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生物教學計劃三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學計劃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生物教學計劃三篇

生物教學計劃 篇1

一、形勢分析:

(1)教材分析

學期第一天的教材是《生物與生物圈》《生物與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創設學習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進而瞭解生物圈對人類的重要性。與生物圈最接近、最直觀的關係是,人類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自然。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進入初中,面對很多複雜的科目,難免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適應,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高一的學生很新鮮,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作爲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知識感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指導思想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溝通和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自我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本課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確定“三個基本內容”,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使思想教育融入教學過程。

2、準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探究學習的場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重課外活動的結合,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1)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現實、知識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老師在每節課都能找到與學生的共鳴。

3、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準備教學方法和準備學習方法,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

4、在準備練習時,我們應該在消化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選擇練習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他們的智力。

生物教學計劃 篇2

1、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爲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理解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爲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學更貼合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社會需求,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2、教學資料的設置:

全期教材共分6個章節,即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我、增進健康。與上一個學期相比,增加了觀察與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3、科學探究活動的安排:

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設計並安排好科學探究活動,是教材貫徹落實這一課程理念的關鍵之所在。在總結前三冊經驗的基礎上,本冊教材繼續加大科學探究的力度。

從數量和類型上看,八年級下冊共有探究活動28個,有關探究活動的欄目類型包括: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模擬探究、調查、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

本冊書共有“探究”(包括模擬探究)4個。與前三冊相比,這些探究活動的設計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對學生思維本事和動手本事的要求也較高。例如,關於扦插材料的選擇和處理,探究的問題由學生提出;用什麼植物進行扦插也由學生自我決定;制訂探究計劃時需要查閱相關的資料,瞭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溫度等條件,還需要設計對照或比較實驗,設置重複組等;實施探究計劃過程中還需要綜合運用七年級所學知識,對扦插技條進行適當的照料,並堅持認真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需要自我設計表格進行記錄,並得出合理的結論。研究到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等方面已經得到訓練,教材在討論探究思路這一環節不再像八年級上冊那樣供給模擬討論的情景。

在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方面,除了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觀察、實驗、收集和分析資料等一般過程技能外,尤爲側重訓練應用和評價的技能,包括證據和邏輯的運用、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對證據和假說進行評價、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和預測等。

生物教學計劃 篇3

一、高一學期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蒐集技能、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瞭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爲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高一學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幾部分。學期的內容主要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體內容分析:

1、本部分內容是以細胞爲主線,其中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以及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

2、組成細胞的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等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水和無機鹽的作用,這些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在本部分內容中,蛋白質和糖類是重點內容,教學中要重點突出。

3、在教學時,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ATP和酶、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與化學知識相互滲透,結合生產實踐,瞭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有關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教學時不要過深、過難。

4、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及特徵是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同時,要切實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三、高一學期教學重點與難點

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學細胞內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體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的`基礎和前提。其中細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細胞仍具有全能性,細胞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特徵及細胞癌變的原因等內容是教學重點。包括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人與生物圈的基礎知識。教學重點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生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展。

四、高一學生情況彙總

1、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對與高中課程銜接緊密的初中知識作適當補充。

2、現在的教材爲了體現課程理念,要學生主動從教材外的資源中獲取知識,如網絡、教材光盤等,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條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師從課堂中得到補充。切實關注學生的情況,及時做出策略。

五、高一學期教學措施

1、靈活機動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並且注重與生活實際、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新成果相聯繫。

2、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爲學習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

3、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4、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6、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