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教學計劃3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個人教學計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個人教學計劃3篇

個人教學計劃 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爲培養未來人才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爲受關注的焦點。“爲人師表”成爲新時期師風師德建設的重點和基礎,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歷史時期,公衆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而學生們對自己的老師又有什麼樣的要求呢?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爲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爲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爲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爲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爲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爲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爲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爲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爲公衆期待,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據有關調查表明,喜歡淵博知識型老師的學生佔31%;而喜歡具有師愛型的學生達到53%,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溫和、可親,具有愛心。由此可見,在學生們的心中,一個富於愛心的老師遠比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具老師的魅力。學生表示:對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十分願意接近老師,希望與教師合作,把教師看成是父母親般的親人。他們願意向老師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爲,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爲,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爲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爲師之道。他就是把學生當做人來看的,當做平等的人,堪與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當做下級,當做可以隨意訓斥的無知小兒。時下某些老師可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往往自以爲尊貴無比,維護師道尊嚴,不顧學生的顏面。其實這種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語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師對學生不要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應該像李叔同先生那樣,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堪爲師範的人。學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於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爲、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個人教學計劃 篇2

在新課程改革大潮中,我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了新學期的工作中來。本着求創新,求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的目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來制定我的.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一.加強學習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育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水平,還要有多元化的知識儲備,才能適應新課程實驗改革。爲不被時代所淘汰,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在一個學期的基礎之上,要利用業餘的時間進一步學習有關於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嘗試着把學習滲透在工作的點點滴滴,融合到備課和講課上來。把學習使終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充實自己,纔會有不斷的創新,纔會不斷的發展,我將繼續不懈地努力,刻苦專研,成爲新型教師,適應時代發展

二.向科研教師型轉變

1.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課堂做到“放”“活”“趣”“新”“實”。爲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打算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們樂學、勤學、會學。我要養成每天記日記的習慣,注意總結經驗,在課堂常規訓練上有自己的特色。

2.紮實做好新課改的每一項工作。在比較準確地掌握了上一冊教材的基礎上,本學期我仍將毫不鬆懈地用好新教材,深入學習新課標。在教學中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學期末將上交一份有價值的論文,同時會以年組研究課的形式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3.教案的編寫是作爲教師必做的一項工作。但如何使教案的編寫更具科學性、實用性,我將嘗試着衝破傳統備課的清規戒律,編寫實用、新穎、具有個性化特點的教案。

三.“備”、“改”、“批”、“輔”、“查”是教師的常規工作,每一項都十分重要。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同時還不要忘記對希望生的輔導工作,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愛心去幫助每一個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讓每個希望生都能在學期末的時候有所提高。在作業佈置上要多動腦筋,多留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有創新能力培養的作業,讓每個學生不再爲作業而苦惱。

多彩、多元的社會急切地呼喚着創新,教育也迫切地呼喚着有活力、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我將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爲學校輝煌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個人教學計劃 篇3

這是一個特別的學年,也是一個具有挑戰的學年。

帶上畢業班了,沒有惶恐不安,沒有手足無措,感覺到的只有期待與壓力,內心一片寧靜,但工作一直忙碌,一年吧!說好了,把這一學年都完全奉獻了,與同學們一起努力試試,我對我的班有更高的要求,全員都能正取上本市的高中,超過一半的人(即21人)能上省一級學校。這算是一種狂想,只不過,想都不敢想那就是太讓人失望了,太對不起同學們了。

在這第一個學期裏,最主要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建立畢業班的意識,營造良好的畢業班氛圍,學生更向學,能學習,能有奮鬥的勁頭,而且知道自己在學什麼,知道自己怎麼學。把一些影響學習的因素剔出掉,傳遞正能量,創造出我們班的精彩。

在本學期裏的工作主要如下:

1、跟隨學校的安排,做完學校分配的任務,統一步伐

2、按照上學期的小組管理模式進行班級管理,並進一步完善。加上自己的教室辦公,把學生的動向進一步掌握好。

3、找一首班歌。每週班會上唱一次,周內如果有需要提升氣勢時也唱。訓練出班級氛圍。

4、實行學習目標管理,首先把20xx年的高中各學校張貼到各自的課桌上,並估算出自己的分數,確立自己的本學期目標,下學期再進一步更改。在每一次大考後的反思與措施制定。

5、班會課,充分利用班會課。每次班會課必有一主題,必有明確目的性,必展示多媒體。

6、寫激勵性語言。可以是摘抄的,也可以是自己編寫的。

7、每週至少找五名學生溝通,必有記錄。可以是表現好的,也可以是表現差的。這個工作從第三週開始。

8、更重要的放在自己這裏。保持平和心態做教學、做管理、做溝通。多鼓勵、少批評。

9、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尤其是表現好的同學要持續表揚,主要以短信溝通。

10、撰寫初三工作日記,以正視自己的工作,進一步做好工作。

與其說這是計劃,不如說是我正在做的事和將要做的事。當然,也可以稱之爲計劃。不論是什麼,工作後的效果必須要有,而且必須要明顯。

相信自己,相信同學們。來吧,我的同學們,相信我們是爲成功而誕生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