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發現(四)》的教學反思

教材內容分兩部分呈現,第一部分是商的變化規律,第二部分是商不變規律。在呈現商的變化規律時,教材的呈現方式只呈現了兩組式題,讓學生計算下面兩組題,你能發現什麼?而把重點放在商不變規律的探究上。但實際教學中,商的變化規律纔是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發現與表述,相對來說,商不變規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所以在設計時我採用三個層次,扶放結合,以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商的三個變化規律。抓住“什麼沒變了,什麼變了,怎麼變的'”這一主幹線,在揭示第一組規律時採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得出結論的方法,而在後面兩組探究規律教學時則完全放手讓孩子們自己遷移前方法主動去觀察,並口述規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師生雙主體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的環節處理得不夠得當,導致學生的體驗不深刻,教學時間不夠,第三組規律沒有來得及探究。

《探索與發現(四)》的教學反思

反思有以下幾點欠妥:

第一讓學生舉的例子太少,學生感悟得不深刻。本節課在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學生對乘法中各個量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規律有了感知,有一部分同學能夠很快遷移過來,但也有一部分同學不能或不會遷移過來,因此,不能讓一部分同學的回答來代表全體同學的回答。而是讓他們回答過後,多讓其他的同學來說說相關量的變化規律。

其次是在教學設計應多聯繫生活、以人爲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計算題本來就比較枯燥,讓學生僅僅憑藉三組枯燥的計算題來掌握較容易混淆的商變化規律,難度可見一般。教師除了分散教學內容降低難度外,更應該將教學過程設計得形象易懂,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如可以將計算題設計成讓學生比較同種商品三個超市的價格,來選擇購買:甲超市買4千克12元錢、乙商品買8千克24元錢、丙超市買12千克36元。從生活實際出發,學生興趣濃厚。通過列式使他們發現單價相同,也就是商相同,被除數和除數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再讓學生猜想這些變化在其他除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然後再自己舉例論證規律,學生掌握規律的效果肯定比只分析幾題枯燥的算式要好得多。

我想作爲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他們的興趣水平、理解能力爲出發點去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少走歪路,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牢固,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