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

1、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知道用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教學重點:

知道用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3、教學難點:

會進行十進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4、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填一填、讀一讀: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1米=( )釐米

二、探究、嘗試。

1、自學內容一 做一做,說一說。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釐米 1.11米=( )米( )分米( )釐米

2、自學內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歸納:

像0.1、0.23、0.049……這樣用來表示( )之幾、( )之幾、( )之幾……叫做小數。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分別用( )位小數、( )位小數、( )位小數……表示。

三、鞏固練習。

書本P6第1、2、3、4題。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小數,知道小數的實際含義,會讀寫小數。

2、讓學生體會掌握比較小數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生互相說一說你調查的商品價格。(P93頁第6題。)

(1)生相互說一說調查的商品價格。

(2)把你說的價格換成用元作單位說一說。

2、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4題。

(1)生獨立完成。

(2)集體反饋交流、講解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題目意思,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3)生彙報交流、講解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我會做。(練習二十一第7題。)

(1)生用尺量出數學課本、練習本和鉛筆盒的長和寬。

(2)把量出的數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

(3)集體彙報交流。

2、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8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師總結。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3

課題一: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P72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辨認。

課間活動

5.做P72的“做一做”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呢?

認識圖形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4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第五單元“認識比”的起始課,在遵循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上,對教學題材進行了重組,提供現實背景,改變呈現方式,讓學生在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除法和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關於比的基礎知識,能夠發展學生對除法和分數的認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到發現的樂趣與數學的美。

三、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聯繫。

四、教學難點:經歷建構比的意義的過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識。

五、教學過程:

(一)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比的意義在教學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同時這個意義概括得又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什麼叫做比。爲了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些各有側重點,同時又互相關聯、循序漸進的例題。在學生對比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再概括比的意義,這樣有利於學生真正理解比的意義。

1.教學“同類量的比”,分四個層次進行。

首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身高,引導學生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已有知識與經驗認識到,用減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的相差關係,用分數或除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而這裏認識的比則專門框定於後一種情況,這樣可使教學建立在一個清晰的前提條件下。

其次又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比,使學生體會到比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又一種數學方法。在理解9比17和17比9的不同意義時,幫助學生明確比是一個有序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顯得層次清晰,條理有序。

接着,我請學生利用課前談話中提到的身高信息,結合卡通人物的身高,再來說說比。一是給學生說的機會,讓他們會說誰與誰的比,二是引導學生髮現,同類量的比較先要把單位統一以後才能比。

最後,讓學生舉一反三,列舉生活中比的例子,通過交流,讓學生感受比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2.教學不同類量的比。

通過體重與身高的比來引入,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兩個不同類量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然後再舉路程與時間的'比,進一步完善對比的認識。最後通過觀察板書,讓學生概括出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這一意義。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係等,這麼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並且枯燥。考慮到這些內容的難度不大,學生能夠通過看書自學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完比的意義後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小組裏交流所學所想,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拓展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5

教學內容: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發現角、知道角、初步認識角

2.動手畫角、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並能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紙片、三角尺、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這時大雁飛行所形成的圖案是什麼圖形?

生:角

導入:對,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圖:剪刀、鐘錶、紅領巾

告訴學生:剪刀上有角。學生模仿說除鐘錶、紅領巾上的角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1)請各小組同學拿出用紙做的角,摸摸這裏,有什麼感覺?(刺人、很尖)對了,也就是說,尖尖的,這裏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作頂點。

(2)再摸摸這裏,又有什麼感覺?(很光滑,很平)對,也就是直直的,我們也給它們取個名字,叫邊。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6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算式的特點,引出倒數的意義,並能夠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學習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理解倒數的意義及互爲的含義。

2.正確地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發興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個同學和老師比賽?誰說得快?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爲什麼說得這麼快嗎?這兩個因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嗎?這節課老師就要把這中間的奧祕告訴你們,相信你們得知後比老師說得還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倒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2.同學認真觀察每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板書:乘積是1 兩個數

3.你還能很快說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嗎?你爲什麼說得這麼快,有什麼竅門嗎?

生:兩個數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就可以了。

師:說得好,因此我們把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爲倒數。(把板書補充完整)

4.舉例說明,什麼叫互爲倒數?

師:3是倒數這句話對嗎?爲什麼?

你們說得對,誰能說出幾組倒數?

同桌互相說,每人說兩組。(指名說)

問:怎樣判斷他們說得是否正確?

生:看這組數的乘積是否是1。如果乘積是1,這兩個數是互爲倒數;如果乘積不等於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7

一、教學目的、要求:

讓學生了解牙齒的作用,牙齒對健康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牙齒的功能,牙齒對健康的重要性。

難點: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介紹人的一生中有兩副牙齒。第一副牙齒叫乳牙,共長20顆,第二副牙齒叫恆牙,共長28顆。

2、介紹牙齒的分類:切牙、尖牙、雙尖牙、磨牙四類。

3、介紹種類牙齒的用途:切牙用來切割食物,尖牙用來撕裂食物,磨牙用來擠壓磨碎食物,雙尖牙有協助尖牙撕裂和輔助磨牙搗碎食物的雙重作用。

4、介紹保證牙齒健康的基本措施:

①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②多咀嚼粗糧和蔬菜。

③多叩齒,可使牙齒更爲堅固。叩齒就是每天早晚空口咬牙數十次。

④不要用牙齒中間咬開酒瓶、汽水瓶蓋,以免牙齒崩裂;不能用牙咬帶硬殼的食物。

⑤很冷很熱的食物不能緊接着吃,因爲驟冷驟熱的刺激可能造成牙質斷裂。

⑥少吃軟而粘的甜食,吃後一定要漱口。

五、思考題:

說說保護牙齒有哪些方法?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並且知道這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並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3、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4、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識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組成

教學準備:小棒、蘋果教具、尺子、電腦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放錄音,歌曲《快樂的星期天》

(同時)師:快樂的週末來到了,老師領着假日小隊的同學去軍屬李奶奶家幫好事,這時他們正穿過一條喧鬧的馬路。(電腦出示主題圖)

2、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有什麼?

數一數,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各小組討論,討論後,各小組派代表彙報結果,教師選擇性地板書)

3、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想像很豐富,那你們再觀察黑板上這些數,你們能發現什麼?

生:這些數都沒有超過20。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和11―――20各數

(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9

一、教學目標

1、會用感官和簡單的實驗器材研究液體的性質;

2、能運用多種方式將觀察到的現象表述出來;

3、願意與同學合作與交流,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試管、油、水、蜂蜜、牛奶等

分組實驗材料:試管、燒杯、滴管、蠟光紙、上述四種液體各一杯、實驗記錄等

學生準備:事先分組,明確分工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液體

1、指導學生認識物體的方法

認識一種物體,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看、聞、摸、嘗等等)

2、出示四種液體:水、油、蜂蜜、牛奶

師問:這是四種液體,你們知道它們分別是什麼嗎?(動作誇張,語氣神祕)

3、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認識,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觀察的方法去認識。如:看、聞、嘗等方法。

4、觀察完畢後,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所得,並說說自己這樣判斷的理由。

(二)初步猜想

1、我們認識了這四種液體,現在老師給你們一個試管。你們最想怎樣做實驗?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實驗設想,並且引導學生把這四種液體倒在試管裏。

2、猜想:假如我們把這四種液體倒在一起,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呢?

學生交流各自的猜想,並說說這樣猜想的理由

(三)驗證猜想

1、我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我們怎樣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呢?

2、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並根據實驗記錄去完成實驗。

3、學生交流實驗的結果,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描述出來。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0

教學目標:

1、在讀統計圖,分析、比較統計圖的特徵的過程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

2、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3、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在表述和交流數據中的作用,能從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

教學重難點:

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讀統計表

1、讓學生讀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表。

2、交流從表中得到的數學信息。

讀統計圖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兩幅折線統計圖。

2、看圖回答問題

(1)這兩幅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從兩幅圖中分別瞭解到哪些信息?

(2)我國男女人數的差距有什麼變化?你從中想到了什麼?

(3)我國人口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預測一下:到20xx年我國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完成統計圖

1、看書,讓學生了解表中的內容。

2、觀察未完成的統計圖,瞭解圖中不同顏色的點表示什麼?

3、完成統計圖。

4、交流,展示。

5、看圖回答問題。

6、鼓勵學生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

練一練

1、先讀統計表,瞭解表中得數據信息。

2、提出製圖要求,鼓勵學生嘗試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圖回答問題,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1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教材第17頁的建築物及物品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在生活中有許多這種形狀的物體,誰知道它們都是什麼形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形狀。

2、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教學例1:認識圓柱

(1)認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看書,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2)認識圓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b、引導小結: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高有關。

c、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d、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8頁“做一做”習題。

2、做第20頁練習三的第2題。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2

本節課認識衆數,我認爲需要達到這樣幾個目標:(1)讓學生體會到衆數產生的價值和需要;(2)如何求一組數據的衆數;(3)能根據實際情境判斷選擇哪種統計量分析這組數據比較合適,進一步體會衆數的實際應用價值。

整節課有這樣幾點做得較好:

1、注重從情境引入,讓學生認識到以前所學的平均數的侷限,再引入學習衆數的概念,體驗其優越性。

2、注重課外知識的補充,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衆數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3、注重聯繫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比較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客觀地分析數據的特徵,形成初步的數據分析能力。

總體來看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沒有問題的課總感覺也不是一節好課。學生真的對衆數非常瞭解嗎?真的能聯繫情境正確判斷選擇哪個統計量嗎?例如衆數的存在是因爲一組數據中出現了極端數據,使平均數明顯偏離中心。可是怎樣來界定極端數據?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教師應該對這點進行必要的指導。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生生爭辯中將學習中的矛盾凸顯出來,從而對平均數、衆數有更深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3

一、導入:

1、教師在計算器上撥出:300、1000、35、600、48

學生讀一讀,並且寫出這些數

2、出示4版、5條方塊

這個數你會寫?學生嘗試寫一寫、讀一讀

二、新授:

1、直觀認識 :4版、5條方塊

學生彙報這個數是四百五十的理由:4版――4個百 5條――5個十

4個百和5個十和起來是四百五十

板書:4個百和5個十和起來是四百五十

2、學生在計算器上撥數:(450)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四百五十後追問:爲什麼要在百位上撥4顆珠子?爲什麼要在十位上撥5顆珠子?

寫出450問4寫在了哪個數位上?5呢?個位上爲什麼要寫0?

撥數寫數:230 、 480、 890

3、完成“試一試”:

(1)同桌先互相數一數:一十一十地數,從370數到430。

師:把你們剛纔數到的數填在書中的括號裏

(2)同桌相互一十一十地數,從890數到1000。

學生如果數得有困難,老師可藉助計數器幫助學生數一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1、2題

獨立看圖填寫,集體交流彙報

2、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3、4題

讀數寫數,做過這兩題後你有什麼想法?教育學生保護植物和野生動物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4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重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教學過程:

3、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爲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並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

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這裏可以學生根據圖中的提示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麼時候會用三角板畫角?

4、回家以後找一些角,並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爲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並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這裏可以學生根據圖中的提示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麼時候會用三角板畫角?

4、(佈置作業)回家以後找一些角,並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認識比”教學設計思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