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輸血與血型》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下冊《輸血與血型》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下冊《輸血與血型》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

七年級生物下冊《輸血與血型》的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判斷血型、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及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觀念。教學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以及高難度之處。作爲一節公開課,我覺得整節課上得很順的,整個課堂組織有序,從學生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的任務。但是課堂上兩位學生對無償獻血的看法各態度給我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對於學生覺得無償獻血很虧及沒有錢就不會獻血的態度,我深感不安,心想:現在的學生的心態是這樣的冷酷、自私;這些獨生子女肯定是在家裏長期被寵壞了,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少爲別人着想。當教師出示“獻血證”時,並提到無償獻血不但可以救助急需幫助的人,甚至可以幫到自己的家人這種切身的利益時,學生才勉強地認同無償獻血,這更使我感到他們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後來我又將這件事與同事交流,交流之後,對於學生“是否願意無償獻”,我又有了新的認識。當初,作爲教師的我,認爲學生不願獻血是很不應該的,尤其上完這節課後,他們更加沒有理由不認同無償獻血。現在想來,爲什麼我們一定要學生在課堂上說願意獻血呢?

儘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但並不是說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參與無償獻血,更何況學生仍處於未成年的成長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這樣規定的: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國家提倡十八週歲至五十五週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可見“獻血法”沒有硬性規定每個符合要求的公民都要進行無償獻血,反而十分強調獻血要“以自願爲原則”。因此,即使一個人一生不參與獻血,也不屬違法。對於學生“不願意獻血”的態度,更不宜過早地將其定論爲冷酷、自私。相反,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學生卻能冒着被批評指責的危險,大膽地表達“不願獻血”的觀點,這是誠實的表現,教師應當尊重他們。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全班幾十個學生,性格特點各異,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學生對同一事物持同一種態度,我們爲什麼一定要求學生“長大後教願意獻血”呢?學生完全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生動的課堂並不需要整齊劃一,而更需要不同觀點的.碰撞,課堂上出現的學生的爭論和矛盾,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所需的最好的素材。

再審視自己的教學,儘管課堂上經過了提問思考以及教師的解析,但學生對於無償獻血仍無動於衷。顯然,學生對獻血是有顧慮的。事實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對無償獻血都保留自己的看法的,總擔心失血過多會影響健康、擔心疾病傳染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讓學生(未來的公民)理解輸血的原理,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正是生物教師在本節課的重要任務。看來,要讓學生認同獻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單靠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例如,在該課教學中,向學生所提的四個問題:1.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怎樣的人符合獻血的要求?2.一次的獻血量是多少?會不會影響健康?3.爲什麼提倡無償獻血?4.你能不能進行無償獻血?等你長大後你願意參加無償獻血嗎?對於這些問題,只要瀏覽一下課文,很快就得到答案。又怎能讓學生產生認同感呢?“認同”屬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範疇,絕不能通過“提倡……”、“要求……”等說教形式將“認同”這種情感態度強加給學生,只能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在感悟中產生“認同”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收集有關的資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獻血的經歷、不能獻血的具體情況等等,讓學生明確獻血除了自願之外,還有很多身體條件限制,能夠獻血表明身體很健康,獻血是一件很不容易而且很幸運的事情。這樣,不需要號召、不需要呼籲,學生長大後會心甘情願地向別人伸出援助的手。

七年級生物下冊《輸血與血型》的教學反思2

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最後比較順利完成了本節的教學任務,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得到了許多體會與感受,具體如下:

1、解放自己,讓學生成爲主演者,新課文、新理念就是要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動者,教師只是輔導者、引導者、穿針引線。從而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儘可能的表現機會。處在身心發展黃金時期的青少年,大部分都好表現自己,因而,在課堂上,無論是新知識點的介紹,還是探究活動的設計,我均是由學生來完成。

比如在血量介紹方面,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和探討使學懂得失血量的多少對人體的影響以及應該怎樣處理。

又如在傳授血型的發現時,我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後,讓學生來進行介紹,再通過課件來介紹整個血型的發現及相關的信息,課堂活躍了,信息也獲得了。

2、榜樣教學最容易感化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在講授義務獻血時,我在網上搜集到許多關於義務獻血的例子,從中選擇了兩個較好的榜樣作爲信息提供給同學們,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最後,我又以自己參加兩次義務獻血的事情向同學進行介紹,並談了自己的一些體會,並向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義務獻血證書。些時,同學向我投來了敬佩的目光,從而也感化了學生,許多同學都表達了自己長大後要參加義務獻血,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從中我也體會到了教師的榜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多開展課間小活動及互動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後的教師,學習任何知識,學生只要對它感興趣,一定能將知識點學好。因此,在教學中我多設計了一些師生互動以及一些以學生爲主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講血型和輸血關係時,我讓四位同學上臺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血型,A型、B型、AB型及O型,然後分別用球拍或其他道具代表受傷失血過多的病人,此時節需要獻血的同學站出來爲其獻血,看四位同學是否表現正確,讓全班同學來做評委,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活動完了以後,我又分別請同學來說自己的感受,希望自己的血型是什麼血型,是萬能獻血都O型,還是萬能受血者AB型或其他血型,學生都積極地說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採取一些知識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鞏固知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爭強好勝是青少年心理髮育的一個特點,學生都有表現欲、好勝欲,榮譽感也是十分強的,因此,在傳授一些新知識或掌握某些知識時,採取比一比的方式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可分男生、女生進行,也可以分小組或其他形勢進行。

比如在《輸血和血型》這節課的教學中,在知識點的鞏固環節,我將全班分成兩個大組來進行競賽,有必答題和搶答題,即是活動又是競賽,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激發出來,最後也收到了較好的結果。

總而言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得到了許多體會,從而也爲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一個更好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以學生爲主體,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更加輕鬆地收穫知識。

七年級生物下冊《輸血與血型》的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提升學生對社會對全人類的情感態度。課堂上能夠落實教學目標,能讓學生學會本節課的有關知識。同時在落實情感目標時,我採取榜樣的示範作用。先向學生展示《獻血法》的要求:年齡、體重、健康等發麪。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學生想到的是對別人的好處,表示出不願意的情緒:“憨子去獻血呢!”我接過一句:我去獻過血,我是憨子嗎?學生們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師爲什麼也會去獻血?獻血過程中會有什麼感覺?獻血之後會有什麼不適?有下來我講述了我自己的獻血過程,同時介紹了獻血對自身的好處,最後強調“獻血應 到正規的無償獻血機構,避免血液病的傳染”。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參加了獻血,學生們很感動,在我講述過程中學生們發出的一陣陣“啊?啊?”聲讓我能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內心所起的波瀾。特別是我講完獻血對自己的好處時,學生們的反應很激動,要不是獻血有年齡限制,估計放學就有可能去獻血了。這讓我感到很高興!

本節課的教學有一處被我遺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輸血以後,有兩個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開來:一是血型與親子鑑定;二是血型與性格。本來是想給學生激發興趣的,在這個問題上,以後應大膽讓學生來說出,從生活經歷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聯繫。很多電視劇中都包含親子鑑定與血型的關係,加上學生平時經常關注星座與性格,血型與性格,所以以後課上會讓學生自己說出血型除了輸血以外的其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