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換牙了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換牙了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換牙了教學設計

我換牙了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我換牙了》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個主題。這一主題主要是借兒童換牙期,對他們進行換牙、護牙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並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一主題我計劃用2教時完成。本節課是第一教時,這節課,教師應充分開發並利用一些課程資源,使學生能從自己生活經驗中發現並感悟到換牙的一些保健知識,最後能在“做”中學會刷牙的方法。

學生分析:

本班有40名學生,基本處於換牙期,對於換牙和牙齒保健常識只有部分學生從父母那裏獲得了一些瞭解,而對於保護牙齒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的刷牙,其相關知識知道得並不多,有的甚至是錯誤的。針對這些實際情況,藉助本課教學,讓學生通過聽、看、講及實際操作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經驗交流,瞭解換牙和牙齒保健的一些常識,體會換牙給自己帶來的特殊感受,並能與大家分享由此帶來的成長的喜悅與煩惱。

2、通過互評、互幫、互學、實際操作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知道每天早晚刷牙是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的表現。

教學重點:

瞭解換牙與牙齒保健的一些常識,培養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模擬祖孫二人的對話錄音、《刷牙歌》光盤、牙刷、牙齒模型。

(2)學生準備:

向父母、爺爺奶奶做調查。刷牙的各種用具:白開水、牙膏、牙刷、口杯、臉盆。

教學過程:

活動一、換牙經驗交流

(一) 統計班裏換牙人數

1、老師:看這位小朋友(本班正在換牙的一位學生)的牙齒怎麼了?他的牙齒是不是不健康?誰和他一樣也在換牙?(統計)

2、教師板書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課程資源來源於本班學生。課上的調查統計,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二)交流換牙感受

(1)你能說說自己在換牙的時候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嗎?(同位先互相說,再指名說。學生說出的換牙的感受,可能有高興的,也有害怕、煩惱的。)

(2)教師小結:當人長到5、6歲的時候就開始換牙了,這說明小朋友長大了,所以換牙是令人高興的事。

[以上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經驗交流,感悟到換牙帶來的喜悅或煩惱,並能把這種感受與他人分享。]

(三)認識乳牙和恆牙

1、課前,已經讓學生去問父母、爺爺奶奶,他們現在的'牙掉了,還能長出來嗎。讓學生交流課前調查的情況,並試着說原因。

2、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播放錄音:祖孫的二人的對話錄音,錄音內容綜合了教材和教參上的乳牙、恆牙、牙胚的知識。

3、聽了她們的對話你知道了什麼?

(自己沒掉過的牙是乳牙,掉過後又長出的新牙是恆牙。)

[學生通過聽錄音不僅對換牙的一些常識有了進一步瞭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四)換牙時的衛生保健

1、老師:在你換牙的時候,你的父母都囑咐過你什麼?(談一談從父母那裏知道的換牙注意事項。)

2、如果學生沒說到不搖動乳牙,就投影P45第3幅圖問:他在做什麼?這樣做好不好?爲什麼?(換牙時搖動乳牙對恆牙的生成不利。)

3、老師:我的女兒在換牙的時候乳牙還沒掉,恆牙就已經長出來了,結果去醫院拔掉了乳牙。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你是怎麼做的?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把從家長那獲得的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互相作了介紹,開發了課程資源,突出了教學重點。]

活動二、練習正確刷牙

(一) 欣賞兒歌

1、老師:是不是注意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問題,就能長出健康的牙齒了呢?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歌,聽過後我們再來研究。

(欣賞兒歌《刷牙歌》)

2、老師:歌中告訴了我們什麼?刷牙是爲了什麼?

3、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刷牙能保持口腔潔淨、牙齒清潔了纔不會生病,沒有牙病是牙齒健康的重要標誌。

[根據一年級學生生理特徵,課間聽歌曲可以調節他們逐漸疲倦的神經,再次把精力、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同時也引出下面與刷牙相關的內容。]

(二)實踐交流,突破難點

1、交流並學習刷牙方法

(1)師:你每天刷幾次牙?什麼時候刷?每次時間大概有多長?怎樣刷?誰來表演一下。(利用牙模做示範)

[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的意圖在於瞭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鍼對性的教學。]

(2)教師根據學生演示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邊教兒歌,邊利用牙模做示範。)

(兒歌:小小牙刷手中拿,早晚刷牙要記牢。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合面來回刷,每次刷牙3分鐘,牙齒乾淨我漂亮。)

(學生手拿牙刷和老師邊說兒歌,邊模擬表演刷牙的動作。)

(3)同座的小朋友互相教刷牙的方法。(不用牙膏,用牙刷蘸點水輕輕的真刷。)

[這個過程中教師由扶到放,讓學生通過看、學、做、評初步學習了刷牙的正確方法,而琅琅上口的兒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操作、實踐

(1)同位學生準備好臉盆,擠好牙膏,邊刷邊互相糾正動作。教師放《刷牙歌》約3分鐘,讓學生體會刷牙的時間長度。

(2)教師巡視記錄發現的問題。

[這個環節中同位學生一起刷牙,學生從來沒有經歷過,會感到新奇,所以場面不好控制,用一首歌來提醒,同時感受3分鐘有多長。]

3、解決活動中生髮的問題

(1)老師:你在剛纔的活動中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2)教師邊拿起學生帶的用具邊說發現的幾個問題。

(如:A、牙刷過大、刷毛太硬。B、使用成人的牙膏。C、有人吃有香味的牙膏……)

活動三、課後延伸

1、在家長的監督下填寫P47的記錄表。(活動要求比教材上的提高一些,增加刷牙方法正確、刷牙時間3分鐘的要求。)

2、問問父母,除了正確刷牙,還應該怎樣保護牙齒?調查身邊有牙疼的經歷的人,瞭解牙疼的感受和他們對你的忠告。

[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把課堂從學校延伸到家庭,通過記錄表的填寫,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調查活動,爲第二課時準備資料。]

我換牙了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能夠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

2、認識相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會看相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二)、學習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認識相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2、開發性學習包:

自己統計一下作業本中的優良中有幾個。

優:( )個 良:( )個 中:( )個

3、拓展性學習包:

新聞資料中出現的其他的統計方法,如:畫正字統計法。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三)實施途徑(整合課程資源)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收集數據是本單元的重點,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文字、符號)簡單的收集數據,把第二課時中的填寫統計表、圖統計圖一起放到第一課時中,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2、學科間整合:把傳統文化中關於對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進行統計在本單元中加入,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的氣息。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校本課程中的足球課程,學生顛球的情況用到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的整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體驗式活動:統計一下自己作業本中的優良中有幾個,在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案例:

我換牙了----統計教學片斷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合作探究: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數一數,記錄下來。

師:這個辦法不錯,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1、2、3、4、,數錯了,再數一遍,又錯了。看來這個方法不適合人多。人太多的時候怎樣才能快速又準確的知道換牙的情況呢?

2、學生小組內再互討論一下。

學生:畫對號、畫圓圈、畫豎線,畫三角、擺小棒。(也就是做個記號,我們先確定統計的項目,選自己喜歡的方法先進行小組統計,再進行全班統計)。

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每人統計本小組換2、3、4顆牙的有多少人。在練習本上進行統計。 交流: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整理的?

師:剛纔小朋友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有了這麼多的發現,像這樣整理的方法叫做統計。(板書:統計)

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叫做統計表。

用塗色的方法進行統計叫做統計圖。

經過這樣的統計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有多少人換了2顆牙,有多少人換了3顆牙,有多少人換了4顆牙......

看了同學的整理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師:通過統計你們解決了這麼多的問題,真了不起。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哪裏還會用到統計的知識呢?

統計一下咱們班同學助人爲爲樂的事、幫媽媽洗腳的次數、作業本上的優良中差等級各有幾個、我們學校足球社團同學的顛球個數統計。

課後拓展:同學們每組選定一個內容進行統計,並繪製統計表與統計圖。

注:在本節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爲背景,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運用學到的知識統計一下我們班幫媽媽洗腳的次數、統計足球課堂中學生顛球的個數,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