠

蜻蜓

青蛙

小魚兒)

2、這幾個小夥伴把大荷葉當作了什麼?

(板書:搖籃

停機坪

歌臺

涼傘)

師:小朋友,剛纔讀了“小蜻蜓立在荷葉上”我這有個“立”字把它貼在這。(貼在小蜻蜓的後邊)

我這還有“蹲、躺、游來游去”誰來貼一貼?

師:小朋友,我說上一句,你能說出下一句來嗎?不會說的看看書。

師:展示咱們的朗讀水平,這回用不用老師幫忙?(自由讀)

師:剛纔大家讀的都很認真,讀:“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着亮晶的眼睛。”你也眨一眨眼睛好不好,誰來試一試?

師:小蜻蜓:“展開透明的翅膀,多美啊!”你們可以一邊讀一邊展開胳臂。

師:小青蛙呱呱地放聲歌唱,讀完後你們也可以唱兩句。

師:下面看小魚怎麼遊的,能不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誰來讀一讀。

師:現在我們來個最難的,我想找同學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都讀出來。誰來試一試?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授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識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三、學寫生字。

師:展示我們的寫字水平。

出示“我會寫”。寫字時注意什麼?

觀察“朵、機”寫時注意什麼?書空,最後學生在書上書寫生字。

[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結果會掌握得更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瞭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

出示:你會連嗎?

小水珠的

停機坪。

荷葉是

小蜻蜓的

搖籃。

小魚兒的

歌臺。

小青蛙的

涼傘。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啓示學生珍視和弘揚我國的文化傳統。

(2)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收集資料、交流、討論等多種活動方式,使學生了解感受中國以自己的文化魅力贏得了世界,體會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3)人格塑造:增強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社會化,培養學生愛國心。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了解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認識到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創設情境法

教學流程:

一 、激情導入 初步感知

1、教師:“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和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文化不斷的沉澱和積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 化。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哪些是中國特色,或中國元素呢?”

2,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中國特色。

二,看課件 引思考

1、看課件 世界各地颳起的中國風。

2, 引思考,

看了剛纔的課件,你有啥想法,或有啥問題。

3, 適時引導 ,中國風是怎樣吹向世界各地的。 板書課題。

三、自主學習

1、快速瀏覽課本內容,找出中國風吹向世界的途徑。

指名交流

2、自主交流,中國風的傳播途徑。

四、個性選擇,合作交流。

1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成立不同的科研小組。如絲綢之路科研所,鑑真東渡科研所,馬可波羅科研所,鄭和下西洋科研所。以人爲本,尊重個性。集中精力學透學精。

2 小組研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形成共識。

3 教師適時參與指導引領。點燃,激發,喚醒。

五、風采展示,相互傾聽。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彙報展示。分爲主展示,副展示,補充展示。以及專家答辯環節。形成有介紹,有總結,有互動 有答辯的高效學習形式。

2、教師適時歸納,點評,激勵,提升。

3,在傾聽中求知,在解答中釋疑。擴大知識面。

六 知識鏈接,擴大知識面。

1 通過課件,展示相關知識。

2 學生閱讀,增加知識,擴大視野

七 實踐作業,內化吸收。

1設計中國文化名片。推介類別,內容,理由。

2 設計名片個性形狀。

3張貼展示,互相參觀交流。

八 板書設計

9 吹向世界的中國風

絲綢 鄭和 鑑真 馬可

之路 下西洋 東渡 波羅

設計中國文化

個性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