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教學反思

《愛》教學反思1

這節課在我的最初設想中,學生們課堂上應該是非常踊躍,課堂氣氛應該是非常活躍的,學生們在這種氛圍中會深受感染,從而學會愛父母,愛他人。

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感人肺腑的大愛故事在學生們的心中似乎沒有激起太大的漣漪,感天動地的父愛、母愛故事也沒有引起學生們太大的共鳴。學生的反應似乎很平淡。當我問道“你們有誰記得父母的生日”時,班上只有一部分學生舉手,而當我問及“誰會在父母生日和新年時給父母送上禮物”時,全班只有幾位學生舉起了手。

這堂課上完之後,我想了很多。應該說,此堂課之所以不夠成功,一是自己課前對學生們的電腦操作水平不夠了解,總認爲現在的學生都懂得上網,但上課時有一部分學生不會上網查找資料,也找不到相關的文章,從而影響了講故事這個環節,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在今後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情,也就是所謂的備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是出在學生們的情感方面,現在的學生感情太淡漠了。他們只是自私的享受着父母的愛,卻不知道如何去愛父母;只是純粹的被愛,不懂得愛人。因此,再優秀的文學作品,再感人肺腑的故事也無法打動他們,他們已經對許多美的情感、美的事物無動於衷了。而一旦無法與作品中的人物產生共鳴的話,這些作品的教育意義也大打折扣了,語文的育人功能也無從談起。而我們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爲了應付考試,過於關注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過於注重學生語文技能的訓練,即過分注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而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必然導致學生的感情淡漠甚至麻木,那麼他們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也就不足爲奇了。

因此,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教育專家這樣說:“讓語文成爲學生成長的心靈雞湯。”即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受到真、善、美的啓迪與薰陶,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愛》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生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開始,我就把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首先讓學生從詩歌中去感受“愛”字,去體驗“愛”所帶給人們的溫暖。也爲教學的開展奠定了較濃厚的情感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閱讀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自己去找句子,寫體會,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找的句子的內涵,我讓學生帶着感悟讀自己的句子,區別於以往教師牽着學生讀的被動局面,讓學生在自學階段就擁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天地。

在教學結束時,爲了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如茉莉般平淡卻真切的愛,我積極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邊的愛,讓學生明白愛就在身邊。這一設計使課文思想得到昇華和延伸,關注了文本與學生學習、生活實踐的聯繫,能讓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來自不同角落的關愛,並懂得回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愛真正“鑽”入學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堂上,不斷閃爍着學生美麗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體驗着成功的喜悅,追求着創新的價值,走向創新的人生。

實踐證明,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語文課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心靈自由”、“言論自由”、“行動自由”,語文課堂纔會真正成爲師生共同學習探討的樂土。

《愛》教學反思3

《小烏鴉愛媽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愛。上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

接着從學唱歌曲就開始帶入情感,其實這首歌在幼兒園時孩子們就已經會唱了,爲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lu”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由於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時不夠細,存在着一些問題,所以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你對xx的愛很深很長,所以這個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長,要唱4拍。”同時,我用手勢輔助,將一字多音的“花”“鴉”等字,保持4拍。在這樣啓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後,在以小組形式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裏都是飽含着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我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教材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給了學生創設情感的空間,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愛》教學反思4

能用合適的情緒演唱歌曲是本節課的一大目標。在學生聽錄與教師範唱熟悉旋律之後,讓他們找出印象最深的地方——襯詞部分,進行分析並指導學生準確唱出。在引導學生在後半段加入號子聲前設問:“孩子們唱到:看慣了濤聲一陣陣,聽慣了號子一聲聲。你能讓沒來過三峽的人真正從這首歌裏,感受到濤聲和號子聲嗎?又怎樣使你們的聲音與歌聲融爲一體,和諧悅耳呢?”在此基礎上分步實施。爲學生提供合理的創造空間從歌曲表現內容中拓展,根據歌曲表現的情境、形象內容等,設置不同的音樂活動,通過變化力度、速度、音色進行重新演繹。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創造的表演加以評價、提取富有審美的材料片段,並美化學生的創造效果,使學生獲得的不同的審美感受,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獲得更多的愉悅和認識。尤其是它帶有地域特點的襯詞“也衣也衣也”孩子們非常愛唱。至於說興趣,我不用特別的調動或精心的導入,只要簡介三峽,與學生共同說一說對三峽的瞭解,及其作用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用在歌曲的學習上,咬字、吐字需要教師特別強調。我認爲咬字、吐字是學好本課歌曲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成功之處:學習了歌曲,我請了幾個同學演唱歌曲,效果不錯,孩子們的齊唱效果也很好。在這個環節裏,我還通過教師唱譜,學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過渡到同頭異尾的樂理知識。

不足之處:由於是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而不是教師機械的灌輸,但是在旋律學習上沒有設計好,使學生對樂譜掌握的不熟,結果出現了反覆的師帶生學的沉悶氣氛。

《愛》教學反思5

1、讓故事情節和歌曲融爲一體,讓學生自始至終擁有好心情。

這堂課以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蔘與。教學中緊緊圍繞“愛”爲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通過說說小烏鴉是怎樣愛媽媽的,模仿鳥類聲音引導學生體驗大自然中的各種有趣的聲音現象,進行節奏的模仿,在探索活動中解決了歌曲節奏難點。再通過以表演《小烏鴉愛媽媽》爲主線,讓同學表演故事情節,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歌曲旋律。通過視、聽、說、唱、演結合的活動,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始終以音樂爲主線,滿足了現代小學生的審美需求。

2、民主教學,相信學生。

課後,我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孩子都很聰明。我們老師往往想民主教學,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擔心學生放了收不回來,又擔心學生不能勝任民主的學習方式,還擔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學局面。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在分組表演《小烏鴉愛媽媽》時,各組同學都有自己的創意,學生的創編真是惟妙惟肖,各有千秋。因此,越是民主的課堂教學,越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也越會表現自己。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學生纔會感覺到開心快樂、新鮮有趣,纔會喜歡你。

總之,每一次的教學實踐都會給我帶來一些的思考。作爲一名新教師,必須對以往的音樂課堂常規經驗和課堂教學模式重新審視,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爲;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關注學生的興趣取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和我的學生共同體驗,對教學不斷反思,使自己在音樂教育教學中逐步走向成熟!

《愛》教學反思6

音樂課《小烏鴉愛媽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愛。上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明白媽媽是他們最愛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

之後從學唱歌曲就開始帶入情感,其實這首歌在幼兒園時孩子們就已經會唱了,爲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lu”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能夠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能夠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由於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時不夠細,存在着一些問題,所以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能夠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你對**的愛很深很長,所以這個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長,要唱4拍。”同時,我用手勢輔助,將一字多音的“花”“鴉”等字,持續4拍。在這樣啓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後,在以小組形式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裏都是飽着深情,動作輕而緩,貼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到達情感共鳴,我認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教材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給了學生創設情感的空間,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愛》教學反思7

《小烏鴉愛媽媽》這是一次音樂活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的旋律合着有規律的節奏,有着樸實、幼稚的特點。這首3段落的兒歌以擬人化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圖畫。讓小朋友們通過了解學習小烏鴉愛媽媽,學會尊敬愛護自己的媽媽。

我認爲一堂好的音樂課選材非常重要。好的素材能激起孩子心靈的震撼,情感的共鳴。爲了避免枯燥乏味單一的音樂活動。在這節課一開始我就把歌詞串編成了一個故事,通過小烏鴉報答媽媽的情節對幼兒進行了提問,一起說一說小烏鴉如何表達對媽媽的愛,換做是你,你會怎麼表達?然後通過歌曲圖譜進一步讓小朋友們在瞭解歌曲的內容,慢慢體會歌曲的情緒,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且朗朗上口,第二段第三段不用太提醒,旋律就能被哼唱起來。最後,我說“小烏鴉作爲一種動物都能這麼愛自己的媽媽,那我們作爲人類能爲自己的媽媽做些什麼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們都說的那麼好,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爲自己的媽媽幹家務、倒水捶背等等。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們班的小男孩佳圓更是不由自主的哭了起來,說是想媽媽了。而平時不好好唱歌的他這首歌也意外的學的非常認真。

這正是給了孩子們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和創設情感的空間,更是豐富了音樂活動,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活動,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活動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所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我興奮着、回味着、也沉思着……的確,愛讓孩子們多了些靈魂的觸動,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音樂活動纔是我們每一位孩子和老師所期盼的。

《愛》教學反思8

《可貴的沉默》、《讓母親在我們懷裏躺一會》、《父親》這三篇文章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通過語言,表情,神態的寫感悟文章主題。

其中,《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熱鬧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能夠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這種感情,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品讀感悟,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上完這節課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的魅力。根據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談以下幾點自己的反思:

一、重視詞語積累和理解。

新課標強調要注重積累,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本單元教學中要求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美讀課文、積累詞句。因此,在教學第一課時中,我設計了一個遊戲,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比賽識記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可以看出,學生對這一活動十分感興趣,每個學生都是全情投入,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就連班上學習程度較弱的學生都能全部記住。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極佳的激活學生的大腦,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一定可以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在課堂上,我還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但這種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釋,而是領悟體會。如對重點句“他們驕傲的舉起了手,有的還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這一句中“驕傲”、“神氣十足”、“左顧右盼”等詞語的理解,我就是通過做動作,想象體會等形式進行啓發,使學生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體會到用詞的準確。

二、利用圖文結合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於他們來說,還需要藉助圖片、動畫等形式來有效地幫助他們建立起對事物的概念。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難點是理解體會爲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由於本課的三幅插圖(書上只有兩幅圖,第三幅圖是根據第二次熱鬧的場面創作的),人物神情對比強烈,比較好地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由觀察圖畫入手,再進入到課文的學習,學生就能比較快的理解文章三部分內容的意思,尤其對於孩子們沉默的場面有更強烈的印象和認識。從本節課教學過程來看,這樣的設計符合孩子的需要,的確對於孩子理解課文,尤其是幫助孩子突破教學難點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體現“以讀爲本”的思想,採取品讀感受法。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個性朗讀,在閱讀中體驗,在入情中感悟。採取了自由讀、範讀、指讀、評讀、齊讀等形式。如對描寫第一次熱鬧的句子在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孩子們興奮、得到愛的滿足、自豪的心情。而對於描寫孩子們沉默的句子時引導學生能讀出“寂然無聲”情景。本節課中,學生讀得積極、認真,不少學生都能很快進入到文本中,讀得有滋有味。在朗讀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評價,運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等方式,使學生更準確理解和感受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明理、悟情。

四、注意滲透人文教育。

本篇課文是進行人文教育的範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假如你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員,你想怎樣回報父母,讓他們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呢?”再比如,在《父親》這篇文章中,感受這位老父親的孤獨寂寞,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使學生走進文本中的情境,設身處地的體驗這種情感,學會回報父母的愛。學生的答案雖然五花八門,但都可以看出的確是孩子真實的想法。然後,我又設計了小練筆環節,讓學生寫一寫學完這篇課文後的感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孩子談到:“我以前認爲媽媽打罵我是一種懲罰,學完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愛。”當時我對這樣的話特別感動,如果我們的教學能讓孩子們改變對生活的看法,學會更珍愛別人,那該是老師多麼大的一份享受呀!

整堂課都是在讀文和悟情中進行。通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孩子前後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通過讀,學生主動理解了沉默的可貴之處,這時抓住時機聯繫實際談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愛以及如何回報父母的愛,學生的反映極其強烈,所談的內容極其感人,引起了在場的家長以及全體同學的共鳴。聽到孩子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和稚拙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誰說孩子小不懂事,誰說孩子小不懂事,誰說孩子小不懂感情,誰說孩子小不會善解人意,會的,懂的,無論是性格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無論是善於表達的還是不露聲色的,他們全懂,全會。這堂課對我對孩子們都是“可貴”的!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

《愛》教學反思9

我們愛整潔”這一課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儘管有了一學期的在校經歷,可這羣大都六七歲的,多數是獨生子女的孩子,由於父母過於溺愛,很多事情家長包辦代替,造成自理能力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他們自我意識差,他們知道怎樣整潔,但不一定積極去做,所以在教學中除了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整潔,怎樣纔算整潔,怎樣保持整潔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突出活動特點,藉助生活經驗來開展教學。

本節課緊密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活動的開展努力架設課堂與生活的橋樑,重視教學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讓教學變得對兒童有意義。教學中通過設計實踐活動,再現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技能,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生活質量,真正地做到 “健康、安全地生活”。藉助繪本創設情境,將生活中不整潔的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找原因,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生沉浸於情景中,此時幫助學生找原因,與學生一起想對策,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學生主體全面體驗,從教學內容來看,與整潔相關的事情學生都知道了,也不難做。課堂上嘗試着把學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給學生充分的空間,適當點撥,適當引導,同時介紹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竅門,讓學生沉浸在生活世界中。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學生明白了整潔孩子人人誇,保持整潔人人愛。自己應該每時每刻把最美最整潔的樣子展現給大家。

本節課的設計離不開與家長的信息溝通,瞭解孩子們在家中的真實表現,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同時,課外延伸評價應加強督促指導,並進行持續跟蹤,將學生在課堂內的短時實踐轉化爲課外的持續踐行,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愛》教學反思10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長大的,她們對父母的愛視而不見,他們認爲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她們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愛,也不知道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的愛,所以我想通過《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告訴孩子們,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更何況我們萬物之靈的人呢?所以我想通過我的這節音樂課喚起孩子們對父母的愛。

在教學中,我首先從歌曲律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用一個音樂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了解歌詞大意,爲新歌學習奠定了基礎。

其次,我創設了一個充滿愛的教學情境,老師扮演烏鴉媽媽的角色,學生來做小烏鴉,從而使學生體會愛,明白愛,這才能更好的體會歌曲中的感情,當學生體會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後,纔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也能把愛延伸到自己媽媽的身上,小烏鴉能報答媽媽,那我們小朋友應該向小烏鴉學習什麼呢?孩子們都明白了,自己的媽媽那麼辛苦,她們也應該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們都懂得了要孝敬長輩,這就是我的.教學目標。

拓展部分,用打擊樂器伴奏,開一個小型的音樂會,創設學生間相互配合的羣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鍾以音樂爲紐帶進行交流,它有助於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這個

小型音樂會鞏固了歌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使整堂課得以昇華。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是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退去,作爲這堂課的組織者,我很興奮,也在回味着,深思着,通過這節課,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在音樂課堂中,就是應該以音樂爲主線,讓音樂貫穿教學始終,在拓展中,我應該多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更多歌頌媽媽的歌曲,或自己創編歌曲。我對整堂課的駕馭能力還有待加強,學習的形式還不夠豐富。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我的不懈努力,和領導,同事對我的幫助,讓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靈動和美好!

《愛》教學反思11

歌曲《愛唱歌的小杜鵑》是一首奧地利民歌,它結構短小簡單,旋律優美流暢,情緒歡快活潑,非常適合孩子們學唱。歌曲中加入的“咕咕”叫聲使整首歌曲充滿了童趣,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感受鳥兒可愛的音樂形象,從而增強對音樂的喜愛。所以,教學目標中學會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和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頑皮的小杜鵑》,是活動的重點內容,而並通過模唱唱準弱起小節則是難點部分。

用律動《杜鵑圓舞曲》導入,以尋找小杜鵑和它的叫聲爲主線,運用多媒體課件及老師吹長笛模仿小杜鵑叫聲的現場表演,直接導入新課。練習三拍子舞步,感受三拍子韻律及掌握杜鵑飛舞的特點,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門見山,直面主題,引人入勝。

在學唱部分,用“學叫聲”掌握音準、“找相同樂句”學習唱譜、“接龍念歌詞”談對小杜鵑的感受等多種學習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有趣的音樂遊戲和輕鬆的音樂活動中很快進入情境,感受鳥兒可愛的音樂形象,從而增強對音樂的喜愛。

在難點攻克“弱起小節”的環節中,充分體現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理念,通過對比、討論等方法,由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進行適當引導,及時鼓勵,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並獲得一種成功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可以促使學生有更進一步探索其他音樂知識的動力和決心。

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學生唱‘咕咕’的叫聲‘53’兩個小音符的音準還是不夠好,既然是重點部分就應該反覆強調音準,而不應該爲了完成教學步驟而降低要求。三年級的學生喜歡唱歌、喜歡錶現自己,容易拔直了嗓門唱歌,這即個壞習慣一定要加以糾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唱歌方法,學會保護嗓子、正確發音,這一點至關重要。

《愛》教學反思12

這是一堂立時40分鐘的音樂課,以愛和奉獻爲線索。現總結教後反思如下: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創設生活情景,引導主動參與。

一開課,通過社會各界團結克服困難的情景介紹,在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的同時,引入話題,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漸入課堂情境;接着,讓同學自己表述身邊的平凡之愛讓學生找一找,認一認,說一說,這些活動的展開讓孩子們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在設計歌詞這一環節,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積極活動中體驗愛的力量和成功的快樂。

二、鼓勵學生自行探究,培養創新意識。

讓學的過程真正成爲自己想辦法的過程。教學中,學生共同參與演唱形式的選擇活動能夠激起學生主動地琢磨和表現好歌曲。學生通過探究想辦法,把直接看不見的過程和條件揭示出來,從而獲得了知識,增強了創新意識。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學生探索的過程不同於科學家"探索未知"的過程,對成年人來說是"已知"的東西,在學生看來往往是"創新"的成果,他們會覺得十分驚奇,很了不起,這種驚奇是促使他們加速進行研究的一種刺激。例如敘述身邊小事,創作歌詞孩子們終於得出了“身邊有愛,自己也能愛,只有世界充滿愛,明天才會更加美好”的結論。有利於培養其創新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體驗的課堂。

對學生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身難忘。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論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始終以歌唱爲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感受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體驗使學生有時茅塞頓開,有時豁然開朗,有時悠然心會,有時怦然心動,有時百感交集……正是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他人有了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道德的同構。<

《愛》教學反思13

《媽媽的愛》是一首首兒童詩,它選取了生活中五個片段,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通過學習學習課文學生能夠體會到媽媽的愛,更懂得關心、愛媽媽。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重點詞句,感悟文章內容難度不大,主要難在如何通過學習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並學會關心他人,把孝敬父母內化爲一種自學的行爲。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了本節課的目標是認識生字,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在朗讀、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並仿照課文編寫詩歌讚頌母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教的是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真是不上不知道,一上問題就到,原以爲自己設計的教案已無處可挑剔了,然而一經實踐的考驗,才發現所有的問題就像調皮的小孩不打自招。

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指導朗讀這一環節,我沒有做到讓學生爲自己或別人的朗讀作評價,讓他們在評價中學會朗讀詩歌。這樣不僅少了對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而且使指導朗讀過於抽象,學生不易理解。除了可以通過評價讓學生學會朗讀,還可以抓關鍵詞讓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該如何讀出其中的感情來。如:課文第一小節中的“溼透”最能體現出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可引導學生從“溼透”一詞去感受到媽媽當時是多麼的熱,可她都沒給自己扇一扇,卻爲我扇扇子,這說明了什麼?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這是因爲媽媽關心我,怕我睡不着。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明白“媽媽這麼關心、愛我們,我們也應該關心、愛媽媽”這一道理,當學生明白此道理了也就能很自然地讀出感情來。

同時,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也有一點疑問:教學閱讀課時,如果第一課時,只是讓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並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後,就來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朗讀課文,而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生字,而把這一部分內容放到第二課時這樣安排是否可行?

《愛》教學反思14

音樂教學應充分體現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爲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愛星滿天》的教學,我認爲成功之處在於通過引導演唱和創編活動等環節,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一、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的激情。

從一開始創設情境——獲取星星解決難點——創編表演,本課多處爲學生創設參與的環節,爲此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二、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

之所以注意課堂環境這個因素,是因爲優美和諧的課堂氣氛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創設情境對情感發展有強烈的導向作用。首先本課的導入教師親自彈奏鋼琴曲,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倍感親密、融合。其次在學生創編活動時,教師爲學生準備了合適的道具,並及時關注學生的表演,加快了師生間情感的傳遞,更有一種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的心靈的高度協調,並從中獲得美的愉悅。

三、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心。

在解決難點時,學生仍對識譜教學有畏縮。教師通過活動及時鼓勵並引導學生來解決這一難點,併爲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都是爲學生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而設立。在教師評價上,不是從專業要求出發,而是用心靈去捕捉學生在表述對歌曲的感受中所傳達的那些個性化的東西。也就是說,教師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認知上理解的正確與否的一種評判,更是對學生情感上的體驗、整個人沉浸於音樂世界中的認知加工和情感昇華的“高峯體驗”。

本課通過聽、感受、分析比較、課堂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悟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不足之處是時間不夠,個別同學沒有充分的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能,教師今後應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多給學生創設機會,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音樂教育,使之健康成長。

《愛》教學反思15

這個故事短小精悍,但整個故事中隱性資源非常豐富。如:小樹蟲青青喜歡看小朋友讀書,認識很多字。不僅如此,青青把認識的字刻在樹葉上。綠綠也喜歡看書,青青刻的字他都認識。……這個故事借小樹蟲青青和綠綠兩位主人公,暗暗教育着小朋友:會認字會寫字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故事也傳遞着這樣一個信息:我的思想可以用文字表達,別人看着文字就能理解自己。這是多麼神奇有意義的事情啊!

另外,當自己不會用文字表達時,該怎麼辦呢?故事中還介紹了一個方法:用圖畫來表示。這對就要上入小學的大班小朋友的啓示非常大,因爲一年級就要開始寫話了。還沒學會常用字的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能讓別人看得懂?圖畫加文字的形式就是一個最好的過渡形式。

在這個活動中,我嘗試着讓孩子自己學着來提問。剛起步,該從哪兒開始呢?反覆讀着故事的名字,決定就從題目上做文章。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樹蟲愛刻字”。小樹蟲會把字刻在哪兒呢?

孩子們猜測:樹上?樹幹?樹葉?……我有針對性地作了評點。

誰也跟鄭老師一樣有問題?(言下之意:老師都有不懂的問題,自己有問題那是很正常的,沒什麼難爲情。)浩博舉手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聽,微笑着作了一個邀請的動作。“小樹蟲爲什麼要刻字呀?”我心花怒放,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簡直有點不敢相信。這可是一個大班小朋友的提問呀!

是的,小樹蟲刻字有什麼用呢?(換種方式也能表達同樣的意思,這是我要傳遞給孩子們的信息。)

我們一起看着圖,聽老師講故事,邊聽邊想想:小樹蟲爲什麼要刻字?(帶着問題聽故事,目的性更明確了。)

孩子們的天馬行空的想法真的是趣味多多,整堂課下來,孩子們一直都沉浸在快樂氛圍中,因爲讓孩子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愛問愛答愛說是孩子們的天性,幫助了孩子提高語言口語表達能力,爲步入小學培養寫話作業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