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石上的雕刻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

磚石上的雕刻的教學反思

磚石上的雕刻的教學反思

《磚石上的雕刻》是一節十分注重學生探究創作的美術活動課,在學生動手製作之前,一定要讓學生了解你這節課的目的與要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其次,要能在泥板上雕刻形象,並學習用輔助工具和材料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飾,達到浮雕的效果。最終,能夠在此次美術活動中相信自我,發現自我,表現自我,享受創作成功的樂趣。總結這節課的整體內容,既有可喜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整理如下:

在講解“浮雕”概念的時候,由於設備有限,因此不能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浮雕”的造型特點。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書本上根據定義來找找看有沒有“浮雕”作品。當學生們有了充分感官概念,便可以讓他們想象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浮雕的例子,加強印象,比如一些學校門口的一些科學家頭像的雕塑,天安門廣場上英雄紀念碑上的雕塑,還有我們每天都用到的硬幣,上面的花紋都是浮雕。同學們可以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非常簡單直觀的認識瞭解浮雕。

在製作中如何才能讓每位學生的作品有趣,不單一,不千篇一律呢?因爲本節課雕塑的是自己的形象,對於學生來講立意很新,只有當學生自己融入成學習的主角,他們纔會有興趣去做好自己的功課。應該讓他們每個人都來發掘一下自己的長相特點,這可能是在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很少會注意的事情,仔細的在鏡子裏觀察自己的容貌,或者可以同學之間互評一下對方的容貌特點,即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動手積極性。除了外貌之外,還有一個方面也可以裝飾我們自己的形象,那就是每個人的性格。就像容貌一樣,每個人的性格也有自己的特點,愛哭,愛笑,愛思考,每一個性格側面都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特點。這裏也可以採取如上相同的方法自評或者互評,讓每位同學都找到自己的定位。通過這樣的裝飾,相信每個人在處理自己的形象時都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的形象。

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能夠以浮雕的形式完成作品,大部分同學可以挖掘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發現自己的外貌特徵,運用多種色彩進行大膽造型表現。但有些同學還是容易出現以刀代筆,形成平面的雕刻而不是浮雕的形式。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加強對浮雕的藝術特色的講解,多欣賞一些浮雕作品,讓學生充分理解浮雕的.概念。

其次在人物對象上不僅僅可以雕刻自己,掌握方法後,我們更可以發散一下,雕刻自己的朋友,雕刻自己的家人,創作出更豐富,更完整的泥塑作品。

磚石上的雕刻的教學反思二

1.欣賞評述。

(1)課件出示放大的瓦當圖片,師生交流該圖片的有關信息。

(2)引導學生談欣賞感受。

2.區別體驗。

(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圖片,比較瓦當與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之間的區別。

(2)教師小結:浮雕具有象徵性、裝飾性和紀念意義。

 3.尋找體驗

(1)師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體展示:硬幣、玉佩、筆筒、椅子靠背、房屋裝飾(如石膏線、牆體浮雕裝飾等)、紙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學生談感受。

(4)教師小結浮雕的種類及表現形式。

材質歸類: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屬板、紙板;

表現的面:單面[玉佩]、雙面[硬幣]、組合等。

 4.製作創新。

(1)師生探討浮雕的組成與製作方法。

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製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畫出形象,將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從下往上層層粘上泥塊,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製,再加工。

(2)引導學生創作,並思考創作意圖(教室的牆面裝飾,送給朋友的紀念品等)。

(3)獨立創作或小組合作。

學生根據能力、興趣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製作:可單張的簡單作業,表現最簡單的圖案內容;可用多件組合的方式進行創作;可改變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圓、三角、組合形等。

5.成果展示

介紹自己的作品並互評,教師表揚作品有創意的同學。

6.課外拓展。

有興趣的同學課外繼續蒐集有關雕刻的國內外圖片文字資料,進行深入研究。

學生欣賞並談談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