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1

立體圖形的研究和學習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而動手操作更能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知識。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節課的教學上,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制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通過交流討論,明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其實就是求六個面的面積和。在第一節的知識經驗上,學生已經知道長方體六個面可以分成三對,每對的兩個面都相等。在此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例題的解答,學習興趣很高,很快就得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後通過交流,學生們除了得出兩種計算方法外,還得出了特殊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即有一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接下來,獨立思考並得出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體現本身的學習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最後,讓學生同桌交流,發言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經過多位同學敘述,歸納出要點和規律。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以引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探究氣氛也更活躍,學生的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2

“長方體和正方體”一單元結束後,我上了兩節複習課。教材中安排第一課內容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與體積單位;第二課時爲表面積與體積。考慮到這樣安排第一課內容顯的比較少,而第二課練習時間較少,我就作了一下調整,把第二課中的表面積移到了第一課,以使第一課內容充實些,使第二課有更多時間進行拓展延伸,從而提高複習的'效率。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與表面積”這課中,對於第一板塊的複習,主要以引導學生自己回憶與整理爲主。課的一開始,即明確了本課複習的目標,然後讓學生對照複習,歸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小組內先行交流,互相補充。彙報時,教師板書成表格形式,並要求學生口述時配合手的動作。這樣一方面避免整理時的零敲碎打,提高時間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所複習知識更爲系統化,直觀化,有利於掌握、鞏固。對後面的多練留出足夠的時間。

在第二板塊練習中,我注重了練習的層次性。對錶面積計算,較之基本計算方法,我更重視了對方法本身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列出求表面積的算式,不計算,但要寫出算式中每步求的是什麼,這樣就爲後面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做好了準備。在應用練習中,我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相關實例,幫助他們補條件後再組織練習,這樣也比教師直接出示題目對學生更有吸引力。

縱觀這一課,我儘量避免了對學生髮言無價值的重複與不必要的講授,而在關鍵處適度點撥,突出要點,在學生掌握較好之處省下時間用以拓展練習,基本做到了精講多練。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知識的基礎上,過渡到初步的立體圖形上學習的。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體現立體平面立體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教學思想,並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聯繫溝通,培養和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爲主要特徵,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

創設一個能夠吸引學生的、源於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要提供豐實的現實背景任何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使生活數學與數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在生活中做數學的樂趣。設計時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求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必要性,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知識的形成發展是有層次的,且與舊知識緊密相連。新課展開必須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爲此,新課的組織展開以有利於教材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產生同化,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爲目的。

學生計算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必須具有較強的空間觀念,這是教學的難點。爲此,藉助於實物投影、模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觸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養空間觀念,尋找知識的結合點,讓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協同互補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上發揮更好的媒介作用,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