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江雪》教學反思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江雪》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江雪》教學反思

一、導入環節,我利用課間出示四幅精美的畫面配以詩一般的語言讓學生回憶背誦有關四季的古詩,這幾首詩分別描繪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繼而自然引出課題——《江雪》,這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領學生走進《江雪》,並懂得了詩中有畫,爲讀古詩想畫面做鋪墊,也告訴學生邊讀古詩邊想畫面從而理解古詩的方法,讓學生更樂於去感受這首五言絕句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環節,主要是扶放結合。簡單的生字學生自學就能夠掌握,而像“蓑笠”這樣的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的內容則用圖片與講解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有助於學生記憶這兩個字的字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實際效果也比較好。在認識生字詞後再讀古詩,很快便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節奏,很好地完成了初讀古詩的教學任務。

三、理解詩意時,我變枯燥無味的解釋爲學生喜聞樂見的畫圖理解。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再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在解釋詩句,但是對學生來說,比單單解釋詩句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於欣賞詩的優美意境,爲進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這樣就引導走進古詩,然後通過師生合作完成畫面,完成畫面的過程也就是對這首詩理解的過程。通過畫圖,學生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千山、萬徑、絕、滅、孤舟、獨釣、蓑笠翁”,這首詩的'關鍵詞理解了,接下來對整首詩意思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不費一點力氣,學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學生學得輕輕鬆鬆,興趣盎然。而且通過這種方法的指導,學生再學“詩中有畫”這一類型的詩時,就會潛移默化地遷移運用,從而能夠自己讀懂這一類型的古詩,體現了“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念。

四、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讀出情感,使漁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深深地紮根在學生的腦海中。在指導感情朗讀時巧妙地運用範讀錄音感受詩人的孤獨與寂寞。再次回到課文體會詩中的“絕、滅、孤舟、獨釣”,感悟詩人孤獨的心境,並通過音樂的渲染指導學生把這份孤獨讀出來,學生讀得很投入,一遍比一遍讀得有感情,充分表現出詩句的意境。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又介紹了詩人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感悟文字背後的內涵,感受詩人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強毅力。並通過詩人的話:“雖萬授擯棄,不更乎其內。”進一步感受詩人堅毅的性格特點。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和對文字從表面到背後深入的理解,已經能夠熟讀成誦,後面讓學生背誦古詩可謂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環節,我補充了清朝王士禎的詩,爲了讓個學生體會同樣是“獨釣”,因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所表現的人物的心境不同也不盡相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學生通過賞析比較,能進一步抓住關鍵詞想像畫面,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課後我佈置同學們蒐集柳宗元的其他詩詞,讀一讀,既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詩詞,更深入地感受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遠大的抱負。)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要引導學生把課本讀厚,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我在課堂上力爭體現這一教學理念。課前預習時,就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柳宗元的資料,爲學生學習古詩做好鋪墊。一節課至始至終,學生一直處於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學習熱情高漲,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課堂參與面很廣,並能自主發表見解,提出疑問。這節課,學生會讀會背這首詩,並理解了詩意,領悟了詩歌背後的內涵,還學到了通過讀讀詩,想畫面的方法理解古詩的方法,滲透了學法的指導,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話不假,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課堂上有時過於關注已設計的教案,而對課堂學生髮言中生成的內容關注不多,實時運用不夠;

2、對古詩的教學,感覺也許挖掘的太深。由釣魚引申到詩人孤獨的心境,進而深入到詩人堅毅的性格特點。這是否是太深了呢?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