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合作教學的嘗試與反思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教師要形成開放的教學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經常開展教師間的合作與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業務素質。”據此,筆者所在學校每月都有自己的“教學開放日”,又名“推門聽課日”,即每月逢8、18、28號,任何一名教師可直接進入任何一個班級聽課。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筆者聆聽了王老師工程坊的勞技課,跟隨學生一起完成了蘇州園林綠漪亭的製作;聽取了姚老師繪聲繪色的詩歌講讀,更深地領悟了詩歌的博大精深,意味雋永;伴隨龔老師的歷史課重返唐朝盛世,再次感受當年的繁榮昌盛;當然,聽得更多的是英語課,使筆者從同行那兒受益非淺。更有幸的是2013年6月8日,筆者和同事嘗試進行了合作教學,即同時同教室開課。這在學校歷史上是首例。這一全新的挑戰,使得我們興奮異常、倍感壓力。興奮是因爲領導的信任和支持,把這一新課改的實踐項目交給我們,兩人合作開課,一定能更好地取長補短,突顯優勢;壓力是源於大家的期待,因爲是首次嘗試,不知道效果如何。下面就本次合作開課的教學設計、實踐和反思作一交流探討。

關於英語合作教學的嘗試與反思

一、合作教學的內涵

合作教學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爲“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從國內外合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來看,目前的合作教學活動大致可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三種。從活動取向上看,合作教學論既不屬於教師中心主義,也不屬於學生中心主義,而是兼有兩者的優點,併力求其平衡,是一種有效實際的教學活動。

合作教學設計是由合作者集思廣益共同完成的,力求簡要清晰,時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較強的啓發探究價值,能爲小組合作學習留有足夠的時空。在教學形式上,合作教學強調以班集體授課爲基礎,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爲主體,力求體現集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

合作教學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爲教學追求的效果,這與新課標要求的“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任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進步”是完全一致的。在教學評價和度量上,合作教學將常模參照評價改爲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間的競爭變爲小組間的競賽,把個人評分改爲小組計分,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爲獎勵或認可的依據,營造“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賽”的學習評價氛圍,最終使評價重心由鼓勵個人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

二、合作教學設計的原則

基於合作教學的`內涵和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梯度原則

語言習得理論告訴我們,掌握語言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Learning through doing)。因此,語言教學設計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併爲所有學生的發展服務,應創設不同層次、不同梯度的語言運用情境,使學生在完成從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從單一任務到複合任務(項目)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形式、功能、任務相結合原則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語言學習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過程,學生通過自主努力,去發現解決問題之道。學習也是一個在自然、真實狀態下學生互動合作的過程,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改進、積極情感因素的內化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三、合作教學的實踐

開課的主題是以牛津版教材7B Unit 8 Pets 爲藍本,對Reading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開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學習Reading,介紹dog 和 goldfish兩首詩,因學生首次接觸英語詩歌,對詩歌的形式和押韻等基本知識也作了介紹。Reading部分的延伸主要圍繞以下三個環節展開,從易到難,逐步深入。

第一環節: 猜詞遊戲(Game guessing)。 通過逐步呈現動物的不同部位,讓學生猜出動物的名字,最先正確猜出動物名稱的小組獲得一分。因不是一下呈現動物的全貌,引發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站起來猜詞,全場的氣氛一下子調動起來,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空間智能。例如,教師在電腦上分部分展示一張動物圖片,當呈現中間一部分時有學生搶答是panda,有人說是mouse,還有人猜是dog,隨着圖片的一點點展示,學生大聲地說是cat,整張圖片展開時,引發學生的一致驚呼:Such a huge cat!

第二環節:繞口令(Tongue twister)。快速朗讀關於Betty的詩歌,先由教師既快又準地範讀,然後給學生三分鐘準備,再由學生自告奮勇上臺朗讀,通過計時評出優勝者。該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語言和音樂智能,即語言的天賦和繞口令節奏的把握。課堂進入又一個高潮,小組間的得分也難分上下。

第三環節: 欣賞詩歌並學寫一首詩(Enjoy the poem and then learn to write a poem)。選取三首關於寵物的詩歌,如The Dove,The Bee,The Dog。分小組和個人朗讀,並請學生說出詩歌的押韻之處。如pup 和up,late 和wait,whole 和bowl互爲押韻。

接下來做詩歌的填空練習,爲後續創作詩歌做鋪墊。

Key:e            

在第二空格中,學生答案各種各樣:bad,sad,unhappy,uncomfortable,sick…顯然sick是最佳選項,因爲它符合了押韻的原則。通過此練習,學生們對押韻加深了印象。

最有挑戰性的是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創作。教室裏迴盪着輕音樂,各小組熱烈地討論着,先確定主題,然後開始創作,並注意詩歌的押韻。

規定時間內,同學們的作品非常精彩,超過了教師的預期。如:

在整堂課中,兩位教師就相當於闖關節目的主持人,在引導學生一次次闖關和晉級的過程中促進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師生、生生間的人際交往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與人分享。

四、合作教學的反思

學校領導和教師代表參與了聽課和評課:認爲:co-teaching對教師的默契和配合要求很高,兩位教師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教學過程活潑新穎,是一次很好的教學改革嘗試;課上得生動活潑,充滿歡聲笑語,學習過程的愉快體驗讓學生喜歡上了英語;英語是成長髮展的助推劑,很欣賞這種跳出框框的創新模式,以及兩位老師的教學熱情;教學情境設計邏輯性強,層層遞進,思路清晰,由淺入深……

經過反思,筆者認爲以下幾點有待提高:1.提問的面還可更廣些,個別同學被淹沒在人羣中;2.有的學生上臺演講有些靦腆,平時應注重培養學生上臺演講的儀態和語態;3.在創作詩歌時,可設置幾個不同梯度的題目讓學生選擇,以增加層次性。

合作教學取得了“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的效果,同時也促進自己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與新課程的同步發展,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學生、同事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Vemette, Flaws: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m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Feb/March.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