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這篇課文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文章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體會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地瞭解和熱愛。

《父親和鳥》的教學反思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環保”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主題。父親對鳥的愛不是直白地語言敘述,而是透過父親的語言動作等方面展現出來的。怎樣教學這篇文章呢?有位特級教師這樣說過,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它是窺看主體思想的窗口,理清文章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繫的關鍵。

我仔細對文本進行解讀、琢磨,確定本課的“文眼”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這句話“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找到了“文眼”,對於確立本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導課來激發學生興趣。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一段森林中鳥兒歡唱飛舞的動畫片段呈現在學生面前,孩子們的雙雙眼睛異常發亮,小臉洋溢着興奮地笑容。我趁勢問:“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一隻只小手舉起來,有的說“我看到了鳥兒在跳舞。”有的說:“我聽到了鳥兒在唱歌。”學生甚至還能說出覺得鳥兒很快活,鳥兒真可愛呀等等。

新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課堂上,我因勢利導學生看我寫課題,並指導“鳥”字地寫法和讀法。開展“和小鳥交朋友”的活動對第一課時中學習的字、詞進行了複習鞏固。

怎樣讓學生透過文本去看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呢?古人的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經驗之談。新課標中也提出:“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培養。把課文讀準讀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把課文讀美讀活更非易事。所以我力求做到“以讀促思,以讀代講”,最終達到清人唐彪所說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熱,則與我爲化,不知道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教學中,我先自己配樂範讀課文,在融合課文意境的音樂聲中,教師入情入境地朗讀,把學生帶入文本,用心去體會、感知課文,同時,也爲學生怎樣有感情地去讀課文作了一次示範。

接下來,我採取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式。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章中的重點句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父親對鳥的愛,儘量避免抽象的指導,力求多樣化朗讀,激發孩子們的朗讀熱情。課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是朗讀指導的重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1、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讀出適當的語氣,如“父親喃喃地說”,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讀父親的話。進而拋出問題:父親的話音爲什麼這麼輕?學生理解到是怕說話聲音大,驚嚇到鳥兒,父親是愛鳥的人。

2、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理解句意。讀到“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引導學生想象我們現在就在一片樹林裏,做出“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動作,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熟悉,他是知鳥的人。

課進行到這裏,學生已能體會到父親是一位知鳥、愛鳥的人。爲了進一步挖掘教材,突破難點,我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最後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大膽質疑。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開始我還擔心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否有點拔高,可在課堂教學我發現孩子的'心是靈透的。思維也是敏捷的,他們也可以提出“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父親會不會成爲獵人呢?”這樣的問題,我順勢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交流。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因此,我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在《小鳥 小鳥》的音樂聲中,

昇華學生愛鳥,愛大自然中所有動物的情感並進行課外拓展,發給學生鳥形卡紙,鼓勵他們在課後寫上自己學完課文後最想說的話,將自己的想法帶給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受到感染。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自己所上的這節課,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因爲擔心二年級的孩子年紀小,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上總不敢大膽地放手,生怕一鬆就“放了鴨子”。所以,總感覺課堂還有牽着學生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