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5篇)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

優點:

1.問題式的談話導入,引起學生去課文裏找答案的好奇心。優美的朗讀錄音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課文當中,引起學生也學着朗讀的興趣。要想朗讀的好就要先掃除生字的障礙,激發學生學好生字。

2.識字環節方法靈活,圈生字指名讀,檢查預習情況。歸類學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和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在多音字學習環節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孩子區分讀音。通過讀開片、走迷宮、開火車爬高山等遊戲環節復現生字,進行鞏固練習。生字學習比較紮實。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不平均用力突出重點。

3.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較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夠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課堂學習效率較高。

缺點:

1.識字環節缺少擴詞訓練。在歸類學習後,學生對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擴詞訓練,然後再以卡片、開火車遊戲等呈現詞語。

2.在字理識字環節,字的意思可以通過學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現,這樣記憶更深刻,讓學生養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習慣。

3.第一課時指導朗讀目標不明確,設計時考慮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尤其標點符號處的停頓)、讀好問句,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讀的時候過於拖沓,讀的遍數稍多,側重點有點偏向體會說話人的語氣,用時太長。

4.課堂把控能力差:當個別學生小動作較多,屢次提醒沒有改善的時候,有點措手不及。試圖通過讓他回答問題來提醒,但是在回答完問題坐下後還是照樣有小動作。還通過站在他旁邊以及一些身體接觸來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顯。在誇獎他旁邊學生坐的好的時候,稍微觸動到他,但是持續時間也不是很長。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影響到了情緒。課堂把控能力不強還表現在張老師提醒我時間快到時,沒有想到辦法迅速結束授課。其實可以用一分鐘時間迅速將最後一段讀完,然後將分角色朗讀作爲課後作業,再用兩分鐘時間說一說課文中的藍樹葉是什麼、誰畫的、爲什麼畫藍色的樹葉。

反思:

教學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都要以提高學生語用能力、語文素養爲目標。

上課過程中,注重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比如本課當中涉及的做批註和查字典。低年級教學設計注重多樣化、有趣性。朗讀指導明確課時目標。在以後的展示活動中,要加強自身的靈活應變能力。課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目標的內容要讓學生當堂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2

《藍色的樹葉》是學生進入二年級以來的第一組講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爲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我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後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着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我讓學生帶着問題重點讀讀第一二自然,重點讀讀有關的幾個關鍵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這一關鍵性詞語,學生一定會領悟到,林園園是不會再需要綠鉛筆的,她說這句話只是爲了給自己的不願借找藉口。這一可貴的教學資源,成爲這堂課的一個亮點。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3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這樣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課文內容真實、生動,貼近兒童生活,有着較強的生活氣息。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懂得要有助人爲樂的好品德。執教這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採用多種方法教學生字後,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了“聽音找字”的遊戲鞏固生字。這遊戲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學生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首先讓學生準備好自己製作的生字卡片,然後聽老師讀字,學生迅速舉起聽到的生字。這遊戲既考查了學生掌握生字正確讀音的情況,尤其是翹舌音的字“術、惹、皺”,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並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學手段上,我注意以讀爲本,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作爲指導的重點,鼓勵學生反覆朗讀,揣摩人物內心世界,豐富內心的感受。如: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林園園的話中有幾個“不要”?自己嘗試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反思,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藉口不願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像並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爲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導學生認識林園園的做法是錯誤時,我也很注意防治學生把林園園作爲批判對象,使學生認識到林園園雖然有錯,但她最後還是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改正的。最後,我還相機進行了說話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還鼓勵他們寫下來,初步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尤其是當別人有需要時,更應該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學生能能領會到課文傳達的教育信息,這是我在本課教學中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仍比較欠缺,學生朗讀的參與面較小,鼓勵性的語言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4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的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課文結尾這樣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課文內容真實、生動,貼近兒童生活,有着較強的生活氣息。

互相幫助,不應成爲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爲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啓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懂得要有助人爲樂的好品德。執教這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採用多種方法教學生字後,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讓學生準備好自己製作的生字卡片,然後聽老師讀字,學生迅速舉起聽到的生字。這遊戲既考查了學生掌握生字正確讀音的情況,尤其是翹舌音的字“術、惹、皺”,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並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學手段上,我注意以讀爲本,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作爲指導的重點,鼓勵學生反覆朗讀,揣摩人物內心世界,豐富內心的感受。如: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林園園的話中有幾個“不要”?自己嘗試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反思,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藉口不願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像並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爲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導學生認識林園園的做法是錯誤時,我也很注意防治學生把林園園作爲批判對象,使學生認識到林園園雖然有錯,但她最後還是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改正的。最後,我還相機進行了說話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還鼓勵他們寫下來,初步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尤其是當別人有需要時,更應該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學生能領會到課文傳達的教育信息,這是我在本課教學中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仍比較欠缺,學生朗讀的參與面較小,鼓勵性的語言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5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

教學時,抓題眼。本篇課文我抓住課題中的"藍色"這一詞語入手,先出示一些美麗的樹葉,讓學生欣賞。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板書課題,抓住時機你見過藍色的樹葉嗎?大屏幕出示一個藍色的樹葉,此刻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林園園的言行,明顯不對。在學習課文中,我緊緊注重了林園園和李麗的對話,深入理解說話的內容,明白每一次對話中林園園的不願意。教學時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加深對此問題的體驗。

課文結尾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你們有問題嗎?學生紛紛舉手,"林園園爲什麼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爲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不同的理由。隨機我就說:"你們在學習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樣做的?"此刻課堂很活躍。接下來我就進行隨文練筆,把生活中的事動筆寫下來。這樣把課堂上的收穫也充分運用其中。本節課效果很好。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6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得還不錯。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紮實,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不僅讀準字音,瞭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並能在此基礎上,運用詞語說句子。教學時,注意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繫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半綠半黃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的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着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5、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善於發現問題,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如指導: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句話時,我只是讓學生抓住“小聲地”這個詞,讓學生用小聲的語氣去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這樣設計:老師大聲地讀這句話,讓學生聽一聽老師讀得行嗎?學生如果說行,讓學生再去讀這句話,細細理解到底該怎麼去讀,通過反覆讀,學生髮現應用小聲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更加樂於學習。

6、進行品讀環節的教學,應注意找準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着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引導學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7

《藍樹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李麗在美術課上,畫樹葉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林園園借,但沒接她的綠鉛筆。李麗用藍鉛筆畫了樹葉。林園園看見了畫藍樹葉,臉紅了。

學習課文之前,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揭示課題《藍樹葉》,隨後問:看到這個課題你一定想知道什麼?學生紛紛提出: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這是哪兒來的藍樹葉?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找答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讓學生自由回答上面的問題。

再感悟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李麗爲什麼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鉛筆?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讀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麗爲什麼沒有接凌圓圓的鉛筆。這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找出李麗和林園園的三次對話,從她們對話中林園園的語氣,神態中去領會感悟出林園園不願意借給李麗綠鉛筆。抓住重點詞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不要.....不要..... 皺着眉頭等)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林園園是在爲捨不得借鉛筆給李麗找藉口。

學習第五自然段,指名讀回答: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表情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林園園覺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錯了。你能知道她這時候心裏在想什麼?“她在想,要是我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了,她就不會畫出這麼難看的藍樹葉了”。“我這樣做不對,以後要改正”。

現在你想對林園園說什麼?甲:林園園,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去幫助。乙:林園園你不能太小氣了,要是你以後有困難,別人也不會幫助你的。 丙:林園園你知道嗎?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麼?(我明白了我們從小要有愛心,別人有困難,我們要熱心幫助)

說說你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和像林園園一樣的事例。學生也說了班上很多同學的例子。

想想:林園園以後會怎麼做?(自由回答)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感情朗讀課文,學會了生字詞,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道理,還與自己進行了對比,知道了對錯,提高了認識。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8

課伊《藍色的樹葉》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美術課上,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不願意把綠鉛筆借給李麗,李麗用自己的藍鉛筆畫了藍色的樹葉。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本課計劃用五課時完成。第一、二課時主要學習生字和初讀課文,第三課時理解課文,第四、五課時朗讀背誦,練習鞏固。理解課文時,我是這樣安排的: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精讀課文——小小練筆。

一、激趣導入

課堂上,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我想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爲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樹葉圖片,讓學生觀察、欣賞。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

讓學生觀看課文視頻,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印象,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三、精讀課文

在學習課文中,我主要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三次對話,讓學生體會李麗有禮貌、誠懇,林園園找藉口、不願意。抓住課文中的兩個句子:樹葉那麼綠,真惹人愛。你要注意,不要削,畫的時候不要用力,不要畫得太多。讓學生仿照句式說句子。讓學生體會林園園爲什麼臉紅了。最後進行對話表演。

四、小小練筆

爲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句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想對林園園說的話。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有的學生想對林園園說,你快點把綠鉛筆借給李麗畫樹葉和小草,同學們纔會喜歡你。

隨着年級的遞增,課文也越來越長。這既考驗着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也考驗着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相信會發現教學中的樂趣。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9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是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還不錯。

教學《藍色的樹葉》一課,我認真備好課,定準目標,對學生進行學前分析:二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識字,語境認讀容易,獨立認讀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還是較短,好動。這節課以識字爲主,在教學中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識字,設計了幾個遊戲環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注率,提高識字效果,鞏固識字的目的。

這篇課文需要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以識字爲主,學生自讀生字詞,初讀課文,對課文大致瞭解。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了這樣的導入:出示一片金黃色的銀杏樹葉;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葉(梧桐樹葉);一片紅紅的楓葉;一片藍色的樹葉(自己製作的)。問學生:樹葉一般是綠色、黃色、紅色的,爲什麼有藍色的樹葉呢?這種導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跟着初讀課文,通過自由讀文把生字劃出來,然後自己藉助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遍,通過各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教學中,我首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回憶曾經學過的識字

方法,並幫他們歸納課件出示,有加偏旁、減偏旁、換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謎、講故事、編兒歌的方法,還有找朋友識字,在生活實際中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等方法。

這節課,特別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檢查學生生字時,就進行了齊讀、開火車讀等,特別開火車讀,人人都有參與機會,幾乎全班同學都輪到了一次,這樣可以及時糾正一些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這樣做比較好。在學生認字的基礎上,我充分調動學生開動腦筋,靈活應用以上多種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例如:有的同學說看到自己的鉛筆盒認識了“鉛”和“盒”這兩個生字;有的說利用樹葉姐姐上面的拼音認識了“術”,在美術書上認識了美術的術;有的說通過找朋友認識“吐”:吞吞吐吐,吐出;還有的看到媽媽臉上的皺紋就記住了“皺”, 教學“筆”一字時,從分析字形入手,爲什麼筆這樣寫呢?因爲毛筆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學“鉛筆”一詞時,讓學生從組詞開始,學生紛紛說出:削鉛筆、還鉛筆、借鉛筆、買鉛筆等詞來。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削”等。通過識字方法的交流,達到學習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的教學目的。

在鞏固識字的過程中,我設計幾個遊戲環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注率,提高識字效果。如:1、摘蘋果遊戲。通過搶讀、開火車讀,生生互相讀進行鞏固;2、變字魔術。木 +(、)=(術)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們一起爬山吧! 然後通過開火車讀,生生互相讀進行鞏

固。在識字教學的同時,還重視朗讀的訓練。在指導朗讀時,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因爲他們剛學完生字,自己讀可以把生字融到課文中讀,體會字意。讀通順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五個句子。然後,指導寫字時,1、我會把下面的字按結構歸類:(讀一讀)2、我會寫左右結構的字:吐 鉛 筆 課。

3、說說你覺得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4、指導正確書寫,在黑板上範寫,讓學生邊看邊書空,筆筆到位,認真指導,最後學生練寫,全班人人都有參與,這個環節做得比較好。

今後,我覺得還應在教學中,穿插字義、說話等識字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還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但怕時間不夠,所以朗讀訓練沒有到位,放在第二課時重點訓練朗讀。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0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對呀,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個人心中都裝着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着鬥爭,鬥爭的結果,要是自私,要是無私。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從課文內容看,李麗從頭到β都非常有禮ò,林園園則表現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說,找了一個又一個的藉口推託,林園園的行爲明顯不對,但生活中這樣的事是很多的。課文結β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爲什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爲她覺得不好意思,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一直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爲指導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並努力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對三次對話進行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1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後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文章的旨意在於讓學生明白: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熱情相助。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學生。但是,在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要圍繞文章的旨意,否則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課。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設計了新課的導入。課開始,我出示最常見的綠色的樹葉,並讓學生說說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回答:金黃的、紅色的等,就是沒有藍色的,此時我板書課題。在揭題後,我問學生,讀完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自然就問了“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呢?”於是我們就帶着這個疑問,開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學生從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是林園園不願意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李麗,李麗只好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爲什麼臉紅了?”有的學生回答:“因爲她覺得自己太小氣了。”有的說:“她覺得沒有把綠鉛筆借給李麗,有點不好意思。” ??我又問:“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林園園還會這樣做嗎?你從哪裏看出來?”這個問題設計目的就是

爲了讓學生相信林園園能知錯就改,不要把她當成批判的對象。“如果是你,你願意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嗎?”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當我遇上困難沒人來幫助我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他人有困難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並使之成爲一種習慣。“那你們想對林園園說些什麼呢?”這一說話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紮實,通過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繫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說”“吞吞吐

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

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着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2

《藍色的樹葉》,主要講李麗的綠鉛筆找不到了,向林園園借,而林園園找了許多借口,並不樂意借:先是以自己沒有畫完爲藉口,接着以怕弄斷爲託詞,後來又嫌李麗畫的內容太多而不樂意。讀到這裏,一個活生生的小氣鬼出現在孩子的眼前,這與我們平時所倡導的團結協作、助人爲樂的思想大相徑庭,這就是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義所在。文中的林園園無疑是個反面典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感悟到:同學間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協作。

王燕驊老師舉到過這麼一個例子,整堂課,按照老師課前的預設順利地開展着教學活動。就在學習第五自然段即將順利揭示中心的時候,意外發生了。老師提的一個問題“看着李麗畫的這些藍樹葉,你想說什麼?”打亂了這堂課的和諧。按照課前預設,學生會對林園園說:“你應該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可沒想到,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就說:“我想對李麗說,你可以用紅鉛筆來畫呀!楓葉是紅的!”

頓時,教室裏議論紛紛:“是呀!爲什麼一定要畫樹葉呢?”“可以畫白雲、藍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開了:“李麗真笨啊!”“她不動腦筋。”……我並沒有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看着學生七嘴八舌的樣子,老師只能委婉解釋道:“你們真聰明,能自己解決困難!可現在李麗沒有想到這些辦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會怎麼辦呢?”儘管在老師的努力下,有的學生又回到了主題: “我應該幫助她。”

其實,反思以下這堂課和這篇課文,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去處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園園的角度上。作爲林園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麗的角度上。這也就是學生所議論的:當碰到困難時,首先應該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困難;實在解決不了,再去尋找幫助。換言之,也就是拋棄了李麗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3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麼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我又說:這節課學得開心嗎?開心,他們這樣回答我。聽到這樣的話,我也覺得開心。只是笑過後留給了我更多的思索。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爲什麼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爲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語文課在我們小學課堂中該起怎樣的一種作用呢?又該如何是教學呢?語文顧名思義:語言與文學的統一,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交流的。在和諧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對文學的欣賞,我想有學習《藍色的樹葉》,學生已經能感受到文字的含義了而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是教師帶着學生對課文的詞句進行分析理解,這個與傳統的語言教學相符嗎?怎麼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課。教學的研究永無止境,然而完全背棄傳統的文學詩詞教學是否不妥。我還在思索,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路上走得更堅實!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4

今天教學《藍色的樹葉》一課,問孩子們如果你是李麗,沒有綠鉛筆畫樹葉怎麼辦?孩子們的答案可謂是多種多樣,讓藍色的樹葉變得多彩起來。

有的學生說:“我可以用黃色和藍色調出綠色。”是呀,簡單的三原色規律孩子們在美術課中學到了,就靈活的運用到這裏來了。也有的學生說:“我可以畫成黃色樹葉,讓季節變成冬天。”季節的轉換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問題,多麼豐富的聯想呀!還有的學生說:“我可以用綠色卡紙剪出樹葉的形狀,然後再粘貼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膽呀!紙貼畫都運用於此了。更有學生說:“我可以都不用顏色,用我的手掌做樹葉,變成黑白的圖畫。”“放上綠色水分顏料吹成樹葉的形狀。”吹畫都冒出來了。

看來在我的孩子們手下不會再有單調的色彩和作畫方法,因爲樹葉都變得那麼多姿多彩。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5

看着課題,想着講過的課,像散步在秋風過後的落葉小路上,回頭看着自己走過的路,感慨萬千:

講課以前,我把本課看的很重,不止因爲它是篇經典課文,也是我小學記得最清楚的課文之一,但我卻沒講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心裏好失落。

有幾處是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一:總是在說服自己已經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課件的製作來說吧,明明改了三次,以爲萬事大吉了,在電腦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這麼不小心的自以爲是,導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現了混亂,講課開始進入極其緊張、被動的狀態。心情的傳染像多米諾的骨牌一點一滴的傳染開來,當我看到班裏一個挺愛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時,馬上意識到自己要失態了。於是,果不其然,教學在分段閱讀時出現環節錯誤,後面的板書竟緊張的忘了書寫。也許學生會一生都記得這節緊張的公開課吧,好好檢討自己了。

第二:不切實際的要求,讓孩子們陷入困境。

當我問到:你從故事裏學到了什麼道理時,有的孩子說的其實已經不錯了,但性情使然,我認爲他們還可以說的更好的。於是,不斷的問,不斷的鼓勵着,好像越鼓勵他們,我心裏越沒了底兒,直到全班的小精靈們都沉默以對,這才認識到自己好像過了。拔苗助長的遺憾仍舊瀰漫我心頭。

第三:在不可能離奇的地方說出離奇的話。

知道東方夜談的無影,明白癡人說夢的荒謬。但就在關鍵的總結

全文時,竟說了一句連自己都奇怪的話:“大家應該向誰學習?”本課的林園園和李麗都不建議去模仿,一個小氣帶點自私,另一個上課不帶綠鉛筆,這種問題連成人都無法回答。他們是二年級的孩子啊,難爲他們了,離奇老師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問題,也許孩子們都會在若干年後回憶起:印象深刻的語文課啊!我要悔過了。

第四:乾枯的評價語言,讓我這個語文老師汗顏。

聽了許多公開課,網上的名師也聽了許多。水平高的老師出口總不重句,包括評價的語言。那是因爲孩子們都像一片片美麗的樹葉吧,他們都有自己的樣子,所以老師就是拿顯微鏡找出他們與衆不同的地方,然後讓這美麗舒展到極限。名師們把“評價的美”分成無數不同的份,分給了身邊的小天使,讓他們的羽翼上描繪上了無盡的自信。而我在評價學生時,都是“好”,哎,世上的美麗不是一個好字了得的。

說了這節課的許多不足,當然也要說說比較順利的地方:

課文的填空導入,是這節課的點睛之處,不僅順利的導入了新課的學習,還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對後面教學環節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裏,我會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師行列進發。希望以後的課堂教學裏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