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48頁的例9,例10,“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九”第7—11題。

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探究和交流,初步明確和掌握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的基本方法,能運用小數與分數互化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在探索分數與小數互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3、使學生初步瞭解分數與小數互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化小數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例9情境圖,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前幾節課,我們學過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誰來用語言描述一下,用字母來表示呢?

你能換一種說法嗎?(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算式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法算式的除數)

你能用字母表示嗎?(板書)

2、你能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嗎?

0.46○0.360.23○0.42/5○2/104/5○2/5

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從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入手,讓學生明確兩個小數可以直接比較出大小,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或者分子不同、分母相同也可以直接比較出大小。爲下面的分數、小數比較大小做了鋪墊)

老師的掛圖中也有1個小數和1個分數,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二、探索發現,掌握方法

(一)探索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1、出示情境圖,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些什麼?又要我們解決怎樣的問題呢?啓發思考:兩個數,一個是分數,一個是小數,怎麼比呢?

2、自主探索

先給學生1分鐘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3、組織交流

(1)讓學生說說比較的方法和規律,教師板書。可能的方法:①畫圖比較;②通過和1米一半估算的比較;③把分數化成小數比較。

(2)方法的優化,讓學生比較這幾種方法,優化出用分數化成小數比較方便。

4、重點研究。

這位同學想到了將分數化成小數,然後再比。仔細看看分數化成小數的過程,你理解嗎?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麼?

結合交流與複習的第1點進行理解。

5、反饋練習

學生完成“試一試”,補充一個假分數5/4,指名3人板演。

校對評議。

6、小結方法。

如果任意給你一個分數,你能將它化成小數嗎?準備用什麼方法算?

結合交流,使學生明確:分數化成小數,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的可根據需要保留幾位小數。

(從具體的情境出發,引出了小數與分數大小的比較,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方法優化,得出的結論就是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其間體現了學生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習方法的培養,爲進一步學好數學打下了基礎)

(二)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1、啓發提問:分數和小數看起來是兩類不同的數,其實有着密切的聯繫,分數能轉化成小數,由此你還想到了什麼?

2、學生嘗試:將0.3,0.13,0.213化成小數。

3、交流歸納。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結合交流,使學生明確:小數化成分數,可以根據小數的意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的分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分別表示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

4、反饋練習:

(1)補充:試一試把1.07化成分數。

(2)練習九第7、8題。

(小數化成分數只要根據小數的意義可以直接改寫,這裏通過補充“把1.07化成分數”,來提高學生練習的難度,爲《整理與複習》中的`第7題打下鋪墊)

三、應用提高

(一)基本應用。

1、完成第48頁“練一練”。

(1)學生嘗試,指名板演。

(2)交流評議

這裏在第二、三組,應追問學生:怎麼想到把分數化成小數後再比的?這裏的分數至少保留幾位小數?爲什麼?

(二)生活應用

1、完成“練習九”第10、11題。

(1)學生嘗試,指名板演。

(2)交流評議。

第11題要使學生明確:時間用得越多,說明做的越慢;時間用得越少,說明做的越快。

四、收穫提煉

1、今天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揭示課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並讓學生說說兩者互化的方法。

五、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練習九第9題

2、家作::《一課一練》第28頁第1、2、3題

:《一課一練》第28頁。

:書第50頁思考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複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小數與小數、同分母(分子)的分數與分數比大小來導入新課,通過創設情境,產生比較分數與小數大小的心理需求,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索比較的方法,從而正確掌握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對於小數化成分數,由於小數的意義與分數的意義相同,我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練習並交流轉化時要注意什麼,來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最後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知識得到鞏固,思維得到鍛鍊。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改進的地方:課堂關注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沒有及時關注幾個後進生的學習,對於學生取得的成功,沒有及時進行鼓勵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