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

教育教學反思1

關於常規培養一直是老師們常抓不懈的話題,什麼樣的課堂常規纔是好的課堂常規,怎樣培養幼兒有好的課堂常規,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問題。

一、有趣的活動。我認爲,好的課堂常規首先是幼兒對教師設計的活動感興趣爲前提的。好的課堂常規應該是亂而有序的。所謂“亂”並不是我們所指的孩子們不聽講、做小動作,而是積極的參與活動的表現。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和老師、同伴一起討論,會隨着老師的要求做一些動作等,在這個過程中不然會產生一些聲音,但這時與教師、同伴的互動,而並不是沒有組織的。只有孩子們對活動本身感興趣時,孩子們的注意力就會被活動吸引,這樣的課堂就不在需要有常規的提醒,孩子們會自然跟着教師的引導進行。

二、教師的語言指令明確在培養幼兒的課堂常規中,要求孩子們做到的教師首先要想到,並提出要求。有時課堂常規不好,並不是孩子們做不到,而是老師在提要求時不夠具體明確,在活動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做到語言指令明確,在提要求時要細化、具體,孩子們活動時就“有章可循”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活動。

三、日常培養很重要常規培養非一日之功,要求孩子們在上課時有一個好的常規,首先應該做到在平時生活和課堂上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常規培養時去年我們班的重點內容,我們動生活常規和學習常規入手,對孩子們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明確的要求,經過半年的努力,孩子們的常規已經初見成效,這也說明了日常生活中培養的重要性。

四:困惑在對孩子們課堂常規培養的規程中,我認爲自己在對孩子們課堂常規的收放上沒有把握,往往是放出去收不回來,或者說孩子們的注意力要很長時間長能再回來,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提高的。

教育教學反思2

要給學生改正的機會,犯錯誤並不是一件壞事,關鍵是知錯改錯,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一顆勇敢的心,去做好人生的選擇。

聽過這樣一句話,說是一個人掉了一根頭髮不會禿頂,掉了兩根頭髮不會禿頂,可是如果一直這樣掉下去呢,我想總有一天會寸草不生的。

正如某些人翻了錯誤一樣,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卻礙於一些顏面不肯悔過,以至於一錯再錯,終不能回頭了。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就有這麼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在小的時候,偷過別人的東西,可是他的媽媽知道了也沒怎麼懲罰他,於是他養成了惡習,偷、搶、騙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長大了以後他也想過要悔改,可是他卻總是告訴自己來得及,終於有一天,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他下定決心要改過的話,結果也就不會那麼慘了。

古今現在,有很多如此的例子。商紂有時也認識到自己的暴虐是不對的,可是由於他的顏面,卻死咬着不肯改過。結果就是衆人反抗,商紂亡了國。就是因爲他知錯不改纔會落個如此的下場,真是可悲。

很多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犯錯誤並不可怕,知錯不改纔是最可怕的,所謂的顏面只能導致情況惡化,甚至影響到個人安危。想一像人生在世有誰會不犯錯誤呢,根本沒有這樣的完人,只是有些人知錯就改犯的錯誤纔會很少罷了。一發現錯誤就立即改正,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所謂的顏面也可以挽回些,有增長了才幹,何樂而不爲呢?

當前,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犯些錯誤是難免的,怕的就是有些工人幹部和羣衆知錯不改,造成不良的嚴重後果。不論是工人或是幹部,犯了錯誤都會說什麼“下不爲例,僅此一次。”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好一個下不爲例,如果每個人都這麼說,那中國會有很多的“下不爲例”先生和“下不爲例”小姐,那中國也就成爲了一個“下不爲例”的國家。

知錯就改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我們可以在錯誤總髮現自己的不足,在失敗中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這樣將來纔會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材。

教育教學反思3

頂崗實習到現在,感覺線上實習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慢慢地找到當老師的感覺,同時也更加能意識到我身上的那份責任。

同學們不好好交作業的時候,我會爲他們擔心,怕我的學生不能很好的獲得知識,當他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有時也會自責,感覺是不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好,沒有把他們管好,沒有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生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我的心。數學的確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尤其是在我的實習學校,大部分的同學都是特長生,他們對於數學更加沒有興趣,覺得數學很難,不愛學,覺得自己學不會,從而更偏向於文科一點。

那怎麼辦才能讓同學們喜歡上數學,並且積極主動的去學呢?這也是對我而言做大的挑戰了。我覺得現在高一的學生們都處在一個比較自我的階段,他們應該更喜歡別人對他們的讚許和表揚,因此我會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儘量的發現他們的優點,用很多激勵他們的評語,讓他們找到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學的好數學,另外,我會在後面發一些有趣的表情包之類的,拉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讓同學們更願意和我說一說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我也能更好的改進我的方式。

教學是兩教與學兩方面的事情,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動態,讓他們慢慢地喜歡上數學!

教育教學反思4

在剛剛過去一學期裏,我校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幫助指導下,在學校全體教職工的齊心努力和團結協作下,崌峪小學教育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圍繞省級示範學校評估複查授牌工作重心,推行養成教育,增強德育功能;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優化內部管理,推行素質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位。在抓好學校常規工作的同時,響應上級號召,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預防“非典”,保證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爲了做好今後的工作,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主要是圍繞省級示範學校評估複查授牌工作重心,針對評估時提出的三個問題,全面覈實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確保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進一步加強教師的理論及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保證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的配置。在常規工作管理中,我們推行養成教育,增強德育功能;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優化內部管理,推行素質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位。在抓好學校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響應,廣泛動員,採取紮實有效措施預防“非典”,保證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做到了“常規工作”和“防非”兩不誤。

二、取得成績

1、進一步全面覈實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確保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100%,小學升初中率100%,鞏固了“普九”成果。

2、加強了常規工作管理,抓好了學前教育,規範了辦學行爲。

3、教學過程管理得到加強,落實了教學環節,強化了質量觀念,樹立了質量意識,加強了畢業班的管理,確保了教學質量居全鎮前列。

4、制定出長遠教師隊伍培訓規劃,提高了教師綜合素質。

5、完成了過去課題的結題工作,申報的新課題通過了評審得以立項。

6、校園文化建設得到完善,進一步綠化、美化、香化了校園。

7、學區的教育信息宣傳工作開端良好,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8、鞏固好原有的勤工儉學項目,提高了學校的收入,保證了學校辦公經費。

9、學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強,特別是學校的環境衛生進一步徹底得到清理;加強對師生健康教育,確保“防非”工作的開展,取得了無疫情發生的良好局面。

三、方法措施

(一)推行養成教育,增強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校立足農村實際,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突出德育地位,拓寬德育渠道,建立德育網絡,增強德育實效性、針對性,狠抓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1、突出德育地位,建立德育網絡,拓寬德育渠道。一方面形成了以校長負總責,德育領導小組爲龍頭,少先隊抓督促,各班抓落實的德育網絡,各科教學有機滲透;利用晨會、講座、黑板報、學習園地、教育櫥窗、文化長廊、新風臺、班隊會進行“五愛”、“四有”的愛國主義理想教育,已形成了“誠實、守紀、勤奮、博學”的學風。增添了養成教育新內容,拓寬養成教育新途徑,大力開展有益健康的文娛活動,樹立了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使學校成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2、立足農村實際,增強德育實效性、針對性,狠抓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農村的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沒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就不能很好的適應農村發展形勢。爲此,我們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增強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讓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用勞動創造生活。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針對當前一些青少年不良習慣,我校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小學生日常行規範》,狠抓文明禮貌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了“四性”:一是建立網絡,堅持一體性;二是榜樣示範,堅持針對性;三是曉理動情,堅持持久性;四是潛移默化,堅持互動性。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 我們通過調查分析,認爲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大部分學生不是智力原因和教師因素,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情況,我校着力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激發學習慾望,讓學生想學;減輕課業負擔,讓學生樂學;三是注重方法指導,讓學生會學。

第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會生活,就不會工作”小學生可塑性強,各種習慣極易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學校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實際,確定了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三大系列八項內容,從一點一滴抓起,持之一恆,以一貫之,堅持開展了“三小”活動:一是爭當“小大人”活動,自己動手,自理生活,杜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產生;二是爭當“小主人”活動,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學習用品,愛護花卉草木,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學校,照顧好家庭,當好主人翁;三是爭當“小能人”活動,堅持開展“小幫手”、“小巧手”、“小炊事員”、“小服務員”、“小修理員”競賽評比,學習生活知識,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教育教學反思5

由於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氣候的影響,現在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一種“獨立”現象,以自我爲中心,喜歡自己說了算,看上去似乎是一種能力的彰顯,或者說是個性的張揚。然而,當這種“獨立”無限制地延伸後,便會成爲一種自私,一種孤立,最終造成合作能力的匱乏。隨着社會的不斷變革,合作精神和組織才能已成爲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學會合作,將成爲新世紀的重要特徵,這對我國未來社會人才素質,特別是少年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健康積極個性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教育小學生合作的重要性,在《左手和右手》和《合作力量大》這兩節輔導課中,通過“賽一賽”、“護送盲人過馬路”、折筷子、剪貼畫等的小遊戲來讓孩子們充分了解這一點。

其次要讓學生認清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小學生隨着年紀的升高,開始產生競爭的心理,一切都要爭強好勝,有事甚至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也就必然影響到與他人的合作。這就要通過教育使他們懂得競爭的根本目的在於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形成一種你追我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關係。而合作能培養自學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這兩種狀況並不矛盾可相互依存,在合作中可以有競爭,在競爭中也可以合作。

所謂合作精神是指人們爲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的心理狀態。小學階段,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呢?

一、創建和諧共處關係,營造互助學習氣氛

1.建立和諧的關係。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係,那學生會更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誨,更願意與教師相處,這對於在學習和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很有幫助的。教育改革家羅傑斯認爲:教學成敗的關鍵是人際關係,是情感態度。“學習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在和諧的教學和活動環境裏,學生消除了膽怯和依賴心理,他們纔可以無拘無束地充分表現自己,踊躍參與到合作中去。因而,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合作激情,引進競爭機制,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形成和諧的合作羣體氛圍。

2.滲透合作的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合作的意識,對於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說:“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順利解決問題後,我們可以說:“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讓我們爲自己喝彩。”這些引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我們”的層面,而不僅僅是“我”的努力和付出。同時,教師也應要求同學之間要彼此尊重、理解,這是學生之間友好合作關係的必要前提。只有這樣才能順利解決問題,從而在課堂上形成一種友好、和諧、輕鬆、互助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能愉悅地學習。

二、創設有效合作環境,鼓勵學生參與互動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伯頓在談到發展兒童創造力的十個要點時指出:“創造一個氣氛使每個兒童被作爲一個人來對待,使他受尊重,並作爲小組的一名成員被重視。”這就是說,教育者可以創設有效的合作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小組間的羣體效應,使學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學活動中,同時發揮個體思維的作用,互相啓發,互相幫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合作意識得到培養。

1.有的放矢,設計合作學習。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就要求學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包容,樂於交流,配合依靠。在各類學習活動中可以設計需要學生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或解決一個難題,或討論一種學習方案,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表現能力的教學板塊。爲了讓學生能更自如地發揮自身的創作能力與表現能力,小組活動的形式更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在小組學習中,讓學生參與互動,就順應了他們的心理特徵,爲他們提供了一種思維摩擦和碰撞的環境,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謀取集體智慧的結晶,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