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二、課題背景

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我們根據市、縣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精神,曾經承擔了縣總課題中的子課題《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許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隨意性太強;很多教師仍舊喧賓奪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維目標難以落實;教師在教學中,爲提高教學“質量”,拼體力,拼時間,形成了高消耗、重負擔、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話,落實目標“少、慢、差” ;少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從而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變成了學困生,給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新課程實施中,由於種種原因,也出現了新的傾向,如噱頭多,課件多,語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於形式,沒有達到“內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00後的孩子,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渴望展示自己,而我們的課堂沒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在問題面前,我們認識到,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處在教育改革風口浪尖中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大膽進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研究與改革,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改變“鳩佔鵲巢”現象,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真正實現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此背景下,有縣教體局教研室領導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成果作爲基礎,我學區全體語文教師願意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三、課題界定與理論支撐

1、課題概念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具體表現在: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會探索新知,願意與他人合作並分享學習成果,教學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於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於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於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於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捨與提煉,在於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於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2、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它意味着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緒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學的相關理論。高效課堂的一箇中心:一切以學生爲中心、以快樂爲根本。

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

A、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爲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爲主”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爲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爲主”轉變。

B、圍繞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詮釋的是“師”與“生”的關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師生相長。

D、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

E、從傳統到高效的教學比喻:傳統課堂抱着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着走。

四、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本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義:

1、以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適合長樂學區乃至更大範圍內小語學科特

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意義:通過本課題的實施與研究,優化小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變我校現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解決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總結出小語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爲我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爲“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意義:通過研究與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模式,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爲學生的成長服務。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收集、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教育內容,構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學習模式。

2、探索有關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規律,構建指導小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學習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實驗教師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專業成長;豐富我校的文化內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我校的辦學特色。

4、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素養,具有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課題所反映的內涵和精神實質。

首先,要研究什麼是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與舊課程有什麼區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評價、課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學生和教學設備。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載體。研究對教材把握、處理的度和呈現形式。其二,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要分析學生對教育教學內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學校的教學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教學材料的準備等,這些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學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爲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羣學;研究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異質疑、交流展示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引導要點。

4、研究教法。一是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聽評課、教師訪談、學生座談等途徑,調查研究目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通過對當前國內有影響的名師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研究他們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課堂評價、要求和管理等,科學取捨,學習優點,爲我所用。三是立足於自己課堂的學情和教材,研究運用什麼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高效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四是開展上課、觀課、議課等活動,以先進理論爲指導,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適合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和有效教學模式,在學區內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