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的實驗過程,認識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連通器原理。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連通器裏裝同種液體各液麪靜止時相平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機同屏功能,展示錄製的實驗)

通過導管從四樓向一樓的壓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觀察瓶的變化。(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拓展:水柱很深,高達10米,產生的壓強很大。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着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並且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

二、進行新課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爲什麼說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麼,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儘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羣、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隻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

3、象徵類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爲題,說說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後對於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於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並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係。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爲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爲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爲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鍊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剛纔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爲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

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

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閱讀書上材料,瞭解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邊閱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說明什麼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穫?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複習

1、什麼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麼?15帕斯卡表示什麼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於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於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麼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着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麼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着什麼方向,並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着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後,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說一說,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不同,說明了什麼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麼?(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麪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說明什麼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麪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麼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麼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釐米、6釐米、9釐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麼不同?又說明什麼問題?(學生答:6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釐米處大,9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爲什麼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學生答:因爲鹽水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纔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後教師再把剛纔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穫,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把剛纔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後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四)說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爲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後,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據,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課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後由學生舉手發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後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後,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1、本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沒有具體的要求。但這一節課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體現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類比的方法。先把液體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組成,然後,用“大量、密集”的關鍵詞,搜尋生活中的實例,把液體類比成“大米、蘋果”等。針對一袋子大米,進行擬人類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展開討論,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然後再利用象徵類比,把“大米”感受的“無奈”,關聯到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學生最熟悉的。對學習狀況的研究得出:學習的感受與給學生的壓力有關,與自己的“名次”有關,與所在的集體有關。根據這些類比,可以建立液體壓強規律的假說。然後,用實驗驗證假說,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學會用壓強計測量壓強,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過程中,練習使用類比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整堂課的學習中,能過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樂於參加探究的態度,敢於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教學重點探究式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能力教學難點運用“綜攝式”教學模式的熟練程度教學方法透鏡式教學法──綜攝式教學模式教具和媒體多媒體,壓強計,自制“可樂瓶”燒杯,水,刻度尺。

注:綜攝式教學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提出問題(思維聚合)→引導類比(思維發散)→適應問題(思維聚合)→找到方案或形成假說(思維發散)→檢驗論證(思維聚合)

【教學過程實錄】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一起看這樣一個實驗。

(教師演示,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

生:觀察,思考。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說明什麼?

生:討論,回答。水對底部有壓強。

師:請大家繼續看。

(教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紮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

生:觀察,思考。

師:請大家再思考一下,這又說明什麼?

師:討論,回答。水對側面有壓強。

(說明:現在生活中,時常用塑料袋子裝液體,如在青島用塑料袋子盛啤酒、豆漿等。從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得到啓發,設計的實驗更加貼近生活,學生會覺着親切,學生更加樂於思考,樂於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師:剛纔,咱們一起通過實驗,學習了水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如果塑料袋子了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象會不會不同?

生:不會。

師:那麼,我們的結論應當是: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大家同意吧?

生:同意。

師:那麼,再請大家思考一下:液體爲什麼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

生:討論,回答。因爲: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跟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着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

(說明:設置一個小的問題,就從研究的水轉移到普遍的液體上。這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律。讓學生討論液體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的原因,是爲了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習慣,更是爲了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夠敢於大膽的想象,爲解決液體內部壓強做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