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月光曲》課件

《月光曲》是貝多芬的經典名篇,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月光曲》課件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人教版《月光曲》課件

人教版《月光曲》課件

(教學要求)

一、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二、鞏固剛學過的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範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說,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 課《月光曲》。(板書課題)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二、自學課文(默讀)。

三、讀後提問。(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什麼的傳說?(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傳說。)

(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麼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子。)

結臺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四、講讀第一節。

1.學到這裏,第一節的內容也懂了。

齊讀第一節。

2.釋“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結合板書:譜寫 譜 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絃的'詩篇。

五、在理解篇章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分段。

1.這一節最後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

2.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了這個傳說?

3那麼課文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於《月光曲》的傳說。

六、範讀課文第二大段。

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

七、讀後提問,引導分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爲窮兄妹前後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寫彈《月光曲》從哪兒到哪兒?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幾個部分。

在第二段段意後補充板書成爲:

一、總的介紹

第一首

二、傳說

第二首--《月光曲》

八、讀講課文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湖面:我們彷彿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着,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老師的描述,在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個畫面,學生聽着老師的描述開始進入情境,緊接着啓發想象,使畫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課文。)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在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麼幽靜啊!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誰能猜想到。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後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爲什麼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對話後,他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問,啓發學生思考)

現在讓我們跟着貝多芬來到茅屋的窗口,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男女生分角色讀。

◇讀後指導:

◇那有多好啊!多表示程度念第二聲,示範,要把這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彈琴的心情讀出來。(結合人物說話內容,板書:太貴、太窮)

◇一個姑娘說 男的說,誰能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板書:

男的( )地說

一個姑娘( )地說

同座對讀。

指名兩人。現在讓我們大家跟隨着貝多芬來到這小茅屋的窗外聽着屋裏的談話。

6.聽到這裏,貝多芬可能會怎麼想?

(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裏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麼窮,票價又那麼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7.從哪一個詞裏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說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麼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說明茅屋裏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說說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一支、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裏,我們知道了吧,爲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原來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

這次老師不指導,你們能不能讀好。

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的對話。

10.讀後指導。

指點(結合示範):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說。

應該怎麼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釋純熟;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這麼熟練,感情表現得這麼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麼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範;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課文。

()貝多芬走近()茅屋,給一位()()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板書:

月光曲是曲子。

/太貴 譜寫 幽靜 純熟

聽\太窮 譜

譜成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

1.從前課導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爲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麼激動,那麼興奮。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還說,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啊。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裏怎麼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於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着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旬裏可以看出?(他飛奔口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纔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quot;)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着,聽着,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着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

(學生自學)

5.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這個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後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麼自,那麼亮,那麼美。(結合情境的感受,教給詞)爲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麼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兩個詞的意加辛降閬嗤??quot;清幽、幽靜,都有由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麼亮、那麼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6.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麼清幽,小屋子裏是什麼情景?屋子裏人物的形象怎麼樣?然後請你們講這幅圖。

(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例話:(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月光彈起琴來。

7.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麼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