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分享。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5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

片斷一、回憶舊課,凸現差異,激發動機。

我們學習了《爬天都峯》一課,體會到了課餘生活有許多樂趣,請你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樂趣?”

在學生回憶交流後,教師提出問題,揭示一種與玩樂、探疑、健身礪志等不同的快樂:“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交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槐鄉的孩子》。”

當今的獨生子女很少參加勞動,勞動的快樂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不可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突出了與其他課餘生活樂趣的差異,引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衝突,順勢導入 新課,他們便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片斷二、分角色朗讀,組間比賽,促進感悟積累。

課文第三段對槐鄉男孩、女孩採槐米勞作的情形寫得很細緻,是課文精彩之筆,重點之處,是需着力感悟積累的部分。爲了調動學生讀悟的積極性,故安排學生組內分角色朗讀,組間進行比賽。

根據教室內座位安排,以一個小組爲一個合作單位,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然後組際比賽。教師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組齊讀,第4—5句寫槐鄉男孩的,由小組內男生讀,第6句寫槐鄉女孩的,山小組內女生讀,最後一句小組齊讀。練好後小組間比賽。

教師交代方法後,學生組內合作,小組競爭,讀悟替代了教師的分析講解。角色替換的意識認同,競爭帶來的推助力,自然會更有利於實現優美語言向心靈的浸潤內化。

片斷三、賞讀評析,深化感悟,總結提升。

“你喜歡課文裏哪些句子,請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後全班交流,並且說說爲什麼喜歡。”

在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入的理解後,讓學生賞讀課文,可促使他們從語言與內容的結合上進一步加深感悟。“通過對課文多次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麼你有些什麼感受呢?”

“快樂不只來自於休閒、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穫,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熱愛勞動,去品嚐勞動的快樂吧!”

學生暢談感受,教師點題總結,在學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盡時,教師以簡練的語言恰當地點示,學生也許瞬間會覺得心靈敞亮,精神得到一次昇華。

益知啓智、浸潤內化語言、提升精神,經過精心選擇、打磨的優秀語文教材應該具備這樣的整體價值,教者應該通過精心設計及組織教學過程 去實現之。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2

《槐鄉的孩子》這篇課文,文字優美、生動,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本課的學習,我們就是在品味語言中感受槐鄉孩子的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爲樂等好品

開始,我就引導孩子們理解“槐鄉”,從而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在學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裏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說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爲了能讀上學讀書……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爲學生所喜愛。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輕鬆愉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準備】

槐樹、槐花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暑假中讓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2、順勢切入。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看看哪裏的孩子有什麼快樂的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⑴ 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⑵ 劃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試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⑵ 交流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讀課文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們讀懂了什麼?

隨學生回答,相機點撥。

2、又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四、總結課文

1、你覺得槐鄉的孩子怎麼樣?有哪些可愛之處?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課後反思】

教學機智──讓課堂更生動

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常常冷不丁會冒出一些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師會覺得這是某些學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師會轉移話題避而不答。殊不知,這些小“意外”往往爲老師製造了一個稍縱即逝的點撥機會,處理得當,學生們會受益匪淺。

《槐鄉的孩子》是略讀課文,但在輕快樸實的文筆下蘊涵的人文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正因爲這樣,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更多的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讀讀、評評、議議,在互相補充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學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備課時所想得一樣,順利地進行着。當學生在理解“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我發現平時愛提問題的陳凱波同學若有所思,好像對同學的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心裏嘀咕:“這孩子,莫非又有什麼奇思妙想?”便走過去問他:“凱波,你有什麼高見?”

“是的,老師。”他毫不猶豫地說:“我覺得這‘快樂的歌聲’不僅僅是寫出槐鄉孩子們摘槐米滿載而歸高興的心情,更多的是寫出了他們愛學習,又能上學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虧是老教師,我很老練地反問:“你的觀點有新意!不過你的理由呢?”

“課文第二段說‘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從這裏看出他們上學的學費都是用槐米換來的錢湊起來的。滿載而歸,說明摘的槐米多,換的錢也多,學費就湊的越快,上學的願望就能實現。書上還說槐鄉的孩子在那麼熱的天氣,揹着乾糧,連中午都不回家吃,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不就是爲了上學的學費嗎?就是因爲愛學習,他們纔不怕苦,不怕累,勤勞懂事。”

說的多好,大家都點着頭,似乎被他說服了。我看時機到了,趁機一問:“那書上說的‘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槐鄉的孩子會做什麼樣甜蜜的夢呢?”課堂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是夢見又採到很多槐米;有的說槐鄉的孩子用槐米換到了錢,數錢數得笑出聲來了;有的說槐鄉的孩子夢見揹着書包來到學校。

最後我又引導學生以“我和槐鄉的孩子”作比較爲題,展開全班交流。真可謂“一時激起千層浪”,孩子爭先恐後有的說要與槐鄉的孩子一樣愛勞動、愛學習;有的說從槐鄉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點……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備課中沒想到的,在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上,教師要是能運用自己的機智,善搭橋,巧引導,咱們課堂將會是另一種生動有趣。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4

【案例描述】

師:大家自由讀課文二三兩個自然段,找出槐鄉五月時,孩子們是怎樣做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生四人一小組,朗讀、討論……)

(生反饋自學感悟結果。)

生:“好客的槐鄉孩子就會把他拉到家中,請他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從這句話我可以看出槐鄉的孩子很好客。

生:“小朋友臨走時,槐鄉的孩子還會送他一大包蒸過曬乾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從這句話我讀懂了槐鄉的孩子很熱情。

生:我讀懂了槐花讓孩子們更美了。

生:我讀懂了槐鄉的孩子都很愛槐花。

……

師:相機引導感悟槐鄉孩子勤勞能幹、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特點,並指導朗讀。

【反思和分析】

一幅好畫有着恰當的剩餘空間,國畫就更是如此,往往很大的一張宣紙只有潦潦幾筆,那空白之處不是沒有東西,恰恰就是那足以容納百川的`空白給了這潦潦幾筆以想象延伸的空間。那麼一堂語文課也是如此,不是教師處處點到就是好的,可能我們只要那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激起那一江春水,這種生成是課堂的點睛之筆。正所謂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方式,用得恰到好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5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主線—理解槐鄉孩子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精神。

上課一開始,我從家鄉的樹引出槐樹,課中,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槐花圖片,意在讓學生對槐米感興趣的情況下,抱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去學習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在讀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裏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 學生嘰嘰喳喳就說開了: 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爲了能讀上書……

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輕鬆愉快,學生對課文的重點理解得非常到位。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6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採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鬆和快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體會一些詞句的表達效果;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並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既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要向學生介紹什麼樣的課文是略讀課文和怎樣學習略讀課文,使學生明確這一類課文的學習要求,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以下教學步驟供參考。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讀準字音;(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是一個統領全文內容的問題。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可愛之處有以下幾點:(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爲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3)採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爲樂;這從對他們唱着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着甜密的微笑進人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鬆、活潑,一點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壓抑之感,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爲樂。

2.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儘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3.學完本篇課文後,可組織學生說說自己在課餘時間所從事過的勞動,比如參加公益勞動,在家裏幫助家長做家務。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想好以後,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

四、參考資料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複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蕾可以製作黃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藥。

槐米:槐樹的花蕾稱槐花或槐米。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7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教學時做到既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課文學完後,學生既能掌握課文內容,自我感覺也輕鬆愉快,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給學生講清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這是同學們學習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時,同學們要多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我爲學生出示了以下學習步驟供學生參考: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同學討論。

在具體的研讀課文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比如: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可愛……我多麼想和槐鄉的孩子一起採槐米……我想像槐鄉的孩子一樣……這樣能夠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課文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這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範例。對於懷鄉孩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蟬……),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

最後,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再去讀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自主性。爲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8

略讀課文,我們應放手讓學生自讀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新世紀學校 徐 燕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孩子們經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的能力。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出現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讓學生學會讀好導語,抓住導語中的重點——“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快樂”,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彙報、補充,充分體會閱讀課文與講讀課文的區別。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彙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乾糧。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很晚了。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9

《槐鄉的孩子》的導入我覺得很能抓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勞動換取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麼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這樣的導入孩子特別能用心思考,那麼這一投入的開端就是這堂課成功的一半了。

課文的語言很美,但因爲是自學課文,所以我抓了第二段和課文中描寫熱的句子來重點學習,比如學習寫熱的句子的時候,我先問:夏天最熱的情景請描繪一下。孩子們是深有體會的,但是表達得比較單一,比如說,我全身都是汗,很口渴等等,然後我引導:作者寫得好極了,比我們的表達豐富,又能借助別的事物進行間接的描寫,然後請學生劃出句子讀幾遍,用自己的朗讀出天氣的炎熱,最後背下來。我覺得自己是抓住了一個點的教學,孩子們的印象是深刻的,他們知道了,哦,原來天氣熱可以這樣寫的。其餘的教學都是圍繞品讀展開,少了枯燥的講解。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0

師:孩子們,讀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

生:可愛。

師: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寫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呢?請再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並用線把它們劃出來。

師:找好了以後和同桌相互交流。

師:好了,咱們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學生彙報。本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彙報的都是課文第3段中的這句話:"女孩有的彎腰撿着,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着;有的往籃裏塞着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極少學生彙報別的句子,而且學生找到的基本都是外貌描寫的句子。

交流到這,我們便發現了問題。儼然,本教師的一個“可愛”便把學生們給嚇住了。到底什麼是可愛?因爲多數學生還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現上,所以很多同學都是劃的這幾句話。

鑑於這位老師的經驗教訓,我思考了一下,把她的那個問題改了一下,在我班又取得了另一番效果:

我:孩子們,讀了課文,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學生讀完課文後嘰嘰喳喳就說開了:

生1: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

我:你從書中哪句話感受到他們很勤勞?

生1:我從第三段的"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也就是說,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他們真勤勞。而且當時的天氣非常熱,動物們都熱得受不了,可他們還是去摘槐米,我覺得他們真了不起!

我:課文哪些句子描寫了天氣很熱?

生1: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這句話說明天氣真的很熱,要是我,肯定躲在家裏吹空調、吃雪糕。(衆生笑)可槐鄉的孩子不怕熱,還去摘槐米,我很佩服他們,他們太勤勞了!

我:說得真好!別的同學還有想說的嗎?

生2: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自立,第二段寫到"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1

教學情境一

師:孩子們,讀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

生:可愛。

師:你從課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寫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呢?請再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並用線把它們畫出來……

接下來這個時間很長----教室裏一片靜寂。學生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麼辦,情急之下,我突然意識到,因爲我的一個“可愛”把同學們的思維限制住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可愛究竟可以怎麼理解呢?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抽象,太籠統。這個詞語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會更寬泛一些?於是我靈機一動,馬上改變教學語言。

教學情境二

問題改爲:孩子們讀了課文《槐鄉的孩子》一課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學生思考後就開始說

槐鄉的孩子很勤勞,書中這樣寫到

槐鄉的孩子,不問自己的父母要錢,會自立

槐鄉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

槐鄉的孩子不怕熱,起得早……

這是孩子們通過讀課文,自己的獨特感受。這個問題的設計,就很容易使孩子們思維活躍起來,顯然課堂上一個關鍵的提問是整堂課取得成功的關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事實證明一個問題的兩個問法導致不同的課堂情景和教學效果。這就告訴我們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我們要提高各種各樣的技能.要和學生很好的互動和溝通,就要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搞好學習,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出發,那樣我們的課堂纔會變成精彩的課堂,自主,平等的課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認真,細緻的去尋找那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金鑰匙。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2

《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也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說:這篇略讀課文讓我和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思考。因此,一節課下來,感想挺多的。

因爲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要求安排一個課時來完成,重點在於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板書課題,與前面所學的文章進行對比,引導孩子發現課題的不同,區分精讀

課文與略讀課文。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現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爲樂的特點,因爲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己讀了課文後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以及槐鄉的孩子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的孩子以苦爲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學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有待今後不斷完善。

一、期望過高,合作學習沒有實效。

新課程理念當然是課堂上應以學生爲主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當然也是由此發展而來的。而剛剛由低年級才走入中年級的孩子,合作學習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備,在合作學習中,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涵,但總結的能力不行;本節課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屬於半放半扶。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後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設計好問題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一起學習。

二、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多給學生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讓其成爲略讀課文學習的主角。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3

一拿到新課本我就喜歡上了這篇優美的散文,我們這個地方恰巧栽植了很多槐樹,我從小就是在槐花香中長大的,所以我特別喜歡槐花。爲了更好教學這篇文章,我特別把教學本課的時間提前,選擇槐花盛開的季節,在甜甜的槐花香中引導學生進入了課文。

本課的設計要點:

一、巧用實物

鑑於兒童偏於感性認識的特點,我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自然資源,利用實物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本相通的橋樑。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對話成爲可能。

二、善用空白

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作者留下了許多藝術的空白,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利用這一點,我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聽絃外之音,會言外之意,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還將原來的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可愛的形象、悅耳的聲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

三、妙用表演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在教學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成在學生讀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表演中走進文本,在表演中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在表演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四、重視感悟

教學設計中,我比較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理解、感悟課文的點滴妙處。另外,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注重在自我反思、自我評價中提高。因此,我設計學生朗讀的自我評價,學習方法的自主選擇,對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有了較好的體現。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爲樂的特點。

從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麼不同想開去?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會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槐鄉的孩子愛勞動,對此學生感受最深,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隻看到點,看不到面。槐鄉孩子以苦爲樂的精神,是靠我歸納出來了。因爲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屬於半放半扶。以後的略讀課我準備完全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爲樂的特點,因爲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麼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爲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幹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幹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幹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隻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屬於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15

槐鄉五月圍繞“美”來展開——槐鄉的景美,槐鄉的飯美,槐鄉的人美。槐鄉八月圍繞“勞動”展開,槐鄉孩子的勞動是採收槐米。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以讀爲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爲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

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爲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覺得在課堂調控上,對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情緒方面等仍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