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這就說明了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要綜合聯繫各學科的知識學習,其實也需要綜合學生個體各種能力的整體發展,其中就是要把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結合在一起,使兩者相得益彰。

在《語文園地八》“讀讀背背”的教學過程中,聽、讀的能力都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建議還應該加強說和寫的訓練,把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其中,例如讓學生例舉一些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談談自己區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創新的精神,也可以通過整合小組成員之間討論的結果,再表達出來,這樣也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趣味語文活動,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蒐集材料,自己策劃和主持活動,他們更具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無形間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的根本教學目的還在於讓學生根據語文知識的規律有效地學習、記憶和積累,所以還要把“寫”的訓練落實到位。所以我在課後要求同學們寫一寫課後感等,把自己的收穫和感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在這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整節課裏我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時間的掌控,因爲在40分鐘裏要完成“相近單字我會認”“特色成語我會記”“歇後語距我會背”三個部分的內容,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把教學目的落實到位,讓學生能夠記憶和積累,所以這成爲我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難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中作爲語文綜合學習的“語文園地”除“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固定的板塊,還會有其他不同的板塊內容,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實施語文綜合學習呢,我覺得就要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語是學生已學過的內容,爲了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更爲熟悉,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行查找資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語,瞭解歇後語的故事),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收集和整合資料的能力。課前的準備可以更好地在40分鐘內實施教學,也可以更好地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綜合性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在創設教學時聯繫生活,走進生活,所以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教材和課時,畢竟40分鐘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綜合性的學習延伸到課後,延伸到生活。例如爲了鞏固所學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利用多一節課時,把形近字、成語、歇後語運用到實踐生活,用形近字連線組詞,用成語造句,寫話,在具體的句子中使用歇後語等方式,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瞭解,從根本上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也可以結合一些班隊活動等,開展如“成語擂臺賽”、“與成語交朋友”、“趣味歇後語”、“歇後語故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那麼學生就能在活動得到鍛鍊,有所體會,獲得感受,也能進一步培養他們“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最後我還想建議一點,由於綜合性學習是要開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所以當師生雙方的能力都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留給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的空間,讓他們的個性在活動中展示出來。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設更多更有趣味的語文活動,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從而提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用口語交際帶寫作。教材在編排口語交際和習作時,確實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說我自己”,習作的內容就是“自我介紹”。首先上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課上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準備工作充分,學生再寫作就得心應手了。所以我認爲每次習作之前,教師都可以設計相應的口語交際訓練,藉以啓迪學生的思考,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理順學生的思路。學生往往善於說,而不善於寫,教師要提醒學生,把自己說的內容記錄下來,其實就是一篇好文章。

強調口語交際的目的性,做到有條有理。一堂口語交際課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說話的中心。但學生在興奮的同時,說話就不着邊際,東拉西扯的。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回到說話的主題中來。如:學生開始都在說自己的外貌、性格、優缺點,但是說着說着話題一轉,就介紹起別人的優缺點了,這樣就沒有把話題落實到介紹自己上。這時,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地提問:“同學們,說別人是爲了更好地介紹自己,你自己在這件事上有什麼表現呢?”經過老師引導,又回到了主題上。在學生說話前,我先讓學生閉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緒,把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而這時學生對作文的知識還知之甚少,寫作起來有一定困難。但如果教師在習作前爲學生作好充分的準備。就可以讓學生順利地進行寫作。

怎麼準備?必須從現成的模式出發,教給他們基本的作文知識,這個模式就是課文。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樣一步一步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學生接觸多種多樣的模式,可以瞭解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事物,掌握更豐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語言學習因素,不失時機地滲透作文教學的內容和基本功訓練。小語第五冊第三單元就是一篇寫秋景的習作,寫景對於寫人、寫事來說,比較難寫,如果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麗,那美景扣動學生的心扉,學生寫出優美的文章也不是難事。

一、指導有順序地觀察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秋天在我們宜昌變化很大,如:我們身邊的樹木有的四季長青,有的枝枯葉黃,還有的樹葉顏色正慢慢由綠變紅、變黃……如何有效的讓學生感受到節氣的變化?我從先交流自己眼中的秋天,再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入手,讓他們發現秋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再配以美麗的秋景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引導學生先說後寫,做到有順序

學生雖然敢說、想說,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並不一定能把想說的說出來,也不一定能有順序地說出來,更不一定能把它寫下來。怎樣使學生能有條理地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好呢?所以本節課我在訓練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教學生學習觀察方法,如: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觀察,並以一學生的講述爲例具體說明,然後再指導學生可以先觀察整體再觀察部分,也可以先中間再四周等等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並將積累的好詞佳句用進自己的講述和習作中去。

三、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悟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對於作文來說,大膽而合理的想象會使文章神采飛揚。有了想象,我們可以把山寫成一個偉岸的巨人,把春風寫成一個神聖的神者,我們的筆下的景物纔會生動。因此本節習作指導教學中我抓住了想象來指導學生說說樹葉被風吹起的樣子,果農收穫果實的情景等。從圖畫中回到現實,再從現實中回到畫面,這樣讓學生在說話和習作中時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裏面加上好詞佳句就是一篇優美的文章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爲“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爲突破口來挖掘文本。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着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裏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墨漬》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特別大。因爲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養尊處優,環境過於優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敗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極少有孩子能正確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而我們這個社會是個多變的社會,有着人們無法預料的太多的意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能面對着人生中的變數呢?

在學習中學生感受到了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動腦筋,在不斷的思考中有的時候會獲得“意外的成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說的意外的收穫指得是什麼,能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複述課文內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小組學習生字效果很好。學生能結合課文的內容比較容易地說出“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麼。

講完課之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索覺得有許多遺憾之處,就是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穫。應該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夥伴、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去自由的去學習,讓學生知道做事要善於動腦,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有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本課條理比較清晰,先是太陽公公的叮囑,之後是蒲公英們的反應包括兩顆特別的蒲公英,最後寫到了不同的結果。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孩子瞭解到本課的主旨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聽長輩的話和實事求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孩子容易接受。

第一小節主要讓孩子讀出隨風飄蕩的感覺,並瞭解其中的一個比喻句。第二小節我先讓孩子瞭解太陽公公的態度,讀好他的話。讓孩子從話中提取信息,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第三小節,讓孩子自學,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伺機讓孩子說說她們爲什麼選擇去沙漠和湖泊,並讓孩子勸勸她們,練習說話。最後一小節,主要讓孩子說說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下場,想想蒲公英垂危時會想些什麼呢。最後讓孩子說出本課的主旨,孩子們都能很好的表達,但是做事要實事求是這個孩子們還是想不起來,所以我就引導他們,天上會掉餡餅嗎,讓他們思考。

本篇文章比較簡單,我在想是不是有些多餘的東西可以不講,提高課堂效率呢?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在我講課文之前,我都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在預習本課時,很多學生提出了疑問:爲什麼蜜蜂會辨認方向?我一聽,立馬感覺到學生有興趣,並且意識到這是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查資料、自主學習的好機會。

因此,我佈置學生各自回去收集資料。上課這天,學生準備了很多資料。上課時,我預留了時間給學生上臺展示、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了幾個之後,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換收集的資料,並解答組員提出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我並沒有真正讓學習課文,而是讓學生盡情交流感興趣的內容。在交流過程中,我也適時進行總結,並梳理學生思路或者講解較難理解的字詞、知識。

這一節課主要的收穫是將課堂內容向課外拓展,要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我認爲,這也是讓學生對語文課保持興趣的方法之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的教學思路是:

1、談話激趣導入。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了解“寓言”的含義。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於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爲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在識字環節,爲了讓學生掌握生字,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讀中感悟,體會寓意。抓住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和表現不同進行教學,朗讀,感悟。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並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而且還總結了學習寓言的方法,爲下一則寓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不足之處:

1、課堂提問中,集體展示偏多,個人展示偏少,不能體現個體的能力。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4、聯繫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