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跳繩》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跳繩》教學反思(通用5篇)

《跳繩》教學反思1

今就我上過的一節《跳繩》的體育課進行一下反思。

我進行的是二年級的單編跳繩教學,跳繩是發展跳躍能力的傳統性運動項目。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難點。爲此我在開始部分和準備部分中設計了一些訓練遊戲。如:報數比快、我是木偶兵、正反話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注意力。教師又在訓練中賦予適時的點評、鼓勵,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學習積極性。

爲了突破本節教學重點雙手交編花跳。我在基礎部分的設計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展示他們所掌握的各種不同的跳法,從而引出本節教學重點“單編跳”。當學生看到他們的同伴雙手交編花跳得那麼好,早早已躍躍欲試。再聽到教師激勵性的話,學生們都迫不及待的嘗試起來,但絕大多數學生失敗了。此時正是提示方法的有利時機。爲了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及互動、合作學習的意識。我邀請會跳單編的學生說出跳單編的技術要領。

學生們聽完後又紛紛嘗試起來。經過多次的嘗試個別學生學會了單編跳的動作要領,但大多數學生仍舊焦急的練習。這時的學生渴望有人能幫助他練習,看到他進步。於是我解決完在練習中學生們紛紛提出的各種問題後,針對學生不會雙手交跳,跳過去繩搖不過來,不會連續跳等問題,爲學生們創設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得快的學生幫助學得慢的學生。學生們在學習中不但自身的優勢、進步得到了展示,而且樹立了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爲了更好的發展學生跑、跳的靈活性和合作意識。我在基礎部分又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傳統遊戲。學生在遊戲中充分體驗到了集體活動快樂。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的收穫很大,而我的收穫更大。在這節課中我的優點是:

1、教態自然親切,注意了教法的運用,注意了以學生學習爲主體,注意了在練習中自己找尋方法與教師提示相結合。

2、教學目標較清楚,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志品質、合作意識、自信心、身體的靈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鍛鍊。

3、課程環節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

本節課的教學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1、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由爲緊迫。如:教學方法、遊戲方法、訓練形式等。

2、在學生的訓練中,如何梯進式練習,如何有針對性指導及指導方法的多樣性。

3、對實際教學的預測性備課經驗不足。

總之作爲一名新任教師,如何備好一節課,如何上好一節課將是我今後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我會把反思作爲突破口時刻督促自己改進、學習。

《跳繩》教學反思2

這個案例反映出的問題是值得深思的: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教師首先要關注什麼?《走進新課程》這樣告訴我們:“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本案例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以人爲本,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光彩,充分地反映了這樣的`教學思想。

一、捕捉動態生成的契機,讓課堂變煥發生命的活力。

新課程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而是強調預設。在學生跳繩比賽中,一位叫陳成的學生灰心地告訴我,他跳繩總是輸給對手,不想玩了。後來又陸續有學生向我反映這個問題。這時,我抓住契機靈機一動,提議增加一個立定跳遠的比賽項目,並要求學生每個項目比一次,還可以自己去挑戰其他經常獲勝的同學。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堂課後來學生表現出的成功後的興奮和熱情洋溢使生成的課堂充滿了生命力。因爲生成的課堂不再是老師主宰,學生跟着走的局面,而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進程,師生進行共同創造的過程。

新課程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有些教學目標是可以預設的,有些是無法預設的。在實施過程中,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即興創造超越了目標預定的要求,動態生成了有效的教學資源,讓課堂富有生命活力。這正是新課程理念在課堂裏的具體體現。

二、重視學習方式的轉變,給學生自主表現的空間。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個重點就是由被動接受變爲主動探究,注重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充分給學生自主選擇、自我學練、自主創新的機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同時加強合作交流、研究性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個體、小組、團隊活動中,實現充分感悟、充分體驗、充分鍛鍊。

本案例抓住學生爭勝好強的心理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跳繩比賽,並引導學生分組比賽,合作探究。同時教師把比賽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自己去學。在競爭性遊戲中喚起學生的情趣,以樂增趣,以情激趣,體驗跳繩的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時時產生新鮮感,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在玩中練、玩中樂、玩中育。教師此刻成了一位旁觀者、參與者和引路人。

三、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什麼叫做教育?我認爲,需以人爲本,體現人性化教育,關注學生生理健康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往的課堂由於受教學活動的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活動總是受教案的束縛,不敢越“案”半步。可這堂課,陳成等學生的“不想玩”,讓我陷入了沉思,孩子需要成功。當了解到他們立定跳遠很出色時,我隨即改變了教學內容。改動的是教學內容,卻增強了學生更爲可貴的競爭意識,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家蓋茨說過:“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激起人的滿足感和上進心。”是啊,有哪個學生自甘落後,有哪個學生不渴望成功呢!經過這堂課,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要做好一位體育教師不但要有滿腔的熱情,還要關注每個孩子的心理需要,保護他們的自尊,隨時留意“特殊羣體”的行爲變化,並能夠機動靈活的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多創造一些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樣就可以激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把課堂真正建設成爲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樂園。

《跳繩》教學反思3

《跳繩》是一首活潑短小的創作歌曲,2/4拍,宮調式。歌曲的節奏規律性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爲主,活潑、跳躍,結合生動的歌謠體歌詞,形象地刻畫了小朋友喜愛小繩的心情,表達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繩爲建設祖國而鍛鍊身體的決心。歌曲約創作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多年來深受兒童們喜愛的一首歌曲。

歌曲《跳繩》第一句採用了小鈴圖形譜示意旋律的高低。歌曲的第二段詞未出全,是爲學生留下了編創歌曲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動腦編創合適的詞演唱,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基本要求

1、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2、啓發學生理解“小繩子,很靈巧”的含義,演唱時聲音要輕快而有彈性。

3、在教師創設的民主氛圍中理解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自編動作表現歌曲。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現。

4、在學會第一段歌詞後創編第二段歌詞。可分組進行,只要學生創編的有道理,就可以讓學生在大家創編的歌詞中選擇二、三段演唱,並加以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注意:教學中千萬不可出現“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的限定式語言,這與“你想怎樣做”、“你要怎樣做”的啓發式教學思想相悖。

創編與活動

1、用畫圖形的方式感受長短。紅綢舞紅綢飄動長;乒乓球跳動短。以生活經驗讓學生感知長短,爲過渡到音樂中時值長短的感知做鋪墊。

2、教師可指導學生把紅綢和乒乓球塗上顏色。以紅綢的線和乒乓球的點,從視覺上感受長與短。

教學建議

1.歌曲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重視範唱。因爲這對於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藝術形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生動的範唱,有可能給學生留下畢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因此,教師要以自己聲情並茂的演唱感染學生,將學生帶入音樂的殿堂。

2.在唱歌過程中,教師應通過範唱、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學生唱歌時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叫,克服、聳肩、伸頸等毛病,做到輕鬆、自然、愉快地歌唱。

《跳繩》教學反思4

本課在教學組織上充分利用學生愛動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徵,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樹立自信心。爲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巧妙地佈置數跳繩的次數及誰多誰少,自然地引入本課內容。這樣學生興趣高,下面的教學自然就容易多了。

怎樣使學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發揮其潛能呢?出於這樣的考慮,我進行新的教學實驗,充分利用學生的天性——好動好玩的特性,讓他們根據自己收集的實際數據,在“玩”中來比多比少,然後教師收集與教學有關的數據,請他們幫忙算,以顯示其聰明才智,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學生的“玩”來達到教學目的,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種輕鬆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討,相互啓發,得出算理,掌握多種計算技巧。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又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使他們的潛能被喚醒,內在的個性得到展示,發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現,教室裏有一種熱烈的交流氛圍,而這一切都與“比”有關。在“比”的過程中,面對生2的“笨方法”,教師不斷否決,而是讓其他同學在比較的基礎上讓他明白簡便方法。正是這樣,學生討論的氣氛高漲,個個都搶着說,急着找方法。整個過程教師不作過多幹預,也不讓學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

想,而是他們自己“玩”、自己“比”,試想在這種“玩”中誰能說他們沒有“思考”呢?同時還儘可能讓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意見,把時間真正地還給學生。從側面還可以看出,學生的數學知識是通過自己主動建構起來的,而這一點恰恰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玩”的基礎上建立的,改變了以往的“教室安靜、學生坐好、教師講好”的教學模式,在這裏學生是主體,他們自由地“比”“爭”。

在這種熱烈的氛圍中,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爲今後自編應用題或應用題補條件填問題的教學埋下很好的伏筆。因此,在“玩”中學數學,既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能發展其思維,也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認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學方式。

《跳繩》教學反思5

今天執教《跳繩》一課作爲學校的常規研討課,目的在於探討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問題。《跳繩》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由於學好了本課的退位減法對於後續學習多位數的減法計算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學時一點也不敢馬虎。

一、注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前出示統計表,讓學生觀察,並充分地讓學生說說從表中獲得的信息。這樣既有效複習前面學過的比多少的知識,又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本課是教材第一次正式引入估算。因此在教學62—48=?時注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估一估,然後再適當小結,讓學生初步瞭解估算的方法。

三、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解決62—48=?時能留足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算法。學生所運用的方法和手段各異,有藉助學具,有運用口算,有列豎式。不管是哪種方法都注意讓學生自己理清算法:當個位不夠減的時候,該怎麼辦?如何操作,如何解決可以說都是孩子們自己發現並提出來的,多數孩子能從中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與樂趣。

雖然有一些優點,但也還存在着很多不足。

1、口算方法不夠多樣化。由於時間關係,沒能讓學生充分彙報,沒有更多時間的引導,導致口算方法還不夠多樣。

2、估算的作用沒有介紹。教學中注意到了估算的方法,但估算能很好地起到檢查結果是否正確的作用卻沒有很好地讓學生體會。

3、計算課較枯燥,如何讓計算課上得有趣、生動,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