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成效教學反思

 1、教學反思促使每位教師重新審視自己,促進角色的變換

初見成效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的專業學習與全面發展的過程,與一般的面向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同,它不僅僅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也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其成爲研究型的教師。在反思教學中,作爲教師應該確立這樣幾種角色:觀察者,即教師要善於發現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典型事件以及有價值的教育問題;記錄者,即教師要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爲反思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學習者,即帶着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把自己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外化爲文字,勤做讀書筆記,並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問題意識,使自己更善於發現問題。

在反思中,教師學會了瞭解孩子,學會了瞭解自己,也學會了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從只關注教育目標逐漸向關注孩子的表現轉變,教學計劃從單純的靜態執行逐漸向動態調整轉變(執教者根據現場聽課老師的建議及時調整策略以適應幼兒的需求)。

在大班科學活動《光和影》中,當執教者高燕老師提出“小朋友兩兩合作,利用影子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的興趣仍停留在玩影子游戲上,對“編故事”的要求熟視無睹。根據聽課老師的建議,這一環節,高燕老師馬上調整爲“自己利用影子造型在牆上出現‘半座橋’,然後拋出‘高老師只搭了半座橋,誰來幫忙完成另一半呢’”,於是,幼兒爭先恐後的來演示自己的影子造型——“小鴨”游來了、“小船”搖來了、“青蛙”蹦蹦跳跳來了……霎時一出豐富的影子戲開場了,幼兒一個個願說願演。教師教學策略的改變爲目標的順利達成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呀!

教師從一個被動的教學策略“執行者”逐漸向“決策者”轉變,其中的衆多困惑的'產生與走出的過程也正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2、教學反思促使每一位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

在教學反思中教師出現了衆多困惑:什麼是新型的師幼關係?如何提高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怎樣提問?生成課程與預設課程如何協調?如何進行反思?教師如何適時地接過幼兒“拋過來的球”?凡此種種,不一而是。這些問題是教師實實在在的困惑,但自己又無力解決。此時大家才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理論離自己那麼近,而用起來卻“捉襟見肘”。此時,迫切需要理論武裝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在全園各教研組開展的理論學習中,借書、上網查資料成了教師們的主動行爲,大家學得快,理解得也透。理論的價值在這個時候發揮得最充分,而且,理論與實踐在這個時候也結合得最緊密。這樣一來,理論就成了教師自己的理論,因爲有她們自己經驗的支撐!

3、教學反思成就每位教師成爲勤於筆耕的總結者

我園自開展教學反思後,取消了以往的教育教學筆記和保教筆記,以減輕教師的案頭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反思記錄,使教師有更多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師們結合主題教學中的某個片段或一個主題進行反思,對發現的問題、自己的感受感想記錄下來,保持與自我對話,抓住這些轉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在記述中理出問題的頭緒,在思考中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證了自我反思的經常化、系統化。“教研園地”的“反思與體會”一欄更是爲教師們的經驗與困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

 4、教學反思使每一位參與者成爲合作的夥伴

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實踐證明,教師在反思的時候最容易得到的幫助是來自同伴(同事)和園長們都參與的園內教研活動。因爲自我記錄的反思是單純的內省反思,通常難以深入,但藉助同伴(同事)的觀察和行動研究開展交流性的反思活動,會使教學者思路更清晰明確,而來自交流對象的反饋又會激起教師更深入的反思。每位教師都渴望成長,更渴望理解,因爲教師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需要的首先是一個真誠的傾聽者,希望別人能和自己真誠交流,在此基礎上分析研討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在集體的幫助下,教師們能更快的找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管理者與實踐者在一起,集思廣益,形成觀點的碰撞與交流,使反思更加全面和深入。

教師的合作將成爲教師個人成長的良好環境,傳統的教師文化表現出較濃厚的封閉色彩,教師間缺少交流與合作,這使得教師的生長往往處於一種孤立無助、獨立奮鬥的艱難狀態中,現代知識觀表明:知識是在合作中與分享中不斷產生和發展的,所以教師的成長必須在一種開放的、對話的教師團體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