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美術上冊《木版畫》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分析

六年級美術上冊《木版畫》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木刻版畫以刀法、材質與印法的有效整合在版畫家族中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木刻版畫對兒童來說,充滿了神祕與挑戰。兒童在製作木版畫的過程中動腦又動手,不僅拓寬了藝術視野,豐富了創作手段,更多了一種審美的眼光!

教材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分三個頁面對木版畫作了全面的介紹:從木版畫的工具介紹到製作方法;從黑白木刻到套色木版畫的創作;從古今中外經典木版畫的欣賞到木版畫功能的開拓,與生活環境藝術結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認知情境。

根據木版畫操作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分3-4課時完成。

學生情況:

六年級兒童已初步掌握了紙版畫的基本製作方法,有興趣去追求新的版畫表現語言。木版畫以刀代筆的創作形式,對於兒童而言往往可用“驚奇”甚至“欣喜”來形容。兒童通過奏刀向木的感性實踐,在“邊刻邊想”中來完成對木版畫刻與印的認識。

教學方式、手段:直覺體驗、演示與賞析、練習相結合。

教師準備:椴木板、木刻刀、油墨、滾筒、宣紙等。

學生準備:椴木板、木刻刀、6B鉛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兒童認識木版畫,體會木刻版畫特有的氣質和美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兒童學會木版畫的基本製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兒童形成細緻、耐心的學習態度和審美感知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兒童初步瞭解木版畫刻與印的製作特點,學會製作一幅木版畫。

教學難點:兒童對刻刀的掌控,對不同形狀的刻刀鋒刃在木板上留下的視覺形態,在兒童內心滋生起豐富的想象。

教學設計

一、活動

同學們,這個教室的牆上掛滿了畫,你覺得它們與你平時看到的畫有什麼不同呢?同學們仔細看,你發現了什麼?

在木版上塗上油墨再印下來的畫,經印製以後所產生的印痕之美,很特別,是我們徒手繪畫所不能替代的,這個就是印製的美麗。

設計意圖:直觀感知木版畫的印痕之美。

二、新課

(1)出課題:這樣的繪畫形式叫“版畫”,以木版爲底版的就是“木版畫”。

(2)比較一下,紙版、木版印製過後的效果一樣嗎?

同爲印製,但是因爲材料的不同,印痕的美麗卻絕然不同。

同學們,繪畫的表現的形式很多,就版畫而言,材料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美感!關鍵在於你是不是願意去嘗試,去改變!

設計意圖:初步瞭解木版畫刻與印的製作特點及其藝術的美感。

(3)體驗:

①製版練習

想試試在木版上畫畫的感覺嗎?(示範1)那我們今天就以刀代筆,在這塊木版上畫畫。

這些木刻刀的刀口都不一樣:刀口成三角形的爲三角刀,它會在木版上留下怎樣的痕跡呢?

注意觀察:老師是如何握刀的。

握刀時,有沒有誰注意老師兩手在版上是怎麼擺放的呢?想一想,是爲什麼?

(兒童嘗試)同學們你們也來試試。

(反饋)練習中你有些什麼困難嗎?

(示範2)這刀口呈半圓形的爲圓口刀,刀口平的爲平口刀。圓口刀、平口刀在木版上又會留下怎樣的痕跡呢?

(兒童嘗試)我們一起再來感覺一下。

不同形狀的刻刀鋒刃在木版上留下有別於其他畫種的一種肌理感。

②印版練習

下面我們來把這種肌理感印下來(示範)。

印製時先蘸油墨,再在旁邊清油墨,待滾筒上均勻地滾上油墨後,再均勻地滾在版上。取吸油墨的紙覆在版上,用小紙團打小圈圈磨印下來。

(出圖)同學們,將每一種刀痕組合在一起,它們也是畫,每一刀都是同學們的激情!這就是木刻版畫所特有的氣質。

設計意圖:讓兒童動手實踐體驗一次,是對木版畫學習與消化的過程。在切身體驗中兒童增進了對木版畫製作的.實踐經驗。

(4)木版畫的賞析

(出圖)在版上以線來造形的是陽刻法,以面來造形的是陰刻法。而在創作中,很多的時候是陰陽刻結合着來運用的。

(5)木版畫的創作

首先,將我們所要表現的形象畫在版上。然後,在木板上用三角刀刻去鉛筆線。接着,滾上油墨,注意油墨不能太多,要均勻。取一張容易吸油墨的紙,覆蓋在版上。用一個小紙團,輕輕地打小圈圈,進行磨印。輕輕地掀開一角,看看效果。當然,在起稿的時候,你也可以用毛筆蘸上墨汁直接在版上畫畫。

設計意圖:兒童每一種繪畫語言的獲得,都是在特定感受的誘導下逐漸實踐產生的,教學由淺入深,賞練結合,至此兒童轉入對木版畫的創作練習。

三、兒童作業:創作一幅木版畫

設計意圖:兒童憑着對木版畫這種“技”與“法”的切身體驗,就能從感同身受出發,用心領會作品的審美意像!

四、拓展

(賞析)同學們,木版畫源於我國古代的書籍插圖。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之前的懵懂階段,印版多爲石刻文字、圖形等,一般圖像較爲粗獷、簡潔,尺幅較小;戰國時期“肖形印”可視爲最初的版畫的印版,印製的方式叫“捺印”,即印版由上而下捺印。

這是一枚古代的小小花款印章,仔細看看,上面刻畫的人物,她的舞姿多麼地舒展、飄逸。以後的漢代畫像磚的“拓片”,無疑具有版畫的性質。

這是一張中國明代的小說《西廂記》木版畫書籍插圖。中國古代木版畫多以線描形式出現,在這幅插圖中,中國繪畫中的線條,筆法的運用表現,清晰可見。此圖,陳洪綬繪,刻工項南州,施展絕技不失原作面貌,展現中國古典木刻畫特有的意境美。

這是清代的一本畫譜《芥子園畫譜》,印版越多,畫面色彩層次越豐富。

人類通過雕版印刷留存下來各類典籍、圖畫品種很多,幾乎涉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根據其用途還有專門的名稱,如以春節祈福爲主的叫“年畫”,在民間祭祀用的叫“紙馬”。

現代畫家更是能夠在一塊木版上展現自己對生活對藝術美的追求。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着在木版上來畫畫,用刻好的版子來裝飾我們教室的牆面,還可以營造教室裏濃厚的藝術氛圍!

作業要求

兒童創作一幅木版畫,通過奏刀向木的感性實踐,兒童在“邊刻邊想”中完成對木版畫刻與印的認識。

教與學的評價

刻制木版畫常見的刀具有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兒童可以根據自已的習慣橫握刀具或選擇豎握,運刀時指實掌虛運用腕力將刀鋒刻入木版,形成獨特的點、線、面的性狀。而這些是需要兒童對刻痕各異的刀具掌控來逐一體會的。

反思和總結

第一課時,我着力解決兒童對木版畫的認知。教學手段側重於兒童的直覺體驗,以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來融合木版畫較爲理性的內容。其中教師演示與賞析相結合,兒童通過奏刀向木的感性實踐,在“邊刻邊想”中來完成對木版畫刻與印的認識。整個刻印過程,那種對於木版畫形式語言的直觀感受,對於兒童而言往往可用“驚奇”甚至“欣喜”來形容。尤其是木版畫印製語言的美感,印製過程的“不確定性”,對兒童的思維方式也產生着很大的影響。兒童憑着對木版畫這種“技”與“法”的切身體驗,就能從感同身受出發,用心領會作品的審美意象!木版畫雖體現的是技術與規則,但是無論怎樣的技術,怎樣的規則,使用何種工具材料都應和兒童的感受緊緊相連,與木版畫整體的文化脈絡相連接,反之,教學就是狹隘的、偏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