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精選10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精選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體現語文教學的真實、樸實,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文章的內容能深深地打動讀者,詩人在木牌上加了四個字,卻使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這是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課文就是讓學生感受這種魅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自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和本課的編輯意圖,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有創意的表情達意爲重點,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話中有所感悟,並嘗試運用語言。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切入、引入重點

1、導入課題,教師範讀(把學生帶入情境、打動學生)。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讀準字音。

3、點出語言的魅力,並質疑、歸類(從題目入手加了一句話加的內容是春天到了,卻使事情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是語言的魅力)。

問題梳理

①文中什麼語言有魅力。

②語言有什麼魅力。

③語言怎麼有魅力。

(二)、深入課文、體驗研究

1、小組討論問題

彙報(春天到了有魅力)

2、共同研究問題

(讓學生標出文中所出現的人物的前後變化,明白是語言的魅力使他們有了這樣的變化)

指導朗讀、假如作者是詩人(以第一人稱讀),讀1、2自然段,注意語氣、停頓、自讀、點讀。

3、共同體會語言怎麼有魅力、語言有真情,所以有魅力,假如你是行人看到牌子會到什麼,小組內互說、自由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天和突然的轉折什麼也看不見,不由的對老婦人的同情)

4、體會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出示公益廣告說說哪兒能體現情。

污染的魚在呼喚:別吃我,有毒。

砍伐了我,您就失去了一個朋友。

三、跳出課文運用語言出示圖片一棵奇形怪狀的樹旁邊樹着一塊木牌,寫着禁止入內,違者罰款。樹被柵欄圍着,要求學生換換內容(並評價、修改)

反思:

第一次讀課文時內心深處就被深深地打動了,不知是被詩人的才華,還是行人的善良,還是對那位佝倭的、失明的老人的同情或者欣慰,一種衝動想盡快和孩子們上這一課,於是備課,而且是充分的備課。

課堂上的我有些害羞,更多的是滿足。範讀時,靜靜的教室裏只有我一個人的聲音,孩子們的呼吸聲似乎也飄遠了。剛讀完,孩子們熱烈的掌聲,讓我羞澀,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相信,我的朗讀遠遠不如課文內容更能讓他們感動,自讀時孩子們讀到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時,他們的眼神、他們的表情讓我讀懂他們的內心。語言有魅力的原因在於它有情。我們的課堂也不例外。

本課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課堂最後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運用語言即發揮教材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孩子們的廣告詞讓我滿有一種滿足感,他們說到:保護我,就是保護人類自我。

愛護我吧,我會帶來綠色

如果這棵樹是你,願意受傷害嗎?

我已經被纏得夠累的了,請你不要

我之所以滿足,是因爲孩子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並用他們稚嫩的心表達出他們的情意,這節課不由得使我想到: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點,而且都可以延伸到生活裏面,學習每課之前,我們必須將這個點和麪聯起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思路:

將學生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繁華、條理化。掌握等量關係,形成思維模式和優化和解題模式。

在本冊四單元中,根據數量關係而得到的兩積之和(其中一個因數相同),從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這一類習題均與學生熟知的相遇問題有聯繫。正基於此,期望通過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利用遷移規律,力求能運用這一思路解決與之特徵相似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更喜歡“動態”的課程,他們更易於接受與生活緊密聯繫、觸手可及的問題,同時,一旦知識深深烙入他們的腦海,只要適時點撥與梳理,更易於掌握與之相近、相臨的問題。因此,本課設計,通過學生愛動、愛玩、愛表現的特點,通過一系列走、演、操作與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進”生活,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數學,積極主動吸收知識,實現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昇華。達成輕鬆學習、快樂學習、靈活高效的目的。

教學內容:

相遇問題及運用相遇問題解題思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建立並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並能結合實際問題描述數量關係。

2、運用遷移規律,將相遇問題解題思路運用於與之相似的問題之中,能將具有相遇問題特徵的一系列問題轉化成相遇問題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決。

3、隨着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他們熱愛數學,享受問題解決時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運用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解決具有其特徵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相遇問題演示器、玩具車、實物卡片

學生準備:玩具車、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提問: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應該臬表示,你能用語言描述嗎?(爲相遇問題的兩種基本選題關係的概括奠定基礎)

2、請最後一排的一名同學走向講臺,同時老師沿直線迎上去,當與該生相遇時提問:

我倆現在已經怎樣——(相遇)(用生活中的場景理解、感知什麼是相遇)

請思考後回答:我倆在剛纔這一過程中,什麼相同,什麼不同,能建立一個怎樣的等量關係。(建立“甲行路程+乙行路程=兩人行的總路程”)

二、建立模型:

1、建立相遇問題等量關係

(1)如果剛纔我走了5秒,每秒行0.6米,後排的同學每秒行0.8米,出發時我們相距多少米?(感興趣的問題更利於學生思考,他們會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

根擾剛纔建立的等量關係,結合這裏的條件,你能把它變得具體一點?

(2)通過引導得出:

老師速度明間+學生速度=距離

(老師速度+學生速度)時間=距離

速度和時間=距離

(3)同桌交流:這樣列的依據是什麼,怎樣描述這些等量關係。(將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

(4)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2、類題強化

請兩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用玩具車演示)

小明和小東從相距560米的兩地出發,相對而行,經過6分鐘相遇,如果小明每分鐘行75米,小東每分鐘行多少米?

(1)臺上臺下學一演示後,請學生建立等量關係並提問:

你能建立幾種。建立後引導學生間交流(學生觀察表演,自已動手操作,能更深刻掌握知識)

(2)嘗試解決問題,老師引導提問:你有什麼發現:剛纔是路程不知道,現在是速度不知道,怎麼辦呢?(可以設小東每分鐘米)

(3)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建立模型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行走中產生的這一類問題吧。

甲行速度時間+乙行速度時間=距離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明間=距離

速度和時間=距離

4、描述模型

同桌相互描述理解這幾個等量關係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培養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的結合及瞭解相關的牧童作品,體現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特點,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用和諧的聲音唱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

2.準確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奏樂器拍擊)。

二、複習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你最喜歡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歡碧波萬頃的大海……

生2:我喜歡清晨的蓬勃紅日……

生3:我喜歡美麗的黃昏……

師:假如你現在身臨其境,你最想做什麼?

生1:我很想拿起畫筆,把美麗的黃昏畫出來。

師: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爲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師:田野是這麼美,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野吧!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生:好!鼓掌……

師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麼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師: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

師:你能背誦一下嗎?

生:能(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生:老師,我還想到了袁枚的《所見》。

師:你真聰明,你能爲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學生朗誦,其餘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爲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生:能(學生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三、學習歌曲《牧童》

1.引入新課。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現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師用有感情且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纔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2.學習歌曲旋律。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32及1—[插高音1]音高)。

學習低聲部。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中優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賞春光的美,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滲透環保教育。

2、學習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長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1、看圖(春光圖,畫面中沒有燕子)。

2、這麼美的春光圖,誰想用大文學家鄭振鐸寫的句子來讚美一下。

(指名)

讓我們大家再一次大聲地來讚美一番。

3、請大家再仔細研究一下這幅圖,是否還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麼呢?

(學生回答)

爲什麼要增添燕子?

(學生討論)

板書:靜──靜中有動

二、學習第一段

1、那我們各小組再給上節課畫的畫增添幾隻燕子吧!怎麼畫?請大家認認真真讀讀第一段,其實呀,這一段讀好了,你不但能畫小燕子,今後寫小動物外形也不成問題。

2、學生畫。

3、欣賞畫面:

師:哪些小組願意把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圖請大家欣賞?

你們能說說爲什麼這麼畫嗎?

重點引導學習:

烏黑光滑的羽毛。

(烏黑說明顏色黑。“光滑”呢?僅僅只是黑嗎?)

俊俏輕快的翅膀。

(什麼是“俊俏”?我們平時還可以說誰俊俏?作者說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見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

(形狀)

4、哦,你們真了不起!讀懂了課文,還畫了這麼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看來,課文一定寫得很美,誰願意用朗讀表現燕子的美?

5、請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美美地來讀一讀,並找一找你覺得哪個字用的最妙?

(湊這個字用的好,讓我們覺得小燕子活潑可愛,十分伶俐,用其它詞就沒有這樣的形象,不能刻畫得這樣惟妙惟肖。)

6、可見,作者十分喜愛燕子,讓我們再一次朗讀,讀出對小燕子的讚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段主要寫什麼嗎?

8、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學習第三段

1、師: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師已經迫不及待想領略燕子的其它美,你們想嗎?

2、請細細品讀第三節,劃出你認爲表現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讀幾遍,想想你能體會到什麼?然後可以與同桌交流。

3、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交流。

4、討論: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帶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裏掠過,“唧”的一聲,已經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下。

師:這是一個長句子,你讀懂了嗎?

主要寫燕子飛到高柳下。

其它詞語呢?寫出了什麼?

“斜”字把燕子飛行的特點寫出來了,給人又快有輕的感覺。杜甫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斜”字不但寫出惡劣燕子飛行輕快,而且寫出燕子飛行的優美姿態。

“掠過”你體會到什麼?

“唧”的一聲,已經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下。你又體會到什麼?

比較句子:

如果把這句子改成“燕子飛到高柳下“,你們還有這種感覺嗎?你們的腦海中還有這飛姿優美的小燕子嗎?

因此,我們在寫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文章纔有味道,大家才愛看。還有幾隻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小圓暈是什麼?爲什麼不用小圓圈?“暈”和“圈”有什麼不同?

“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雲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裏,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讓我們再讀這句話,領略這其中的美。

四、學習第四段

1、剛纔我們欣賞了燕子飛行之美,那麼停歇時的燕子又是怎樣的呢?請你讀讀第四段,你最喜歡哪些句子?並與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交流:

估計:

⑴有幾隊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

(落寫出了燕子飛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樣子,比停恰當)

⑵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於電杆之間,線上停着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

師:爲什麼用痕,不用根?

(電線遠,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藍天中只留下一絲痕跡)

爲什麼天空不用“蔚藍”,而用“嫩藍”?

師:是顏色淺?是藍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滿活力?是,但又不全是,裏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我們祖國語言的魅力。

⑶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這指什麼?遠遠看上去落在電線上的燕子連同電線,像五線譜。我們來看看曲譜是怎樣的?你體會到了什麼?

大家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麼樣的正等着我們去演奏的曲譜?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三、四段,領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飛行之美,還有停歇在電線杆上時的音樂美。怪不得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寫讚美春天的詩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讚美春天的歌,也總少不了燕子。可以說,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會失去一半的美。讓我們飽含神情,再次齊讀這三段,把可愛的燕子,把美麗的春天留在我們的腦海裏,伴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機,更加燦爛!

六、課外延伸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飛行時的美姿,停歇時的音樂之美,關於燕子你還知道寫什麼,可不可以把你課外找到的資料與小朋友共享?

同學們,讓我們保護燕子……

以《我是一隻小燕子》寫一篇短文。

【板書】

春光飛行

外形停歇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爲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爲“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轉身寫板書)題目的意思就是出使到邊塞。

板書:使至塞上王維

二、簡介作者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崇信佛教。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所以後世人稱其爲“詩佛”。

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其詩、畫的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爲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三、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帶讀。

四、理解詩意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共8句,分爲四聯,是哪四聯呢?(首、頷、頸、尾)

板書:首頷頸尾

1、這首詩總體寫了一件什麼事呢?

明確: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駕車經過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可見雖然打了勝仗,都護並沒有放鬆警戒。詩句流露出對都護的讚歎。

2、說說“徵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二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賞析: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後枝葉乾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爲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並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在那年四月被貶爲荊州長史。估計詩人王維也相應愛到了牽連。“徵蓬”於詩人,是正襯;而“歸雁”於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而詩人迎着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自己過了居延這個地方,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人的天空。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3、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

明確:這兩句是全詩的名句。兩句主要寫景,寫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只有一縷孤煙在升騰。那是烽煙,烽煙是報警時點的煙火,這說明詩人此行快要到達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爲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詩人只用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於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於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使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偉奇麗。

4、最後兩句,寫了詩了到達目的地以後,從兵士那裏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

五、小結

這首詩敘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河西軍隊的聲威,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抑鬱。孤寂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理解生詞,瞭解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按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理解能力。

2、訓練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語感。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珍惜母子之情,學習魯本從小事做起,關愛長輩的美好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魯本那種善良、懂事、天真純潔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以讀代講。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談中表達。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體會魯本對母親的關愛。

(三)疑點

魯本的祕密是什麼?

(四)解決辦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握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圖片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況中去體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

五、教學步驟

(一)揭題

師板書:魯本的祕密。

看了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

過渡:是啊,老師也想知道,魯本到底有什麼祕密?

(二)整體感知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魯本作了很大很多的努力,偷偷攢錢爲母親買胸針的事。)

2、討論交流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魯本的祕密揭開的?魯本爲了給母親買胸針,用了多長時間,作了多少努力?

2、全班交流:

(事情發展順序:撿麻袋賣錢每個5美分,攢足5美元,整整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爲了撿麻袋,用盡了自己可以用的所有時間,跑了很遠的路,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

3、指導感情朗讀:

你們讀了這個動人的故事,有什麼感受呢?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動?請把它讀出來。

師生展開朗讀比賽。

相機出示課文插圖,解決文中生詞。

4、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母親節、爸爸、媽媽的生日都在哪一天?你都爲爸爸、媽媽做過什麼?今後打算怎麼做?

(四)總結擴展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在寫作上有哪些收穫?

1、按順序寫事情。

2、抓住細節,帶着感情去寫,感動讀者。

(五)佈置作業

寫一件你曾經最受感動的事,注意寫出真實的情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字。會寫“並、夜”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二、教學重、難點:

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從字裏行間去感受“父親”那份非同尋常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小鳥圖

三、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播放鳥叫的錄音,引導學生談話。你喜歡小鳥嗎?你瞭解小鳥嗎?

2、是啊,鳥兒是大自然中的精靈,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故事-------《父親和鳥》(板書課題)。

3、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的腦袋瓜裏會迸出那些問題?父親和鳥有什麼關係?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快讀讀課文吧!(要求:先自己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準,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檢查反饋,課件出示詞語,指導認讀;

(1)藉助拼音,指名領讀。重點正音:蒙和騰是後鼻音,瞬是翹舌音,前鼻音。“熱騰騰”變爲第一聲

(2)去掉拼音了,你們還會讀嗎?

(3)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了哪個字?學生自由記字形,再交流識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喃濃嗯味

換一換的方法:焐---悟,獵----借

(4)開火車讀詞語,齊讀詞語。

3、指導難句子朗讀。

句子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裏有不少鳥。”

句子2:在樹林裏過夜的鳥總是一羣一羣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句子3: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讀準多音字中)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幹,不但讀準了詞語,而且能把難讀的句子讀通了,相信你們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進行評價)

2、交流感受。讀完了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

父親和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課文中句有一句話已明確告訴我們,快速找一找。

3、生彙報,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①指名讀句子

②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父親知鳥,愛鳥)

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說的那樣知鳥,愛唱歌的小鳥嗎?下節課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提出解決的辦法。

2、指導書寫:

(1)比較“並、喜、重、羣”,發現規律;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

(2)教師範寫喜和重,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以上兩條寫字規律。

(3)學生臨寫,再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詞語朋友,這些詞語朋友你們還認識嗎?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齊讀第一自然段: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說說知道了什麼?(父親知鳥、愛鳥)

過渡: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說的那樣知鳥,愛唱歌的小鳥呢?這節課讓我們再來來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吧。

二、品讀課文,感悟情感

品讀之一——體會“父親的知鳥”之心

1、那麼,你們又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父親的知鳥呢?請大家快速讀課文,劃出有關體現父親知鳥的句子。

2、交流反饋,深入研讀

(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裏有不少鳥。”

A、霧濛濛的樹林是什麼樣的?

B、“喃喃地說”是怎樣地說?父親爲什麼要這樣輕,這樣慢地說?

C、誰能學學父親說話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D、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2)父親真了不起,簡直就是一位鳥類專家!這鳥類專家爲什麼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呢?誰來讀一讀?

出示:父親指着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裏,沒有風。葉子爲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誰知道,父親在說的時候,會有什麼動作、表情呢?

在“嗯,還有鳥味。”前又會有什麼動作或神態呢?說話的聲音呢?你能把父親的話讀出來嗎?(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輕一點,別驚動林中的小鳥!

(3)真的有鳥味嗎?出示:“有。在樹林裏過夜的鳥總是一羣一羣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冬天,我們的小手都快凍僵了,媽媽拿什麼爲你們焐手的?小鳥們是怎樣將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4)父親還知道什麼?

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什麼時候鳥最快活?你能給快活換個詞嗎?你什麼時候最快活?快活的時候你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到林子裏感受他們的快樂吧!

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裏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悅向我們訴說。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夜”等8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體會到“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情感目標:培養起學生愛護動物,愛護小生命,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和初步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夜”等8個生字。

2、難點:

從父親和“我”的對話中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共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鳥嗎?能說出幾種小鳥的名字?

2、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小鳥的文章…….(齊讀課題)

3、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到下面的“樹葉”中找一找,藉助拼音讀一讀。

4、齊讀帶拼音的字。

5、學習“蒙、喃、味、濃、騰、獵、黎”7個生字

重點讀準後鼻韻母的字“蒙、濃、騰”,“騰”是後鼻音(提示:“騰”

在“熱騰騰”一詞中變讀爲一聲);“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6、齊讀生字及它們的組詞(幻燈片顯示)(1-6共8分鐘)

7、學習“並,夜,喜,重,味,輕,刻,羣”8個生字

學習的內容:讀音、偏旁、結構、換偏旁、加偏旁、注意寫法、組詞…

(12分鐘)

8、指導寫字(我會寫)

(1)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

(2)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可以沒有)。

(3)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示範書寫“喜、重”二字,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前邊發現的兩條寫字規律。

(4)其他字,重點說“夜、味、輕”

“夜”右邊是“夕”加撇,“味”強調“未”與“末”,“輕”強調“車”變爲偏旁時的筆畫順序。(共15分鐘)

9、課件顯示飛快閃過的沒標音的生字及組詞,檢查學生剛纔的生字學習情況並鞏固對生字的認識(開火車讀)

10、摘楓葉(我會讀)(9-5共5分鐘)

第二課時:

1、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解說,引導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在歡快的鳥語聲中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同時將學生帶進課文,提出疑問:“我”和父親走進樹林裏,他們做了些什麼?父親和鳥又有什麼關係?

2、學生帶着疑問讀1-4段(齊讀)

3、文章一開頭就說父親是……(學生回答),教師複述故事,同時範讀第三段。

4、“霧濛濛”——在霧濛濛的天氣裏也能看得清

你看到過霧濛濛的天氣嗎?在霧濛濛的天氣裏看東西是怎麼樣的呢?“樹林邊”——不用走進樹林用眼睛望,用鼻子聞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鳥。

結論:父親對鳥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說”是怎樣地說?請學生喃喃地說一說父親的話。(全班將1-4段讀一次)(1-4共10分鐘)

5、父親望了望,聞了聞,就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了,可是我卻…….父親真是神了,“我”就站在父親的身邊,卻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見一隻鳥叫。可見,父親平時對鳥的觀察和了解,父親很喜歡鳥。他是怎樣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呢?請同學們齊讀下面的段落(一直讀到“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然後告訴老師,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回答)

6、父親說話很輕,爲什麼?(父親愛護小鳥,怕驚動它們)(請學生輕輕地讀一下父親的話)

7、可是這時“我就提出了疑問:鳥也有氣味?”父親是怎樣回答的呢?同學們一起來讀讀父親的回答。

8、動手的理解“焐”,用熱的東西接觸涼的東西,使它變暖(我手很冷,你的臉讓我焐一下好嗎?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臉吧。)熱騰騰的真舒服,指導用“熱騰騰”這種ABB形式的詞來說一說。你看到過什麼是熱騰騰的呀?(熱的飯菜,剛燒開的水,剛出爐的包子??)那時熱騰騰的氣味,你一聞就能感覺到了吧,同樣的,小鳥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父親就聞到了小鳥的味道了,原來如此!

9、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二小組讀作者旁白,一小組讀父親的話,一小組讀“我”的話,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鐘)

10、父親對小鳥實在太瞭解了,同學們再往下看,找一找,還有那些方面體現父親對小鳥非常瞭解的。(學生回答)

11、“我”和父親在聊天的時候,小鳥還是藏在樹林裏,可是當父親說“聽,鳥要唱歌了”,小鳥就開始唱起歌來,父親對小鳥真瞭解。父親還知道“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而“我”爲什麼說父親這時也是最快活的呢?(學生回答)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好像在跟我們分享它們喜悅的心情。此時的小鳥是快樂的,樹林是快樂的,父親更是快樂的,他爲小鳥的快樂而快樂。

12、指導學生用“快活”說句子。

13、父親知道鳥兒最幸福的時刻也是鳥兒最危險的時刻。你們知道爲什麼嗎?父親是一個如此愛鳥的人,你們能體會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嗎?抄多音字:中zhōng中心zhòng

14、爲什麼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我”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對小鳥產生了喜愛之情。“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他是鳥兒的朋友,一位愛鳥、知鳥、護鳥的人。同學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你們能做到嗎?

15、分角色朗讀最後一部分。(教師讀旁白,兩組學生讀父親的話,兩組學生讀小作者的話)(10-15共15分鐘)

16、分角色朗讀全文。兩組讀旁白,其他兩組的男生讀父親的話,女生讀小作者的話。

17、作業:(16-17共5分鐘)

抄寫二十九課生字

組詞

預習語文園地七

家聽二十九課生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g、k、h和韻母組成的三品音節,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2.藉助拼音,正確認讀“畫畫、打鼓”2個詞語,認識“畫、打”2個生字。

3.正確朗讀兒歌《說話》。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朗讀兒歌《說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母,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個聲母朋友,誰還記得?(指名回答)

帶上他們的韻母寶寶,我們一起來乘坐火箭,看看你們能不能成功發射。(ppt示,開火車讀)

如果把這些音節拼成詞語,你還會讀嗎?(指名3人)

過渡:你們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們這麼聰明,想要考考你們,請你們猜一個謎語,看看你們會不會被她難倒呢?聽老師讀謎題(PPT出示)你們知道謎底嗎?(西瓜)誰能把“瓜”這個音節拼出來?

【評價:你太聰明瞭,老師還沒教,你都會拼了。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guā怎麼拼。上節課我們學過g加ā拼成了gā,這是兩拼音節,那你知道我們今天學得guā是音節嗎?(真棒!)它跟我們之前學得兩拼音節相比多了一個介母,你知道三拼音節是如何構成的嗎?(聲母加介母加韻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讀好三拼音節啊,有個小祕訣:聲輕,介快,韻母響,三拼連讀很順當。跟老師一起讀。我們一起再來拼一拼guā。你學會了嗎?下面老師要來考考你了。(PPT出示:你會拼讀嗎?指名2生【評價:你讀得真不錯,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看看你們能認識幾幅,我們來開列小火車。(PPT出示,指名學生直接說圖內容)

師:把圖去掉,你能用咱們剛纔學過的方法拼讀下面的音節嗎?(PPT示,指名)

師:小朋友,學會了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讀讀下面的句子嗎?老師讀前面,你們讀後面。(PPT示,師生合作)

過渡:孩子們真厲害,爲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帶大家一起去郊遊,好不好?(好)但是呀,我們可別顧着自己玩兒哦,和我們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們先去小熊貓家看看。

二、認讀詞語和生字

1.學“畫畫”

師:去別人家做客,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敲門、問好)誰來試着跟小熊貓問問好?(指名2人)

走進熊貓家,你們看,他在幹嘛呢?(畫畫)

小朋友們有沒有興趣和它一起學畫畫?(有)

先來看看他畫得是什麼?(出示圖,指生說)

【評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1)認“畫”的音

師: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拼一拼這個“畫”?(PPT/板書出示畫的三拼音節h-u-à→huà,指名3人拼讀,全班齊讀)連起來讀呢?(出示畫畫帶拼音)

(2)認“畫”的形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畫畫嗎?你們都喜歡畫些什麼?(指名3人)

【評價:看來以後我們班可能會有很多小畫家呢!】

你們看,也有些人,他們和你們一樣喜歡畫畫。(出示畫蛇添足和畫龍點睛的圖片帶文字)這兩幅圖都可以用一個帶有“畫”的四字詞語形容。哪個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圖可以用哪個詞語形容?(你真聰明,你怎麼知道的?/你們看,圖上的'兩個人在幹嘛呢?畫得是什麼?又給蛇添上了腳,這就叫“畫蛇添足”)我們一起讀一讀。

那看第二圖,有小朋友知道嗎?(方法同上)

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畫畫去拼音)我們來開列小火車吧。一起再來讀一讀。

2.學“打鼓”

過渡:我們畫好畫了,一起帶着小熊貓去小老虎家吧,你們看,小老虎在幹嘛呢?(PPT出示“打鼓”帶拼音)

(1)認“打”的音

“打”這個字是擊打的意思,誰能來拼一拼?(d-ǎ→dǎg-ǔ→gǔ打鼓打鼓)

(2)認“打”的形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打”這個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記筆順)

小老虎用什麼打鼓?(手)所以打這個字,左邊就是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丁,合起來就是“打”。用我們學過的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你會了嗎?

你能幫打找找它的詞朋友嗎?(指名組詞)老師也爲你們帶來了它的一些詞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傘sǎn等圖片)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個詞。(PPT)老師還爲這兩個詞朋友編了首小詩,大家一起跟我讀一讀,站起來動一動,邊做動作邊讀。(PPT)【課間活動】

三、學兒歌

1.學第一句

過渡:玩得開心嗎?帶着兩個小夥伴,我們一起去小溪邊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條小溪怎麼樣?給你帶來了什麼感覺?(PPT)

(漂亮、美麗、水清)

風一吹,小溪流會怎樣?發出了什麼聲音?(嘩嘩、嘩嘩)(課件出示第一句)誰能用剛纔的方法拼讀譁?

小溪流見到小朋友們一定非常開心,誰能讀出它的開心?(指名2人)

評價語:你還不夠開心/你讀得不錯,有點開心了

2.學第四句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小溪流裏可能有什麼小動物在玩耍?(小鴨子)

小鴨子可能會在裏面幹嘛呀?(捉魚、玩遊戲等)它們捉到魚了嗎?捉到魚的小鴨子會怎麼叫?(嘎嘎、嘎嘎開心愉快)那沒捉到魚的小鴨子呢?(傷心難過)

誰來試着讀一讀這句話,你可以當捉到魚的小鴨子,讀出你的開心來,也可以當沒捉到魚的小鴨子,非常難過。誰願意試一試?(PPT出示:小鴨子說話,嘎嘎,嘎嘎)

3.學第六句

師:夏天到了,小溪裏面可能會長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嗎?

(預設:荷花、荷葉黑板貼畫)

師:荷葉上誰來了?(小青蛙貼圖/動畫)小青蛙可能在幹嘛呢?(捉蟲)你來誇誇這隻勤勞的小青蛙。

(預設:小青蛙,你真勤勞!/小青蛙,你真棒!等)

師:小青蛙被我們誇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課件出示)(PPT)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做一做勤勞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連讀

師:現在我們連起來把剛纔學過的三句話一起讀一讀,讀出不同的感情來。自己先在下面試試,等會兒我們來比比誰讀得更好。(男女生賽讀)

師:小鴨子、小青蛙在小溪流裏開心地玩耍着,還不時發出響聲,它們其實是在和小朋友用它們自己的語言說話呢。(PPT出示“說話”)

5.學第二句

師:夏天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它們玩得正高興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點也聞聲趕來了。小雨點又是怎麼說話的呢?(沙沙,沙沙ppt出示句子,指生讀)

你怎麼知道小雨點這樣說話?

(預設:平常聽過/通過拼音認識這兩個字/跟爸爸媽媽學得)

【師評價:看來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幫我們小朋友認識更多的字,所以我們更要學好它了,對嗎?/跟長輩學習也能獲得知識呢】

6.學第三句

師:正在送信的小鴿子看到它的好朋友們在小溪流裏玩得那麼高興,飛來跟它們打招呼,它是怎麼說得?你能不能來學一學?(咕咕,咕咕)

連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你來試試。(指名)

【評價:你讀得真不錯,誰能像他這樣來讀一讀?/你還沒把小鴿子的開心讀出來,誰再來試試?】我們一二兩組一起來。

7.學第五句

師:幾個小動物想玩兒捉迷藏的遊戲,於是又請來了它們的好夥伴小花貓一起,小花貓受到邀請可開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PPT出示)連起來讀(出示句子)三四兩組齊讀句。

8.整首詩連讀

師:一句句的大家會讀,把這幾句變成一首兒歌,你還會讀嗎?(PPT出示:說話)先自己在下面讀一讀。老師來做這條小溪流,戴頭飾指名5人合作讀。

小朋友們都想讀,那我們一起來讀讀,不過老師加大難度了,ppt出示摳詞讀句。

9.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你猜猜,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它們又會怎麼說話呢?(PPT)

10.學唱兒歌

小朋友們讀得都不錯,爲了獎勵大家,老師把這首兒歌編成了小曲,你們聽。(聽音頻:說話)

我們也來學着唱一唱吧。(掌聲給自己)

四、佈置作業(PPT)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老師想把掌聲送給大家。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裏,下課。(課件出示)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後習題。

【教學重點】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

白楊

二、導語

三、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抓中心)

1、教師範讀,讓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討論明確:

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着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

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詞。

3、講:

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繫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對於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加深理解。)

五、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後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

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後),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紮根。

六、作業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後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白楊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1、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⑴看圖、聽讀、思考:

大戈壁什麼樣?白楊樹什麼樣?

⑵默讀思考:

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劃出主要詞句。

⑶讀後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①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什麼樣?作者要寫白楊,爲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②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麼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⑷教師小結。

2、講讀第二段:

⑴學生自由讀,思考:

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⑵讀後討論交流:

①這裏的“一位旅客”指誰?這裏的“衛士”指什麼?爲什麼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②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

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麼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③教師讀父親的話後提問:

“表白”怎麼講?爲什麼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願?

⑶劃出句中的關聯詞語,並按要求造句。

⑷教師小結。

3、講讀第三段:

⑴教師引讀後,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麼?會想些什麼呢?

⑵教師小結。

⑶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

師生藉助板書共同總結。

【說明】

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閱讀實踐,使其在認真讀書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爲此,我採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薰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

《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徵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爲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蘊含,在講讀課文時,我採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詞:

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啓發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麼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着,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裏表達什麼意思;而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爲什麼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着作者對白楊的喜愛讚美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後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說法。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說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裏的衛士指什麼?”學生脫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緊接着,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爲什麼不說“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於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爲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覆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後,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麼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通過逐句分析,最後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爲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於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後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麼,他想些什麼?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於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佔用了學生讀的時間。學生沒有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如果熟讀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讚美了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後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爲聯繫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紮根邊疆聯繫起來,把小白楊樹迎着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繫起來。爲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採用了教師範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等形式,並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讚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讚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並不知道“爲什麼這麼直,這麼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裏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着,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後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後,我帶讀“父親”的話,藉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後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啓迪、影響、感染學生。閱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爲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於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這樣的小結,再現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於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爲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後,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願地挽起臂膀,築成防風林牆。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乾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小結,學生越發感到白楊樹是那麼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麼可敬。於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着老師,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可見,設計優美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於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於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讚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後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願: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着老師的手勢,藉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底裏欽佩那些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安家的建設者。這發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