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壯舉,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紅軍當時快樂的心情。以下是爲大家整理的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 篇1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爲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誇張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覆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 篇2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壯舉,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當年的長征早已成爲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長征先輩們也都成爲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星。當我們再一次品讀《七律長征》這首詩時,彷彿又看到那神駿的山、蒼涼的水,似乎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後盡開顏”的笑聲。但對於當代小學生來說,長征不過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怎樣讓學生們感受長征的精神呢?

課前,我讓學生蒐集一些長征的資料,毛澤東的詩詞,瞭解長征中的感人故事。我自己也收集了有關長征的視頻,製作課件,爲課堂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課堂教學時,我始終抓住朗讀爲主線,讓學生朗讀,從讀中去感悟紅軍戰士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讀中,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這首詞所呈現的畫面:騰躍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並結合學生所收集的資料,讓學生來說一說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了紅軍戰士鋼鐵般的意志。

“暖”與“寒”的理解是詩中又一個重點,它暗示了紅軍智取金沙江的快樂與強渡大渡河的悲壯與驚險。在“暖”字理解上,我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紅軍當時快樂的心情。“寒”字理解時,我播放了視頻《飛奪瀘定橋》,讓學生說一說看後的感想,整個問題迎刃而解。

最後,讓學生欣賞了歌曲《七律長征》,學生鬥志高昂,即興表達了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

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 篇3

《七律長征》是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之時,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悅和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着學習是以學生爲爲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設計爲五個活動板塊:

一、信息交流,走進長征。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三、探究對話,深入長征。

四、誦讀積澱,體驗長征。

五、課外延伸,昇華長征。

我這樣設計並教學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一、突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課始到課終,我始終把學生置於主動、自動、互動的平臺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讀出層次、讀出韻味。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行爲。我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見解。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倡導個性化閱讀,如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多讀多悟、心靈交融、讀入文本、讀出個性。

三、正確對待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蘊含於工具性之中。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既注重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如:對“寒”字的生成、理解等。

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 篇4

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爲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慨,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高度概括。難點在於長征距離現在已隔多年,與現今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義較難體會。爲了填補這時空的斷層,我在課堂中不斷出示各種背景資料。如:紅軍長征圖,將長征路程數據進行折算,通過路程折算成半個地球的周長,讓學生感受路程的遙遠。

1、整體感悟,牽一而動全身

在教學中感悟課文詩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講詞析句。在學生通讀之後,把握住全詩的主要內容,提問:從詩中哪裏能讀出長征的“艱難”和紅軍戰士的“不怕難”?從而引導學生回到詩中,潛心思考,在兩者的對比中,幫助學生領悟意蘊,體會情感。

2、資源的合理利用

爲使學生走近文本,對詩歌描繪的情境與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蒐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自己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長征的相關資料以及毛澤東同志的簡介及其詩詞等,搜索了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課件;下載了“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通過課前佈置學生查閱資料和課上交流資料等手段,不僅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了輔墊,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來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學生作標準答案式的灌輸。

3、朗讀注重指導

在教學中要充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受。指導句時,要注意採用多讀的方式,並且可以通過範讀適當指導一些朗讀技巧。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沒有止境的藝術,要想不斷進步,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與鑽研。

七律長征的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是一個緊張又收穫滿滿的日子。我開始上公開課《七律長征》。

上課伊始,我採用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爲下面朗讀做鋪墊。新授時,我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讀準確,讀流利。爲了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我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交流每聯的解釋。當然,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對自己所交內容的教學重點把握不夠準確,也正是因爲此,課堂的時間沒把握好。

課後,李校長和其他老師對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也讓我從本次公開課中成長許多。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幫助。謝謝!以下是我根據各位老師的意見所整理,與大家共勉。

首先,朗讀不充分。不管是老師帶讀,還是學生讀,都缺乏目的性。朗讀的時間雖有,但仍缺少時間。衆位老師都指出,在充分朗讀後,可以以讀代講,結合圖文,理解詩意。這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能達到。在讀的方式上,可以先聽老師範讀或聽錄音讀,再讓學生分組讀。

課堂氣氛也不夠熱烈。李校長指出,學生是被動參與,老師講爲主,沒有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精心備課,深入反思,成長自我。