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壓強》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液體壓強》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液體壓強》教案

《液體壓強》教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液體內部和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瞭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知道液體內部不同深度處壓強的大小和方向。

2.體驗和感悟游泳時身體受到水產生的壓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探究,鼓勵學生參與探究並積極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關注周圍現象的意識以及密切聯繫實際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液體內部有壓強以及液體壓強的特點,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猜想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及實驗。

教學用具】裝滿水的薄塑料袋,液體壓強的演示裝置、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潛水艇,提出問題:

問題:“的裏雅斯特”號深潛器在探測馬裏亞納海溝後出現了什麼情況?(整個外殼直徑縮小了)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液體的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引入探究課題

1.出示一個裝滿水的薄塑料袋。(問題:發生了什麼現象?)

2.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桶內。(問題:發生了什麼現象?)

3.將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問題:發生了什麼現象?)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後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並且向各方向都有壓強。

提問:同學已經知道了液體內部存在着壓強,那麼液體的壓強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二)猜想:

學生思考:液體的壓強與什麼因素有關並根據實驗現象提出

《液體壓強》教案2

一、設計意圖

壓強的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爲其概念較爲抽象,大部分學生在初二下學習時會感到困難,對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處理的不夠好,不會靈活應用固體壓強、液體壓強的特點來解決實際問題,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幫助學生建立起壓強的知識體系、框架,認清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的不同之處,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採用對比法和歸納法,師生討論的方法等。

二、複習目標

1. 正確理解壓強,區分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不同之處,知道固體壓強等於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

2. 正確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適用範圍,會用p=F/S及其變形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3.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實驗,這兩個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

三、複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壓強的概念 ②對固體壓強中受力面積的理解,液體壓強中深度的理解。

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受力面積的關係;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係 ④掌握兩個實驗的方法、過程和結論。

難點:①壓強概念的建立 ②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知識的應用

四、教具與學具

氣球與釘板、削好的鉛筆、壓強計等

五、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準備好八下的物理書和筆記本,在課前已經自己對壓強概念有大致的瞭解,知道探究實驗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點評

引入課題

3′

5′在初二下我們學習了壓強的概念,學過固體壓強、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等概念,由於壓強的概念比較抽象,固、液、氣壓強的特點又不同,我們同學在學習時普遍感到困難。這塊知識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也屬於較難的部分。希望通過本節複習課能給與大家一些幫助。本節課我們主要複習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

(板書)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

那些同學知道我們在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這部分學習了那些知識?

一、壓力

①什麼是壓力?②壓力產生的原因?③壓力的範疇?

④壓力的方向?

(課件)判斷下列圖中MN面所受壓力

的大小

1.概念

壓力、壓強的概念、單位、計算公式;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2.實驗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液體壓強的規律

3.能力

①會利用p=F/S及其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②學會分清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並根據各自的特點解決實際問題。

①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②由於物體間相互擠壓而產生的③屬於彈力④垂直於受力面

甲:F壓=F=100N

乙:F壓=F+G

=100N+50N=150N

丙:F壓=F-G

=100N-50N=50N

讓學生歸納知識比教師自己講出來要好,讓學生開動腦筋、組織語言、互相補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注意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10′二、壓強

①壓強表示什麼?

②怎樣表示壓強的大小?

③壓強的單位及其符號?

④壓強的計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義?

⑥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現提供實驗器材有:

海棉、木板、礦泉水瓶、水

①選用器材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係,寫出相應的實驗步驟。

②選出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寫出相應的實驗步驟。

想一想:

實驗中通過觀察什麼現象來感知壓強大小?採用的物理方法是什麼?

(課件)例題1

一塊磚長24cm、寬12cm、厚5cm,重24N,怎樣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壓強最大?最大壓強是多大?

(課件)例題2

在海灘上的作案現場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腳印,公安人員立即用蠟澆鑄了一隻鞋模,測出鞋模的平均厚度爲5cm,質量爲1125g,又經測試知道產生與腳印同深度的壓強爲3×104Pa,罪犯的體重爲多少?若案發現場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腳印,又該如何計算罪犯的體重?

①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②壓強等於單位面積上物體受到的壓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頓

⑥改變壓力或受力面積的大小

①第一次將裝滿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綿上,第二次將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綿上,比較先後兩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將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正放在海綿上,第二次將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倒放在海綿上,比較前後兩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壓強大小由壓力和受力面積決定,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所以當磚塊豎放時壓強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體重G=F=pS,走路時一腳着地,S爲一隻腳的面積,可利用鞋模算出:

V=m/=Sh

S=m/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體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腳印,受力面積應該是兩隻腳着地的面積。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採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積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積上作用不同的壓力

③不同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積上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過被壓物體的凹陷程度來反映,爲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顯,應當選用海綿,正確選擇實驗器材是做好實驗的基本要求。

計算時要注意單位換算

注意行走時是一隻腳着地,站立時是兩隻腳着地。

液體壓強

15′

2′①液體壓強有什麼特點?

②液體壓強與固體壓強的區別?

③液體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④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儀器?

⑤通過觀察什麼而感知液體壓強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深度(密度)的關係時,要控制什麼量相同?如何操作?實驗方法?

在探究液體不同方向上的壓強是否相等時,又要如何控制變量?

(課件)例題3

一段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當注入某種液體時,橡皮膜向下凸出,將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當管內外液麪相平時,橡皮膜凹進管內,則管內所裝液體可能是:

A、鹽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課件)例題4

如圖瓶內裝半瓶水,用塞子塞緊,然後將瓶子倒過來,使瓶口向下,這時水對塞子的壓強與未倒置前水對瓶底的壓強相比較 (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例題5

將半瓶礦泉水倒放在海綿上比正放時對海綿的壓強大,這是因爲 ;倒放時瓶塞上受到的壓強比正放時瓶底受到的壓強大是因爲 。

小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佈置作業:見中考指導書由於液體具有流動性,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而固體則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

①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

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在同種液體的不同深度處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在不同液體的相同深度處

③控制變量法

④要控制液體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圖中,橡皮膜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強和管內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強的作用,因爲橡皮膜向內凹,所以水的壓強大於液體的壓強,又因爲液麪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據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內液體的密度小於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內液體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深度,當瓶倒置時,液體密度不變,液體的體積不變,但由於細瓶頸在下,故液體深度增加,則瓶塞受到的壓強比原來瓶底受到的壓強大。

答案A

倒放時海綿受到的壓強大是因爲壓力相同時,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

倒放時瓶塞受到的壓強大是因爲液體密度相同時,倒放時瓶內液體深度增加,液體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由於重力作用對底部有壓強,又由於具有流動性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我們通過觀察U型管左右兩管內液麪的高度差來感知壓強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注意在探究過程中應選取密度相差較大的兩種液體

在探究同一液體同一深度處不同方向的液體壓強時,要注意壓強計的金屬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內凹的情況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兩個壓強的大小關係,利用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來進行比較是關鍵所在。

判斷深度變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狀,不同形狀的容器倒置後的深度變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體壓強和固體壓強,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

七、教學資源:重點參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學指導書,20xx全國各地中考試卷

八、教學評價: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

《液體壓強》教案3

教學要求:

1.複習、總結前節實驗課的內容,使學生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律。

2.使學生掌握計算液體壓強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總結前節實驗,得出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律

問:上節課,我做過什麼實驗?我做的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液體的壓強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問:爲什麼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對容器壁也有壓強?

根據學生回答,着重指出是由於受到重力和有流動性。

問:上節課,同學們從自己做的實驗看到了什麼?能得出什麼結論?哪位同學講講?根據學生的回答和補充,板書: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二、講述液體壓強的計算,得出液體壓強的公式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節課文大問號後面的一段楷體字。講:這一節,我們學習液體壓強的計算。

板書:

2.液體壓強的計算

2.讓大家先計算一道固體壓強的題“一根長方體鐵柱,底面的長和寬都是1釐米,高20釐米,立在桌子上,對桌面的壓強多大?”(板畫一根長方體鐵柱如課本圖10-14乙)

找三、四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餘學生在本子上算。

3.討論怎樣計算水面下20釐米深處的壓強。因爲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只要求出20釐米深處豎直向下的壓強就行了。

可以設想在20釐米深處有個正方形水平面,邊長是1釐米,這個面上方的水柱壓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壓強就等於上方液柱對它的壓強。(邊講邊畫出課本圖10-14甲)

怎樣計算這個水柱對這個面的壓強呢?應該先求什麼……

讓學生討論計算步驟,教師邊總結、邊板書:

(1)求水柱體積V=Sh,

(2)求水柱質量=V=Sh,

(3)求水柱對底面的壓力F=G=g=gSh,

液體壓強的公式p=gh

4.引導學生討論公式的物理含義:

(1)對同種液體,p與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對不同液體,深度一定時,p與液體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積S,所以壓強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積大小沒有關係。

討論課本中本節後面的練習題2。鞏固對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

5.做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長的乳膠管代替長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豎劃幾條縫,把乳膠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膠管,把膠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縫即被水壓開,水沿縫流出。)

6.讓學生做課本上本節的例題。

(1)做題前提醒學生注意統一單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據計算結果進一步強調p與S無關,而壓力與S有關係。

7.討論節後的“想想議議”。

三、小結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本節後面的練習題1,3,4。

(2)提倡課下閱讀章後的閱讀材料:“開發海洋”。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液體壓強的計算教案示例之二

《液體壓強》教案4

教學目標

1、瞭解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瞭解生活中跟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相關的現象

教學重點

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能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難點

對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的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後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一、情景引入

教師敘述幾個生活場景。

1. 一陣秋風吹過,地上的落葉像長了翅膀一樣飛舞起來。

2. 冬天,風越刮越大,帶煙囪的爐子裏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躥越高。

3. 居室前後兩面的窗子都打開着,過堂風吹過,居室側面擺放的衣櫃的門被吹開了。

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同學們思考過其中的奧妙嗎?科學往往就藏在我們身邊,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通過實驗揭示這個小祕密。

二、學生實驗、確立研究課題

(一)學生實驗

教師佈置給學生以下七個實驗,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選擇其中一部分,根據要求進行實驗(選擇的實驗越多越好),提醒學生注意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1. 紙條一端貼近下嘴脣,用力向紙條上方吹氣,觀察現象(1)。

2. 將一張紙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紙的下方與桌面之間的空間吹氣,觀察現象。

3. 用手握着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3),觀察兩張紙怎樣運動。

資源庫資源庫4. 在倒置的漏斗裏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後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4),並將手指移開,觀察現象。

資源庫

(二)現象彙總

實驗結束後,組織學生分組彙報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實驗:

1. 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爲什麼會運動?(研究對象的兩面存在壓強差)

2. 什麼原因造成了壓強差的存在?

3. 這些實驗共同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三)確立課題、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這些實驗都是研究了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實驗現象歸納出實驗結論: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三、設計實驗、解釋現象

放手讓學生運用結論,利用身邊的器材再自行設計一兩個小實驗。

比如,“吹硬幣”、乒乓球被水流吸住、電吹風向上對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實驗。

(這個實驗也可演示,由學生解釋現象)

實驗後討論分析下列問題:

1. 在火車站或地鐵站的站臺上,離站臺邊緣1 m左右的地方標有一條安全線,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地方候車,這是爲什麼?

2. 爲什麼風暴常常會把房子的頂部掀掉?

3. 觀察課題引入的三個場景,解釋現象。

四、拓展創造

1. 閱讀教科書上“飛機的升力”,根據製作的機翼模型進行實驗。分析現象原因。

2. 與飛機的機翼相似,鳥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於鳥的翅膀的柔韌性好,它們拍動翅膀時不僅產生升力,而且還會帶着鳥兒往前飛。

3. 像機翼、鳥的翅膀的這種形狀的應用很多,比如跑車的車頭呈流線型,當跑車跑得太快,車會有什麼危險?(發飄、不穩)怎樣避免這種危險?

學生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啓發學生能不能根據機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維的創造方法來思考):

在跑車的尾部安裝一隻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當車速很大時,作用在這隻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壓強大,這樣可以增強車輪的着地性能。實際上,這種翅膀已被採用,叫氣流偏導器。

1. 紙條一端貼近下嘴脣,用力向紙條上方吹氣,觀察現象(1)。

2. 將一張紙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紙的下方與桌面之間的空間吹氣,觀察現象。

3. 用手握着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3),觀察兩張紙怎樣運動。

資源庫資源庫4. 在倒置的漏斗裏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後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4),並將手指移開,觀察現象。

(二)現象彙總

實驗結束後,組織學生分組彙報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實驗:

1. 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爲什麼會運動?(研究對象的兩面存在壓強差)

2. 什麼原因造成了壓強差的存在?

3. 這些實驗共同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三)確立課題、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這些實驗都是研究了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實驗現象歸納出實驗結論: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三、設計實驗、解釋現象

放手讓學生運用結論,利用身邊的器材再自行設計一兩個小實驗。

比如,“吹硬幣”、乒乓球被水流吸住、電吹風向上對着乒乓球

一、情景引入

教師敘述幾個生活場景。

1. 一陣秋風吹過,地上的落葉像長了翅膀一樣飛舞起來。

2. 冬天,風越刮越大,帶煙囪的爐子裏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躥越高。

3. 居室前後兩面的窗子都打開着,過堂風吹過,居室側面擺放的衣櫃的門被吹開了。

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同學們思考過其中的奧妙嗎?科學往往就藏在我們身邊,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通過實驗揭示這個小祕密。

二、學生實驗、確立研究課題

(一)學生實驗

教師佈置給學生以下七個實驗,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選擇其中一部分,根據要求進行實驗(選擇的實驗越多越好),提醒學生注意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1. 紙條一端貼近下嘴脣,用力向紙條上方吹氣,觀察現象(1)。

2. 將一張紙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紙的下方與桌面之間的空間吹氣,觀察現象。

3. 用手握着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3),觀察兩張紙怎樣運動。

資源庫資源庫4. 在倒置的漏斗裏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後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4),並將手指移開,觀察現象。

資源庫

(二)現象彙總

實驗結束後,組織學生分組彙報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實驗:

1. 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爲什麼會運動?(研究對象的兩面存在壓強差)

2. 什麼原因造成了壓強差的存在?

3. 這些實驗共同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三)確立課題、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這些實驗都是研究了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實驗現象歸納出實驗結論: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三、設計實驗、解釋現象

放手讓學生運用結論,利用身邊的器材再自行設計一兩個小實驗。

比如,“吹硬幣”、乒乓球被水流吸住、電吹風向上對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實驗。

(這個實驗也可演示,由學生解釋現象)

實驗後討論分析下列問題:

1. 在火車站或地鐵站的站臺上,離站臺邊緣1 m左右的地方標有一條安全線,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地方候車,這是爲什麼?

2. 爲什麼風暴常常會把房子的頂部掀掉?

3. 觀察課題引入的三個場景,解釋現象。

四、拓展創造

1. 閱讀教科書上“飛機的升力”,根據製作的機翼模型進行實驗。分析現象原因。

2. 與飛機的機翼相似,鳥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於鳥的翅膀的柔韌性好,它們拍動翅膀時不僅產生升力,而且還會帶着鳥兒往前飛。

3. 像機翼、鳥的翅膀的這種形狀的應用很多,比如跑車的車頭呈流線型,當跑車跑得太快,車會有什麼危險?(發飄、不穩)怎樣避免這種危險?

學生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啓發學生能不能根據機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維的創造方法來思考):

在跑車的尾部安裝一隻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當車速很大時,作用在這隻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壓強大,這樣可以增強車輪的着地性能。實際上,這種翅膀已被採用,叫氣流偏導器。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液體壓強》教案5

【 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液體內部壓強公式,能用該公式簡單說明一些物理現象;

(2) 通過觀察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帕斯卡實驗,培養學生用理論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實驗,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替代的思想,瞭解它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之一。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液體內部壓強公式的推導,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邏輯性強、科學嚴密的特點;

(2)通過帕斯卡實驗的學習,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 教學重點 】

用液體壓強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 教學難點 】

液體壓強公式的推導。

【 教學過程 】

活動設計

一、液體壓強的大小 [來 ]

1.提出問題設計方案

演示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引導學生回憶上堂課實驗得出的結論。 回憶並回答液體壓強的特點。

強調:得到的這個規律是定性的,我們能不能具體測出液體內部一點上的壓強是多大呢?

同學們有沒有什麼方案? 對於定量測量,開始時,學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師提醒下大膽猜想,慢慢接近主題:

提出方案環節銜接不上時,教師適當分解問題,如:

(1)橡皮膜凹進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2)橡皮膜受到液體給它向上的壓力被壓進玻璃管中去。

(3)能否從受力平衡入手來測量液體給橡皮膜的壓力?

(4)可以給膜施加一個向下的力與壓力平衡。測量這個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體壓力的大小。

(5)壓強怎麼計算?

(6)壓強=壓力 / 膜的受力面積;往管內加一定的水或沙,它們的重力等於壓力。

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實驗方案。 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綜合思考形成設計方案,寫在設計卡片上。

請學生報告自己的實驗方案或對各個問題的回答。教師進行適當點評和改進。 交流討論實驗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選方案,推導公式 畫出燒杯、玻璃管的結構圖,帶領學生對橡皮膜進行受力分析,畫出受力圖,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 能正確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導出液體壓強公式。

進行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平衡時管內水面與燒杯水面的關係。

提示:加入水時,水柱的高度就等於膜到液麪的距離,即對應位置的深度。

這也和我們以前得到的結論“越深的地方,壓強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終管內水柱與液麪相平。

最終明確公式中常用的 h 即爲液體該處的深度。

3.推廣結論 推廣得出:液體內深度爲 h處的壓強爲: P= gh

意識到公式中的 h 是液體的深度,該公式適合於任何密度均勻的液體。

指出推廣公式的物理意義,適合於任何密度均勻的液體。結合公式,分析影響液體壓強的幾個因素。 知道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密度、該處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實驗 一定量的水改變深度將會得到不同的壓強值。帕斯卡實驗剛好驗證了這個結論。

演示以下實驗: 觀察現象,關注實驗現象及結論。

用輸液軟管連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氣球。把連接氣球的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漏斗置於較低位置時加水。讓學生觀察現象。氣球變大變薄,但沒有破(將破未破)。問學生:改變漏斗位置會發生什麼?

緩慢提高漏斗,達到一定高度時,氣球破裂(課前注意反覆試驗,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時再加水)。 針對教師問題積極猜想:

(1)提高漏斗,不會有變化;

(2)提高漏斗,氣球會破。

提問:氣球怎麼破的?是什麼使它破的?

聽取學生的解釋,適當總結。 一些同學能夠根據壓強公式解釋現象。

引入數據講解書上例題。 積極思考例題計算過程,對實驗現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問: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帕斯卡實驗的現象發生?我們是怎樣利用液體這個特性的 ? 展開討論,舉出類似的例子。或在教師提示下將關注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課堂小結 (1)液體內 h 深度的壓強公式;

(2)定量計算及定性解釋帕斯卡實驗。

四、課堂練習 討論完成“發展空間”中“自我評價”的第3題。

【 實踐活動 】

(1)利用身邊材料,自己動手做一做帕斯卡實驗,加深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

(2)收集關於三峽大壩的相關資料,包括壩體的形狀、高度、寬度等數據及壩體設計原理等,形成小型書面總結。

《液體壓強》教案6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演示用: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節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9題裝置。

學生用: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以上器材,每兩位學生一組)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複習

1.什麼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麼?15帕斯卡表示什麼意思?

3.以上問題,由學生回答,回答有錯的請另外的學生糾正或補充,然後由教師評講。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於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於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講述設問: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麼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介紹壓強計:介紹時,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着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麼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着什麼方向,並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着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後,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說一說,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不同,說明了什麼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麼?(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麪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說明什麼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麪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麼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麼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釐米、6釐米、9釐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麼不同?又說明什麼問題?(學生答:6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釐米處大,9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爲什麼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學生答:因爲鹽水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纔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後教師再把剛纔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穫,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1.演示第三節課文後練習第1題和章後習題第9題的實驗。

2.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把剛纔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後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液體壓強》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瞭解液體壓強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3.認識壓強的實際應用----連通器,瞭解生活和生產中形形色色的連通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知道液體內部不同深度處壓強的大小和方向。

2.體驗和感悟游泳時身體受到水產生的壓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

液體壓強的特點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的特點

教學用具:

液體壓強的演示裝置、水槽、U形管壓強計、連通器、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潛水艇,引出本節課的課題-----------§13.2液體的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突破難點的方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通過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歸納、推理、總結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

1.用塑料袋裝水時,它會脹起來,讓學生感知液體會產生壓強,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用側壁開有幾個小孔的筒裝有水,讓學生觀察到水從小孔流出來,且處於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來的射程都不一樣,用液體壓強計測出不同深度的壓強大小,讓學生感知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壓強計測量深度相同時,各個方向的壓強的大小有何特點,讓學生感知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播放視頻:液體內部的壓強

4.演示同一深度,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且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播放視頻:深水壓強

播放視頻:一杯水的威力

引導學生把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在相同深度,液體的壓強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連通器

1.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2.連通器裏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3.舉例分析連通器:茶壺、鍋爐的水位計、花灑、水塔與自來水管。

4.播放視頻:介紹連通器的應用

船閘

連通器的應用(過路涵洞)

連通器的應用(噴泉)

三、小結: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連通器裏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液體壓強》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知識;

2、在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的基礎上學會對液體壓強的計算,記住液體壓強的公式,並能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液體壓強的應用、常見的連通器;

4、瞭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壓機的工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體驗感悟連通器和液壓機的工作原理與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物理與現代生活、生產的密切聯繫,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連通器的特點; 2.帕斯卡定律。

教學難點】

帕斯卡定律。

教學準備】

連通器模型、液壓機模型(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2、液體壓強的規律有哪些?

a.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b.液體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c.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體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e.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3、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

P=pgh

4、如果物體在二力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這二力應具備什麼條件?

《液體壓強》教案9

【設計理念】

1、本節課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體現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類比的方法。先把液體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組成,然後,用“大量、密集”的關鍵詞,搜尋生活中的實例,把液體類比成“大米、蘋果”等。針對一袋子大米,進行擬人類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展開討論,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然後再利用象徵類比,把“大米”的感受“無奈”,關聯到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學生最熟悉的。對學習狀況的研究得出:學習的感受與給學生的壓力有關,與自己的“名次”有關,與所在的集體有關。根據這些類比,可以建立液體壓強規律的假說。然後,用實驗驗證假說,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

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底部有壓強。

老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紮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側面有壓強。

如果塑料袋子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象是一樣的。

拓展: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着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

二、進行新課

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

爲什麼說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麼,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儘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羣、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

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隻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

3、象徵類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爲題,說說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

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後對於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於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並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係。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爲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爲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爲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鍊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

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剛纔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

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爲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

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

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

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閱讀書上材料,瞭解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邊閱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說明什麼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穫?

《液體壓強》教案10

[設計理念]

液體的壓強是一個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卻又非常重要的概念。爲了使學生加深理解,獲得深刻影響,特在課本P81的演示實驗上增加學生分組探究實驗。通過本節課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液體壓強的特點,認識到液體壓強只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

本節課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經驗的相關情景,使學生對液體壓強獲得初步印象,然後讓學生猜想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並設計實驗,自主探究。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協作精神。同時還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 知道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 理解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知道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進行操作的能力,通過實驗分析,概括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2) 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3) 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教學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側壁開口的玻璃管、壓強計、盛液筒兩個、小燒杯兩個、水、鹽水。

學生用:盛液筒、壓強計、玻璃管、橡皮膜、水、鹽水。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是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兩個因素。

難點: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 用多媒體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對桌面存在壓強。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茶杯對桌面存在壓強是由於茶杯受到重力作用,並提問:液體也受到重力,液體對容器底有沒有壓強呢?

2、 用多媒體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氣炎熱,不少同學喜歡游泳,當你站在齊腰深的水中時,有什麼感覺?

學生回答後,提出探究課題,板書課題。

二、根據情景進行猜想,通過實驗得出初步結論

1.上述實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對人有沒有壓強?水對池底和游泳池側壁有沒有壓強?

現在,我們把游泳池搬到課堂上來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出示一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塊小橡皮,讓學生觀察底部橡皮膜的形變。

2.教師提問:用這樣的一個器材如何研究液體對容器底部有沒有壓強?學生回答後,設計

實驗驗證,將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並引導學生歸納出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問: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檢驗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怎樣用一種器材來探究液體對容器側壁有沒有壓強呢?按照學生回答的思路,設計一個實驗,在側壁開口的玻璃管的側壁開口處紮上橡皮膜,並向其中倒水,讓學生從看到的現象中歸納出結論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並進一步分析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的原因。

3.教師問:剛纔我們認識到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那麼,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呢?

爲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儀器——壓強計。教師通過類比的方法介紹壓強

計。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一個結論:橡皮膜上承受的壓強越大,液麪的高度差越大,若兩次高度差相同,則說明橡皮膜承受的壓強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轉動橡皮膜的朝向,看兩邊的高度差有無變化。學生從現象中歸納出結論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三、學生分組探究,驗證猜想

前面,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兩條初步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發現橡皮膜有時候凸出得多,有時候凸出得少,這說明液體壓強有大有小,那麼,液體壓強的大小究竟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情景三:當洪峯來臨,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漲,有時會發生決堤的事故。

1、學生討論

從日常生活的事例出發,利用已學知識或生活經驗,猜想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教師板書一些學生可能出現的猜想,比如:

(1)與深度有關

(2)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或與其它的一些因素有關

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後,教師進行整理,用實驗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進行篩選、整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學生的猜想,都是從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確與否,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3、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檢驗猜想

(1)教師介紹實驗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根據猜想選擇某一課題進行實驗,並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3)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巡查,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在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介紹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並強調合作學習,通力協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評價,總結出變化規律

1、各小組派代表將實驗記錄結果用投影儀展出,交流經驗成果,教師對每一組學習的效果進行鼓勵性評價,並引導學生對各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通過各小組合作,討論得出實驗結論3: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提出部分實驗小組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能應用的改進意見。

3、在屏幕上逐條顯示本節課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

五、拓展訓練

利用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可以解釋、解決很多生活以及技術上的問題。

1、人站在齊胸深的水中有什麼感覺?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2、投影顯示潛水服,提問:在不同深度潛水時,爲什麼潛水員穿的潛水服對裝備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師把攔河壩設計成什麼形狀?爲什麼這樣設計?當洪峯來臨時,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漲,超過警戒水位時,爲什麼有可能發生決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相關資料:1998年洪水過後,荊江大堤的相關堤段進行了整險加固,使重點堤段的防洪能力從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課堂小結與評價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和評價,談學習體會。學生的學習收穫,可以從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