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彙總7篇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彙總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導入

今天在講課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有誰知道成語“胸有成竹”講的是什麼?(學生回答) 師:宋朝一個人特別善於畫竹子,當時蘇軾說他所以畫得好,是因爲他在動筆以前心裏已經有了畫成了的竹子模樣,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說,後來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有了計劃。在這裏也希望同學們今後不管做什麼事都應先做到有一定的計劃,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這節課我們也來學習畫竹子。(課件—圖一)

二、講授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一幅竹子的圖畫,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描繪了竹子的哪幾部分?(竹竿、竹枝、竹葉) (課件—圖二)

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竹竿、竹枝和竹葉的特徵及畫法。(課件—框架圖三)

1、竹竿

竹竿是一節一節的,認真觀察圖中同一竹竿的竹節長短變化有什麼規律?(生:越往上越長) 因此,繪畫時應一節一節的從下往上畫,並且越往上的竹節越長,如果畫成上短下長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長規律了。(圖四)

繪畫時節與節之間留出小的空隙,竹節畫完以後用濃墨勾畫竹節之間的連接處,我們可以把連接處的形狀看成一對單引號,這樣畫起來就容易了。

畫多根竹竿時避免平行。(圖六)

觀看竹竿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於節與節之間的連接處,上下竹節的竹枝左右交錯生長,發枝處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據畫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畫的太亂,要交代清楚生長規律。

如何更好的畫好竹枝請大家仔細觀看下面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3、竹葉

竹葉是竹子的畫龍點睛之筆,竹竿能表現竹的質感,而竹葉則體現竹的質感。我們可以把竹葉看成一組一組的。這四組竹葉可以用“一、八、個、介”四字來概括,也就是把這四個字的每一筆都當成一片竹葉,並給予它一定的動態,將書寫與繪畫融爲一體來表現竹葉的結構及動態。(圖八)

表現茂密的竹葉時,開始要一組一組的話儘可能多畫幾組葉子片數多的而後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時要注意濃——淡、密——稀的變化,這樣能體現竹葉的層次感。(圖九)

觀看竹葉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4、繪畫步驟的演示

師:現在同學們一定想馬上就動筆,要想畫好除了瞭解竹竿、竹枝、竹葉的特徵外,還需要我們對繪畫過程的仔細觀察。不管是課堂上還是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準確的表現某個事物。

接下來我們帶着問題觀看竹子的繪畫全過程。

問題:繪畫竹子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

三、學生練習

通過以上的學習結合課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見到的竹子描繪出你心中的竹子。練習中我們再播放一次繪畫過程,同學們可以邊看邊畫。(課件—音樂)

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業展評

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同時糾正錯誤。

五、小結

今天,同學們對竹子的繪畫完成的比較好,雖然有些同學還沒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請你不要灰心,相信通過你課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這節課能夠劉給你一段記憶,或者一個思考,或者一個經驗,甚至一個微笑的話,那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謝謝大家!(課件—圖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內容概述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五年級第九冊第三課的內容。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意圖是通過觀察、分析和講解,學生能夠認識到景物的近大遠小透視現象,並能把有關透視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繪畫中進而提高空間表現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繪畫中的真實感。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學生更瞭解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原理。理解視平線、消失點在透視現象中的應用。學習它能使學生更好的表現空間立體感是繪畫作品更真實。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瞭解透視現象及基本規律,並能運用這些規律表現身邊的景物逐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並且有留意觀察的習慣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遠小透視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講解,能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 2、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表現身邊的景物。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其實五年級學生對於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早就注意到了,爲使學生把感應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過稱中我還是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透視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爲學生初次接觸這種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識會感到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我們提前進行滲透,做好鋪墊,如課前提出問題、留觀察作業、收集相關資料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新課程理念提出“創新與發展取向的課程實施”,教師與學生不只是課程的執行

者與接收者而應成爲課程的開發者和知識的創新者。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重點突出以下幾點。

1、教師要成爲教學設計的創新者爲了突出“用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表現立體感”這一重點,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感受知識的魅力。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第一,用範畫中兩個大小不一的“海寶”以奔跑的動式來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第二,用兒童畫中一排樹木來直觀的表現近大遠小、近高遠矮、近粗遠細和近稀遠密的透視現象

第三,爲了讓學生體驗到“繪畫中的透視現象”的真實感我把音樂元素融入到了美術課堂上,引到學生在樂曲中需找立體感,恰當地運用音樂元素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網上收集各種透視現象的圖片、名家畫作、透視現象的多媒體文件、繪畫用的尺子、鉛筆、水彩筆等工具。通過對名家畫作的欣賞和臨摹,讓學生更理解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更深刻的記憶大師的作品也通過基礎的透視近大遠小表現的。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20xx年5月1日——10月,在上海召開了什麼啊? 生:世博會。

師:這真是值得我們中國人民驕傲的一件事情。你們知道上海的世博會的吉祥物是什麼嗎? 生:海寶。

師:海報象徵着吉祥,蘊意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今天我們請海寶來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嗎? 師:仔細看,海寶從遠處到近處有什麼不同呢?

生:在近處的大,遠處的小。

師:同學們的感覺很敏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現象,誰願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路。。。。。。房。

師:同學們真是觀察生活的有心人啊!但在觀察這些現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像這種同樣的物體處在不同位置時,在觀者眼裏出現近大遠小的變化在繪畫上就叫透視現象。

板書課題: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二)、講授新課。

①透視是繪畫中的術語,那麼什麼是透視呢?就是用線條或着色彩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空間的方法。透視可以分爲兩大類:一是形體透視。二是空氣透視,形體透視是根據光學和幾何學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線條來標識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光線投影的科學。空氣透視:研究和表現空間的距離。

②用簡筆畫形式表達出來!問:他們有哪些透視現象(除了色彩方面)。 生: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高遠低、近清晰遠模糊。。。。。。

師:哇,好厲害。同學們發現這麼多透視現象,那麼在仔細觀察。觀察在繪畫上色時色彩有哪些變化?

生:近處亮一些,鮮豔一點,遠處灰暗一些。

師:假如,老師讓XXX站在路的一端向另一端跑我不說停,他就不準停,最終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這位同學的回答真是棒極了,由於道路兩旁的樹木向遠處逐漸縮小最終會縮到一點,這個點就叫做消失點的水平線就是視平線。通過消失點的水平線就是視平線。通過消失點的垂直線。這些在畫面上通常是不用畫出來的。

③師: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在我們就去看看藝術家是怎樣處理畫面中的透視現象的?這幅作品是荷蘭風景畫家。。。。。。看看作者是用什麼藝術形式表達的這幅作品?在你看來畫家表現了哪些透視現象?

④我們今天研究透視就是要解決如何把現實世界裏的三維空間立體事物表現在一個平面上?(如果說老師今天要求你們在一張紙上臨摹學生作品,你們想先從哪方面入手) 老師在黑板上做範畫。

(三)、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尋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視現象的畫面,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再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給它填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讓它變得更美。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四)、評價拓展

學生互評,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和借鑑,相互學習,不斷提高。

(五)、板書設計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近大遠小

近高遠低 近寬遠窄 近清晰遠模糊

七、教學評價設計

八、總結和反思

一節美術課雖然只有40分鐘,但透視對學生的影響卻早已衝出了時間的界線。透視是實際繪畫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它是提升學生在繪畫中的真實感的前提,作爲美術教師,我們應該學會把透視原理分析透講解明白,爲孩子們以後的實際繪畫奠定基礎,引導他們咋愛思考中尋找美,在實踐中創造美,在創新中擁有美。相信,在充滿夢幻的童心世界,會有對藝術的翅膀,在夢想的天空裏自由的翱翔!把一樣的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畫作業時,表現物體的前後尺寸不是很明顯。五年級的學生對這個透視的問題,理解的不到位,我們可以慢慢的引導,使他們對這一概念更好的表現在自己的繪畫中。

九、教師個人介紹

姓名:邢春宇學校:吉林省通榆縣新華鎮中心校

電子郵件

電話:15143687594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字。

2、通過上下文或表演瞭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詞語,並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能借助課文中的插圖進行閱讀,深入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2、進入角色,體會情感和課文所要說明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願意與人合作。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到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去吧。瞧,兩隻可愛的小動物梅花鹿和金絲猴歡迎我們來了有一天,他們在一塊兒進行了本領的大比試,於是,就有了一個非常美麗的童話故事比本領。(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梅花鹿和金絲猴比試什麼呢?

2、比試的題目是誰想出來的?

3、梅花鹿和金絲猴都是怎麼想的?

四、小組學習,互相幫助。

1、遇到生字,儘量用平時的辦法自己學習、解決。

2、經過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或做個記號。

五、班級彙報,集中學習。

1、各組彙報自學情況,解決疑難問題問題。

2、開展摘果子游戲,集中識字。

3、讀好課文,感悟品味。

1)、激趣點撥: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認爲自己必勝,比賽開始後,他們都連忙奔向河對岸去摘果子。那麼,勝利者是誰呢?誰來講講了解到的情況。

2)、反覆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3)、學生質疑,師生互動。

4)、角色朗讀、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識字,練習寫字,進一步體驗合作的重要。小組合作爲掉進坑裏的小白兔設計營救方案。

板書設計:

比本領

梅花鹿金絲猴

團結合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本文先從正面(1至3自然 )對荷花的香味、形狀和姿態等作了生動的描寫,隨後用側筆(第4至5)自然段)通過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進一步表現了荷花的動態美和我對荷花的讚美,虛實結合,寫出了白荷花美的極致。

本文的訓練重點是學會概括一段話的主要意思。課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難度,課後題4以把句子補充完整的方式進行訓練,較適合學生現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採取靈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圍繞哪一句話來寫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認爲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說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簡單地理解爲一般的按總分結構來寫的,而要從分析4、5、6三句話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進行分析,指導學生理解是圍繞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來寫的,寫出了三種不同形狀的荷花。再進行荷葉的分析。

教學目標:

1、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補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學準備:

1、課前請美術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荷花的圖畫。

2、投影儀、小黑板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麗。

2、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課文的學習中結合繪畫,培養學生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

在朗讀中體會花荷花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學過的古詩很多,誰能背背已學過的古詩。對於已學的古詩中我們能不能背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

1、出示荷花圖。設問:小朋友,你們看了圖上的荷花有什麼感受?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今天我們要學的古詩呢?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板書課題。

二、初知課文內容。

1、聽課文錄音,說說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在寫荷花的美麗。

2、聽清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

 三、檢查

1、自學課文,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挨挨擠擠 蓮蓬 花骨朵 飽脹

破裂 姿勢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記住自已認爲最難的字詞,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蓮蓬、舞蹈重點詞語來講解。指導學生在圖中找一找蓮蓬 ,說說字的結構,指導書寫。)

2、說說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直接寫荷花的美麗?

 四、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我們學習畫畫,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整體的構思,今天的課文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從幾個方面來構思。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說說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特點。(清香、形狀、姿勢)

1、學習第一自然。

(1)齊讀這一段話。思考:這一段話寫出了荷花的什麼特點?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說明荷花的香氣很誘人?

(2)如何概括這一段話的主要意思。

複習單元學習提示:用什麼,怎麼樣。來概括。(小黑板出示單元學習提示)

練習:(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園玩。

B、我一到公園,就聞到荷花的香味。

C、我趕緊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圖畫來表示清香,我們該如何體現呢?

先聞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來,我們向荷花池邊跑去,去看一看如詩中描寫的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師範讀第2自然段,學生標上句子序號。

思考:哪幾句話直接在寫荷花的形狀?(4、5、6)

(2)寫了哪幾種荷花的形狀?(全開、剛開、末開)

從圖中找出這三種荷花的形狀。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課文是用什麼詞把這3 種形狀連接起來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導讀

(5)看起來,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而且形態各異,那麼,這三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經開了不少、

B、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

主要是在寫冒出來的形狀,應採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冒,寫出了荷葉的茂盛,又寫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畫上體現荷花的三種不同的形態。

設問:課文只是寫了荷花嗎?如果我們這樣的圖你認爲好看嗎?還應該畫上什麼?課文中有沒有寫到,課文是如何來描寫荷葉的呢?

(6)學習第二句話。

小黑板出示: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找出描寫荷葉又多又密的詞語( ),表示荷葉顏色的詞語( ),寫荷葉形狀的詞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擠擠詞語的意思。)

(7)這段話主要是寫荷花,爲什麼要寫荷葉?(荷葉茂盛,荷花又美;碧綠的大圓盤襯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又到了玩結構遊戲了。我笑眯眯地告訴小朋友:“ 今天,我們又要做小小發明家,搭出各種各樣的模型了。你們想發明什麼呀?”一聽說做發明家,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了。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可任意地遐想,盡情地發揮,做着孩子童真的夢幻。他們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我要搭一架航天飛機,老師,我要搭一座高樓大廈……”可佳俊小朋友卻跑到我身邊,踮起小腳在我身邊悄悄地說:“老師,我要搭一架飛機,別告訴小朋友好嗎?”小夥伴們你一言,我一語,像熱鍋上的螞蟻一下子炸開了。我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着他們的快樂。我一邊巡迴着,一邊仔細地觀察着孩子們。我發現孩子們都在互相竊竊私語:“你搭什麼?”“我搭一隻花籃。”“我想搭一列火車。我們一起搭好嗎?”我來到佳俊小朋友的身邊,他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性格也較內向。但今天的舉動令我驚訝,所以我特別關注他。只見他正專心致志地搭着,兩隻小手不停地擺弄,一會兒搭,一會兒拆。他突然發現了我,兩隻小手就停了下來,我生怕打斷他創作的思路,又繞到別的小朋友那裏去了。

“老師,快來呀,這是我搭的一輛汽車。”“老師,這是我搭的一隻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嚷着,都想表現自己,我來到了他們的身旁,微笑着摸摸他們的頭,以鼓勵的眼神看着他們。這時,佳俊拿起搭好的飛機向我走來,說:“王老師,看我搭的飛機好看嗎?”我一看,不由地笑了。因爲這架飛機根本不像“飛機”,連機翼也沒有,他竟然也叫“飛機”。這時,王冰小朋友跑來讓我看他搭的飛機。“你看,這樣纔像飛機”,我指着王冰的飛機對佳俊說:“飛機應該是長‘翅膀’的,這不長翅膀的飛機怎麼飛呀?”邊說邊給他的飛機插上了機翼。王冰捧着飛機得意地笑着走開了。而佳俊臉上那股愉快專注的神情卻沒有了。他嘟着小嘴無可奈何地轉過身走了。可我發現在他轉身的同時,將我給他裝上的兩隻“翅膀”給拆掉了。

望着佳俊嘟起的小嘴。我忽然意識到,我是不是錯了?既然孩子管自己搭的叫“飛機”,說明他搭的就是他心目中的飛機。而我卻不分青紅皁白,以大家都認爲飛機應該長“翅膀”的去限制他的想象;以大家現有的模式去束縛他的創造。怎麼能叫孩子高興呢?想着、想着。我連忙走到佳俊的身旁,蹲下來親切地問:“佳俊你剛纔搭的是什麼新式飛機,能告訴老師嗎?”這時,他慢慢地擡起頭,看着我說:

“我搭的是未來飛機一號。”還拼命地對我說:“老師,等我長大了,就造出這樣的飛機,帶着你和小朋友一起飛到天上去。飛得比長翅膀的飛機還要高,還要遠……”講着、講着。他的臉上開始露出了微笑。

到了分享作品的時候。我讓佳俊拿起他不長“翅膀”飛機,只見他得意的樣子,把小手舉得高高的。並用不太完整的話向大家介紹着。可下面的孩子起鬨了:“老師,他搭的不是飛機,沒有翅膀的飛機怎麼會飛呀?”佳俊一下子低下了頭。我馬上對孩子們說:“我們都是小小發明家,都會創造出不同的作品。佳俊小朋友的飛機雖然不長翅膀,但當我們長大以後也許會造出沒有翅膀的飛機。而且飛得更快呢,佳俊你說是嗎?”佳俊又一次笑了,笑得那麼甜那麼開心。活動結束後佳俊來到我身邊,輕輕地說了聲:“王老師,你真好。”短短的一句話讓我想得更多更遠。在作品的陳列會上,佳俊總是來回看着,就像守護神一樣,生怕別人弄壞了他的“飛機”。

反思:

一個隨意的敷衍也許扼殺了一朵心靈之花,一句膚淺的評價也許堵住了一股創新之泉,一個嚴厲的眼神,也許澆滅了一股自信之火。仔細研讀《綱要》我覺得“尊重兒童”應該珍視幼兒的每一件作品。

在孩子們的想象中,這天空中應該還有一種不長翅膀的飛機在飛翔,這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一次閃光。我們當教師的應當用心去呵護他們,讓他們的想象伴隨他們一起成長。

那麼若干年後,他們都能成爲一名傑出的設計者,設計出我們前所未見、想也想不出來的新式飛行器。孩子畢竟是新世紀的主人,想到這裏,我爲自己及時調整的教育行爲感到自豪。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兩種動物的特點。(出示圖,板書:狼、鹿)說說你喜歡哪一種動物?

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讓我們藉助課文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有什麼好的辦法?

檢查讀書情況,個別學生分段讀。

三、緊扣詞句,研讀課文

1、(出示圖)同學們看,這就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着這圖畫,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它呢?

2、課文是怎樣來描寫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呢,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試讀,評價,齊讀。

4、從你們的朗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歡這座美麗的森林。經過25年後,凱巴伯森林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示圖)快速瀏覽課文,找找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出示: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齊讀。看到這枯黃的森林你有什麼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5、生活在其中的可愛的鹿呢?它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老師發現課文中有3個數字是描述生活在凱巴伯森林中的鹿數量的,你們找到了嗎?(板書:四千 十萬 八千)爲什麼在數量上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分組學習,找到原因。

6、分組學習,交流反饋。

7、我們看看課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見一不一樣。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爲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邊讀邊想:爲什麼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怎樣讀?

四、提升感受,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2、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裏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師畫天 平),必須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種生命得到合理的發展。今天回家後,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板書設計: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萬 八千

功臣 禍首

狼 鹿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詞語:

生機勃勃 蔥綠 枯黃

美麗 活潑 飢餓 疾病

貪婪 兇殘

(1) 指名讀、正音 齊讀

(2) 學生思考:這三組詞語分別是描寫什麼的? 試用這幾個詞簡單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森林和鹿羣的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先默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殺前後有什麼不同,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設計意圖:從描寫森林、鹿羣、狼的詞語入手,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通過指導,可以很好地落實寫字教學目標。同時,引領學生用相關詞語概括課文內容,既是語言文字訓練,又確立了研讀方向,爲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可謂一舉兩得。】

二、精讀課文,走進文本。

1、引導學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後有什麼變化。(指名讀)

(1)多媒體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凱巴伯森林前後顏色有什麼變化?

(2) 多媒體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後景象的圖,讓學生說說感受。

(3)指導朗讀:這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兩句分別應該怎麼讀?(指名讀 男女生分角色讀 齊讀)

過渡:當讀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有了一個什麼疑問?(指名說 如:爲什麼凱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說一說(可是,吃光了。)。

2、引導學生感受鹿羣的變化:我們再來看一看,狼被捕殺前後,森林裏的鹿羣有什麼不同?(指名說)

(1)出示板書:___________的鹿在林間____________。讓學生說說,狼被捕殺後,森林裏的鹿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抓住數字上的變化,感受鹿羣生活狀況的變化。

(3)指導感情朗讀。

過渡:這時你心中又有了什麼疑問?(在狼被捕殺前後,爲什麼凱巴伯森林和鹿羣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3、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讀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它們在這裏生兒育女,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 緊接着,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2)找出文中數據,體會鹿羣和狼羣的變化之大。

4、討論:人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指名說:但鹿羣的後面,的暗算。)

過渡: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

5、多媒體映示:

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1)齊讀這兩句話。

(2)說一說:誰是功臣?爲什麼稱狼爲功臣?誰是禍首?爲什麼稱鹿爲禍首呢?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

(3)、理解引號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嗎?狼吃掉鹿只是出於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這樣嗎?是誰讓鹿去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

6、說一說: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現在,你最想對誰說些什麼?(指名說)

【設 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由文悟理的關鍵。這一過程的設計,圍繞一個故事: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故事;緊扣三組對比:森林、鹿羣、狼羣前後變化的對比;抓住文 中數據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以及觀看多媒體再現的森林變化前後圖景,探究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間的 聯繫,從而領悟到人們稱狼爲功臣,鹿爲禍首的原由,進而悟出文章蘊含的道理,可謂水到渠成。同時,_______的鹿在林間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又是很好的說話和概括能力的訓練。】

三、說寫訓練,揭示主題。

1、現在凱巴伯森林的人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在森林入口處設置一個警示標語,你認爲應該在上面寫些什麼?(學生寫 寫後指名說 師生評議)

2、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會出現怎樣的後果?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設 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作文剛起步,閱讀教學中應抓住契機適當進行一些寫話訓練。這裏在學生學習前文的基礎上,以設立警示牌的形式讓學生說寫學習本課的收 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說寫效果。另外,通過進一步的探究,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保持生態平衡這一主題。】

四、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像凱巴伯森林的居民這樣,由於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規律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的人還有很多。多媒體映示:

馬裏溫島的貓災

馬裏溫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險隊來到這裏,隨船來的幾隻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島上的霸主,探險隊運進了5只貓捕鼠,可是海鳥的味

道比老鼠好,貓不抓老鼠卻吃鳥,結果貓繁殖到2500只,鳥遭殃了,一年被吃60萬隻。

夏威夷的蝸牛災

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蝸牛運到夏威夷羣島,供人養殖食用。有的蝸牛長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幾年,蝸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亂七八糟。

人們噴灑化學藥劑,連續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將它除淨。

西班牙的螃蟹災

1976年,西班牙從美國引進5萬隻蟹苗,放養在一條河的三角洲。幾年,繁殖到幾億只,而當地每年最多隻能捕400萬隻,供人食用。稻田裏的水順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幹;螃蟹吃掉水中

的魚蝦、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魚絕了,鳥沒有吃的,也不在這裏停留了,給當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災。

(1)師講述這三個故事,並引導學生補充有關事例。

(2)讀了這些故事,現在你最想對人們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2、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在當地政府也決定讓凱巴伯森林重新恢復到一百多年前的美麗,你認爲怎樣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拓展課外閱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這裏教師和學生補充的現實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實例,是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有機地滲透環境教育,昇華主題。】

五、作業超市,課外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收集有關生態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與同學交流。

3、設計一條保護生態平衡的宣傳的標語。

【設計意圖: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出示作業,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參與探究的空間。作業內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嶺南版)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色彩重複的構成方法,並運用對比色或同類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複設計。

教學重點:瞭解重複的變化規律,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掌握對比色和同類色配色 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重複的變化規律,設計有新意。

教具準備:CAI 課件、電腦。

學具準備:電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動畫、鳥飛翔和豹奔跑的動畫。

師生談話: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課件演示生活中的重複現象(圖片)。

師生談話:這些重複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3、課件演示藝術中重複的運用。

①指導欣賞一段動聽的音樂(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師生談話:音樂中重複的應用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②美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美術中重複的應用也很多,並能創造出很美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學過《有趣的重複》,那是一種“形”的重複。

課件出示一些“形”的重複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問: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請幾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形”的重複的製作步驟: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排列骨式;③確定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課件演示重複構成的製作過程。)

引出課題:如果我們將這些重複構成作品塗上顏色(課件演示),就成爲“色彩的重複”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重複”(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色彩的重複”的設計和製作方法

(1)課件出示數幅“色彩的重複”作品,學生欣賞,想:“色彩的重複”是怎樣做成的?

(2)請一位學生說說“色彩的重複”的製作步驟。(教師在黑板演示: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塗上顏色。)

(3)教師示範時重點講解“色彩的重複”的製作過程中較難掌握的地方:①基本形要設計得簡潔;②骨式圖的繪製要規整;③怎樣將基本形不走樣地畫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紙片做一個基本形模子)④色彩的搭配(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用對比色或同類色的搭配方法,設計一件色彩的重複作品。

要求:1、截取的基本形要飽滿,外形簡潔,基本形排列要有規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

3、不超過四種顏色。製作精緻,畫面整潔。

四、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