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教學案例反思

【教學目標】

蘆花蕩教學案例反思

1、分析主人公老頭子的性格特點。

2、品味優美的語言。

【案例】

課前,學生充分的預習。把自己的理解都批在書上或寫在練習本上。

一開課,趙老師用充滿激情與感染力的導語把大家引入了對《蘆花蕩》的人物形象分析上。

師:小說塑造人物通常從那些方面來寫呢?

生: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師:下邊大家就從這些方面看看老頭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各學習小組自主交流預習成果,各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教師巡迴指導。

各小組代表及小組成員發言,說出自己對“老頭子”這一主要人物的認識,師加以評點。

生:由第4自然段的外貌描寫,可以看出老頭子十分機敏、幹練。

生:47自然段的心理描寫突出了老頭子的愧疚和自責。

……

師對學生髮言加以點撥、引導和評價,歸納出老頭子的主要性格特點,板書在黑板上。

……

反思

對於小說分析人物形象,我們一直採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我也沒覺出有什麼問題。尤其是趙老師的課,我一向覺得無可挑剔,教師素質良好,教學語言有魅力。比如這節課,巧妙的過渡語,智慧的點撥,學生也時有精彩的回答。可是今天,在陳大偉教授指導下,我們觀課主要觀學生的行爲、學習的效果,我卻驚奇的發現原本一堂成功的課現在竟也有了不少問題。

首先,學生對人物分析往往是侷限於某一處,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對人物的形象分析總是零碎的。我說是自信自尊,你說是智勇雙全,他說是老當益壯。學生的困難在如何全面認識、客觀評價小說中的人物,而我們恰恰在這一點上處理得略而在前一階段處理得詳。

其次,學生的回答是他課前已分析出來的,那麼這堂課的這個環節相當於是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而且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爲課堂有限,那麼大部分的同學在這堂課中充當了什麼角色呢?那就是傾聽。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老師的`總結。幾十分鐘一直在傾聽。他們又能入耳入心多少呢?難怪課上看到有的同學走了神,有的同學做了小動作。

第三,這堂課的前提是學生課前自己充分的預習、思考。那麼有沒有人沒充分預習呢?從觀察來看,答案是肯定的。爲什麼呢?因爲上課老師總要說,總要總結的。自己既不發言,也無須思考,只要聽就行了。長此以往,不願預習、不願思考、不願舉手的人就多了。從課堂來看,學生髮言的面並不大。

第四,還有個資料的問題。現在大多數同學都有資料。我們上課研討的問題資料上都有,學生看了就行了,爲什麼要聽老師總結重複呢?難怪課上不聽的同學也不少,都在自己看資料。我們還是沒真正關注學生啊。

總之,從本節課看來,當我們真正關注學生的時候,才發現一堂課的目標設定、重點難點的確定都不應只是老師依據教材來定,而應依據學生認知教材的情況來定。一種教學方法的採用,也不要只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從自己的眼光來定,而應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去爲好。由此得來的教學效果也不應只看課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應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最終有了多少新的收穫。

看來,真正做到關注學生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