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

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 篇1

神奇的大森林是動植物的王國,各種各樣的動物在森林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孩子們對大森林充滿了好奇嚮往,非常想了解森林中發生的故事,本節課從孩子們喜愛的動物故事引入教學,使學生了解人類對威風凜凜的獅子大王對小動物們的保護與幫助,引發學生對動物的瞭解與關懷。並獲得一些基礎的藝術知識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藝術能力。

在設計這節課,關鍵是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對音樂的舉,通過聽賞、遊戲,表現藝術活動,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指導學生模仿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形象進行藝術表現,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成功、合作的快樂。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井井有條,緊扣主題,因爲此曲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有一定的難度,把握的深度不夠,整堂課的過程比較平淡,沒有這點閃爍出來,獅子的吼叫聲學生聽出來了,但獅子王有力的行走沒有充分表現出來,在這方面,如何讓學生突出表現出音樂中獅子王的機智、勇敢,還應在教學思路和方法上現深入一些。

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 篇2

《獅王進行曲》節選自聖桑的《動物狂歡》,音樂旋律很符合故事事情、角色的變化,十分合適讓幼兒欣賞。本次活動從孩子們喜愛的動物故事引入教學,故事的導入引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作爲音樂欣賞,更多的是讓孩子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除了音樂的直接感知,我還通過圖譜的方式幫助幼兒來建立故事與音樂的匹配概念。引導幼兒利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誇張的表現和模仿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形象進行藝術表現,促進幼兒的合作交流,使幼兒體驗成功、合作的快樂。

本次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爲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一開始以節奏遊戲導入,既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又爲後面活動的開展做了鋪墊。接着開門見山,通過開放式提問,讓孩子帶着問題第一次完整欣賞音樂,使幼兒在森林這個大的空間內展開充分的想象,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然後,運用圖片、講故事、圖譜等多種媒體,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化,對於較少開展音樂欣賞課的我們這方面有助於幼兒理解音樂。幼兒邊欣賞邊分角色表演,剛開始時他們還有些拘束,放不開,但在我的引導下,他們很快就融入角色,雖然動作不是那麼優美、那麼到位,但幼兒真正體驗和享受到音樂活動的`快樂這是最重要的。

活動中也存在不足:

1、可能由於孩子們平時積累的動作不夠多,幼兒模仿動物形象動作比較單一,所以在變換動作時顯得單調了一些,讓整個創編環節顯得比較的呆板。

2、幼兒欣賞樂曲的次數相對來說有點少,對樂曲的節奏、韻律還沒掌握好。

引導語不夠嚴謹,簡練、有點囉嗦。在第二課時我會對活動中的不足加以完善,將重點啓發和引導幼兒更加深入細緻地理解並表現音樂。

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 篇3

韻律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集體音樂活動,但韻律活動動作多、難度大,幼兒較難掌握。我給孩子們執教的活動《獅王進行曲》該課的設計主要通過(聽聽——說說——玩玩——演演幾個環節)緊緊圍繞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讓幼兒感受、熟悉、理解、表現音樂。針對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嘗試利用故事和音樂匹配,讓幼兒對音樂的內容和結構有初步的印象。並根據音樂設計了一份圖譜,讓幼兒聽音樂,看圖譜,做身勢,讓幼兒在動動玩玩中感受、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本此活動的目標我定位在:

1、是感受音樂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用富有個性的動作表現作品的故事情節、角色和音樂變化。

2、是能隨音樂合拍地表演,體驗神氣、高興、害怕三種情緒,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

由於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爲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驅動下調動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創新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和發展,從而使孩子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富有成就感。

活動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在活動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如:

(1)教師只有一個如何更好更細緻地關注到幼兒的表現,讓幼兒富有個性的藝術表現爲教師利用,爲同伴所學習?

(2)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現了音樂形象,但教師在整堂課中一直處於高亢狀態,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好不好?

(3)利用故事和音樂匹配,該方法是否也適合小班、中班的幼兒?

音樂《獅王進行曲》的教學反思 篇4

(一) 音樂聽覺思維的發展以感受爲基石

這裏的感受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一次次重複,而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輔佐學生主動進行音樂表象的積累。在聽賞“獅吼”的環節中,我開門見山地讓學生模仿獅吼,結合自身的體驗來談聲音的變化。在短短的5—7分鐘的時間裏,通過反覆模仿、聆聽與分析,使“獅吼”的旋律在學生們的頭腦中一次又一次地鞏固。學生最終達到聆聽音樂準確用動作表現“獅吼”的轉型。

在不斷的螺旋形、上升態勢的積累中,學生思維正協調、穩步的發展着,同時對於分析作品結構、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品內涵等各項藝術鑑賞能力也在隨之增強。

(二)音樂聽覺思維的提升以滲透爲鋪路石

如果說感受維繫着音樂思維的協調發展,那麼滲透就是思維可持續全面發展的鋪路石。所謂“滲透”就是指——先前學習的知識、經驗對以後學習或工作埋下伏筆。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曲式是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單三部曲式意識。然而這個概念將在今後的學習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用滲透能讓學生如水到渠成般順理成章地掌握知識與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牢記音樂主題後,我開始引導學生關注音色變化,推理出前後兩個相似的樂段使用了兩類不同的樂器來主奏。直至最後,學生能很快地反映出來樂器的演奏姿勢,以形成音樂的曲式結構。這就是滲透在其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看似簡單的一個個小的滲透,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地去做。學生就不僅僅會分析音在高低、強弱、快慢上的變化,還能依據這些變化來感受音樂形象的變化。讓音樂課堂呈現出“建構”的美!

(三)音樂聽覺思維的拓展以遷移爲突破口

遷移是思維可持續發展的持續力。本課,我設計的拓展環節目的不是爲了讓學生多聽一首樂曲。它是本節課教師檢驗學生是否理解音樂要素爲音樂形象描繪的拓展,即利用原有對音樂要素知識的理解與表現,做適當的轉化,以實現對一部新作品的理解過程。

總體說來,音樂教學是培養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它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形象思維過程始終伴隨着情感活動,在教學時要將激發學生情感的環節納入到教學內容及教學全過程中。通過設計本節課教學,我深刻體會到課改必須是邊研究邊教學,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在逐漸深入的研究中提升教師自身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同時提高自身在課程實施中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