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數學課後教學反思1

近期兩次聆聽了關於數學思想方法方面的講座,一次是10月7日廣西師範學院謝學賓老師在我們桂林七星區作題爲《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滲透》的專題報告,另就是今天孫杰遠教授關於《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及教育策略》的講座。雖然兩次的講座形式截然不同,但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作用、內涵剖析以及在教學中的滲透方面的闡述是相通的。

如果說數學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那麼數學思想方法就是數學科學的精髓、靈魂。數學教育建立在數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手段現代化的基礎上,其內容仍以經典的、基礎的數學爲主,使用現代數學的方法和語言,滲透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因爲只有這樣,學生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就能從整體上、本質上把握數學,優化數學思維品質、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獲得終生受益的東西。就是說:學生即使把數學知識忘記了,但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也還會深深地銘刻在頭腦中,並長久地學習、工作、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正如日本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米山國威所談到的,許多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後很快就遺忘掉,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惟有深深銘刻在頭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和方法等卻隨時隨地的發生着作用,使他們終生受益。作爲老師我們有何嘗不想爲此而努力,今天的講座再次爲我們這方面的學習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

數學教育應加強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這已成爲當今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讓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這方面的學習,把握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目標、掌握課程內容、通讀教材,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內涵,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內容的本質,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使數學教學成爲他們終生受益的事情。

數學課後教學反思2

本節“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是學生學習空間位置關係的判定與性質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開始學習立幾演澤推理論述的思維方式方法,因此本節課學習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課的設計遵循“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論證”的認識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討論、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等活動,從多角度認識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空間圖形的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合情推理、發展空間觀念與推理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注重訓練學生準確表達數學符號語言、文字語言及圖形語言,加強各種語言的互譯。比如上課開始時的複習引入,讓學生用三種語言的表達,動手實踐、定理探求過程以及定理描述也注重三種語言的表達,對例題的講解與分析也注意指導學生三種語言的表達。

本節課對定理的探求與認識過程的設計始終貫徹直觀在先,感知在先,學自己身邊的數學,感知生活中包涵的數學現象與數學原理,體驗數學即生活的道理,比如讓學生舉生活中能感知線面平行的例子,學生會舉出日光燈與天花板,電線杆與牆面,轉動的門等等,同時老師的舉例也很貼進生活,如老師直立時與四周牆面平行,而向前、向後傾斜則只與左右牆面平行,而向左、右傾斜則與前後黑板面平行。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抽象概括出定理。

本節課對定理的運用設計了想一想、作一作、證一證、練一練等環節,能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強化對定理的認識,特別是對“證一證”中採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變式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

本節課的設計還注重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有效作用,在複習引入,定理的探求以及定理的運用等過程中,都有效地使用了多媒體。

數學課後教學反思3

大班幼兒在數學方面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常常會覺得有的錯誤是根本就不應該發生的。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更讓我感慨良多。歸結起來有兩點:

一、畫面觀察能力較差。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方法進行5個以上物體的排序。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給踩高蹺的貼絨娃娃排隊。幼兒人人都能將娃娃按高矮排好隊伍。接下來是讓幼兒將手邊長短不一的吸管按長短排序,幼兒也都能將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來的操作材料中,幼兒在紅旗的排序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這些紅旗的旗杆長度有的相差非常細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錯。雖然操作之前我已經引導他們要比較旗杆的節數,但瞭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時有很大一部分幼兒都排錯了,不是順序搞錯就是序號記錯。而這一切都反應出幼兒對畫面的觀察不夠細心,做事太過急促。

二、對自己缺乏信心,沒有自我認同感。

進入大班以後,我發現有許多小朋友都對自己的行爲非缺乏信心。具體表現在:做作業時總喜歡看別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剛剛拿到作業紙就現看別人是怎麼做的。以至於有的小朋友交上來的作業讓人看了都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因爲他的答案都是反寫的。明顯全是照抄別人的。

要想從根本上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我覺得我們教師必須注意讓幼兒真正掌握我們所要讓他們掌握的。因爲只有當他們真正懂了、學會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對自己產生認同感,不是嗎?

數學課後教學反思4

相麗老師的《認識角》一課是在學生對角的認識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的教學中,相麗老師較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本節課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相麗老師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裏特徵,上課一開始就運用富有生活趣味的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然後恰當運用光盤,集圖、形色於一體,讓學生仔細觀察,形象直觀地感知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重視小組學習、促進合作交流。

實踐證明,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教學中,相麗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重視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拉一拉,擺一擺等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輕鬆地認識了角,並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同時學生也養成了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3、注重培養低年級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他們接受信息比較快,願意想象,思維活躍。課堂教學中,相麗老師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採取不同的方式表達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如學生自我介紹角這個環節,學生大膽想象,相麗老師站在培養學生創新意思的高度,從低年級開始就激發學生髮現問題的熱情,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比較,去思考。

數學課後教學反思5

5月21日,很高興再次見到楊xx老師,榮幸的楊老師這次能指導我的《認識角》這節課,更加佩服楊老師在聽完課後只花了20分鐘準備就給我們呈現了一次非常精彩又實在的講座。下面結合楊老師對於我的課提的一些意見,談一些自己的學習感悟。

1、孩子不是一張白紙,尊重孩子的自身的經驗。

對於角的學習,學生這次第一次在數學課堂上認識角,我認爲學生對於角的認識是“一無所有”的,所以不敢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展開前置性學習。楊老師建議,可以先嚐試讓學生自己試着完成自主學習單,老師放手讓他們自己分辨出哪些是角,找出不同的圖形中有幾個角。認真思考了下,學生對於角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他們平時在生活中肯定見到過角,也許父母在生活中已經告訴過他們哪裏有角,他們已經有過角的知識的體驗,數學課堂上應該是將他們這些經驗得到總結和昇華。前置性學習是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我想下一次在上這節課時我會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試着找一找角,讓他們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上來重新認識角。

2、瞭解孩子真實的思維,尊重其內心的想法。

楊老師發現有2個孩子認爲鈍角不是角,並詢問了孩子的內心的真實想法,這種發現能力是我在課堂上做不到的,而這種彎下腰聆聽孩子內心真實想法的值得我學習。這兩位學生認爲鈍角形狀的角不是角,原因並不是任憑我們老師自己主觀的猜想,認爲學生在判斷是不是角是根據有沒有頂點和邊是不是直的這兩個原因,真正原因是受老師示範的角是銳角的定向思維的誤導。如果我能向楊老師一樣走進了孩子的內心,我想肯定有效的解決孩子的疑惑。

3、重視教師角色的示範。

學生會受老師示範角定向思維的誤導,在剛開始黑板上示範的角是銳角,以及後面做活動角變大變小時都是銳角,如果這個環節老師能將角拉得更大,變成一個鈍角問學生這是不是角,就會減少鈍角不是角的錯誤。

4、重視細節,有效組織好合作學習。

這節課有兩次小組合作,一次是在小組內指一指角,一次是小組合作做角。在指角的小組活動中,爲了讓小組合作有序,我設計讓學生按1號到6號的順序指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楊老師對於小組合作提了一些看法,建議我們教師課前可以從規模、目標和細節三個方面來認真思考合作如何來組織合作學習,強調合作學習一定要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對於指角的小組活動可以先讓學生每個人自己說,再兩個人合作指一指、說一說,這樣避免了重複指角過程,也節省了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