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教學計劃合集6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計劃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小學教學計劃合集6篇

小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 1 ~ 5 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 6 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爲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一系列的學校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爲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爲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 30 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 、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繫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5 、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 、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 、能查閱資料,瞭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 、初步瞭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幹、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 、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 、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 、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 、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 ―― 水作爲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13 、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4 、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15 、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 、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徵分辨、區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17 、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8 、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

19 、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 、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製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製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 、通過觀察比較稻穀、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澱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緻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澱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澱粉糊加入碘酒後發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

22 、科學知識:認識稻穀、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23 、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 “ 一粥一飯 ” 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傑出貢獻。 在討論中,逐漸養成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 、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 、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 、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小學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我承擔學校理科教研工作、任四年級組組長、代四(7)班數學課。我一定紮紮實實地搞好學校的教研工作,做到一週一教研,搞好師徒結對工作;抓好本組隊伍建設,使各項工作走在學校前列;搞好教學工作,使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每一個孩子都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現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學年,我繼續擔任四(7)班數學教師,經過一年的相處,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彼此關係融洽,同學們學習態度較端正。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爲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運算律、方向與位置、可能性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第四單元“運算律”。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加法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某一點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掌握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

6、第六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後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係。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8、第八單元“可能性”。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感受簡單的隨機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爲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學生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學生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並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經歷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這兩個運算定律,並能將其應用於簡便計算之中。體驗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意識和能力。

5、學生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6、學生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7、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8、初步感受到事件的發生隨機性,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五、課時安排:(略)。

小學教學計劃 篇3

第一層次:初學階段

(一)教學目標:

培養對排球運動的興趣,喜歡排球運動,初步學習和掌握基本姿勢和移動、墊球、發球、傳球和扣球等基本技術,享受排球運動的樂趣。發展體能(速度、靈敏、反應、爆發力等能力),形成積極健康的業餘生活方式;在練習與比賽中,學會調控情緒、磨鍊意志、增強自信、發展個性、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二)教學內容:

1、基本姿勢和移動:站立姿勢及滑步、並步、跨步、交叉步、跑步和綜合步等基本步伐的移動

2、墊球:雙手正面墊球、側面墊球、單手墊球、移動墊球及背墊

3、發球:側面下手發球、雙手正面發球

4、扣球:原地扣球、正面助跑起跳扣球

教學重點:墊球、傳球

(三)教學要求:

通過示範教學,要求學生模仿正確的技術動作,採用各種技術的輔助性練習手段,逐步形成正確的擊球動作,初步建立主要動作的基本技術基礎,初步掌握基本姿勢及移動、墊球和傳球技術,本階段學習不應急於求成,難度要降低,可多進行墊球及傳球練習,並以多種形式的練習內容交替進行,以更較好的掌握基本動作。

第二層次:基礎階段

(一)教學目標:

全面學習掌握規範技術動作,基本掌握基本姿勢和移動、墊球、發球和傳球技術,對各項基本技術建立一個比較清晰、準確的動作表象。享受打排球的樂趣,發展體能,形成積極健康的業餘生活方式;在練習和比賽中,學會調控情緒、磨練意志、增強自信、發展個性、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二) 教學內容:

1、準備姿勢和移動: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一腳在前,兩膝微屈,身體中心位於兩腳之間,並稍靠近前腳,後腳跟稍提起,上體稍前傾,兩臂放鬆,自然彎曲置於腹前。兩眼注視球併兼顧場上各種情況,兩腳保持微動狀態。

移動的技術要領:判斷及時快反應,擡腿彎腰移重心;移步轉換銜接好,身體快移重心穩。

2、墊球: ①正面雙手墊球

②側面墊球

③移動墊球及背墊球

3、發球:

①側面下手發球

要領:腹前低拋球,轉體帶擺臂;擊球后下部,控制球路線。

②正面雙手發球

要領:手託上拋高一米,同時擡臂右旋體;轉體收腹帶揮臂,弧形鞭甩應加速;全掌擊球中下部,手腕推壓要積極。

4、傳球:正面雙手傳球

教學重點:墊球、發球

(三)教學要求:

掌握正確的基本姿勢和移動技術、傳球技術,較好的掌握墊球和發球技術,對各種基本技術建立清晰、準確的動作表像,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動作結構的正確性,在不產生錯誤動作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練習的難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的發展合理運用技術能力。

第三層次:提高階段

(一)教學目標:

本階段教學是在複習、鞏固、提高已學過的基本技術動作的基礎上,主要加強排球比賽戰術上的運用,通過教學比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技術和戰術的能力,使學生懂得排球比賽規則,提高比賽欣賞水平。享受打排球比賽的樂趣,發展體能,形成積極健康的業餘生活方式,在練習和比賽中,學會調控情緒、磨練意志、增強自信、發展個性,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

1、基本的站位和輪轉

2、陣容配備:“三三”配備 “五一”配備

3、排球比賽的基本規則的介紹。

教學重點:比賽中的基本技、戰術配合應用

(三)教學要求:

較好的掌握基本技術組合運用的戰術方法,通過實戰練習和比賽,培養實戰能力,初步形成發球、站位、單一擊球技術和多項組合運用以及攻底線,攻對方弱點等基本的戰術意識。戰術練習中,要特別注意防止因某些戰術上的需要而採用不適宜或完全錯誤的擊球動作和方法。通過本階段的教學,使學生懂得排球比賽的規則,瞭解各項基本技術的動作規範和排球運動的技術風格,初步具有區別正確與明顯錯誤動作的能力。

學習成績的評價:

包括評價的內容、方法與要求

(一)評價的內容

1、 學習排球運動的態度,如是否準時上排球課,在排球課上是否積極活躍,課外是

否參與排球運動等。

2、 排球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包括髮球、墊球、傳球等。

3、 體能,包括摸高、折返跑。

4、 情意表現,如學習排球運動的自信心如何,能否克服排球學習和活動中的各種困難等。

5、 合作精神,如在參與排球運動的過程中與同伴合作的情況等。

(二) 評價的方法

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應遵循主體性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教師應遵循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定性評價爲主。定性評價的指標主要有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定量評價的指標主要有排球運動技能和體能。

評價的難度主要在於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應該重視這一問題,使評價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排球運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

小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34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面除了重視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注意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客觀的把全班同學分爲好、中、差三個層次。好學生的智力較好,很容易學會新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缺乏問題意識。中等生學習知識比較紮實,能夠自主學習,但思維不夠靈活,缺乏創新意識。差生接受知識比較慢,學習興趣不高,不善於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習成績不佳。在教學中應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統計與概率。

數與代數:克、千克、噸的認識;除法的口算、估算;簡單的、稍複雜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及驗算;混合運算;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混合運算;分數的初步認識與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空間與圖形: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在東、西、南、倍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辨別其餘七個方向。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認識周長和周長單位,會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實踐與綜合運用:感知影子長短與時刻變化的關係;合理安排雙休日。

統計與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即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意識。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具體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4、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5、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6、結合實例,進一步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7、在東、西、南、倍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辨別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8、通過具體的情境,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9、應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測量等知識解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10、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情感與態度目標:

1、在他人的指導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筆算,這些內容是“數與代數”部分的教學重點。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比較抽象,是教學難點。

五、教學實驗課題

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策略

六、教學措施

1、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新穎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3、儘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4、應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過程,準確的把握數量關係,逐步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重視學生操作,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動口。

6、作業佈置力求少而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作業批改要及時,並努力做好批改記錄,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饋和矯正。

7、對後進生要多給與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其上進心。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使後進生樂於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多讀書,多查閱資料,掌握先進的教學。

小學教學計劃 篇5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裏,我們數學組所有老師都按照教學工作計劃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學工作,大部分班級的學生成績都有了較爲明顯的提高,這是與學生的努力離不開的,當然還有我們的老師辛勤教學的因素,兩者都有吧。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中,我們數學組多有老師都總結出一個經驗,就是完整的按照我們之前制定的教學工作計劃,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因此在新的學期,我們根據上個學期的經驗,又制定了一份最新的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再上一層樓,具體內容有下:

一、紮實推進課程改革。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內涵,掌握新課改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到課改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要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勤於研究、勤於研究、勤於總結,確保課改實驗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教研組規定單週三進行教研活動,時間安排在下午兩節課後。要求全體教研組成員準時參加,不無故缺席。

2、立足課堂教學實踐,把課改的精神紮紮實實地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思想上要趨於以學生爲本,能力爲中心、活動爲重點;過程上趨於開放和靈活;組織形式上要趨於寬鬆民主;評價上要趨於多元。課堂教學目標要重新定位,要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除關注學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認識到數學是一種文化,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重要窗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接受“數學文化”的薰陶。教學方法的表現形式要有所突破,課堂上學生自主表現的時間和空間要充足一些,教學的環境要寬鬆一些。要上好課改實踐課,分析研究,提高課改實施水平。

3、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優化課程實施。要通過比較,研究新老教材的變化,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要讓全體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積極開展實踐,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法和學法。新一年級教師要用好上好新教材,要讓學生感到學習是有趣的、快樂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餘年級老師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以發展爲根本,關注落實過程性目標;以生活爲依託,着力構建鮮活性的課堂;以解決問題爲主線,建立探究性學習方式,着力培養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能力。

4、積極探索評價改革,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開展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評價改革的實踐與研究。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要注重學習能力的評價;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面向學生現在和未來的評價;注重對認知領域和情意領域的綜合評價。可嘗試開展成長記錄等多種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評價,促進評價的內化。

5、以課程爲抓手開展課題協作活動,以“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爲主課題,創設合適的外部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使學習過程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爲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獨特而富有個性地學習。

6、加強課改過程管理,制定好課改實施計劃,明確課改目標、內容、方法和研究課題,加強集體備課,針對課改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說課、評課、饌寫教學隨筆等多種形式的反思,及時總結研究成果。

二、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1、切實做好“五認真”工作

“五認真”的每一環節,都要講究實效,要把備課作爲教師個性化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作爲教師教學行爲、學生學習方式的“點子庫”,變備“課”爲備“人”,變備“形”爲備“神”。要精心備課,擴大學生課堂實踐的空間,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注重整體結構的設計,注重設計學生的學,注重形成個性化的設計方案,使學習過程成爲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

2、加強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要特別關愛他們,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視責罵他們,不打擊他們,讓他們也有完成某項任務後產生的自我滿足感,讓這些學生也在一種積極而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3、結合本校特色,進一步加強網絡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大膽嘗試“創新教育”,努力提高利用網絡獲取教學信息和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進一步開展課題研究,推動教學手段的改革。 本學期教科研組成員要結合本校運用現代媒體的特色,進一步開展在《網絡環境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課題研究,圍繞“學習資源的開發”、“情境氛圍的創設”、“學習評價的改革”、“學習方式的建立”等子課題紮實規範地開展研究,深化課改的理性思考,增強投身課改的自覺性。

三、加強教師隊伍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開展五年以下教齡小學數學青年教師教學競技比賽,擇優參加下學期市級課改評優活動。關心培養新上崗的教師,新老教師之間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同科之間要加強協作活動,青年教師要大膽嘗試,勇於創新,不斷實踐,善於總結。青年教師一學期要求製作2只有質量的網絡教學資源備課,蒐集一個有一定質量的教學資料,完成2篇教學論文,上好1堂實踐課,每週促進完成電子備課2節。選送優秀教學案例、論文、多媒體可見參加蘇州市級評比,促進教師現代信息能力和理論水平的提高。

小學教學計劃 篇6

信息科技學科在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及在自身地努力下。發揚務實、進取精神,使學校的信息科技教育教學得以順利開展。同時加強對硬件設施和網絡設備的檢查和維護等工作,確保教學平臺的暢通。本着爲大家服務的指導思想着重圍繞以下幾項工作展開,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我組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上海市中小學二期課改《信息科技》學科的基本思路”及“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理念,使教育思想不斷更新,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入持久的投入到教育教學中使我組教師得以共同提高。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習得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上好每一堂信息技術課。

2.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的評比活動,努力提升教學實踐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

3、積極蒐集、整理各種教學資源,加強學校資源庫的建設。

4、爲全校電腦做好後勤服務工作,保證正常的教學和辦公環境。

三、主要工作:

一、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面。要求每位教師吃透教材,積極探討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們組的老師進行了“分層教學”的模式,並加強個別輔導、實現同學間一幫一、多幫一,基本解決了常規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使學生逐步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科技發展.社會需求方面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積極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爲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積極參加寶山進修學院召開的各項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教研教改活動,全面領會和掌握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適應科技進步和發展使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走在同行業的前列。

三、積極參加上級教委組織的各項教研教改活動及各種技能競賽、努力做好耐心細緻的輔導培訓工作。

四、我校信息技術工作還將肩負着培訓教師這一艱鉅的任務。通過培訓將使我校85%以上的教師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並能運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之中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五、要求每位老師利用一切業餘時間進行自我進修並積極參組織的有關培訓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通過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使廣大教師基本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六、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利用多媒體設備上一定數量的展示課或研討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七、學校的多媒體教室、電腦房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專人管理,定時檢查和維修、保養使機器設備時刻處於良好的備戰狀態爲一線教學服務。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組將繼續以學生爲本,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