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學計劃

光陰如水,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穫成長,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材簡析:

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deg;及圖形的拼組。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爲以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deg。

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聯繫生活實際並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欣賞數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掌握三角形的不同分類方法。

難點:

1、在三角形內畫高。

2、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

1、重視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2、教學內容的呈現不但要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四、教學建議

1、準確把握本冊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deg;”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

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聯繫。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不盡相同。教師要重視爲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4、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爲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課時安排:三角形6課時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設計者:王裕美

一、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第82頁例3

二、教學目標: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能用這種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四、教學準備:

不同長度的小棒。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觀察課本8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請大家仔細觀察,他可以怎樣走?

(2)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爲什麼?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做個實驗。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實驗1: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請大家隨意拿三根來擺三角形,看看有什麼發現?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隨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擺成三角形。接着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擺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尋找原因,深入思考。

2、實驗2:進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麼情況下襬不成三角形。

(1)每個小組用以下四組小棒來擺三角形,並作好記錄。

1、4cm、5cm、6cm3、4cm、4cm、6cm

2、3cm、3cm、6cm4、3cm、2cm、6m

說一說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爲什麼?

(2)能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麼規律?

(3)師生歸納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同時板書課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三條邊的一個規律,你能用它來解釋小明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的原因嗎?

2、請學生獨立完成86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radic。”

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關係來檢驗。)

3、你能用下圖中的三條線段組成三角形嗎?有什麼辦法?

4、有兩根長度分別爲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爲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2)用長度爲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3)要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多少?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在這節課裏,你有什麼收穫?學會了什麼知識?是怎樣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