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

學完本課,從語文的角度,在閱讀與寫作的銜接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一個“情”字貫穿全文。在課前本人並沒有急於流露新課學習的動機。只是和孩子們談談整整一個暑假,自己是否留念過學校,留念學校的什麼,給足學生時間交流。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人在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也搭上幾句,以過渡到新授課的銜接。(九月,天高雲淡;九月,彩色斑瀾;九月,新意盎然……)

學生來勁兒了,有好幾個孩子接着我的話題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了,“九月,秋實累累;九月,楓葉火紅;九月……我高興極了!爲了牢牢抓住孩子們這來之不易的激情,本人又加上了動作。“我滿懷喜悅地來到學校,看到那一羣羣小天使,沉寂了兩月之久的校園又恢復了活力……”有孩子站起來了,自己說起來了,手也動起來了。“有的……有的……還有的……”我又插嘴了,“是啊!這麼美麗的學校,寫滿了孩子們的快樂,載滿了孩子們的幸福,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裏……”板書題。本文是通過記敘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快樂學習的情景,重點是通過讀體會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以及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在寫作特色上,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與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因此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問、讀、查、想、寫”等方法弄清課文內容。(這裏的“問”是自問。如,爲什麼叫“民族小學”呢?通過“自問”查資料瞭解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理解詞意。“想”作者爲什麼要在文中寫這麼多小動物們呢?將自己讀書後的感受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在這過程中,本人始終穿插在學生中間,時而點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出示課內閱讀,提示學生用自己已有的閱讀方法“圈、點、畫、批、讀、寫”等。(圈出文中生字新詞,點出文中讀重音的字,畫出文中優美的句子,並讀一讀,還可以句子仿寫。出示閱讀要求: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並作旁批。文中哪些部分是重點,並認真讀一讀,第四自然段中描繪了幾幅畫?在這過程中,本人堅持“放”與“扶”的原則。

在學習第一部分時,出示句子:

1、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句話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孩子們天真可愛有禮貌和愛祖國的特點。本人在“扶”的過程中,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仿寫句子是重點。以“向”字開頭的排比句式。如:小樹向調皮的我招手,小草向悠悠的白雲點頭,風兒向鮮豔的國旗和好……

)2、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通過這種景物描寫突出“安靜”二字。並重點引導學生進行仿說並仿寫。如:小軍的笛子吹得真好聽,那聲音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表現很不錯,都能用景物突出“笛聲優美而迷人”的感覺,也有學生用文中原句填的。3、出示最後一段。(本段三句話,第一句點題。2、3句描寫窗外的安靜。)在這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全文不同形式的朗讀去理解“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點明題目,因此,在讀時要重讀。2、3句通過古老的銅鐘,美麗的鳳尾竹,更加增添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點,更突出這是一所令人難忘的學校。課後,重點安排了習作練筆“開學啦”讓學生實地練習,掌握理清文章的層次。重點部分放在“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所見到的情景,再寫進教室後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此過程是本人在本文教學中所預設的重點,不但要練習,而且要落實。)課外拓展,鼓勵學生用表格式,寫寫自己一週的課餘生活。(本人在知識點上作了例式“略”)

但本課的生字掌握情況很差,主要是寫,本課的生字不但多而且難寫。“舞、戴”等字,班上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寫對,不是掉豎就丟橫的。課後本人利用編字謎加動作的形式進行了特殊字的形象區分,具體“略”。

總之,學生在40分鐘內要始終如一地興奮學習,得要我們老師也要有興奮的教態,更要有適合學生口味的方法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內外結合,讓學生在平和,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因此,語文課的成功要把激發學生的“興趣”擺在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同時也要求老師靈活掌握教材及各個知識環節。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2

對於這堂課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以他們的體驗爲教學起點,把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現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通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現能力。

開始部分從他們熟悉的樂曲導入,通過律動讓學生帶着愉快的情緒進入教室,加深3/4拍拍號的印象,同時爲歌曲學習作鋪墊,開始下一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對於三年級學生的音樂教學來說,要從多方面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學生已經養成的學習習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課堂上十分注重情境創設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貝殼之歌是一首旋律琅琅上口的兒童歌曲,我將教學目標定爲:學生能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爲歌曲設計舞蹈動作進行展示。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首歌曲,三(2)班的孩子表現突出,他們各顯神通,表演的非常精彩!在課的設計上,始終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通過觀看大海的掛圖和老師生動的講解,學生初步認識大海和貝殼,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通過範唱,再次感受音樂風格,熟悉旋律,來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景。根據歌曲的內容,通過合作表演,加強相互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學生在學會歌曲後,很希望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再現歌曲,在和諧、平等的評價中,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長,給每個學生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做學習的真正主人。

綜上所述,這節課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需要加強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對於學生演唱時的要求還不夠細緻,聲音位置、氣息的要求不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認真踏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3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爭做到課堂教學紮紮實實,注重讀說思結合。

一、 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

如在理解“如願以償”時,喚起孩子的經驗儲備:你有沒有如願以償的時候?從而體會如願以償的意思,與小女孩產生情感共鳴。接下來以“如願以償爲主線,展開教學:誰如願以償了,她的願望是什麼?誰幫的她?使教學環節流暢,一氣呵成。

二、 抓關鍵詞語,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從“並不寬裕”和“陌生”體會金吉婭在並不寬裕的情況下,能毫不猶豫

地給予陌生小女孩幫助,更能體會到金吉婭的美好品質。爲什麼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時,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三、 詩歌接力,感悟“給予”的真諦。

以詩歌接力的形式,孩子們用詩一樣的語言,詮釋出“給予”的真諦。孩子們的妙詞佳句讓人欣喜:給予是幫助、給予是別人摔倒時輕輕地扶起他、給予是一個微笑、給予是幾句鼓勵......

四、課文留白處,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那個陌生小女孩你想對金吉婭說什麼指導學生髮揮想象說一說。這是把讀說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既說出

了對金吉婭的感激,又說出了對金吉婭的讚揚,同時還有愛心傳遞的回報。

上完此課,總還覺得學生雖能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有愛心,但並不很受感動。細想一下,並非我們的學生不懂感恩,只是他們缺少這樣的體驗。而要讓學生有較深的體驗,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完全進入到文本,與文本,人物進行三維的對話,應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自己走進,而不是被老師拖進去。如在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爲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啓發學生想象卡片上的內容。這時再出示卡片,也許有前面的鋪墊,學生思維就可能一下子打開了。此後,在後面的學習中,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金吉婭爲什麼會這樣做,並深刻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了。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4

回顧這一個多月的教學之路,我一方面想盡己所能,教好學生,不留遺憾,一方面卻不能擺脫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陰影,心中充滿了許多感慨和遺憾。下面我就自己的切身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班級容量大,課上無法做到充分關注到每名學生。三年級3、4班,每個班都有54名學生,在課上練習過程中,想要做到充分關注到每名學生,很難。

二、教學任務重,課時少。每班一天一節課,40分鐘的課既要處理作業,又要留作業,真正上課的時間就又縮減了。

三、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不會聽課,班上紀律差,老師要求做什麼,動不起來,磨蹭。

四、家長不英語的不重視,多數家長在家裏不能督促孩子學習英語,鞏固課上學習內容。

針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在今後要努力克服。我應向以下方向繼續努力:

一、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二、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聽課習慣和方法,讓他們能聽的進去,學的會。

三、語教學與情態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四、關注學習有困難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五、積極發揮小笑臉的效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六、與學生家長積極溝通,加強聯繫,讓家長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七、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隨便浪費課上的一分一秒,並及時做好課後反思,與同事多溝通交流教學經驗,向同事多學習,取長補短。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5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以優美的語言敘述了一個道理,不要被事物美麗的表面所迷惑,同時也講述了一個自然常識,像蒲公英這類植物在泥土裏才能茁壯成長。

童話故事是學生最樂意接受的,學起來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讀透,故事內容便都能明確!只要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點播引導,學生們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學時,我創設了情境,注重學生的體驗,讓他們通過想想、說說、讀讀來感悟這個哲理。

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在通過各種形式朗讀太陽公公囑咐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想想說說:蒲公英種子們,現在你們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想到哪兒去安家了?爲什麼?學生們結合太陽公公的囑咐,有條有理地說出了自己的選擇。我想,學生們在說的同時也已經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達的蘊意。

在指導朗讀完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同學們:小蒲公英種子們,看到這兩位小夥伴一顆向沙漠飛去了,而另一顆向湖泊飛去了,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留住?你會怎樣勸告他們呢?在勸告的過程中,學生們對前面太陽公公所說的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最後,針對課文所寫的結局,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些蒲公英種子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積極的思維和互動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啓迪,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6

人教版三年級教材第一組課文編入了一組描寫家鄉景物的文章,緊扣第一單元主題,在語文園地一中編入了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主題的.一次口語交際訓練和作文訓練。這次口語交際的主題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交際內容,緊扣學生生活實際。課前爲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佈置學生觀察了一處身邊的景物。爲了活躍課堂氛圍,開課時我以一位旅遊公司的同學要求老師推薦幾名優秀小導遊代表宜昌市參加省優秀小導遊競賽,就以“介紹家鄉的一處景物”爲題在全班展開選拔激發學生的交際熱情。爲了讓本次口語交際課與作文教學銜接,讓學生有好的介紹效果,在激發學生的熱情後我出示了五條介紹要求:

1、這處景物在什麼地方?

2、介紹出景物的特點。

3、按一定的順序說清楚。

4、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感情。

5、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

要求提出後,教室裏舉手要求表達的學生並沒有如我預期的哪樣紛紛舉手,而是一片沉默。看到學生有困難,我又提示學生可將景點裏自己想介紹的具體景物列成提綱以便介紹。學生們都去思索提綱,好半天沒想好的樣子。一節課在沉悶與學生的思索中用去了一大半時間。此後匆匆的分小組交流、派代表介紹,草草收場。

課後與組內教師反思失敗的原因一是過分重視與作文銜接,忽視了口語交際的課型特點。忽視了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區別。二是一口氣提出了作文的五點要求,忽視了學生年段特點,要求學生出口成章,拔高了口語交際的要求。老師貪多求全,反而擋住了學生的交際慾望,學生由於無法同時滿足種。種要求望而怯步。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住,這一思想同樣運用貫穿於口語交際教學之中,學生能說一段話,能針對五項要求在一段話中體現一項即是很大的了不起。

這節失敗的口語交際課提示我們,教師應時刻將學生年段特點放在心中,提出符合學生年段特點的要求。將教材中的種。種要求想出具體的辦法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能生硬的出示成對學生的要求。在口語交際課中教師在創設寬鬆交際氛圍同時,更要提供給學生具體的說話材料,即讓學生有具體的說話內容,知道按怎樣的順序說,有哪些具體的詞彙和方式(如擬人、比喻、數字說明等)去說清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一步一步爲學生搭建一個寬鬆、自由、有話可說、知道如何說的交際平臺。在紮實的訓練中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7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一個多月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在各位數學老師的幫助下,在聽課和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是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我對自己的數學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做了一下的分析和總結。

第一單元爲動物趣聞,內容是對克、千克、噸的認識。雖然在這一單元當中,內容難度不是很大,但是由於我缺少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在重量單位轉換和重量排列大小的題型中,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根據基本的1千克=1000克 1噸=1000千克這個原理來解決問題。這也是我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紮實地來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單元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在這一單元中一共有五個信息窗,對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中,一共涉及了口算、估算、筆算,這幾種計算。在教學中,我存在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爲課堂的小主人,沒有提高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我也一直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教師要多說盡量說的明白讓學生清楚,其實這樣並不能很好的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一缺點現在我仍然沒有做到很好,我會虛心向幾位數學老師學習,讓學生能夠儘快變爲課堂的主人。在這一單元中,對我來說最難解決的就是應用題的知識點,對於這個知識點,我感覺自己雖然講的很賣力,但是我感覺總抓不到重點,邏輯不夠清晰,應用題這部分的教法我還是很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點撥。

第三單元中的位置和變換,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瞭解一些相關知識,所以講起來還是比較容易些,在位置變換中有對圖形移動和畫圖的地方,學生遇到了困難。在這一問題中孫主任及時向我講解了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所以問題也可以說在課堂上迎刃而解了。

第四單元,除法的學習,今天我也是剛講到,在這一單元中,我認爲教學方法應該和除法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藉着今天的教學反思會上,我還是很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指點,特別是除法和之前學的乘法上怎樣能很好的進行聯繫,還有對我來說最困難的一個問題也就是應用題了,講應用題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我應該從哪些方面對應用題進行思考。

最後,就是課堂常規這一問題。我發現在課堂上很多孩子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課堂上學生交頭接耳、不舉手就發言的現象經常出現,針對課堂上學生上課走神、說話、注意力不集中、破壞紀律的現象,應該怎樣的及時制止?

在這一個月的數學教學中,我很感謝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在我遇到困難時候他們總會放下手中工作悉心幫助和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8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小學三年級是一個過渡的年級,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比如:從三年級開始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我發現三年級學生對生字的學習有一定的困難,他們的拼讀基礎很差,大多數同學都不怎麼會拼,有的甚至連聲調都分不清到底是第幾聲,這的確是個頭疼的問題,但爲了教學質量,我只能利用多一點的課堂時間去教他們拼讀生字,每一篇課文從拼音→生字→組詞都不敢放過,所以我上課的進度就放慢了下來。對於閱讀理解中,由於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常常答非所問,我就把閱讀像課文一樣講得透徹,讓他們慢慢理解、體會。三年級的作文也是一大難點。因爲在二年級時候只是安排學生寫幾句話,而三年級的作文卻是幾百字的作文,這個跨度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也顯得蒼白無力,無所適從……對於作文課的指導,我在這方面也需要加強練習,通過去聽優秀或有經驗的老師上課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改進這方面的不足。

我剛教三年級語文教材時,初感新奇,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但同時又擔心應如何吃透新大綱精神,把握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的精湛之處。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那麼認真專心的聽課,總要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後來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的新天地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不足。比如有時課堂開放過度,常常不能調控好;或是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對學生的指導方法還不夠技巧等。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9

一課書結束了,我開始認真反思,尋找問題,調整設計。

首先,在上課之前,我能夠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把握學生,設計教學情景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第二,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

如何將學生的課本與學生的生活世界作進一步的溝通呢?在這節課上,當學生明白了小男孩由於不小心擊碎了人家的玻璃窗後,小男孩的父親是怎樣做的?你們的爸爸會怎麼做?有機的聯繫起來。這樣即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又能理解小男孩父親的言行,爲解決教學重點服務。

第三,鼓勵質疑,培養多向思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事物較偏激的處理方式。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小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熱情地鼓勵小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出問題,這是提高小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孩子在閱讀完第二段時,即使提問,對這段有什麼不明白的,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經歷,提出“當別人都逃跑時,里根爲什麼沒有走?”“面對老人的固執,里根爲什麼委屈?”這樣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有助於孩子們在生活中調整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培養健全的人格。

第四,注意把握關鍵詞,採取以讀代講,讀悟結合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我通過讀、找、說、再讀的步驟,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的學習。例如在理解如何承擔過失時,學生通過先前的自讀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再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以“洗盤子刷碗、撿破爛兒、幾個月”等關鍵詞再讀,展開想象,用自己的生活實際作比較。將自悟運用到想象、朗讀中深化體會,並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對“責任”內涵的初步感受,爲後面的領悟打下基礎。

第五,注意語言的訓練。

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情境:當里根把老人的玻璃踢破時,與老人有個面對面的交流,把它作爲訓練說話的素材。我的設計目的是體會老人和里根當時的心情,從而把這些體現在語言和動作上,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發言和擴寫可以看出,他們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抄襲書上的語句,自己的內容太少,而我有沒有適時地引導,情景創設了,並沒有能充分運用。

第六,創設動筆的情景。

四年級的孩子,不能簡單停留在口頭表達了,要充分運用時機,練習動筆,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我根據小主人公的經歷,創設了一個語言環境,讓學生拿着小男孩辛苦勞動掙來的錢,把它還給父親。但是由於我在引導時,只是分步說了說,沒有把一段完整的整理出來,就讓孩子盲目的動筆了,所以效果很不理想,使得這個可以出彩的環節沒有點亮整節課,這是很遺憾的。

另外,通過上課也發現了班級中一些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聲音較輕,態度不夠落落大方,語言組織能力還有限。這些都是平時教學時也應注意的。一節課上完了,並沒有結束,因爲可反思的地方太多。我應該深入反思再反思,以此爲出發點,上好以後的語文課。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0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爲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抓住三點:

一、激趣朗讀。

我所教授的第二課時,通過實物“石榴”展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着興趣閱讀課文,然後再讓學生自讀喜歡的語句。達到了瞭解石榴果變化的特點。

二、朗讀領悟。

第三自然段我讓學生選擇性的朗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師生互動的方法,學生在朗讀中瞭解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如:?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最後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設疑: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師)是呀,石榴就是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換着外衣的,先……逐漸……最後……(邏輯引讀)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向人們報告着成熟的喜訊。設疑:1、看圖,這就是咧開了嘴,這就是笑破了肚皮(學生看圖);2、指名讀;3、它們爲什麼那麼高興啊?會說些什麼呢?4、再讀課文,高興的石榴娃娃還會做什麼動作呢?(結合“扒開、張望”指名錶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於讓學生朗讀學習,而是先讓學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讓同學們猜石榴果實裏的子兒是什麼顏色,猜一猜石榴子兒的味道,這時爲了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我用刀打開石榴,淡紅的汁水立刻流了出來,學生忍不住叫出聲來。我舉起手中的兩半石榴:“誰說說石榴子兒的顏色和樣子?”“我覺得石榴子兒是淡紅的。”“我覺得石榴子兒是透明的,而且捱得緊緊的”……爲了鼓勵同學們,也爲了讓每個同學都體驗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給每位學生都發了兩顆石榴子兒,讓他們都親口嘗一嘗,“甜甜的”,“有點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讓同學們到書本中朗讀品嚐。領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樣子、顏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擴展練筆。

第四自然段爲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我給同學們一個水果(香蕉)展示,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觀察香蕉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上完這節課,有很多地方令人遺憾。

一、重難點突出,可完成不夠充實。由於時間緊,學生在朗讀這一塊花費很多,導致後來設計的許多環節都一帶而過。

二、在朗讀方面達不到“通順、流利、有感情朗讀”,同學們朗讀中體會不出語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師不夠重視。

總之,這節亮相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探索,爭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斷提升自己。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1

我把自己這幾個星期的教學心得做了一個總結和反思。

小學三年級的音樂課即唱歌課爲主,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我覺得現在有這樣一種現象,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特別是課的後半部分)唱歌都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就要到課外去找。找學生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爲豪。我覺得音樂應該與時俱進,把最新的資信帶進課堂,第一是可以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第二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在剛進入音樂教學的第一個星期,我進入了思想的誤區,即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光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我的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爲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所以在第二週的時候我改變了教學的方法,畢竟還是3年級的學生,不要把他們的興趣個磨滅了,技術性的東西還是要講的,但講要講得生動,而且不能過多,主要還是激發他們的興趣爲主,音樂雖然在很多家長或學生的眼裏不是什麼重要的科目。但是,是一個人,特別是小學生情操的培養一個重要的途徑。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2

本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研究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下面就《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在《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歌》教學中,我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教學效果明顯。表現在:

1、以審美爲核心,注意情感育人。教學的整個過程都注意了創設音樂情境,教師情感示範,激發學生審美情感。

2、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學生爲本,注重了師生情感交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獲取,主動發展。

3、結合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4、撕紙貼畫的藝術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

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通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二)、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於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師努力突破傳統發聲、節奏練習、聽音練習的框框,將發聲、節奏、聽辨練習融於歌曲活動中。以學生爲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同時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當然,有所得也有所失,主要表現在教學容量安排太飽滿,學習歌曲環節進行得比較倉促,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第3、4段歌詞的學唱應該放在第二課時進行。

總之,這節課上完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藝術不容說教,情感不容灌輸,只要教師心中想到的首先是學生,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來設計,那麼這節音樂課就會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的。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的能力,唯有如此,音樂課才能更有意義。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3

一個學期將要過去,本學期本人能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每已節課,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注意以德爲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能做到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下面主要說說我對新課程的體會。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纔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採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聯繫生活,創設富有兒童趣味的語言和場景,是激發孩子們求知慾望的有效途徑。在識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場景,來開發孩子的潛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角,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內容中去體驗、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學習的主人。

3、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爲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兩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老師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智能得到了培養。

4、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啓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

本學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有一些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 。寫作方面水平差異太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加以克服。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覆蓋面廣,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同學,符合了新課程的要求——學生參與其中,是活動的主體。此外,教師設置了不同的活動來增強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參與,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情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通過一些遊戲和小組競賽讓知識能學以致用。當然,在進行活動過程中不能有效地完全去監督每個小組,可能會存在偷懶的狀況,所以要控制好整個現場局面。

我發現,安排不合理,學習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滴滴過手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活動課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引起了我的幾點思考。

一、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說說唱唱玩玩等簡單的活動練習。因爲培養興趣主要是爲學習英語,遊戲活動應成爲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手段。因此,我們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過程,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而是要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的詞彙,英語的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有的同學想積極參與活動卻無能爲力:說明要活動要能應用語言知識首先要學會知識要掌握知識,所以活動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效果更好。而語言本身具有的魅力,纔是學生持久學習的驅動力,纔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絕的能源。因此活動、遊戲作爲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要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達到寓教於樂的真正目的。

三、要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做到條理清晰,活而不亂。小學生天性愛遊戲愛表演等活動,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自制力又較差,上活動課很吃力。因此,首先要在活動開始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我們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能只一味批評,而是要積極鼓勵,講清楚。

四、要精心設計活動環節,安排合理的真實情境。在精,而不在多。如果求面面俱到,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就會上成活動娛樂課,反而得不償失。每個模塊圍繞主題精心組織設計一節活動可輔助提高教學效果就恰到好處了。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5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修築的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它表明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聰明能幹、有能力、有志氣,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一、 設計簡單的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專家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觀點。爲了這個“簡單”,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收集大量關於趙州橋的資料,例如現在的以前的趙州橋的圖片,趙州橋的結構特點,還有地震中的趙州橋,洪水後的趙州橋等等。解讀完課文,趙州橋的形象、特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最後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以切入點引出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詞去學句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 以老師之情撥動學生之情

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但它的字裏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例如結合收集的資料:比歐洲同類的設計早七百年,並經受住了洪水、地震、風雨和使用的考驗,至今仍然雄姿不減當年,體會它的堅固,感受它的“世界聞名”。我告訴他們一個數字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最後我讓學生利用不同形式讀趙州橋精美的段落… …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爲了一體。

三、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