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四邊形》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三年級數學《四邊形》教學設計

1.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2.周長的概念,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3.長度的估計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通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三、編排特點

1.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幾何概念,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幾何知識。

利用校園的情境認識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樹葉、教科書、小國旗、鐘面)來認識和計算周長。

2.利用活動鞏固對幾何概念的認識。

教材中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塗色、分類、拉一拉平行四邊形、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用長方形紙剪平行四邊形、用七巧板拼圖、實際測量一個物體的周長,等等。這也是由幾何知識的直觀操作性決定的。

3.周長的概念更強調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從任意圖形(包括不規則圖形)入手,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是一個一般概念,避免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則圖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此外,通過對一般圖形周長求法的探索,使學生經歷長、正方形周長求法的知識形成過程。

四、具體編排

(一)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1.主題圖

提供了一個校園的場景,圖中有很多幾何圖形,其中包括很多四邊形,如學校大門的推拉門上有平行四邊形,人行道上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籃球場是一個長方形、籃板是一個長方形,籃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框、羽毛球場地上有很多長方形、足球門上有長方形、梯形,遠處教學樓的樓梯上有平行四邊形、窗戶是長方形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進行觀察。有些名詞,如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雖然沒學過,但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知識,教師要給予肯定。通過觀察主題圖,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種四邊形。

2.例1(認識四邊形)

讓學生把自己認爲是四邊形的圖形塗上顏色,從而讓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四邊形的特徵: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由於學生已經有了認識長、正方形的基礎,可以利用長、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徵歸納四邊形的特徵。這也是合情推理(歸納)的一種體現。

可能有的學生一開始認爲第三行第二個圖形也是四邊形,認識了四邊形的這兩個特徵以後,就能正確地判斷了。

通過本例,學生對小學階段出現的各種特殊四邊形乃至一般四邊形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以後的學習中將逐一認識。

3.例2(對四邊形分類)

(1)例1的目的是把四邊形從其他圖形中區別出來,例2是在四邊形內部進行分類。

(2)教材上給出了三種分類結果:

A.長方形、正方形是一類,其他是一類。(突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四個角的特徵。)

B.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突出所有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的特徵。)

C.長方形是一類,正方形和菱形是一類,平行四邊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把第二種分法進一步細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邊相等的特徵。)

(3)鼓勵學生髮現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讓學生說出分的理由來。(如把平行四邊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邊形兩類,或分成鄰邊不相等的和菱形兩類。)

(4)通過本例,可以進一步感性地認識和區別各種四邊形的特徵。

4.“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四邊形,可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2題,讓學生通過在釘子板上圍不同的四邊形,可以進一步體會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矩形四個角是直角等特徵。

5.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認識四邊形時,學生已經見過平行四邊形,這兒是單獨對它進行初步的認識。

(2)通過校園裏樓梯上和伸縮門上的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並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爲什麼這樣的門能伸縮?”去發現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點(變形後仍是平行四邊形)。

(3)下面的“做一做”實際上就是對例1問題的回答。通過實驗使學生髮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具有可變性,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固定,轉化成兩個三角形,就穩定了。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這一特性時,可以藉助於生活中當椅子發生前後左右晃動時,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釘一根木條就固定的例子,讓學生思考爲什麼要這樣做。

6.圍、畫、剪平行四邊形

(1)前面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在這兒也不對平行四邊形下定義,只要求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來,然後讓學生觀察圍出的平行四邊形,說一說它的邊有什麼特徵,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2)畫平行四邊形比圍平行四邊形稍難,要讓學生結合圍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來想應該怎樣畫。(首先確定一個頂點,再任意畫出一條邊,然後任意畫出相鄰的邊,這樣就確定了三個頂點,最後一個頂點就不能任意畫了,要使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相等。)

(3)用一張長方形紙剪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兩種,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剪法來,而且要保證剪出來的是嚴格意義上的平行四邊形,不能僅憑感覺剪出來像平行四邊形就可以了。

7.練習九

第3題,改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很多,體現開放性。

第4題,讓學生通過測量、比較探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邊、角的特徵。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後還要學習更數學化的表述。

(二)周長

1.例1(概念)

(1)給出一組實物和一組幾何圖形,實物有不規則的,有規則的。但這些實物和幾何圖形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封閉圖形。

(2)用描述性的的語言來定義周長。

(3)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測量不同物體和圖形的周長,有的是拿繩子把物體圍一圈,再量繩子的長度,有的是分別測量物體的各條邊的長度,再相加。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爲求長、正方形的周長做準備。

2.例2(長方形的周長)

體現了周長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但在這兒沒有總結出(長+寬)×2的公式,學生只要理解了周長的涵義並會計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題

可以看作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開放性很大,選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規則的,也可以不規則,採取的方法也是開放的,可以直接測量,也可以先量再計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長)

編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題

解決的方式多樣,可以看作一個新的2×1的長方形,也可以先算出兩個小正方形的周長,再減去重合的兩條邊的長。

6.練習十

第3、4題都是實際操作的題目,體現開放性。其中第3題還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週長的實際應用,如做衣服時要知道胸圍和腰圍。

(三)長度的估計

對長度的估計不是一節課上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估計,逐步培養起正確的長度觀念。

1.例4

憑感覺畫出8釐米的線段,完全依靠平時積累的長度的表象。畫完後再用尺量一量,幫助學生重新建立正確的長度表象,培養估計的能力。

2.例5(對周長的估計)

涉及到對鉛筆盒長、寬的估計,周長的估算,對彩紙長度的估計。估計完了以後,可以讓學生實際測量、計算一下,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修正自己的估計策略。

3.“做一做”

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估計哪條路線近些,哪條路線遠些,再運用數學知識精確地判斷一下(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有兩條路線是同樣長的,要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

第3題,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估計一下,可以直接估計,也可以先估計出一個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個同學拉成一圈的周長。第2小題也是同樣。

4.練習十一

第2題,利用長度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給人的不同感覺,讓學生先進行估計。然後,可以讓學生實際測量一下

第3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算策略。當長方形的一面靠牆以後,首先要從圖上判斷是哪一面靠牆,再計算。計算時,可以直接把其他三邊長度相加,也可以用計算出來的周長減去該邊長度。

第4題,由於學生還沒學習24÷2,所以在這兒還不能要求學生用周長的逆運算來解決。可以讓學生通過嘗試的方法來解決,如可以先確定一條邊的長,如1釐米,再看另外一邊,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來解決。學生通過探究圍出一個長方形後,可以啓發學生有規律地圍出其他圖形(一邊增加1釐米,另一邊減少1釐米)。

第5題,也是一個實踐活動的題目。

五、教學建議

1.選取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素材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課堂拓展到生活空間中去,並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空間與圖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裏有哪些四邊形。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幾何知識的學習要藉助於直觀的觀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邊形,要通過觀察、畫一畫、圍一圍、剪一剪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

對於一般圖形的周長的探索,有助於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長度觀念的建立,首先是腦中要有某個長度的表象,而這個表象的建立要藉助大量的觀察和測量等過程來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學要求。

在這兒只是讓學生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至於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後還要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也只是會計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