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10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乖”“憑”“職”“癢”“淘”“闢”“勃”;會寫“性”“格”等13個生字;積累“無憂無慮、任憑、盡職、屏息凝視、溫柔可親、抓癢、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稿紙、踩印、梅花、跌倒、撞疼、開闢”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找出作者喜歡貓的文句與他人交流。

4、會用“任憑……也……”、“非……不可……”、“無論……也……”造句。

5、能結合課後的“閱讀鏈接”,培養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課文插頁的掛圖。

2、課前發動學生帶來自己家飼養的寵物或喜歡的小動物圖片、照片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插圖揭題

1、課前讓學生將自己帶來的圖片或照片貼在班級的牆上,臨時佈置一個小小“動物角”。

2、同學們,從你們帶來的照片來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小動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想見識嗎?(師掛上課文插圖)這小傢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它吧!

師板書課題:

3、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家貓,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裏的貓,它到底有哪些與衆不同之處,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知大意

1、請學生各自輕聲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請標註記號。

2、同桌互讀課文:

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互抽字卡,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3、出示填空題:

這是一隻_________的貓,我是從_________看出來的。

⑴ 學生默讀課文,獨立完成上述填空題。

⑵ 學習小組(4人一組)交流,爾後全班交流。

(預設:若學生回答既古怪又可愛的貓,師此時應進一步啓發:貓的古怪表現在哪裏?貓的可愛從哪裏可以看出來;若學生認爲這是一隻有趣好玩的貓,師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勢利導,追問學生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讀“古怪”,體會情感

1、細讀第一自然段:

嘗試用“……既……又……,……既……又……”的句式來歸納貓的古怪表現。

2、出示兩個句子,深入理解,體會貓的古怪特點:

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⑴ 用自己的話說說“任憑”“屏息凝視”“非……不可”的意思。

(建議:“屏息凝視”用表演的方式來突破。)

⑵ 從這兩個句子中,你體會到貓的什麼特點?

⑶ 用“任憑……也……”“非……不可……”口頭造句。

3、用個別讀、師問生答式、賽讀、齊讀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4、自由讀第2、3自然段,說說這隻貓還有什麼古怪之處?

⑴ 生自由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豐富多腔”與“變化多端”。

(“豐富多腔”可採用全班協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① 讓學生把“無論……也……”與“任憑……也……”換詞,問:

能否把二者對調?爲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異同。

② 用“無論……也……”練習口頭說話。

③ 體會第二自然段的寫法:

A、這一自然段寫什麼?段中的“:”號有什麼作用?“冒號“前後的內容有什麼關係?

B、仿照這一自然段的寫法,展開合理的想象,將“它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說具體。

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

A、師範讀,問:

同學們,你們感受到貓的古怪了嗎?

B、生齊讀,營造師生賽讀的氛圍。

四、小結課堂,鼓動背誦

1、師:這是一隻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又多麼目中無人,膽小時什麼都怕,膽大時又勇猛無比的古怪之貓,老舍先生的筆墨真是酣暢淋漓,讓我們一同來把這些文字“錄進”腦際吧。

2、說說該怎麼記誦比較快。

五、佈置作業

1、熟記並書寫田字格中的字。

2、背誦課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4、選做:

嘗試用簡筆畫把這隻貓的古怪樣畫下來,並用簡單的文句說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誦課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聽寫本課的部分詞語。

二、學習末段,體會“可愛”

1、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學生評議:

小貓的“可愛”,你感受到了嗎?

2、挑戰前面朗讀的這位學生,學生再評議,爾後全班齊讀。

3、比較並積累詞語:

⑴ 誰能說出與“生氣勃勃”相似的詞語呢?

(生機蓬勃、生機勃勃)

⑵ 這些詞語在用法上有什麼不同?

(建議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較。)

三、回讀課文,感悟“喜愛”

1、這哪裏是在寫貓,分明是在寫自己家裏那個淘氣的小孩。從文中,我們不難發現,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歡他描寫的那隻貓的,你能舉出例子來說一說嗎?

2、學生再讀全文,用筆描畫。

3、指名學生交流。

4、師生共同朗讀學生交流的文句。

四、閱讀鏈接,學習寫法

1、指名學生朗讀課後提供的“閱讀鏈接”。

2、與課文相聯繫,說說課後選編的兩隻貓與老舍筆下的這隻貓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3、師小結:

要想寫好小動物,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⑴ 要對小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⑵ 要細緻觀察小動物,並能恰當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動物與衆不同的獨特之處進行細描。

五、拓展練筆

請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把這種小動物的特點記述下來,與同學們分享。

【評析】

這份教學設計重在凸顯以下特色:

1、親近文本,品詞析句:

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注重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抓住“古怪”與“可愛”,通過品重點的關聯詞、成語等,採用換詞比較等的方式,以詞推進到句與語段的學習上,環環緊扣,“步步爲營”,在親近文本中,觸摸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2、注重遷移,“現買現賣”:

學了第二自然段的總分關係的寫法後,要求學生以此爲藍本,將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進行擴充“補白”,既立足文本,又尋求有效的“讀寫結合點”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3、追求樸實,操作性強:

本份教學設計能有適當的預設,並提出相應的教學應對策略,同時還能設計一些填空類的題目,引領學生有效地深入學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翻譯課文重點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並熟讀成誦。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重點: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翻譯課文重點句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三峽風光,感受引讀。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如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生齊讀)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也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三峽之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文言文《三峽》。(板書課題及作者)(出示學習目標)

二、瞭解《水經注》和酈道元(讀課本註解)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他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書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遊記和民俗風土錄,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水經注》的文體駢散相雜,寫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辭、漢賦影響,富有文學氣息,對後世影響較大。

三、 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 快速瀏覽課文,對照註釋,把不懂的畫出來。

2、放錄音,學生注意難讀易錯的字音和停頓

闕(quē)疊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絕巘(yǎn)長嘯(xiào)屬(zhǔ)引

3、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4、學生兩兩互讀,相互指出。

2、研讀課文

(1)學生個別朗讀,讀清句間停頓。老師於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礦襄陵[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沿溯:並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迴旋着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疏通文意

學生圈點勾畫,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試譯短文。(四人人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第一段:

①略無闕處(毫無)(通 缺)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隱天蔽日(隱蔽天日,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⑤不見曦月(太陽)

⑥沿溯阻絕 (順流而下);(逆流而上);(斷)⑦或王命急宣(有時 )

⑧雖(即使)乘奔御風(這裏指飛奔的馬)

⑨不以疾也(不如) (快)⑩絕巘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峯)

第三段;

11素湍綠潭(白色的急流)12飛漱其間(沖刷)

13良多趣味(確實)

第四段 14屬引悽異(連續;延長)14林寒澗肅(寂靜)

16哀轉久絕(轉同囀聲音曲折)

(2)重點句子翻譯:

①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重重疊疊的巖峯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

②至於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斷了。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飛奔的馬或駕着風,也沒有這樣快。

④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

⑤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常嘯,屬引悽異。

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厲。

3、朗讀比賽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着背誦課文,開展小組比賽

4、反饋交流

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課堂練習。

小結:本節課只要學習和這篇課文的文言字詞和翻譯重點句子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停止)

③屬: 屬引悽異

神情與蘇黃不屬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缺少)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聲音曲折)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②迴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將降霜)

④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古今異義】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雖乘奔御風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義:快

今義: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義:真,實在

今義:好)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 ”表示。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順序: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問題二、作者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

討論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寫山的長、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羣峯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可見其兇險。“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側面表現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正面描寫猿啼淒涼怪異,回聲久久不絕,悲哀婉轉,到處籠罩着悲寂、淒涼的氣氛。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憂傷的漁歌作結暗示三峽漁民的悲慘生活,側面表現三峽之秋的蕭瑟淒涼。

2、動靜結合。靜景:山動景:水

山(兩岸連山,羣峯對峙)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問題三:寫四時風光爲什麼從“山”寫起?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明確:因爲“峽”的意思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纔有水,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後寫春冬之水,後寫秋天,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幹,順勢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爲水的狀況比較接近。

問題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麼情感?

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的壯麗景色,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讚美。

五、 學生小結學習本課的心得

六、 佈置作業

1、整理課文翻譯並背誦課文

3、從文章中兩句漁歌,你還可聯想到哪些詩句?它們的意境相同嗎?

附:

板書設計:三峽

酈道元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淒涼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拼讀課文,和表達課文主要內容的句子。

2、說出海通和尚和石匠們鑿樂山大佛的經過。

3、能找出寫樂山大佛的句子讀一讀。

教學重點:由衷讚歎祖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教學時間: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課文大概內容

1、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己讀通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老師糾正字詞的讀音

樂山 一尊 石匠 鑿成 雕像 腳趾 端坐

情不自禁 讚歎 智慧

3、齊讀全文

二、自學課文

1、小組自學討論,回答問題

a 樂山大佛坐落在哪裏?

b 海通和尚和石匠們是怎麼鑿成樂山大佛的?

c 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出樂山大佛的大,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d 爲什麼說樂山大佛是祖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2、檢查自學效果

理解石匠、鑿、世界奇景、情不自禁、讚歎在課文中的意思。

3、檢查指導課文朗讀。

三、學習生字

擴充詞語:拂塵奴隸

四、延伸學習

1、除了樂山大佛,我國還有很多馳名中外的古蹟,你能說出幾個嗎?

2、口頭描寫他們的雄偉和特點。

3、按照本文的樣子也寫一篇有關的小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過程和方法目標: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奮鬥

教學重點:朗讀訓練。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法:自主探究

教具:課件

 課前準備:①蒐集有關爲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這首詩歌。②把握詩歌的結構。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爲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

範讀:由教師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感知課文內容: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着分析詩歌的結構

集體朗讀,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課堂發言: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展示課件)

理想的意義(1)

理想的歷史意義(2、3)

理想的人格意義(4、5、6、)

理想的人生意義(8、9、10、11)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奮鬥(12)

3.研討與賞析

①精讀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着舉例說明嗎?教師應啓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理想的人爲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作業:背誦這首詩歌,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師提問,生都去過哪裏旅遊,請生回答

(2) 猜想師怎麼去旅遊的?從而導入本課,板書《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問題:①“野”在文章中是什麼意思?

②自學文中生字詞

③文章從哪幾方面講索溪峪的“野”

(二)檢查初讀情況,回答問題,讀準生字詞,理解詞意

(三)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四方面來講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個名山圖片,通過與桂林、黃山、廬山等名山比較,思考問題索溪峪的山“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圖片,思考問題索溪峪的水“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動物“野”

①出示動物的圖片,思考問題索溪峪的動物“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圖片,思考問題索溪峪的人“野”體現在哪裏?(從書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並請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帶動的整個人都野起來了,使人不免的放鬆心情,迴歸自然,所以返璞歸真。思考問題:作者在領略了這一切之後是什麼樣的感受?

(4)小結:課文開頭先概括索溪峪的一個總的 特點是“野”,接着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在山水間行走的遊人也是野的,最後總結出索溪峪的“野”,盪滌着我的胸懷!前後照應,首尾連貫。

(5)想一想課文爲了描寫索溪峪的野,運用了怎樣的文章結構?

山野(分)

野(總) 水野 (分)

動物野(分)

人野(分)

三、課堂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

⒈從田忌兩次賽馬一輸一贏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觀情況後再行事,這佯才能揚長避短,變劣勢爲優勢。

⒉默讀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第一次賽馬——孫臏勸說——第二次賽馬)爲線索,瞭解段和段之間的承接關係,並給課文分段。

⒊學會9個生字,理解“掃興”、“垂頭喪氣”、“挖苦”、“誇耀”、“譏諷”、“目瞪口呆”等詞的意思。

教具準備:

賽馬的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檢查預習

⒈出示課題,齊讀

⒉田忌是誰?

二、自學課文,重點交流,理清層次

⒈用四步自學法自學課文。

⒉交流預習情況

①出示,寫近義詞

誇耀(炫耀,誇獎) 譏諷(譏笑,諷刺)

輕蔑(輕視,蔑視)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②自由交流詞義

重點:

垂頭喪氣——低着腦袋,無精打采。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動,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

⒊指名分節讀文,思考:

田忌與誰賽馬?賽了幾次?比賽順序有何不同?結果如何?

①出示填空:轉敗爲勝

②什麼叫“轉敗爲勝”?

③課文哪一部分是寫“敗”的?哪一部分是寫“勝”的?田忌是依靠什麼轉敗爲勝的?

⒋通過討論得出:

第1、2節寫田忌初戰失敗。13-18節寫田忌再戰勝利。田忌依靠孫臏的幫助轉敗爲勝。

課文是按“失敗——幫助——勝利”的順序來寫的,也就是按“第一次賽馬——孫臏勸說——第二次賽馬”的順序來寫的。

⒌在理清層次、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段。

板書:失敗——幫助——勝利

三、反覆讀文

四、佈置作業

家默詞語,熟讀課文,做一套賽馬的圖片(田忌和齊威王各一套,並剪下來)。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田忌賽馬,前後兩次,爲什麼相同的馬匹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今天這堂課,我們就從“轉敗爲勝”這個詞入手,學習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

二、講讀課文第一段

⒈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局爲什麼田忌都失敗了?

第一局他們是如何對抗的呢?請大家輕聲讀課文第一段,找出相關語句。

⒉請同學用自己繪製的賽馬小畫片演示第一局三場比賽的情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課堂,找擺得較好的學生)。

⒊指名一學生上臺操作圖片,擺放圖片。

完成後,請該生指着圖片說明第一局比賽的情形。

教師歸納扳書:(第一局)

第一場:上—→上

第二場:中—→中

第三場:下—→下

⒋那麼第一局比賽的結果怎麼樣?爲什麼呢?

出示: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⒌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第一局下來,田忌每場都失敗。

板書:場場失敗

⒍失敗後的田忌顯得怎樣?邊看插圖,邊讀第一段有關語句,從詞語中理解。

(“掃興”、“垂頭喪氣”。)理解這兩詞表達了田忌怎樣的心情?

指導朗讀第一段,注意體會人物的心情。

⒎師歸納:第一場比賽田忌用上、中、下等級的馬分別與齊威王的上、中、下等級的馬比賽,結果都失敗了。

三、學習第二段。

⒈師引讀:賽馬失敗的田忌失意地正想離開,可是好友孫臏卻來勸慰他——

生接讀,出示:從剛纔的情形看,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⒉田忌認爲孫臏在譏諷、嘲笑他,可這卻是一句很重要的話。

請大家想一想:“快不了多少”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即“快一點兒”或“快得不多”,請大家檢查自己擺放的小畫片,看是否符合孫臏所說的這句話?

⒊連這麼細小的地方,孫臏都注意到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⒋師引讀:正因爲孫臏對賽馬情形作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所以他——(生)胸有成竹地說:“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

師:胸有成竹?調換了出場順序以後,就一定會勝利嗎?學生各抒己見

生①:我認爲孫臏能取勝,有100%的把握。

生②:我說只有50%的可能。假如齊威王也來一個調換順序,田忌也照樣輸。

⒌師:多好的50%啊!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呢?請讀書,答案在書中。

生①:我從“得意洋洋”這個詞體會到,齊威王的馬必定按剛纔的順序出場。

生②:“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來吧!’”可以看出齊威王一點沒有防備田忌會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田忌的辦法出其不意。

生③:齊威王正誇耀自己的馬呢!

師:“誇耀”與“誇獎”一樣嗎?

生:“誇獎”是一種鼓勵,而“誇耀”表現出了十足的傲氣。

師:誇獎自己的馬該怎麼說?誇耀自己的馬又該怎麼說?

生:“這匹馬真好!”這是誇獎。“我的馬天下無敵!”這是誇耀。

師:好,大家又從“誇耀”這個詞體會到齊威王壓根兒不會想到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我們通過讀課文,找根據,看到了孫臏這一個辦法看似簡單,但是經過了周密的思考的。

過渡體會:孫臏的胸有成竹並充滿自信地鼓勵田忌再度參賽,他的自信漸漸影響了田忌,鼓起了田忌的信心。

⒍讀好兩個人物語氣——

孫臏:充滿信心,胸有成竹

田忌:“垂頭喪氣”—→沒信心—→不服氣—→鼓起勇氣。

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⒎段意:師引讀:在孫臏的鼓勵下——生接:田忌準備再與齊威王比賽一次。

四、學習第5段

⒈在孫臏的鼓勵下,田忌又開始了第二局的賽馬。這一局孫臏是用什麼辦法幫助田忌取勝的呢?

請同學自讀課文第三段,找出有關語句,並用圖片擺放出比賽的情形來。

⒉擺放完後,指名一學生上臺操作圖片,並說明比賽情形。

教師歸納板書:(第二局)

下—→上

上—→中

中—→下

⒊這樣第二局三場下來,田忌最終以——生:二比一轉敗爲勝。

板書:轉敗爲勝

⒋齊讀最後一節,想一想:爲什麼第二局不換任何一匹馬卻可以轉敗爲勝?

⒌學生討論後歸納:在對賽馬的雙主作了準確的分析後,調整秩序,合理安排,使得田忌最終勝利了。

板書:準確分析,合理安排

⒍歸納段意:孫臏用改變馬匹出場順序的方法,使田忌轉敗爲勝。

五、總結全課點明中心。

⒈《田忌賽馬》的故事就要結束了,這篇課文以“田忌賽馬”爲題,那麼本文的中心人物到底是誰?

討論小結:孫臏纔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文章要表現的也正是他。

⒉那麼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從孫臏身上學到了些什麼呢?

交流、討論。

教師歸納:做任何事情,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要像田忌那樣灰心喪氣,而要像孫臏那樣,仔細觀察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正確估計雙方力量,在可能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爭取成功。

⒊教師簡介孫臏。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孫子兵法》就是他寫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世界各國軍事家公認的一本偉大著作,在現代戰爭中,仍發揮着它的重要作用。

⒋生齊讀全文。

六、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課外閱讀

板書設計 :

10、田忌賽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場:上—→上 下—→上

第二場:中—→中 上—→中

第三場:下—→下 中—→下

場場失敗 轉敗爲勝

準確分析,合理安排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除了晝夜交替以外,還有天體的東昇西落、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等。

2.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着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3.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模擬實驗、聯繫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收集有關的證據。

2.通過生活經驗和體驗活動,理解相對運動,根根據天體視運動的方向推導地球自轉的方向,並用來解釋太陽等天體的視運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知道因參照物的不同,對物體的運動需要從多角度去認識。

2.培養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着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2.難點:世界時區圖的認識。

【學習準備】

小組準備:自制教學模型、小紙人、北京和烏魯木齊紙牌、記錄單。

教師準備:大地球儀一個、小地球儀、課件、檯燈一個、圓規、三角板。

【學習過程】

課前發給每組一個地球儀,自由看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談話引入:剛纔同學們都玩了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版的地球,胡老師也把地球縮小畫在了黑板上,畫陽光和分界線,當陽光照在地球上的時候,地球對着太陽的這一面是什麼?預設:白天。

2、教師補充:白天我們可以稱爲晝,板書:晝。繼續提問:那揹着太陽的這一邊是什麼?預設:黑夜。教師補充:黑夜我們也可以稱爲夜,板書:夜。

3、教師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有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出示地球儀和檯燈,在地球儀上看,打開臺燈,當太陽照在地球上,對着太陽的一邊是白天,揹着太陽的一邊是黑夜(學生一起說)。教師指着地球儀,從黑夜到白天過渡的這個時間叫做黎明什麼?預設:黎明。板書:黎明。

4、引導:在我們中國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城市,一個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儀上用紅色五角星做了標記,另一個是新疆的烏魯木齊,我用藍色五角星做了標記,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和這兩個城市。提問:這兩個城市,北京在烏魯木齊的哪邊?預設:東邊,課件出示:東。繼續提問:那烏魯木齊在北京的哪邊呢?預設:西邊。課件出示:西。質疑:那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大家想一想,板書:誰先迎來。

二、模擬實驗

1、談話: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請學生回答。預設:北京。板書:北京。

2、追問:你是怎麼想的?你判斷北京先迎來黎明有什麼依據?預設:①北京在東面,先看到太陽。②太陽東昇西落,北京在烏魯木齊東面就先迎來黎明。③太陽東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

3、繼續追問:這是你的觀點,誰有不同的想法?請另一名學生回答。預設:烏魯木齊。板書:烏魯木齊。

4、追問:你的依據又是什麼?學生說理由。

5、引導:北京和烏魯木齊究竟誰會先迎來黎明呢,我們一起來觀察兩張照片。課件出示相同時間北京的和烏魯木齊的景色照片。

6、提問:從這兩張照片中,你們發現了什麼?預設:北京先迎來黎明。追問:你從哪裏看出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同樣是早上7點,烏魯木齊的天還很黑。

7、質疑引導:從照片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你們能用什麼辦法來證明呢?預設:模擬實驗。追問:怎麼模擬呢?學生回答。

8、課件出示模擬方法:①每組一人②圍成圓圈③角色模擬④轉動起來⑤觀察現象

學生圍成圓圈,教師給學生掛上地名,確定東西方向和太陽位置,然後開始實驗。

自西向東轉兩圈,自東向西轉兩圈。

9、交流反饋,提問:地球怎麼轉,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自西向東轉。追問:那地球怎麼轉,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自東向西。

10、談話:通過模擬實驗我們發現,北京有可能先迎來黎明,烏魯木齊也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在這個模擬實驗中,一些同學把自己模擬成了地球,沒有真正觀察到地球的轉動和這兩個城市誰先迎來黎明的情況,如果我們能站在地球上去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那是否能觀察的更清楚呢,你們想站到地球上去觀察嗎?預設:想。

11、課件出示小人,談話:我把你們都變成了這麼小的小人,課件出示貼,你們把自己貼在地球儀上相應的位置,北京與紅五角星對齊,烏魯木齊與藍五角星對齊,課件出示開,貼好後打開手電,把它當成太陽,課件出示轉,然後轉動地球儀,指導示範如何轉動地球儀,明確左西右東,課件出示看,看一看地球怎樣轉動,北京先迎來黎明?怎樣轉動,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

學生模擬實驗,教師指導。

12、反饋交流: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發現了什麼?(上臺展示)預設:地球自西向東轉,北京先迎來黎明。板書:畫上地球,弄清東西方向畫上箭頭,寫上自西向東。追問:那地球怎麼轉,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自東向西。板書:畫上地球,畫上箭頭,寫上自東向西。

三、地球怎麼轉

1、談話:大家做的實驗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通過實驗我們再次發現,北京和烏魯木齊都有可能先迎來黎明,課件再次出示相同時間北京和烏魯木齊的照片,從剛纔的照片來看,事實上可能是誰先迎來黎明?預設:北京。

2、如果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你認爲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預設:地球自轉方向。

3、質疑:你認爲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怎樣的?預設:自西向東。追問:你有什麼依據?預設:太陽東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動。

4、繼續質疑:誰有不同意見?如果沒有,教師則追問:大家都認爲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你們用什麼辦法來證明?學生可能想不出。

5、引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視頻,看完視頻後提問:視頻中的汽車是怎樣運動的?預設:向前。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後退。副板書:汽車前進,景物後退。

6、談話: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看視頻2,看完視頻後提問:視頻中的木馬是怎樣運動的?預設:自西向東或順時針。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自東向西或逆時針。副板書:木馬順時針轉,景物逆時針轉。

7、引導:天氣晴的時候,我們站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陽東昇西落,那麼地球是怎麼轉的?預設:自西向東。板書:太陽東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

8、引導小結:我們把生活中這樣的一些運動稱爲相對運動。板書:相對運動。提問:現在你認爲烏魯木齊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嗎?預設:沒有。追問:你的依據是什麼?預設: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教師指着板書小結:如果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地球必須自東向西轉,板書:①,而事實上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北京想要先迎來黎明,地球只能自西向東轉,板書:②,我們看到太陽東昇西落,一定是地球自西向東運動造成的,板書:③,這麼多證據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自西向東前板書:。

四、認識時區圖

1、談話:事實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那北京比烏魯木齊提早多少小時先迎來黎明呢?我們讓世界時區圖來幫助我們尋找答案。

2、談話:我們將整個地球以經線爲標準展開,就是一張世界時區圖,課件播放展開過程。板書:世界時區圖。

3、質疑:這張世界時區圖能幫助我們學到什麼信息呢?請各小組拿出學習單學習世界時區圖的相關知識,完成學習單上任務,並思考交流相關的疑問。

學生學習世界時區圖,教師指導思考題。

4、反饋交流: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請學生上臺彙報,彙報第一題時板書:24個。任務一完成後,詢問其他學生:你們的結果都跟他一樣嗎?

5、交流思考題:①北京和倫敦誰先迎來黎明?預設:北京。追問:你有什麼依據?預設:北京在東面,東八區,倫敦在0時區。

②北京和東京誰先迎來黎明?預設:東京。追問,你的依據又是什麼?預設:東京在北京東面,東十區,北京在東八區。

③爲什麼越是東面的時區越先迎來黎明?預設: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6、小結:因爲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原因,越是東面的時區就要比西面早一些迎來黎明。在課題下面板書:東早西遲。

五、課堂總結

談話:同學們,原來誰先迎來黎明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決定的。這個單元我們都在研究地球的運動,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穫,讓我們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表格。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2.學習作者抓住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瞭解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教學準備]

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談話激情:

現在,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微機出示自信 課前談話是走向成功的橋樑),同學們一起來讀。 的目的是對,只要相信自己,課上敢於思考,積極發表 激發學生的自己的見解,就一定會有收穫。好,上課。 課上參與

一 、導入新課 熱情。

同學們,你們欣賞過早晨或傍晚的雲霞嗎?這美麗的雲霞就是火燒雲[板書:火燒雲]。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這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美麗景色吧!(出課件)

二、檢查朗讀 通過檢查

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 讀讓學生聽他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整體感知

三、自主學習 課文 。

A.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認真地讀一遍,看看你 通過學生自會有哪些收穫?(學生自由讀) 學探究理解課

B.同學們都讀得那麼認真,下面請你們前後 文內容培養四人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收穫多。(學 自主學習的生交流,師巡視。) 習慣。

C. 誰能把自己的收穫說給大家聽?

(1)知道了霞光照在地上是什麼樣的? 讓學生談自小結:火燒雲上來時地面上發生了這麼多讓 己的收穫。人驚喜的變化,真美!你們還有什麼收穫? 及時的肯定

(2)知道了火燒雲的顏色[根據學生的 與鼓勵增強回答板書:顏色、形狀] 學生的信心

四、朗讀體會 與積極性。

(一)顏色

A.同學們的收穫可真多,你們都抓住了火燒雲 引導學生聯的顏色和形狀來談,很好!誰再把描寫火燒雲 系課文內容顏色的這一部分讀讀。(指名讀) 解決問題,

師:(出示文字)同學們自己去讀讀這一 訓練學生的段,體會一下火燒雲顏色有什麼特點?(讓 分析和歸納學生看屏幕讀) 的綜合能力

生:顏色多。[板書:多] 。並訓練學

師:有什麼顏色?就這些顏色嗎?你怎麼體 生有感情的會到的? 朗讀課文。

師:火燒雲不但顏色多它還有另外一個特點,讀讀課文試試能不能體會出來? 根據對顏色的

生:變化快。[板書:變、快] 學習讓學生自

B.天空中的火燒雲不斷變化它的顏色,那會 學形狀這部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欣賞 分,目的是一下。(播放課件) 培養學生思

師:這是一幅多麼絢麗多彩的畫面,自己試 維的深刻性一試怎樣讀才能把這種美表達出來。(自由讀 和邏輯性。----指讀----範讀----體會讀----齊讀)

(二)形狀

A.剛纔我們通過讀體會到火燒雲的顏色多、變化快,那麼它的形狀有什麼特點呢?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自己的讀也能體會到。好,讀吧。

師:誰來談火燒雲的形狀有什麼特點?怎樣體會到的?

師:作者對火燒雲形狀的描寫非常有趣,你喜歡哪種動物自己選擇試着讀讀,把那種喜歡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

師:火燒雲形狀變化可真奇妙,一會兒像狗, 發揮學生一會兒像馬,接下來會像什麼呢?請你想象一下。的想象,激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讀的也不錯。 活學生的思

五、課堂質疑 維的火花,

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小組或集體討論解 培養學生的決) 自主意識和(機動課時)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確實體會到火 創新精神。

燒雲的顏色、形狀那麼多,變化又那麼快,這篇文章寫得多麼美啊,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嗎?好,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六、課堂總結:

我們跟隨作者欣賞了火燒雲美麗壯觀的景色,就讓我們把這美麗的雲彩、美麗的語言,永遠的記在心中吧!

附板書設計:

火燒雲

顏色 多

形狀 快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2.學習作者抓住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瞭解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教學準備]

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談話激情:

現在,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微機出示自信 課前談話是走向成功的橋樑),同學們一起來讀。 的目的是對,只要相信自己,課上敢於思考,積極發表 激發學生的自己的見解,就一定會有收穫。好,上課。 課上參與

一 、導入新課 熱情。

同學們,你們欣賞過早晨或傍晚的雲霞嗎?這美麗的雲霞就是火燒雲[板書:火燒雲]。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這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美麗景色吧!(出課件)

二、檢查朗讀 通過檢查

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 讀讓學生聽他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整體感知

三、自主學習 課文 。

A.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認真地讀一遍,看看你 通過學生自會有哪些收穫?(學生自由讀) 學探究理解課

B.同學們都讀得那麼認真,下面請你們前後 文內容培養四人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收穫多。(學 自主學習的生交流,師巡視。) 習慣。

C. 誰能把自己的收穫說給大家聽?

(1)知道了霞光照在地上是什麼樣的? 讓學生談自小結:火燒雲上來時地面上發生了這麼多讓 己的收穫。人驚喜的變化,真美!你們還有什麼收穫? 及時的肯定

(2)知道了火燒雲的顏色[根據學生的 與鼓勵增強回答板書:顏色、形狀] 學生的信心

四、朗讀體會 與積極性。

(一)顏色

A.同學們的收穫可真多,你們都抓住了火燒雲 引導學生聯的顏色和形狀來談,很好!誰再把描寫火燒雲 系課文內容

顏色的這一部分讀讀。(指名讀) 解決問題,

師:(出示文字)同學們自己去讀讀這一 訓練學生的段,體會一下火燒雲顏色有什麼特點?(讓 分析和歸納

學生看屏幕讀) 的綜合能力

生:顏色多。[板書:多] 。並訓練學

師:有什麼顏色?就這些顏色嗎?你怎麼體 生有感情的會到的? 朗讀課文。

師:火燒雲不但顏色多它還有另外一個特點,讀讀課文試試能不能體會出來? 根據對顏色的

生:變化快。[板書:變、快] 學習讓學生自B.天空中的火燒雲不斷變化它的顏色,那會 學形狀這部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欣賞 分,目的是一下。(播放課件) 培養學生思

師:這是一幅多麼絢麗多彩的畫面,自己試 維的深刻性一試怎樣讀才能把這種美表達出來。(自由讀 和邏輯性。

----指讀----範讀----體會讀----齊讀)

(二)形狀

A.剛纔我們通過讀體會到火燒雲的顏色多、變化快,那麼它的形狀有什麼特點呢?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自己的讀也能體會到。好,讀吧。

師:誰來談火燒雲的形狀有什麼特點?怎樣體

會到的?

師:作者對火燒雲形狀的描寫非常有趣,你喜歡哪種動物自己選擇試着讀讀,把那種喜歡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

師:火燒雲形狀變化可真奇妙,一會兒像狗, 發揮學生一會兒像馬,接下來會像什麼呢?請你想象一下。的想象,激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讀的也不錯。 活學生的思

五、課堂質疑 維的火花,

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小組或集體討論解 培養學生的決) 自主意識和(機動課時)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確實體會到火 創新精神。

燒雲的顏色、形狀那麼多,變化又那麼快,這篇文章寫得多麼美啊,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嗎?好,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六、課堂總結:

我們跟隨作者欣賞了火燒雲美麗壯觀的景色,就讓我們把這美麗的雲彩、美麗的語言,永遠的記在心中吧!

附板書設計:

火燒雲

顏色 多

形狀 快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說明:《想飛的烏龜》是新世紀小語教材第一冊第14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夢想”爲主題,編選了兩篇主題課文,設計了說一說、比一比、演一演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滲透。結合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學習本課出現的生字、詞語、說話練習

學習朗讀課文,進行情感滲透。

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朗讀、理解、感悟能力。

培養學生追求理想的信心;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同情心、愛心。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句子練習。

難點:體驗烏龜的內心情感。

教學準備:錄音帶掛圖字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畫:教師畫烏龜簡筆畫。

問:“烏龜的背上有好多裂紋,你們想知道它的來歷嗎?”

板:課題《想飛的烏龜》

二、初識課文

1、看動畫聽故事(播放多媒體動畫,放課文錄音。)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故事內容。

2、落實要求: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一隻烏龜想飛。

我知道了一隻烏龜飛到天上又掉下來了。

我知道了……

師:小結,自己讀書,你會知道的更多。

3、請小朋友用手指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來解決:

(1)藉助拼音學習。

(2)請教小老師。

(3)向老師請教。

(4)聯繫上下文認讀。

4、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遇到障礙,合作解決。

5、脫手試讀課文,多讀幾遍。

三、學習第一部分(從前——烏龜很傷心)

1、指名試讀課文,請小朋友認真聽,進行評議。

2、師問:烏龜爲什麼“很傷心”?請小朋友看圖再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烏龜爲什麼很傷心”,並試着說一說。

3、聯繫生活,體驗情感:

師問:你傷心過嗎?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你很傷心?

生:我生病了要打針,我就很傷心,

我完不成作業我就很傷心。

媽媽下崗了,媽媽傷心,我也很傷心。

……

4、指導有感情地讀:

師:烏龜想飛飛不起來很傷心,你能把烏龜傷心的樣子讀出來嗎?

5、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評議。

6、多媒體出示生字:前去走問方你們

出示這幾句話讀一讀:從前,有一隻想飛的烏龜。

我們走吧!我們快走吧!

我們要去一個很美的地方。

鞏固識字。

四、佈置作業:自讀75頁“語文天地”《烏龜》。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二、生帶頭飾表演讀課文第一部分。

三、繼續學習課文。

師:烏龜多麼想和小鳥一起飛到很美的地方去呀,可是,它不會飛,它傷心得——

生:想像補充:傷心得低下了頭。

傷心得流下了淚。

傷心得哭了。

……

師:誰爲它想一個辦法?想了什麼辦法?請小朋友自己讀課文第二部分(小鳥想出了一個辦法——烏龜很高興,他喜歡飛的感覺。)

1、合作學習:說一說小鳥想出的辦法。 21

演一演小鳥帶着烏龜飛的樣子。

議一議烏龜的心情。

2、聯繫生活,體驗情感:你什麼時候很高興,你有什麼高興的事?

生:小組討論交流。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繼續學習課文。

1、讀一讀: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

2、說一說:說一說烏龜看到了什麼。

3、畫一畫:畫一畫烏龜在天上看到的美麗的景色。(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在畫中充分發散思維,教師及時表揚鼓勵。)

4、想一想:這時候,烏龜的心情怎樣?(開心!)

5、體會:你什麼時候最開心?

生:我過生日的時候最開心!

我們過新年的時候最開心!

老師表揚我的時候我最開心!

……

6、擴展思維,合理想像:

①烏龜從天上掉下來了,它會想什麼?

烏龜想:天上太美了,我還要飛。

烏龜想:小鳥太不注意安全,我找孫悟空帶我飛。

……

②烏龜還想飛,請你爲它想想辦法。

生:烏龜,你坐着月亮船飛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豔豔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採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裏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爲,你會產生什麼疑問?

(爲什麼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麼?)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機會終於來了。幾天後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祕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爲什麼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爲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裏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爲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爲什麼?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爲什麼?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爲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爲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願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錶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範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爲什麼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爲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靠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