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學反思

《功》的這節內容是力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功的概念比較抽象。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功的計算題對於基礎太薄的學生來說,就更困難了。

《功》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先是按照教材的編寫順序,從“力的成效”入手,讓學生體會力與距離的關係,引出功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做功的實例,鞏固和檢查學生對功的含義的理解。在學生對功的含義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引導學生分析“想想議議”中的“做功與不做功”的圖片,總結出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再通過我的“啞劇”表演,訓練學生學會正確判斷物體是否做功,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功的含義,這樣處理學生比較感興趣,容易接受。

公式W=F?S中的F、S是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由於學生在解題能力上有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在解答靈活性、綜合性較強的.問題時還是有困難。因此在習題課上要有所側重,要多給予學生解題方法上的指導,指導學生會審題,會找關鍵詞,重點詞,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

(1)功的概念講了太多、太久,學生其實很快就掌握了功的概念。

(2)將物體由於具有慣性而向前運動是,力沒有做功,應該分兩個階段講解。第一階段是離開手前,力做了功,第二階段是離開手後在空中運行過程中,人的力對球沒有做功。

(3)沒有列舉:舉重運動員把槓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槓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起重機使貨物沿豎直方向和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這些例子應該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