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一,從馬克斯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來看,聯繫的觀點貫穿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全過程,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本節課也是聯繫教材第一、三、四課的關節點,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第三,從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密切關係來看,能否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特別是人們形成的自然觀,關係到全書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結合本框題的內容,依據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在對高一學生的學情、學生心理特徵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

(1) 理解和掌握聯繫的含義。

(2)理解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變化分析,提升學生把握事物之間內在聯繫的能力和辯證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引導學生有聯繫的觀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密切關係,有效地改造世界。學會用聯繫的觀點認識和處理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1、事物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2、事物聯繫的客觀性和人的活動的目的性的關係。

因爲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觀點 又是唯物辯證法總特徵之一,所以要想學會辯證的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首先要把握聯繫的含義和特徵,另外學生對客觀性和人的'目的性之間的關係比較陌生,所以把它設定爲難點進行突破。

二、教法及學法分析:

1、教學方法:

(1)從新課程理念三貼近原則“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我採取了直觀教學法教學,通過多媒體聯繫現實生活,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我採用了問題探究法和課堂辯論法

(3)爲了使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形成體系,形成結構,我採用了先學後教的講授法

2.學法設計

體驗式學習、交流合作式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

本課的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繫的,通過教師創設情景,舉例說明能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相互間交流合作地學習。突出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疑點,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三、教學設計:

深挖教材,對課本材料進行補充、重組、整合,充分利用《雲南旱災》一則材料貫穿整個課堂,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使課堂顯的更加飽滿,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左右)視頻導入

視頻導入:運用世界氣候日的宣傳片,展示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

運用視頻直觀導入,從現實生活出發,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

(二)講授新課:(25分鐘左右)

1、聯繫的含義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下邊我們來分析下聯繫的含義

通過人與自然關係的分析 總結出聯繫的含義。

另外事物之間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是因爲範圍的不同,從人 自然來說他們是事物與事物之間,但是從整個生態系統來說,他們就是相互影響的各要素,所以引導學生把握好範圍,理解聯繫的含義。

在學習了聯繫含義的幾乎的基礎上,展示雲南旱災的材料來共同探究聯繫的特徵,材料如下:

通過展示材料,設計3個學生探究問題:

1、雲南旱災對哪些方面的生產產生了影響?

2、政府在抗災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3、面對災害,我們能做什麼?

第一個問題學生展示其探究成果

同過這樣一個影響的引導分析,展示出:自然界內部之間,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及思維領域之間是相互影響 整個的組成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體,從而總結出聯繫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能不能說“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繫呢?”

通過學生討論、舉例子讓學生明白:我們講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不是指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繫,而是指任何阿事物都和周圍的事物存在聯繫。運用紅色加粗字體把周圍兩個字進行強調,解決學生疑點。

第二個探究問題展示

要想取得抗旱救災的全面勝利,需要全面分析和把握抗旱救災中的各種關係,既要看到表面的現象的聯繫,又要看到本質的必然的聯繫,既要看到外部聯繫,又要內部聯繫,既要看到災區這個部分對全國的影響,又要從國家出發,樹立全局觀念,把握整體與的聯繫……要想分清和把握好這些具體的聯繫,就需要我們去分析和把握哦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做到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分析各種不利條件,又要分析有利條件。

做到一切以時間 地點 條件爲轉移。

結合課本總結聯繫多樣性的原理和方法論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容易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繫,而往往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繫,忽視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中間環節,從而造成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惡化極端天氣的出現,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損失,所以把握聯繫的多樣性,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麼這些多種多樣的聯繫是否是客觀的,會不會隨我們的意志而發生轉移? 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共同分析下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星座。

要通過引導學生對星座命運的分析,得出聯繫是客觀的,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繫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教師總結聯繫客觀性的有關知識。

針對人爲事物的聯繫是否客觀的,人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和聯繫的客觀性是否是矛盾的,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爲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即 聯繫是客觀的。

通過探究,可以總結出:聯繫是客觀的,但並不代表着人在聯繫面前就無能爲力,發生了天然的自然災害,我們不能左右其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救災,去抗災,去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建立新的聯繫。

學習了有關聯繫的知識後就告誡我們在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過程中,要尊重聯繫的客觀性,具體分析聯繫的多樣性,形成正確的自然觀,那麼本節課從青少年學生的實際出發,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啓示呢 進入到第三個問題探究

從情感上提升學生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去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形成正確的自然觀,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倡導低碳生活。

(三)課堂小結:(5分鐘左右)

指導學生瀏覽教材,以樹狀圖的形式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四)課堂練習:(10分鐘左右)

隨堂練習主要以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爲目的,以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五、板書設計

樹狀圖的板書形式比較直觀、系統,能夠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六、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